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新教学模式之建构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查有梁著(四川省社会科学院) 著
- 出版社: 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
- ISBN:7543535831
- 出版时间:2003
- 标注页数:260页
- 文件大小:22MB
- 文件页数:287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新教学模式之建构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节 从自然观看大教育观1
目录第一章 从大教育观建构教学模式1
第二节 大教育观的两种表述3
一 辩证法的表述3
二 系统论的表述5
第三节 大教育观的三大根据6
一 经济发展的根据7
二 社会发展的根据8
三 科学发展的根据8
第四节 从大教育观看课堂教学9
一 教学模式的多功能9
二 教学模式的多层次11
三 教学模式的多组合12
第五节 建构教学模式的原理13
一 模式变换原理13
三 模式包容原14
二 模式孕育原14
第六节 基本的课堂教学模式15
一 反馈教学模式15
二 有序教学模式17
三 整体教学模式20
第二章 思维模式的分类与测量24
第一节 思维模式与因材施教24
一 知彼知己:扬长避短或用长补短24
二 思维模式与方法模式26
第二节 课程分类与教学模式是相关的27
一 思维科学的课程27
二 自然科学的课程 28
三 人文科学的课程29
四 社会科学的课程29
第三节 思维模式与学习模式是相关的31
一 “逻辑型”思维模式33
三 “艺术型”思维模式34
二 “操作型”思维模式34
四 “交往型”思维模式35
第四节 思维模式与气质类型是相关的36
一 理性气质37
二 行动气质38
三 情绪气质38
四 社交气质38
第五节 思维模式与“全脑模型”是相容的40
一 奈德·赫曼的“全脑模型”41
二 “思维模式”与“全脑模型”43
三 “思维模式”的实证研究44
第六节 思维模式的自我测量45
一 程序1:阅读量表,自我选择45
二 程序2:统计类型,计算比例46
三 程序3:确定类型,深入研究47
五 程序5:认识模式,选择专业49
四 程序4:根据结果,自我分析49
[附录] 思维模式、学习模式、教学模式统一测试的自陈量表(Z-TLT)54
第三章 “启发—创新”教学模式建构60
第一节 模式建构的文化渊源61
一 对“悟”的领悟61
二 老子的“有”“无”62
三 孔子的“愤”“悱”63
五 玻尔的“互补”64
四 陶潜的“忘言”64
第二节 建模与实例66
一 “启发—创新”模式的主要特征66
二 “启发—创新”模式的基本过程70
三 “启发—创新”模式的简要表述77
第三节 建模的认识论根据80
一 一般认识论的根据80
二 发生认识论的根据81
三 发展认识论的根据82
第四章 “交流—互动”教学模式建构85
一 《学记》的启迪86
第一节 模式建构的学术渊源86
二 夸美纽斯的“教学原理”87
三 从课程分类看“交流—互动”89
四 从教学论发展看“交流—互动”90
第二节 建模与实例92
一 “交流—互动”模式的主要特征92
二 “交流—互动”模式的基本过程98
三 “交流—互动”模式的简要表述103
第三节 建模的系统科学基础107
一 反馈原理与“交流—互动”108
二 有序原理与“交流—互动”109
三 整体原理与“交流—互动”109
四 后现代教育学与“交流—互动”109
第五章 “审美—立美”教学模式建构113
第一节 模式建构的理论背景114
一 老子的启示114
二 《学记》的“善喻”116
三 新课程标准的新要求117
四 马克思与“美的规律”118
五 艺术美的三原理119
六 科学美的三原理120
第二节 建模与实例121
一 “审美”教育模式初探121
二 “审美—立美”模式的主要特征123
三 教育美=艺术美×科学美127
四 “审美—立美”模式的基本过程130
五 “审美—立美”模式的简要表述132
六 “审美—立美”模式的包容性136
第三节 从“系统科学”看“审美—立美”139
一 从尝试性归纳到探索性演绎139
二 探索性演绎出艺术美三原理140
三 探索性演绎出科学美三原理142
第六章 “调查—反思”教学模式建构144
一 曾子:“吾日三省吾身”145
第一节 模式建构的文化背景145
二 “知彼知己”与“自反自强”146
三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147
四 《论人民教师的威信》148
五 反思——重要的智能150
第二节 建模与实例163
一 “调查—反思”模式的主要特征163
二 “调查—反思”模式的基本过程169
三 “调查—反思”模式的简要表述175
四 基于“调查—反思”的教学评价182
第三节 建模的系统科学基础183
一 反馈原理与“调查—反思”183
二 有序原理与“调查—反思”183
三 整体原理与“调查—反思”185
第七章 “整体—融合”教学模式建构193
第一节 知识、能力、人格与健康、环境的融合194
一 知识、能力、人格194
二 健康、环境196
第二节 知识、能力、人格的融合机制202
一 教学做合一202
二 真善美统一204
三 德才识统一205
第三节 事实、概念、问题、方法、要求的融合208
一 概念、问题、方法208
二 教学的V型图209
一 五育并重,不可分割212
第四节 德、智、体、美、劳的融合212
二 从德育看五育融合214
三 从体育看五育融合215
第八章 用教学建模进行评课222
第一节 教学建模的10点建议223
第二节 12节小学语文课的教学模式224
第三节 10节小学数学课的教学模式232
第四节 教学策略的建议239
第五节 中学教学建模实例240
主要参考文献253
热门推荐
- 683904.html
- 87026.html
- 3084815.html
- 1974060.html
- 369183.html
- 3044587.html
- 937392.html
- 1926024.html
- 2444855.html
- 238877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61217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38148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73594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68118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24298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66805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6943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60784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15883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6604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