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现代性语境下的中国价值观建设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徐蓉著 著
- 出版社: 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309111132
- 出版时间:2014
- 标注页数:221页
- 文件大小:40MB
- 文件页数:232页
- 主题词:社会主义建设-价值论-研究-中国
PDF下载
下载说明
现代性语境下的中国价值观建设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导论1
一、当前我国价值观建设问题的实质与研究的缘起1
1.社会形态与价值观的属性问题2
2.社会转型与价值观的变迁4
3.现代性与价值观的复杂性7
4.价值观与具体行动之间的张力11
二、价值观研究的一般路径与方法14
1.面向生活和现实的实证研究14
2.追寻发展进程的历史研究16
3.深挖思想根源的理论研究18
4.中西方之间的比较研究20
第一章 关于价值观发生机理的探讨23
一、价值观发生的逻辑前提23
1.主体及其活动23
2.主体所处的环境25
3.主体的问题遭遇27
4.主体活动所受到的约束29
5.主体活动的结果30
二、价值观发生的一般过程32
1.主体的生活体验33
2.主体对生活主题的提取36
3.主体对意义的关注39
4.主体的价值建构42
5.主体的集合与抽象45
三、价值观的社会功能与价值观建设的现实意义49
1.价值观的规范与调整功能49
2.价值观的统摄与导向功能52
3.价值观的激发与促动功能55
第二章 价值观的形态58
一、价值观的基本形态58
1.价值观的理论形态58
2.价值观的实践形态63
3.动力机制与价值观的形态68
4.社会关系与价值观的形态73
二、价值观的特殊形态76
1.代价观的缘起77
2.代价观的本质80
3.代价与代价观的表现83
三、价值观的存在基础与价值观建设的机制87
1.价值观形成的思维基础87
2.价值观形成的现实基础90
3.价值观建设的机制94
第三章 面向现代性的价值观建设98
一、价值观建设的取向、条件与限度98
1.价值观建设的取向98
2.价值观建设的条件101
3.价值观建设的限度104
二、关于现代性内涵的梳理106
1.现代性话题的缘起106
2.现代性的基本内涵109
3.在现代性语境下认识当代中国112
三、现代性问题与现代性视野116
1.对现代性问题定位117
2.现代性的普遍与多元之争120
3.在现代性下寻求平衡123
四、现代性与传统性、民族性的关系125
1.尝试与对话126
2.转型与超越128
第四章 转型中国的价值观建设132
一、社会转型与国家价值观构建132
1.当前中国社会转型的基本特点133
2.社会转型期的价值冲突与建构国家价值观的必要性137
二、国家价值观的基本构成141
1.国家的利益观141
2.国家的责任观146
三、现代化进程与中国国家价值观的内向建设150
1.以中国特色为根基151
2.以科学发展为路径153
3.以社会和谐为归宿156
四、全球化进程与中国国家价值观的外向表达158
1.平等互信159
2.包容互鉴161
3.合作共赢163
第五章 社会转型与个体价值观建设167
一、个体价值观形成的社会基础167
1.改革与发展的承接期168
2.矛盾与问题的多发期170
3.现实选择的多样性173
二、现代性的社会制度与心灵秩序175
1.制度与心灵的关系176
2.制度的变革与心灵的变迁179
三、社会约束的范式与个体价值理念的生成183
1.道德的约束184
2.法律的约束187
四、从个人美德到公共精神190
1.个人美德的养成190
2.公共精神的培育193
第六章 走向和谐的价值观建设197
一、直面价值困惑197
1.价值目标的困惑197
2.价值原则的困惑199
3.价值判断的困惑201
4.价值选择的困惑202
二、对传统性与民族性的超越204
1.中国问题的特殊性204
2.对传统性、民族性的超越208
三、走向和谐与价值观建设的多重维度211
1.民族精神与国家精神相结合的维度211
2.传统文化与现代精神相互映照的维度213
3.提升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文化意义的维度216
后记220
热门推荐
- 2331806.html
- 3198219.html
- 1598502.html
- 180476.html
- 2041846.html
- 3534236.html
- 916161.html
- 3020277.html
- 2872873.html
- 48216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56986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41278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63097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6744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91291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34663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913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0806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19357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780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