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作物栽培学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作物栽培学
  • 张国平,周伟军主编 著
  • 出版社: 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
  • ISBN:7308028046
  • 出版时间:2001
  • 标注页数:248页
  • 文件大小:33MB
  • 文件页数:255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作物栽培学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绪论1

第一节 作物栽培学的性质、任务和学习方法1

一、作物栽培学的性质和任务1

二、作物栽培学的学习方法1

第二节 作物的概念和分类2

一、农作物的概念2

二、农作物的分类2

一、作物产量5

第三节 作物产量和生产潜力5

二、作物产量构成因子及相互关系6

三、作物增产潜力及提高作物产量的途径7

第四节 作物栽培科学的成就与研究进展7

一、世界作物生产的发展概况7

二、我国作物栽培科学的成就和研究进展9

三、作物栽培科学的发展特点与趋势12

二、水稻生产概况14

一、水稻生产在国民经济中的意义14

第一节 概述14

第二章 水稻14

三、中国稻作的分区15

四、浙江省稻作的分区17

第二节 水稻栽培的生物学基础17

一、栽培稻种的起源17

二、我国栽培稻种的演变和类型18

三、水稻的一生及其发育特性20

四、水稻形态和生物学特性26

第三节 水稻栽培技术41

一、育秧技术与秧田期管理41

二、水稻的需肥特性与施肥原则48

三、水稻的需水特性与灌溉原则54

四、水稻本田期栽培管理技术56

五、稻作栽培科学的研究现状与进展62

二、小麦生产概况和发展趋势67

一、小麦生产的重要性67

第三章 小麦67

第一节 概述67

三、中国和浙江省小麦生产的分区68

第二节 小麦栽培的生物学基础69

一、小麦的起源与分类69

二、小麦发育特性及其在生产上的应用71

三、小麦器官发育与产量形成73

第三节 小麦栽培技术83

一、高产群体结构与合理密植83

二、播种技术85

三、小麦的需肥特性和施肥原则86

四、田间管理技术88

五、小麦的品质形成特点和优质栽培技术89

六、麦作栽培科学研究进展92

二、玉米生产发展概况95

一、发展玉米生产的重要性95

第一节 概述95

第四章 玉米95

三、玉米的营养及利用97

第二节 玉米栽培的生物学基础98

一、玉米栽培种的起源与类型98

二、玉米的生产发育和产量形成99

第三节 玉米栽培技术106

一、玉米产量结构特点与合理密植106

二、玉米需肥特性和施肥原则107

三、玉米播种与育苗110

四、玉米田间管理技术112

五、收获与贮藏115

六、特用玉米栽培技术115

第五章 棉花122

第一节 概述122

一、棉产品的综合利用122

二、棉花生产概况123

三、中国棉花种植区划124

四、浙江省棉花生产概况125

第二节 棉花栽培的生物学基础126

一、棉花栽培种的起源及其类型126

二、棉花的形态与生长发育128

三、棉花的蕾铃脱落134

四、棉花产量构成与形成过程136

第三节 棉花栽培技术139

一、播种与直播栽培技术139

二、棉花需肥特性与施肥原则141

三、棉花田间管理技术143

四、棉作科学研究进展147

第六章 油菜153

第一节 概述153

一、油菜生产的意义153

二、油菜生产概况154

第二节 油菜栽培的生物学基础155

一、栽培油菜的起源与类型155

二、油菜阶段发育与器官形成157

三、油菜产量构成与形成过程164

第三节 油菜栽培技术165

一、油菜育苗技术与直播栽培165

二、油菜需肥特性与施肥技术168

三、油菜田间管理技术171

四、油菜优质高产栽培进展174

第七章 大豆179

第一节 概述179

一、大豆生产的意义179

二、大豆生产概况180

第二节 大豆栽培的生物学基础181

一、栽培大豆的起源和类型181

二、大豆生长发育与器官建成185

一、大豆产量形成与合理密植191

第三节 大豆栽培技术191

二、大豆需肥特点与施肥原则194

三、大豆田间管理技术195

四、大豆优质高产栽培研究进展200

第八章 甘薯204

第一节 概述204

一、甘薯生产的特点和意义204

二、甘薯的分布、生产及发展205

第二节 甘薯栽培的生物学基础206

一、栽培甘薯种的起源与品种类型206

二、甘薯的形态特征与生长发育207

三、甘薯产量的构成和形成过程212

四、甘薯的生育阶段及其协调215

第三节 甘薯栽培技术216

一、甘薯育苗和移栽技术216

二、甘薯需肥特性和施肥原则222

三、甘薯田间管理技术223

四、甘薯的收获和安全贮藏225

五、甘薯专用品种的产业化栽培及综合利用228

第九章 马铃薯231

第一节 概述231

一、马铃薯生产的意义231

二、马铃薯的分布与发展231

三、我国不同区域马铃薯栽培的特点232

一、马铃薯的起源与分类233

第二节 马铃薯栽培的生物学基础233

二、马铃薯的形态特征234

三、马铃薯的生长发育及其与环境条件之间的关系236

四、马铃薯的退化及其防止239

第三节 马铃薯栽培技术241

一、播前准备与苗期管理241

二、高产群体建设与调控技术244

三、收获与贮藏245

四、马铃薯实生苗的培育和利用247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