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刑法中客观归属论的合理性研究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童德华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法律出版社
- ISBN:9787511841452
- 出版时间:2012
- 标注页数:323页
- 文件大小:13MB
- 文件页数:335页
- 主题词:刑法-研究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刑法中客观归属论的合理性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导论 转向何以实现1
一、问题切入1
二、理论范式的转向6
三、研究结构11
四、如何展望客观归属论15
第一章 中国传统刑法因果关系理论的发展与检讨18
第一节 概述18
第二节 传统刑法因果关系论的源与流21
一、传统因果关系论的形成与发展21
二、传统因果关系论的归结37
第三节“必然性因果关系论”的范式及危机44
一、序说44
二、“必然性”因果关系论中的三个基本哲学观念45
三、“必然性”因果关系论的哲学范式47
四、前现代性范式的危机52
第四节“必然性因果关系论”的叙事性问题检讨57
一、叙事方式与问题所在57
二、必然性因果关系论的研究目的58
三、必然性因果关系论的研究对象61
四、必然性因果关系论的判断层次66
五、“必然性”的论理方法68
第五节 新必然性因果关系论述评71
一、新必然性因果关系论概述71
二、规律说71
三、内因说74
四、准必然性说76
五、结语:如何超越必然性因果关系论79
第二章 域外因果关系论之检讨80
第一节 条件关联的判断与分析80
一、条件关联概述80
二、纯正条件关联判断方式的局限性83
三、修正的条件关联判断方式89
第二节“相当性”归因判断的分析与评价95
一、广义的相当性判断96
二、狭义的相当性判断102
第三节 法律原因的分析与评价107
一、概述107
二、近因理论的衍变108
第三章 从归责到客观归属的历史分析113
第一节 历史分析的必要与立足点113
一、客观归属论历史考证的意义113
二、客观归属论历史考证的结构115
第二节 自然主义的归责理论117
一、费尔巴哈对“归责”的两种区分117
二、黑格尔的“意志”归责论119
三、黑格尼阿那的归责论122
第三节 目的论的归责理论123
一、拉伦茨的目的的归责论124
二、霍尼希的法的归责论128
第四节 规范论的客观归责理论131
一、麦耶的“中断论”131
二、汉德维希的“归属论”133
三、恩格休的危险构造论135
第五节 机能的客观归属论138
一、罗克辛的客观归属论138
二、山中敬一的客观归属论144
第四章 客观归属论的理论基础148
第一节 风险社会理论148
一、风险社会:当今刑法所面临的新图景148
二、风险社会理论:当今刑法的新范式152
三、风险社会理论与客观归属156
第二节 寻求共识的刑法方法论161
一、寻求共识的刑法方法论之背景161
二、法律诠释学162
三、法律论辩理论168
四、一般法律原则理论173
五、小结176
第三节 从解释到论证:刑法中共识的实现方式180
一、刑法判准的转向:从真实性到合理性180
二、合理性理念的要素184
三、合理性论证191
四、小结196
第五章 客观归属论的体系地位197
第一节 客观归属论的体系之争与犯罪构成体系的构成基础197
一、客观归属论的体系之争197
二、犯罪论体系的构成基础203
第二节 递进式理论构造的向度209
一、典型递进式构造的结构性特征209
二、递进式构造的共时性向度212
三、递进式构造的历时性向度214
第三节 耦合式理论构造的向度220
一、耦合式构造的结构性特征220
二、耦合式构造的共时性向度222
三、耦合式构造的历时性向度225
第四节 耦合式结构的程式化转向229
一、耦合式结构转向的可能229
二、耦合式构造转向的基本方式233
三、罪责并立的模式235
第六章 客观归属论的判断及其展望254
第一节 客观归属论的判断原理与模式254
一、概述254
二、危险制造254
三、危险在规范保护目的范围内的实现266
第二节 客观归属论的价值展望280
一、客观归属论的理论价值展望280
二、客观归属论的实践价值展望:以日本判例为内容285
第三节 基于客观归属论对我国刑法中的若干理论与实践的检讨295
一、体育竞技中的伤害295
二、同时伤害298
三、嫖宿幼女致被嫖宿者死亡的处理301
参考文献309
出版后记319
热门推荐
- 1918003.html
- 1329016.html
- 1230312.html
- 1538576.html
- 3340337.html
- 3670572.html
- 3187779.html
- 275948.html
- 1580894.html
- 263357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18356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17124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48817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46502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48621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52481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04912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96785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85912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6889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