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江苏的成功实践 总论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杨新力总主编 著
- 出版社: 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
- ISBN:9787214055149
- 出版时间:2008
- 标注页数:309页
- 文件大小:56MB
- 文件页数:332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江苏的成功实践 总论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篇 1
一 在改革开放历史进程中率先发展科学发展 2
二 经济建设实现历史性跨越14
三 政治建设稳步推进 29
四 文化建设呈现勃勃生机 37
五 社会建设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45
第二篇 61
一 解放思想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大法宝 61
(一)准确理解思想解放的科学内涵61
(二)考察解放思想的四个维度63
(三)改革开放以来解放思想的历史进程72
(四)必须坚持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的辩证统一75
二 始终不渝坚持改革开放基本国策79
(一)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选择79
(二)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马克思主义84
(三)在改革开放中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规律89
(四)我们党对改革开放宝贵经验的不断总结94
三 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102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赋予科学社会主义以鲜明的中国特色102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探索的主体、类型和机制106
(三)在现代化视野中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114
(四)在创新实践中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120
(五)巩固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基础126
四 丰富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129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基本特征129
(二)全面认识和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精髓135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兼容性分析140
五 构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实践机制145
(一)制度改进与创新: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机制保障146
(二)技术创新: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物质基础148
(三)要素价格市场化: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内生动力机制150
六 不断深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研究152
(一)马克思主义在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的主导地位152
(二)以彻底的实践精神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157
(三)马克思主义主导作用的实现机制160
(四)改革创新是新时期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主旋律164
第三篇 167
一 江苏经济改革开放30年的历史性跨越167
(一)经济跨越式发展的基本经验167
(二)经济发展面临的现实挑战172
二 “苏南模式”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成功实践176
(一)“苏南模式”的兴起与演进176
(二)“苏南模式”的新突破181
(三)“新苏南模式”的成功启示187
三 江苏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新探索192
(一)城乡统筹发展的江苏之路192
(二)完善家庭承包制,推进新农村建设197
(三)确立农民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主体地位201
(四)推进农村劳动力有序转移 203
(五)苏南地区发展现代农业的启示207
(六)苏南地区农村改革的理论意义211
四 江苏区域协调发展的体制机制创新 217
(一)加强区域协调发展是实现“两个率先”的必然选择 217
(二)区域协调发展必须推进体制创新 218
(三)区域协调发展必须进行机制创新 221
五 经济体制改革的路径依赖与方式选择 223
(一)经济体制改革路径依赖的表现223
(二)经济体制改革路径依赖产生的问题 226
(三)经济体制改革的方式选择228
第四篇 230
一 发展民主是中国改革开放的重要历史经验230
(一)民主是解放思想的重要条件——启动改革开放的内驱力230
(二)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坚持改革开放的正确方向232
(三)调动积极性是最大的民主——人民是改革开放的主体力量233
(四)必须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深化改革的重要保障 235
二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建设与发展236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道路237
(二)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239
(三)农村民主政治的发展245
三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法治政府建设的制度亮点248
(一)政府行政行为受民众启动的司法审判监督——1990年的《行政诉讼法》 248
(二)国家与公民关系的重大变化——1995年的《国家赔偿法》 249
(三)合乎程序的管理更重要——1996年的《行政处罚法》250
(四)转变政府职能,控制政府权力——2004年的《行政许可法》251
(五)保障公众的知情权与参与权——2008年的《政府信息公开条例》252
四 和谐社会政府治理职能的让渡与回归253
(一)政府职能的让渡 253
(二)政府治理职能的回归255
(三)政府治理职能的实现路径 256
五 政府回应机制的建设 257
(一)回应途径的拓展 258
(二)回应方式的更新 259
(三)回应流程的优化 260
六 新的历史条件下党的建设与改革262
(一)从制度上建设党 262
(二)立足新的历史起点富有实际成效地建设党266
(三)江苏推进党内民主建设的创新举措 269
(四)具有江苏特色的基层党组织建设新突破274
第五篇 277
一 着力建设先进文化 277
(一)先进文化建设的目标 277
(二)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279
(三)“文化建设一定要把握时代精神”280
(四)社会力量激活公共文化多元供给 281
二 社会保障制度改革30年 291
(一)养老保险制度改革 291
(二)医疗保险制度改革 292
(三)失业保险制度改革 292
(四)社会救助制度改革 293
(五)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改革 293
三 加快建立民生基本公共服务体系294
(一)确立完整目标——解决基本构架问题 295
(二)增强服务实力——解决物质支撑问题 296
(三)优化供给方式——解决均等配置问题298
(四)履行政府职能——解决组织机制问题299
四 “五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质的重要体现 300
(一)社会主义本质的展现是一个历史过程300
(二)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质的内在要求301
(三)“五有”是反映社会和谐本质属性的应有特征302
五 努力建设生态文明社会 304
(一)社会生产的全面性 305
(二)社会运行的和谐性 306
(三)社会福利的合理性 306
(四)社会发展的可持续性 307
(五)社会建设的全球性 308
后记 309
热门推荐
- 2655082.html
- 1212255.html
- 1305060.html
- 2068243.html
- 2795526.html
- 908974.html
- 1481620.html
- 3615667.html
- 1005810.html
- 344047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26647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65457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3130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16659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92344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76217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09405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37273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43937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6431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