图书介绍
新型萃取分离技术的发展及应用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戴猷元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 ISBN:7122007340
- 出版时间:2007
- 标注页数:328页
- 文件大小:19MB
- 文件页数:339页
- 主题词:萃取-化工过程;分离-化工过程
PDF下载
下载说明
新型萃取分离技术的发展及应用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1章 绪论1
第2章 有机物稀溶液络合萃取技术3
2.1 概述3
2.2 络合萃取过程的特征4
2.2.1 分离对象的特性5
2.2.2 络合剂的特性5
2.2.3 稀释剂的选择6
2.2.4 络合萃取的高效性和高选择性7
2.3 络合萃取的相平衡及机理分析7
2.3.1 络合萃取的相平衡描述7
2.3.2 络合萃取的作用机制分析10
2.3.3 络合萃取的两种历程11
2.4 常用的络合萃取剂12
2.5 络合萃取剂的再生方法15
2.5.1 温度摆动效应16
2.5.2 pH值摆动效应17
2.5.3 稀释剂组成摆动效应17
2.5.4 挥发性有机碱的pH值摆动效应18
2.6 有机羧酸稀溶液的络合萃取19
2.6.1 磷氧类萃取剂对有机羧酸稀溶液的络合萃取20
2.6.2 胺类萃取剂对有机羧酸稀溶液的络合萃取23
2.7 酚类稀溶液的络合萃取31
2.7.1 中性磷氧类络合萃取剂萃取酚类稀溶液33
2.7.2 胺类络合萃取剂萃取酚类稀溶液35
2.7.3 影响酚类稀溶液络合萃取的两个重要因素40
2.8 有机胺类稀溶液的络合萃取41
2.8.1 苯胺类稀溶液的络合萃取42
2.8.2 脂肪胺类稀溶液的络合萃取45
2.9 醇类稀溶液的络合萃取47
2.9.1 羧酸、磷酸酯对醇类稀溶液的络合萃取49
2.9.2 酚类有机物对醇类稀溶液的络合萃取49
2.9.3 金属有机盐对醇类稀溶液的络合萃取51
2.9.4 醇类稀溶液络合萃取的盐效应52
2.10 两性官能团有机物稀溶液的络合萃取53
2.10.1 氨基酸稀溶液的络合萃取55
2.10.2 对氨基酚稀溶液的络合萃取57
2.10.3 氨基苯甲酸稀溶液的络合萃取59
2.10.4 对氨基苯磺酸稀溶液的络合萃取60
2.11 络合萃取技术在分离纯化中的应用62
2.11.1 络合萃取分离双组分有机酸的基本原理62
2.11.2 乳酸-乙酸双组分体系的络合萃取分离64
2.11.3 丙酸-乙酸双组分体系的络合萃取分离66
2.11.4 乙醛酸-草酸双组分体系的络合萃取分离67
2.11.5 乙醛酸-乙醇酸双组分体系的络合萃取分离68
2.11.6 双组分体系的络合萃取分离工艺的选择69
2.12 络合萃取技术在有机废水处理中的应用70
2.12.1 醋酸废水的络合萃取处理70
2.12.2 苯甲酸废水的络合萃取处理72
2.12.3 H酸、DSD酸废水的络合萃取处理73
2.12.4 含酚废水的络合萃取处理75
2.12.5 苯胺废水的络合萃取处理79
2.12.6 硝基苯废水的络合萃取处理80
2.12.7 其他有机物废水的络合萃取处理80
符号说明81
参考文献82
第3章 液膜分离技术85
3.1 概述85
3.1.1 液膜分离技术的特征85
3.1.2 乳状液膜与微乳液膜87
3.1.3 支撑液膜90
3.1.4 预分散溶剂萃取92
3.2 液膜分离机理及促进传递95
3.2.1 液膜分离机理的类型95
3.2.2 液膜分离过程的传质推动力96
3.2.3 两种促进迁移100
3.3 液膜体系的组成103
3.3.1 膜溶剂104
3.3.2 表面活性剂104
3.3.3 流动载体(萃取剂)106
3.3.4 膜内相(反萃剂)108
3.4 液膜分离的工艺流程及影响因素108
3.4.1 液膜分离的工艺流程108
3.4.2 液膜分离工艺条件的影响111
3.4.3 液膜体系的渗漏及影响因素112
3.4.4 液膜体系的溶胀及影响因素113
3.4.5 支撑液膜体系的稳定性114
3.5 液膜分离过程的数学模型115
3.5.1 双膜模型115
3.5.2 有效膜厚模型115
3.5.3 渐进模型116
3.5.4 支撑液膜传质模型117
3.6 液膜分离技术的应用119
3.6.1 烃类混合物的分离及其他气体分离119
3.6.2 含酚废水处理120
3.6.3 含氨废水处理120
3.6.4 金属离子的分离121
3.6.5 湿法冶金中浸出液的分离122
3.6.6 液膜技术在其他领域的应用122
3.7 液膜分离过程的技术经济评价123
3.8 液膜技术的新进展124
符号说明126
参考文献127
第4章 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129
4.1 概述129
4.2 超临界流体萃取体系的热力学和传递现象129
4.2.1 超临界流体及其性质129
4.2.2 超临界流体萃取体系的溶解度和选择性134
4.2.3 超临界流体萃取体系的传热和传质135
4.3 超临界流体萃取的工艺和设备137
4.3.1 超临界流体/固体萃取工艺137
4.3.2 液体的超临界流体逆流萃取工艺138
4.3.3 溶剂循环139
4.3.4 溶质和溶剂的分离139
4.3.5 超临界流体萃取设备140
4.4 超临界流体萃取的数学模型140
4.4.1 固体的超临界流体萃取的模型140
4.4.2 多级逆流超临界流体萃取的模型142
4.5 超临界流体萃取的应用143
4.5.1 工业规模的应用143
4.5.2 超临界流体萃取在其他方面的应用143
4.6 超临界流体萃取的经济考虑144
符号说明144
参考文献145
第5章 双水相萃取技术147
5.1 概述147
5.2 水相体系147
5.2.1 双水相体系的形成147
5.2.2 双水相体系的相图147
5.2.3 常用的双水相体系及其相图148
5.2.4 影响双水相体系的因素150
5.3 大分子和颗粒在双水相体系中的分配158
5.3.1 分配理论158
5.3.2 影响分配的因素161
5.3.3 亲和双水相萃取168
5.4 双水相萃取在生物技术中的应用169
5.4.1 产品的浓缩169
5.4.2 蛋白质的提取和纯化169
5.4.3 细胞及亚细胞的回收172
5.4.4 生物小分子产物的萃取分离172
5.4.5 与产物萃取分离耦合的生物转化174
5.5 双水相萃取中的工程问题175
5.5.1 双水相萃取过程及设备175
5.5.2 高聚物及盐的去除、回收和循环180
符号说明180
参考文献181
第6章 膜萃取技术182
6.1 概述182
6.2 膜萃取的研究方法及数学模型183
6.2.1 膜萃取的研究方法183
6.2.2 膜萃取的传质模型183
6.3 膜萃取过程的影响因素187
6.3.1 两相压差△p的影响187
6.3.2 两相流量的影响187
6.3.3 相平衡分配系数与膜材料的浸润性能的影响187
6.3.4 体系界面张力和穿透压188
6.4 中空纤维膜萃取过程的设计188
6.4.1 各分传质系数关联式189
6.4.2 中空纤维膜器中流动的非理想性190
6.4.3 中空纤维膜器纤维装填不规则特性的数学描述194
6.4.4 纤维分布为正态分布时的RTD曲线198
6.4.5 壳程子通道模型199
6.4.6 中空纤维膜萃取过程强化的途径202
6.4.7 螺旋管式中空纤维膜器的传质特性204
6.4.8 中空纤维膜器的串联和并联208
6.5 同级萃取反萃膜过程208
6.5.1 同级萃取反萃膜过程的特点208
6.5.2 同级萃取反萃膜过程的传质模型209
6.5.3 同级萃取反萃膜过程的强化210
6.6 膜萃取过程的应用前景211
6.6.1 膜萃取过程防止溶剂污染的优势211
6.6.2 有机物萃取212
6.6.3 金属萃取213
6.6.4 发酵-膜萃取耦合过程214
6.6.5 膜萃取生物降解反应器215
6.6.6 膜萃取技术付诸实施的关键215
6.7 酶膜反应器及其应用215
6.7.1 酶膜反应器概述215
6.7.2 酶膜反应器的应用217
6.7.3 酶膜反应器技术的发展前景220
符号说明221
参考文献222
第7章 胶团萃取技术和反胶团萃取技术224
7.1 概述224
7.2 胶团及胶团的性质224
7.2.1 胶团的结构224
7.2.2 胶团的性质225
7.2.3 胶团体系的增溶及溶质传递225
7.3 胶团萃取与浊点萃取230
7.3.1 胶团萃取230
7.3.2 浊点萃取230
7.4 反胶团及反胶团的性质237
7.4.1 反胶团的结构和性质237
7.4.2 反胶团体系的增溶及溶质传递23
7.5 反胶团萃取243
7.5.1 蛋白质的反胶团萃取243
7.5.2 各种体系参数对蛋白质反萃的影响249
7.5.3 反胶团萃取动力学和反萃动力学250
7.5.4 反胶团萃取和反萃的传质模型251
7.5.5 反胶团萃取的过程开发253
7.5.6 反胶团萃取蛋白质的应用举例254
7.6 聚合物胶团萃取255
7.7 聚合物反胶团萃取258
符号说明265
参考文献265
第8章 外场强化萃取技术268
8.1 概述268
8.2 萃取过程中附加外场的几种形式268
8.3 电场强化萃取过程269
8.3.1 静电场或交变电场对萃取过程的强化269
8.3.2 直流电场对萃取的强化272
8.4 电萃取设备内的流动及传质性能275
8.4.1 电萃取设备内的两相流动特性275
8.4.2 电萃取设备内的传质特性及设计277
8.5 超声场对分离过程的强化278
8.5.1 功率超声和超声空化278
8.5.2 超声强化分离过程的四个效应279
8.5.3 超声强化分离过程的研究实例284
8.6 外场强化萃取技术的发展前景285
符号说明285
参考文献285
第9章 其他新型萃取分离技术288
9.1 概述288
9.2 萃取反萃交替过程288
9.2.1 多级逆流萃取过程和萃取反萃交替过程289
9.2.2 两种萃取反萃交替过程的比较291
9.2.3 同级萃取反萃过程293
9.2.4 萃取反萃交替过程的应用294
9.3 解离萃取过程296
9.3.1 解离萃取过程的特点297
9.3.2 化学计量和萃取剂的酸碱性298
9.3.3 解离萃取的分离因子302
9.3.4 多级逆流解离萃取307
9.3.5 萃取剂的类型及再生310
9.3.6 有机溶剂的选择310
9.3.7 解离萃取过程的应用311
9.4 控制pH值的萃取过程315
9.4.1 控制pH值的萃取过程的特点316
9.4.2 控制pH值的萃取过程的分离因子317
9.4.3 控制pH值的萃取过程的应用318
9.5 萃取与反应耦合过程319
9.5.1 发酵反应过程中的产物抑制320
9.5.2 萃取发酵耦合过程的特点320
9.5.3 pH>pKa条件下的萃取321
9.5.4 萃取剂的生物相容性322
9.5.5 萃取发酵过程中操作条件的影响323
9.5.6 萃取与反应耦合过程的应用前景326
符号说明326
参考文献327
热门推荐
- 2132046.html
- 3358200.html
- 1770992.html
- 1112630.html
- 1536683.html
- 2539355.html
- 950430.html
- 1118146.html
- 3657110.html
- 375433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69958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13544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15363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69456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71321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18902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58703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80504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83860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4092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