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鹰灵与诗魂 彝族古代经籍诗学研究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巴莫曲布嫫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ISBN:7801492943
- 出版时间:2000
- 标注页数:703页
- 文件大小:29MB
- 文件页数:734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鹰灵与诗魂 彝族古代经籍诗学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序 马学良1
自序1
引论:以诗论诗——彝族古代经籍诗学的整体表征1
一、确立“彝族古代经籍诗学”的学说体系1
二、彝族古代经籍诗学的民族特色——以诗论诗4
上编 彝族古代经籍诗学的兴起和发展17
第一章 彝族经籍诗学产生的历史文化背景17
一、毕摩文化的崛起和发展17
(一)毕摩的历史源流17
(二)毕摩文化的历史嬗变24
(三)毕摩文化的构成层次29
二、经籍诗学的论著群体——毕摩41
(一)毕摩的社会文化职能42
(二)毕摩与彝文的创制和应用47
(三)毕摩的知识结构52
(四)毕摩的承袭惯制与家支文学现象57
(五)毕摩的诗史角色67
三、彝文经籍与彝族经籍文学84
(一)彝族经籍文献界说84
(二)彝文经籍文献的类别85
(三)彝族经籍文学的概念97
(四)彝族经籍文学的范围98
第二章 彝族古代经籍诗歌源流103
一、彝族经籍诗歌的源起103
(一)时代背景103
(二)魏晋时期的彝族经籍诗歌105
二、彝族经籍诗歌的发展127
(一)时代背景127
(二)唐宋时期的彝族经籍诗歌128
(一)时代背景144
三、彝族经籍诗歌的集成144
(二)明清时期的彝族经籍诗歌146
第三章 彝族古代经籍诗学的历史承续208
一、魏晋时期——彝族经籍诗学的肇始和蔚起213
(一)举奢哲的《彝族诗文论》及其诗文观214
(二)阿买妮的《彝语诗律论》及其诗学见解216
二、唐宋时期——彝族经籍诗学的长足发展221
(一)布独布举的《纸笔与写作》221
(三)举娄布佗的《诗歌写作谈》222
(二)布塔厄筹的《论诗的写作》222
(四)实乍苦木的《彝诗九体论》223
(五)布阿洪的《彝诗例话》226
(六)布麦阿钮的《论彝诗体例》227
三、明清时期——彝族经籍诗学的理论总结230
(一)佚名的《彝诗史话》231
(二)佚名的《诗音与诗魂》232
(三)佚名的《论彝族诗歌》233
(四)漏侯布哲的《谈诗说文》234
第一章 诗歌生成—发展论241
中编 彝族古代经籍诗学体系的理论建构241
一、诗歌生成—发展论的思维向度242
二、诗歌生成论诸说245
(一)神创说246
(二)模仿说248
(三)毕摩开创说252
(四)歌场起源说255
(五)人之本说256
三、彝族诗歌与歌场制度260
(一)歌场起源与诗歌生成的多因集合261
(二)歌场活动与原始艺能型式273
(三)歌场制度与彝族诗歌的发展走向278
四、彝文诗歌的初始状貌与发展演进286
(一)从口传到文传286
(二)从单一到成熟289
第二章 创作主体论291
一、创作主体的知识结构291
(一)“学识是根本”292
(二)“见广才艺强”293
(三)“书根深”294
二、创作主体的心智结构297
(一)观察与领悟297
(二)辨识与判断298
(三)感知与想象299
(四)文笔与功力302
第三章 诗歌本体论304
一、诗歌本体认识的逻辑起点304
(一)“诗”与“文”分304
(二)“诗”与“史”较308
(三)“诗”与“故事”之别321
二、诗歌本体特征的理论升华325
第四章 彝诗体例说329
一、彝族诗体论的历史流变332
二、彝族古代诗体部类总说339
(一)叙事体部类举要342
(二)抒情体部类举要345
三、彝族古代诗体举类述要——三段诗349
(一)三段诗的体制特征350
(二)三段诗的文化底蕴360
第五章 彝语诗律论372
一、彝族诗歌的体式375
(一)主体句式376
(二)句式变格385
二、诗律的基本要素——声·音391
三、诗律结构诸要素——字·句·偶·段395
四、诗律法则——押·扣·连·对399
五、诗歌体类与诗律404
六、诗律美学观——紧·合·通406
第六章 诗歌功能说410
一、通神参神的宗教功能410
二、伦理道德的诗教功能411
三、生产生活的指导功能412
四、补察时世的议政功能413
五、智性认知的教育功能414
第七章 诗歌传播—接受论415
一、传播—接受的形态特征415
(一)写与读:动态的传播—接受416
(二)记诵与传播:接受的合形式性420
(三)歌诗传统:歌、舞、乐介入422
二、传播—接受的双向特征423
(一)“流传宽又广”:传播—接受的共时性423
(二)“诗文代代传”:传播—接受的历时性426
三、传播—接受的仪式方式428
(一)仪式的集体性质429
(二)彝族文化的集体意识程度430
下编 彝族古代经籍诗学范畴与命题论要435
第一章 范畴与命题的基本模式435
一、述源思维与范畴的派生439
(一)“释原”意识与述源思维440
(二)述源溯根与诗学范畴的派生453
二、“哎哺学说”与范畴的双元辩证458
(一)“万物雌雄观”与辩证二元459
(二)“哎哺学说”溯源480
(三)范畴的双元化与对正说和相称观490
三、叙谱思维与范畴的层递衍生505
(一)父子连名制与叙谱思维505
(二)叙谱传统与纵向层递的诗学建构510
第二章 范畴举隅与命题论要520
一、主——“诗要立主脑”——立意说521
二、题——“一切可入诗”——题材说526
三、骨——“诗歌骨力劲”——诗骨说529
四、风——“风骨神韵深”——神韵说536
五、味——“滋味各异趣”——诗味说543
六、魂——“诗影寓诗魂”——诗魂说546
第三章 诗学论说与审美观照558
一、诗性思维与审美观照559
(一)从古彝文到诗学561
(二)从筮占取兆到诗学576
(三)从巫祭造型艺术到诗学579
(四)从古代哲学到诗学595
(五)从诗歌喻象到诗学599
二、诗学论说与审美观照范型604
(一)从树根到树果——树化诗论604
(二)从“诗骨说”到“诗魂说”——人化诗论628
三、文化的预成图式与诗学的审美观照652
余论:彝族古代经籍诗学的学术流变665
一、魏晋时期——经籍诗学的肇始667
二、唐宋时期——经籍诗学的发展671
三、明清时期——经籍诗学的成熟675
附录一:彝族古代经籍诗学论著目录681
附录二:本书所参考的有关诗学研究论文682
附录三:彝族经籍文学研究参考资料684
一、彝族文学作品版本684
二、本书撰写参考书目689
三、彝学参考书目694
后记698
热门推荐
- 1268341.html
- 1642950.html
- 2932596.html
- 2947485.html
- 2220429.html
- 1063639.html
- 1704483.html
- 2668363.html
- 3773647.html
- 224859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32894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82880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87972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28150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78592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41565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72518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42239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22995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0891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