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医药发展与人类健康 下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中医药发展与人类健康 下
  • 《中医药发展与人类健康》编委会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医古籍出版社
  • ISBN:780174358X
  • 出版时间:2005
  • 标注页数:1436页
  • 文件大小:56MB
  • 文件页数:697页
  • 主题词:中国中医研究院-历史-中国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中医药发展与人类健康 下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上册)3

大会主题报告3

中医药防治艾滋病的现状与展望 吴刚3

中医眼科现代化初探 唐由之7

关于中医学学科建设与发展的思考 王永炎9

充分应用现代科学技术,推进中西医学有机结合 陈可冀15

中医现代化发展探索 曹洪欣16

苍松化龙——划时代的新飞跃 李连达等20

艾滋病的防治研究进展 曾毅24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Trend of Development of Chinese Medicine in Hong Kong Dr.K.F.LEUNG,Chief Executive26

Benefits of omega-3 fatty acids from fish oils in the treatment of cancer and cardiovascular disease Adrian S.Dobs等31

中医学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王新陆32

坚持科技体制改革 不断提升高校竞争实力 徐志伟36

ITALY AND CHINESE TRADITIONAL MEDICINE Dr.Bruno等40

中药现代化过程中的科学研究 刘少明 魏少阳43

经络研究的思路与方法刍议 梁繁荣46

方剂配伍规律的研究现状和未来发展 王喜军等49

中医药国际化背景下当代高等中医药教育发展的思考 李庆生52

前景的意义在特定的背景中凸现 黄龙祥55

中医发展论坛63

关于中医学科理论建设的若干思考 潘桂娟等63

《伤寒杂病论》——永世的丰碑 余瀛鳌65

欲上九天揽新月,两极张力要和谐 孟庆云68

中医的医学模式与中医学心理学 薛崇成等70

中医标准化发展战略研究 崔蒙等73

药品监管部门要成为医药产业“快跑”的助推器 隋殿军77

利用光学识别技术构建临床研究数据管理系统 刘保延等80

当代英国中医状况与立法 江丹等83

打造中医医院核心竞争力 李真87

构建临床救治辅助决策系统 科学应对公共卫生突发事件 刘保延等90

发展中医技术的战略意义及制约其发展的历史因素分析 于友华92

中国中医院的现状与特点 陈珞珈95

中医药传统知识保护及其原则 柳长华97

中医药发展战略思考 李宗友102

中医国际发展现状分析及对策 朱冬生105

新形势下再论中医学的特色和优势 张华敏等110

发挥中医药优势面临的问题和建议 雷正荣112

中医药发展应首重疗效 陶功定116

珍惜战略机遇,做好传承工作 朱婉华118

关于中医临床研究的若干思考 蒋健121

蒙医药发展在医疗卫生保健体系中的地位和对人类健康的作用 乌兰124

让世界医学与中医接轨之探索 张贵发128

中医学在美国 张群豪等130

循证医学、传统西医与中医学的关系小议 王志国等132

中西医病名对照之探讨 林昭庚134

冤哉,姚球! 郑金生138

益气养心、健脾化痰法治疗胸痹心脾两虚证理论探讨 刘寨华等141

中医药在21世纪应扮演的角色 崔玖143

《黄帝内经》的疾病观 陶广正146

中医药的国际化的战略与策略 鄢良149

中国藏医药发展现状与趋势 黄福开152

做好检验结果分析前的质量控制 赵立铭158

祖国医药学在现代眼科学中的重要作用 胡世兴 教授160

自由基与人类健康 魏永毅161

中医证候的基础研究与现代生理学方法 闪增郁等163

中医整体观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金香兰165

中医医院中风病治疗的新策略 张运克167

“医保”对中国医院的影响分析与对策研究 陈珞珈等169

中医医史文献学 中医发展的先行学科 朱建平177

中医药学语言系统语义关系初探 贾李蓉180

中医药信息标准化的研究进展 苏大明184

中医药文献型数据库的建设与生存发展 刘静187

中医药科学仪器的发展现状 李园白190

中医药科学数据共享对创新发展的影响 尹爱宁193

中医药国际化发展前景 刘新民等197

中医药古籍的保护与利用研究 刘国正199

中医药古籍抄本的研究现状及其价值 裘俭203

中医药该如何走向大众 孙佳205

中医药防治亚健康状态的研究 任旭207

中医药发展的几个问题和几点建议 苏丹210

中医药标准化工作现状初探 杨阳212

中医眼科学:过去、现在和未来 胡世兴215

中医学的过去、现状和对策 梁如庆216

中医现代化的一条不容忽视的途径 罗卫芳220

中医面临的机遇、挑战及对策 郑培永等223

中医理论现代研究的辩证法思考 于智敏226

中医国际化的思考 吴新明229

中医发展中技术实业化的必要性 李亮231

中医对生命主体性的认识 王左原234

中医的发展需要理论创新 罗明富236

中医传承方法学研究 吴荣等239

中国传统医学非药物疗法分类体系的研究 邱模炎等241

中国传统砭术在康复医学中的应用 耿引循等244

正本清源话继承 徐慧等247

针灸医生的困惑 艾红兰249

针灸临床研究的战略思考 吴焕淦等252

针灸防治炎症性肠病进展与思考 吴焕淦等256

赵绍琴教授从“湿热伤血”论治慢性肾脏病的学术思想 邱模炎等260

关于科研机构以学科作龙头加强医疗实力建设的体会 段长春265

以史为荣 创新未来——中医眼科手术史上的第一 高健生267

医疗质量纳入分配制度 郑格琳269

一种新的中医脉象模型图 战百世等273

循证医学在中医药国际化中的应用研究 刘为民等274

血瘀证量化诊断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学研究 姚魁武等278

玄府概念与气液理论浅析 常富业等282

心身疾病的刚柔辨证 赵志付等285

心病痰瘀互结证的创新性研究 韩学杰等288

哮喘研究进展和咳嗽变异性哮喘 张燕萍等292

我们正在创造历史 马伯英298

体外成骨细胞分离培养技术在中医药研究中的应用 杨靖302

谈传统文化的转型与中医学的关系 吴非304

谈“无证可辨” 魏子孝306

台湾中医医疗保险政策之发展 林昭庚等309

试谈“辨病与辨证相结合”的中医治疗思路模式 魏子孝313

试论流行性感冒的中医防治原则 彭锦317

世界危重病医学及中医、中西医结合急诊医学的形成与现状 罗侃319

三论经脉脏腑相关是经络理论的核心 周逸平322

入世后中医药的发展与竞争策略 杨卫彬342

人畜共患病小考:炭疽 刘晖桢344

情报学研究方法在中医药领域中的应用设想 李强348

清代医家王清任功过论及其医学史意义 刘玉玮351

浅析中医现代化发展途径 周琳琳354

浅谈中医基础理论研究的几个问题 唐丹丽358

浅论中医学的健康观 张宇鹏360

气候影响证候——七步分析法 程东旗363

剖析目前医院奖金分配制度的弊端 郑格琳369

民族医药科研思路探析 滕红丽373

民国时期“中医科学化”论争之回顾与思考 胡晓峰375

美容的新趋向 孟宏380

略述开展临床研究型医院之建设 段长春381

略论刘惠民先生防治常见疾病临证经验 王亚芬383

略论《内经》中的养生与防病思想 李金菊等388

略论“心脑之争”缘起 周鸿飞390

楼英与《医学纲目》 朱定华393

六极学说演变研究 闫晓宇398

临床研究中数据管理及其质量评价 何丽云等401

理论创新是临床发展的前提 刘向哲405

科学是中医的“紧箍咒”吗? 荆志伟408

经络有舶来的成分吗 朱兵413

近50年来现代中医教育机构发展史略 余永燕421

借鉴SNOMED CT发展中医临床标准术语集 郭玉峰等425

建设中的北京中医药数字博物馆——针灸馆 张立剑等434

建立并完善中医全科医学 张玉辉等437

加强中医院药师与患者的沟通,提高中药学保健服务 储戟农440

加强中医眼科现代化的内涵建设,全面发展中医眼科 胡世兴443

加强我国中药专利保护的战略措施 吴洁445

基于中医药科学数据共享与服务工程的中医药数据集分类研究 范为宇等448

基于知识单元的中医古籍文献知识组织 徐春波451

基于传统的中医学 王凤兰453

基层中医院发展面临的困境与对策思考 王世彪455

回归医书《医林统要通玄方论》述要 肖永芝457

汉代名医张仲景浮雕简介 李洪晓等459

国外传统医药法律现状与我国传统医药立法 桑滨生等461

关于中医药数字图书馆建设模式的探讨 孟凡红463

关于中医学方法论的思考 刘洋466

改革促发展 迈步新世纪 刘少明等468

方证对应理论现代研究的关键问题与思考 孙明杰470

方剂数据挖掘 何前锋472

发展中医药以应对社会挑战 胡世兴等476

发展合同研究组织 建设专业化的临床研究队伍 谢琪476

发挥中医特色优势 塑造医院品牌形象 王学军等479

21世纪的中国骨科之我见 孟和482

多学科共建求发展 梁福成等484

多媒体技术在中医药信息工作中的应用 符永驰488

对建立中医药创新体系战略层次的思考 田毅等491

对北京中医继续发展的几点意见 张志斌494

打破中医学发展中思维教育的瓶颈 李亮498

从医学模式角度简述《内经》对人的区分认识 周丽波等500

从四维医学模式出发探讨中医养生新模式及原则 马晓北502

从《太平圣惠方》谈中医药发展中值得关注的问题 章碧明等506

从《素问》东渡看中医学在日本的发展变迁 全世玉508

从《黄帝内经》“时-空-体”三维思辨模式看中医学 曹峰祥等510

Ontology对中医药领域概念表达研究的启示 林丹红等512

雌激素对大鼠中医体质影响的研究 陈小野等515

踌躇满志 意欲何方 孙海舒520

藏象学的气化、形质之辨 杨威等523

北宋官刻雕板医书浅谈 李林525

ACUPUNCTURE ORIGINATED IN CHINA,NOT IN ANOTHER COUNTRY The Iceman's Tattoo is not the Earliest Evidence of Acupuncture Ma Bo-Ying等528

Therapeutic Potential of Targeting Chemokines and Chemokine Receptors with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s Xin Chena等535

The potential effect of Indonesian Traditional Foods As a Functional Foods Arsiniati M.Brata-Arbai537

THE EFFECT OF SOYBEAN EXTRACT ON HAMPERING DECREASING BONE DENSITY IN LONG-TERM CORTICOSTEROI THERAPY IN MALE WHITE RAT(RATTUS NORVEGICUS) Paulus Liben等538

The analgesic effect of Zinger Officinale in female estrous mice Jenny Sunariani Aqsa Sjuhada and Dyan Paramita Handayani Study Program of the Traditional Healer Faculty of Medicine等539

Study of high throughput screening for 5-LO inhibitor and its application Lin Li等539

POTENCY ISOFLAVONOID FOR PROTECTIVE EFFECT ON ENDOTHELIAL CELL IN HIPERKHOLESTEROLEMIA Widayat Sastrowardoyo等545

OCULAR DISEASES AS A CHELLENGING MEDICAL AND SOCIAL PROBLEM IN CHINA AND SIG NIFICANT CONTRIBUTIONS OF CHINESE MEDICINE FOR THE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Shixing Hu等545

Evaluation of lactagogue activity of tapak liman(Elephantopus scaber L.)leaves extract in female albino rats(Rattus norvegicus) Tjitra Wardani等549

EMBRYONIC CORRELATION BETWEEN GENITAL ORGAN,INTESTINE AND KIDNEY TOWARD HUMAN ACUPUNCTURE POINTS DR.Bambang Poernomo550

Bioquantum as a single paradigm for Western and Eastern Medicine etc Abdurachman,MD.552

AST-Association of Advanced Studie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Hagerty553

《幼幼新书》及其回归珍善版本 万芳554

《血症全集》与《血证论》 王咪咪556

《温病条辨》方药治法对《素问》“六淫之治”的继承与创新 李鸿涛558

《内经》与地理医学的关系溯源 王聪等560

努力建设高科教技术平台,切实作好保持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工作 曾定伦563

探讨中国医学源流,从藏医的“三因”学说起 仁旺次仁565

拒绝伪科学的诱惑 远离药源性的侵害 杨俊耀567

重铸中华医魂——中医基础理论学科建设之道 陆广莘568

Educational Standards of Chinese Medicine in Austria Andreas Bayer572

高血压病中西医结合临床与基础研究 雷燕等575

广西壮医药工作及研究概况 钟鸣等576

重大疾病论坛583

基于病证结合的血府逐瘀汤临床拆方研究 王阶583

论湿邪在SARS发病中的作用 张明雪等587

中药治疗急性心肌梗死临床研究文献的Meta分析 林谦593

后再灌注时代的冠心病中西医结合治疗思考 史载祥596

益髓生血颗粒治疗β-地中海贫血症临床与分子基础研究 吴志奎等600

中医药治疗小儿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临床研究 安效先等605

亚健康状态的危险因素临床流行病学调查初步分析 谢雁鸣等607

冠心病从风论治浅谈 苗阳等610

补肾健脾、化痰开窍法对老年性痴呆大鼠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 谢宁613

中西医结合治疗大肠癌的系统研究 杨宇飞等618

再生障碍性贫血中医辨证分型的客观量化与临床意义探讨 唐旭东等622

突破“三消”,大胆创新 仝小林等626

从辨证论治的思维特征探索证候分类研究的比较参照体系 刘平629

中医临床现状浅析 徐浩等633

病证结合与方证相应研究 衷敬柏等635

急性颈痛患者局部软组织张力的临床观察 周卫等639

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X线椎体位移观察及分析 朱立国等642

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联合丝裂霉素C治疗翼状胬肉的临床研究 谢立科等644

中医治疗老年慢性肾功能衰竭42例 林秀彬等646

中医针灸治疗癌症的临床经验 吴世华等648

中医药治疗对冠心病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 蔡秋杰等650

中医药治疗SARS恢复期的临床疗效评价 姜再旸等653

中医药治疗6例白血病(骨髓象CR) 赵祚忠等661

中医药抗高血糖治疗体会之一 魏子孝663

中医药防治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研究近况 张文江等666

中医药防治SARS综合疗效概况 杜松等670

中医药辨治病毒性心肌炎的临证体会 孙敏等672

中医五行音乐在恶性肿瘤治疗中应用的研究 项春雁等674

中医对厥脱(休克)的诊断与论治 罗侃678

中药消癃通闭胶囊重建BPH细胞动力学平衡的临床病理回顾性研究 焦拥政等682

中药系列方剂对SARS恢复期肺部病变干预的临床观察 边永君等684

中药结肠透析减少血液透析次数的临床研究 占永力等687

中药干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治疗的临床研究 林洪生等690

中药干预对急性心肌梗死远期预后影响的回顾性研究 林谦等697

中西医结合治疗葡萄膜大脑炎23例 胡世兴700

中西医结合治疗股骨头坏死 杨淮璟等703

中草药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100例疗效分析 刘颖716

中草药常绿油麻藤种子提取成骨片促进软骨修复及骨折愈合的临床及实验研究 杨淮璟等718

治愈晚期医源性缺血性肌挛缩症一例报告 叶有厚等721

针灸与青光眼 王影等722

针刺治疗继发性退变性腰椎管狭窄间歇性跛行疗效评价 刘志顺等723

针刺“消渴组穴”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观察 陈枫等727

电梅花针治疗青少年的临床研究 张守康等730

运用整体观念治疗恶性肿瘤的思考 林晓峰等738

愈心梗液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左室功能的临床观察 马鲁波等740

与眼科有关的药物不良反应综述 张颖744

余桂清治疗乳腺癌经验 卢雯平等748

银屑病的中药疗法临床报导 王义朋等751

益胃升清法治疗晚期癌症的观察 王昕耀753

(下册)757

益气滋肾颗粒控制IgA肾病血尿的临床疗效评价研究 聂莉芳等757

益气滋肾法治疗过敏性紫癜肾炎56例临床观察 聂莉芳等761

益气滋肾冲剂治疗IgA肾病100例临床研究 聂莉芳等763

益气柔肝散结法治疗肝硬化32例临床观察 马素云等765

抑郁症研究现状及未来研究目标探讨 李跃华等766

异基因干细胞移植后间质性肺炎研究现状 郑春梅等770

腰椎经椎弓根螺钉系统内固定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朱立国等773

养胃抗瘤冲剂合并化疗减毒增效的分子机理研究 孙桂芝等776

亚健康问题的全景攻略 曲堂清等780

胸痹(冠心病)热证的临床初步研究 于涛等785

芎芍胶囊对实验性兔再狭窄病理形态学和血管壁胶原的影响 鹿小燕等789

中医药抗高血糖治疗体会之二 魏子孝793

新加黄龙汤的现代临床运用及心得 郑良勇797

心衰颗粒对慢性充血性心衰患者心功能的影响 高改地等799

心肌梗死血清标志物的研究进展与应用 李琦等802

小站台水环境不同应激时间对组织中5-羟色胺的变化及胸腺细胞凋亡的影响 吴振宇等807

小儿多发性顽固性睑腺炎中医辨证用药的探究 刘静等811

小柴胡汤的临床应用 赵霞812

消痔灵双层四步注射治疗成人完全性直肠脱垂117例 李华山等814

先天性视网膜劈裂的激光治疗分析 张励816

膝骨性关节炎三阶梯疗法的总结与评价 张洪美等817

稳心颗粒剂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动物实验总结 冯玲等820

温阳化饮益气活血法对慢性心功能不全大鼠心肌α-MHC、β-MHC基因表达的影响 陈晶等825

微小残留白血病及中医药治疗对策 麻柔828

微小残留白血病患者细胞免疫功能与中医分型关系的研究 张姗姗等831

外感咳嗽传变规律研究 李智835

头风病的中医药治疗研究的回顾 林安基等838

痰瘀同治对高脂血症大鼠免疫功能影响的实验研究 任建勋等843

痰热清注射液治疗急性下呼吸道感染疗效观察 高峰等845

胎儿肺脏来源间充质干细胞的鉴定与损伤修复的实验研究 郑春梅等847

双眼先天性黄斑缺损综合征1例 镇华等850

双虎清肝颗粒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研究综述 赵晓峰851

薯蓣皂甙元预处理对离体大鼠缺血再灌注心肌的保护作用的实验研究 JP Chen等855

首发为球后视神经炎的克-雅氏病1例 胡怀彬等855

石斛散对体外培养人视网膜细胞作用的研究 杨永升等857

肾性骨病患者生存质量主要影响因素的研究 张宁等860

三种治疗方案对视网膜色素变性患者视功能改善的评估 魏忠燕等864

三清汤治疗下肢丹毒32例临床观察 杨军866

三踝骨折的独立分型 成永忠等868

肉桂对滋肾丸水煎液化学成分含量的影响 任钧国等872

全膝关节置换术髌骨置换与不置换的比较 章波等874

清血颗粒治疗肾移植术后红细胞增多症血瘀证的临床与实验研究 杨宇飞等878

清开灵注射液治疗银屑病血热证观察 周淑维等882

清肺健脾法治疗肺心病急性发作期60例临床研究 苗青等884

焦虑症的中医证候临床分析 李涛887

气血并治方有效组分干预ApoE-基因缺陷小鼠动脉粥样硬化的实验研究 刘剑刚等890

气体信号分子与血瘀证研究的再深入 谷万里等892

聂莉芳教授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经验 欧阳晃平896

尿液分析的质量控制 王葆昶898

捻针时真、假穴不同中枢激活效应的磁共振脑功能成像 方继良901

脑缺血后T1WI产生高信号的病理基础 任燕双等904

脑梗死中药临床试验的纳入标准与疗效评估中的若干思考 李涛908

难治性肾病综合征的中医辨治经验 聂莉芳911

母女同患毛囊角化症误诊2例 巫峡等914

慢性肾功能衰竭的中医辨治经验 聂莉芳915

论胃用九大经义 靳冰919

立足医疗实际对糖尿病中药新药研制的思考 魏子孝921

老化的CT评价 李子川等927

厥阴病新用 宋军等930

灸疗法对黄水病性高血沉的影响 斯钦图933

近代(1840~1949)中医对白喉治法的探讨和争鸣 吴文清935

焦虑症多元统计分析初步研究 李涛938

降脂散外敷治疗高脂血症临床观察 李新银941

降压舒心胶囊对实验肾性高血压大鼠左心室肥厚、血压和心率的影响 陈双厚等943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辨治体会 魏子孝946

急性视神经炎 宋剑涛等949

基于信息熵的血瘀证症状体征规范化研究 李海霞等951

基于个体化诊疗信息采集平台有关数据质量控制几个关键问题的思考 陈世波等954

还脑益聪胶囊治疗老年轻度认知障碍的临床研究 李浩等956

虹膜固定型有晶体眼人工晶体植入术临床观察 冯俊961

关于发挥中医药在烧伤治疗领域中的优势 卢丙丽962

高脂血症血瘀患者血液流变性可视化的观察 何良志等964

高胆固醇(CHO)与高甘油三脂(TG)的相关性及其临床意义 李琦等966

复方红豆杉胶囊治疗肝癌60例临床研究 滕红丽等968

耳针对内脏和内分泌功能的调节及其中枢机制 高昕妍等972

多元对应相关方法对1 022例血瘀证 邢雁伟等973

对《伤寒论》厥阴病的探讨 韩永刚978

调心方有效部位和达纳康对类AD大鼠脑组织凋亡相关基因bcl-2、bax mRNA及凋亡信号转导分子Caspase-3的影响 杨戈等981

电针治疗血管性痴呆的系统评价 彭唯娜等986

单节段腰椎退变失稳型间盘突出症的手术治疗 张世民等991

川芎嗪保护眼压控制下青光眼患者视功能的临床研究 张丽霞等993

玻璃酸钠(施沛特)治疗髌骨软化症的疗效观察 李金学994

病毒性心肌炎心肺相关性的研究 郑杨等997

Therapeutic Potential of Targeting Chemokines and Chemokine Receptorswith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s Xin Chena等1000

The effect of tempe diet and tempe-A5 formula on plasma lipid level of hyperlipidemic patients Arsiniati M.Brata-Arbai1002

SYBR Green I PCR检测人类白细胞抗原-DRB1*12 李军燕等1003

ROLE OF ACUPUNCTURE IN TREATMENT OF DIABETES MELLITUS Prof.Sir等1005

Lipid Lowering Effect with Mengkudu Fruit's Extract(Morinda Citrifolia L.)in Type 2 Diabetic Patients Jasin M等1010

Leber氏遗传性视神经萎缩 王影等1011

Improved Insulin Resistance with Mengkudu Fruit's Extra ct(Morinda Citrifolia L.)in Type 2 Diabetic Patients Jasin M等1012

IgA肾病的中医辨证论治研究 聂莉芳1012

IgA肾病综合临床疗效评价标准研究 聂莉芳等1014

Benefits of omega-3 fatty acids from fish oils in the treatment of cancer and cardiovascular disease Adrian S.等1016

308例IgA肾病中医证候分布多中心前瞻性研究 聂莉芳等1017

308例IgA肾病临床资料分析 聂莉芳等1020

280例IgA肾病中医辨证规律研究 聂莉芳等1023

Prevention of myopia in the childhood by Chinese Acupressure Ajandok Eory1024

藏医火灸穴位浅议——藏医、中医背部灸穴的对比研究 刘英华1026

中药糖微康对糖尿病大鼠肾皮质TIMP-1表达的影响 魏军平1030

芎芍胶囊预防冠心病介入治疗后再狭窄的多中心临床研究 陈可冀等1032

中药发展论坛1043

关于实现中药制剂现代化问题的思考 王建明1043

濒危中药资源动态监测体系构建 陈士林等1044

中药参与对SARS治疗中肾上腺糖皮质激素用量的影响 刘保延等1049

中药超微配方颗粒的研制与开发 蔡光先等1053

中药配方颗粒的研究进展 涂瑶生1057

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警示 周超凡1062

中药复方研究思路与方法探讨 刘建勋1066

从亳州药市变革透视中医药发展之路 邢颖1069

桑叶中黄酮苷类成分的分离提取研究 范斌1072

糖肾康对糖尿病大鼠肾组织基因Cxcl10表达的影响 姜德友等1074

MTT法及细胞周期测定观察内皮素对大鼠肝星状细胞系(HSC-T6)增殖的影响及芪术颗粒药物血清的作用 刘为民等1077

芪术颗粒含药血清对大鼠肝星状细胞系(HSC-T6)一氧化氮、一氧化氮合酶活性的影响 刘为民等1080

三氧化二砷莪术抑制晶状体上皮细胞增殖的作用研究 吴正正等1083

白芍总苷对大鼠佐剂性关节炎不同滑膜细胞间信号转导作用研 郑咏秋等1084

高原天名精中一个新倍半萜类化学成分的分离 王建农等1089

通心络胶囊对家兔髂股动脉粥样硬化闭塞症的影响 林成仁等1091

益气滋肾颗粒对IgA肾病辅助性T淋巴细胞亚群调节作用研究 于大君1098

中药成分在靶位(脑脊液)筛选 张鹏等1103

芎归散超临界CO2萃取物固体脂质纳米粒的制备及体外释药特性评析 陈燕军等1104

基于熵方法分析中风病方剂中药物之间的关联度 杨洪军等1109

中风病方剂中常用药对的研究 唐仕欢等1113

清血颗粒治疗肾移植术后红细胞增多症 杨宇飞等1118

含药血清对不同条件下培养视网膜血管内皮细胞增殖的影响 江伟等1122

开发中草药型白蚁防治剂研究初探 刘树民等1125

中药复方化学研究探析 郗砚彬等1128

生药的现状与展望 佐々木博1130

THE INFLUENCE OF ANTIMITOTIC OF ACHYRANTHES ASPERA LINN EXTRACT IN EMBRYONAL CLEAVAGE IN ORDER TO PRODUCE POST COITAL CONTRACEPTION Wurlina1132

质量标准化基础上的中药复方研究 冯奕斌等1133

安替威胶囊对急性肺损伤小鼠模型的影响 赵静等1136

中药交泰丸对糖尿病大鼠眼底形态学改变的作用观察 罗旭昇等1139

中药抗肿瘤基因表达谱研究 杨宇飞等1143

中药糖微康对糖尿病大鼠肾皮质TIMP-1表达的影响 魏军平等1148

补肾活血中药对体外培养成骨细胞活性的影响 张宁等1151

硬膜外腔注射脉络宁对脊神经根炎大鼠血清PRA和AT-Ⅱ的影响 支满霞等1155

参麻益智胶囊对大鼠脑微血管内皮细胞功能的影响 罗增刚等1157

含马兜铃酸中药材之中成药概况分析 殷海波等1160

蒙药本草研究瞻望 松林1164

中医药治疗更年期综合征药效学试验的基本要求 马堃等1166

中药新药研发现状和分析 严启新1170

关于现代中药产业发展若干问题的思考 黄明达1176

Three new ardisiaquinones from Ardisia punctata Lindl Li Chun等1178

利用多重等位基因特异PCR鉴别人参、西洋参 崔光红等1183

RP-HPLC法测定山楂中黄酮类成分的含量 李化等1186

清开灵、复方丹参、黄芪三种注射液对大鼠脑微血管内皮细胞凋亡影响的比较研究 邬洪波等1190

制炭温度及受热时间对中药槐花高效液相指纹图谱的影响 李娆娆等1192

β-环糊精包合川芎、当归共有挥发性成分的工艺优选 李慧等1196

栀子对大鼠肝毒性的实验研究 杨洪军等1200

植物内生菌对道地药材形成的影响探讨 陈美兰等1203

半夏及其混淆品水半夏的蛋白高效毛细管电泳法鉴别 冯成强等1207

栀子提取物ZG对单纯疱疹病毒1型受体表达量的影响 崔晓兰等1208

芎归鼻用喷雾剂的制备及其体外释药与在体吸收特性评析 陈燕军等1214

三氧化二砷莪术抑制晶状体上皮细胞增殖的信号转导机制 吴正正等1218

苍术挥发油组分的气候主导因子筛选及气候适宜性区划 郭兰萍等1220

白花前胡化学成分研究(Ⅱ) 张村等1224

钌多吡啶配合物的合成及表征 梁曜华等1226

现代实验技术在中药胚胎毒性中的应用 胡建平等1228

栀子提取物ZG对单纯疱疹病毒Ⅰ型受体表达量的影响 崔晓兰等1232

川芎内酯A预处理对大鼠离体心脏缺血再灌注所致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 高伟等1239

清酒源流考 纪征瀚1242

基于技术创新的中药质量控制 王一涛等1246

中药防治艾滋病论坛1253

中医药治疗艾滋病的探索 吕维柏1253

在美国、欧洲中医治疗HIV/AIDS的体会 吴伯平1256

THE FIRST INTERNATIONAL SESSION ON DR.NAOMI MPEMBA,M.D.1257

中医药治疗艾滋病的思路和切入点 彭勃1258

中研4号治疗HIV/AIDS随机双盲对照临床研究 王健等1260

抗艾滋病中药制剂“复方SH”的研究进展 罗士德1264

中医药治疗艾滋病的历史与科研发展方向 危剑安1265

抗艾滋病中药和植物药的研究进展 陈鸿珊1271

中药艾灵颗粒对艾滋病“鸡尾酒”疗法代谢性相互作用的增效机制研究 胡卓汉等1271

中药复方抗艾滋病毒的实验研究 李泽琳等1273

抗HIV-1天然化合物与天然药物的筛选和研究 郑永唐1275

中医药防治艾滋病存在的问题与思考 贾谦等1276

中医痰瘀病机在HIV/AIDS中的作用 徐立然等1279

艾灵颗粒治疗艾滋病的临床研究 毛宇湘等1282

中医药治疗艾滋病61例临床观察 王诗明等1285

在吸毒人群HIV感染者中开展中医药治疗的难点及措施策略 方路等1287

艾滋病中医临床科研的定位、实施难点与对策 周立华等1290

中医药治疗艾滋病及感染者32例疗效分析 王融冰等1293

平胃散加减在HIV/AIDS脾胃病变中的临床应用研究 刘翠娥等1296

An observational trial of Taibao(CTM)in the treatment of HIV slum patients in Nairobi SYNOPSIS1298

佛遗果、青龙爪等中草药抗HIVⅢB病毒的实验研究 温瑞兴等1301

艾滋病中医药防治的研究概况 王健等1303

中西药对艾滋病治疗的比较探讨 中科院昆明植物所SH项目1306

中医药治疗艾滋病研究概况 王宪波等1308

中医药治疗艾滋病临床研究概述 李凤玲1313

中草药及其有效成分抗艾滋病的研究进展 刘兆梅等1316

中药复方抗艾滋病的研究综述 田圣志 黄海英1322

艾滋病辨证分型规律及发病机理的研究进展与展望 胡建华等1325

中医对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的认识及治疗概况 宋春鑫等1327

中医药防治艾滋病的研究概况 陈佳 严兴科1329

艾滋病中医证候及治疗研究进展 黄剑雄1332

抗艾滋病中药及方剂研究进展 王佳1334

免疫干预疗法与中医药治疗艾滋病 关崇芬1337

建立免疫抑制实验动物模型探讨扶正中药作用机理 徐淑玲等1340

益气解毒颗粒对抗国产HAART药物毒性及免疫增强的实验研究 王彦云等1342

抗HIV药物小鼠体内免疫调节作用的研究 张丽丽等1345

盐肤木茎提取物具体外抗HIV-1活性 王睿睿等1349

浅谈流式细胞术在HIV/AIDS患者血CD3/4/8+T淋巴细胞实验中的质量控制 陈宇霞等1353

活性追踪下提取分离民间药物中抗艾滋病毒活性成分 吴久鸿1356

艾灵颗粒治疗国内HIV/AIDS患者104例临床研究报告 危剑安等1357

对399例坦桑尼亚成人HIV感染者治疗情况分析 周伟等1361

益气活血中药对HIV/AIDS患者免疫重建影响的初步研究 危剑安等1365

艾灵颗粒治疗坦桑尼亚87例HIV/AIDS患者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研究报告 危剑安等1368

传统中药治疗200例HIV/AIDS患者的结果分析 张可等1375

中药克艾特治疗HIV/AIDS的临床研究 莫以贤1379

中药安体维康抗艾滋病毒实验研究和临床初步观察 徐向田等1383

佐丹康胶囊治疗10例HIV/AIDS临床研究报告 刘忠信等1386

艾乃吉系列颗粒治疗肯尼亚HIV/AIDS患者106例临床观察 王小平等1389

AI-4颗粒治疗坦桑尼亚AIDS伴腹泻患者8例临床小结报告 薛柳华等1392

中药治疗HIV皮肤瘙痒感染患者78例临床观察 李学广1393

小半夏加茯苓汤治疗艾滋病HAART疗法致消化道反应24例 张明利等1394

坦桑尼亚412例成人HIV感染者年龄、CD4、CD4/CD8的临床分析 周伟等1396

中药治疗艾滋病 周青山1402

艾滋病患者舌象分析与辨证 王融冰等1403

55例艾滋病患者的普通心电图分析 王敏等1405

全国中医药防治艾滋病现状的调研报告 陆嘉明等1406

静脉吸毒感染HIV与吸毒人群症状分布特征的病例对照研究 李峰等1411

中药复方治疗艾滋病临床研究的文献分析 刘颖等1415

初探中医药治疗艾滋病的数据管理与挖掘 周俊等1419

中医药研究艾滋病的文献计量学分析 刘静1421

艾滋病在坦桑尼亚的流行状况及其原因 薛柳华等1423

中医学对艾滋病的病因病机述要 李发枝等1426

《温病条辨》对艾滋病病因的启示 金燕等1427

四型三期疗法治疗艾滋病的构思(摘要) 杨俊耀1429

艾滋病从中医脾与湿的关系研究破解(摘要) 陈英固等1431

中医药治疗艾滋病的资源与优势研究 孙海舒1431

中医药治疗艾滋病的资源与优势探讨 刘庆华1434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