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简明中国历史读本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简明中国历史读本》编写组编写 著
- 出版社: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ISBN:
- 出版时间:2012
- 标注页数:490页
- 文件大小:33MB
- 文件页数:510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简明中国历史读本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高度重视学习中华民族发展史&江泽民1
绪论 中国历史的发展道路1
第一章 中国的原始社会与文明起源17
第一节 古人类与旧石器时代18
一 由猿到人的演变18
二 中国的古人类与旧石器文化19
第二节 新石器时代与远古社会的演进23
一 农业的起源与平等的农耕聚落社会23
二 中心聚落的出现与社会不平等的产生26
三 邦国文明的出现29
第三节 古史传说与远古社会33
一 三皇传说的时代特征33
二 五帝传说与远古社会的演进35
第二章 夏商西周时期41
第一节 夏朝42
一 夏王朝的建立42
二 夏朝的国家结构与政治制度43
三 二里头遗址与夏文化的探索45
第二节 商朝47
一 商朝的建立和发展47
二 商朝的政治制度49
三 商朝的社会经济50
四 商朝的灭亡53
第三节 西周55
一 西周的建立和分封55
二 西周的阶级结构与社会经济60
三 西周王室的衰微64
第四节 夏商西周时期的思想文化与科技66
一 哲学思想66
二 文化和教育67
三 科学技术70
第三章 春秋战国时期72
第一节 春秋五霸的迭兴73
一 平王东迁与诸侯争霸73
二 社会生产的发展和封建生产关系的出现77
三 奴隶、平民反抗斗争与卿大夫夺权81
第二节 战国七雄的兼并84
一 变法运动与政治改革84
二 封建经济的发展和封建生产关系的确立88
三 兼并战争与秦王政统一中国90
第三节 春秋战国时期的思想文化与科技95
一 诸子百家95
二 文学和史学102
三 艺术、体育和娱乐活动103
四 科学技术104
第四章 秦汉时期107
第一节 统一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封建国家——秦王朝108
一 秦始皇与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封建国家体制的建立108
二 巩固统一的措施111
三 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形成114
四 陈胜吴广起义与秦朝的覆亡115
第二节 西汉王朝的兴衰118
一 西汉的建立与汉初“黄老无为”政治118
二 西汉前期与诸侯割据势力的斗争121
三 汉武帝的文治武功122
四 西汉中后期政治130
五 王莽改制与新莽的灭亡132
六 西汉中后期的边疆与民族关系134
第三节 东汉的社会变动与王朝政治136
一 东汉的建立与前期政治136
二 豪族势力的发展138
三 外戚宦官交替专权139
四 清议与党锢141
五 黄巾起义与东汉的灭亡142
六 东汉的民族关系与对外关系144
第四节 秦汉时期的社会与经济147
一 社会阶级与阶层147
二 户籍、土地和赋役制度149
三 农业与手工业150
四 商品经济152
第五节 秦汉时期的思想文化与科技153
一 经学与今古文之争154
二 史学、文学与艺术156
三 佛教的传入与道教的兴起159
四 科学技术160
第五章 魏晋南北朝时期162
第一节 三国的建立与治理163
一 曹操与曹魏政权163
二 蜀汉建国与诸葛亮治蜀165
三 孙吴立国江南167
第二节 西晋的短暂统一169
一 西晋的建立与统一全国169
二 八王之乱与西晋灭亡171
三 门阀制度与门阀士族的形成173
第三节 十六国时期的北方形势175
一 “五胡”内迁与十六国前期的北方175
二 后赵与前秦民族政策的差异178
三 淝水之战与北方再分裂180
第四节 东晋门阀政治与南朝政权的交替181
一 东晋建立与北伐西征181
二 士族内争与东晋门阀政治183
三 南朝政权的嬗代185
四 南朝寒人庶族兴起与门阀士族衰败188
五 侯景之乱及其社会影响190
第五节 北朝的社会发展与政治变迁191
一 北魏统一北方与前期民族关系191
二 孝文帝改革与北方民族融合193
三 六镇起义与北魏分裂195
四 关陇集团与北方再统一196
第六节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社会经济与阶级关系198
一 土地制度演变与北方社会经济的曲折发展198
二 移民浪潮与江南经济开发201
三 社会阶级阶层及劳动者地位203
第七节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思想文化与科技205
一 思想与宗教205
二 文学艺术209
三 史学211
四 科学技术213
第六章 隋唐时期215
第一节 隋的统一与灭亡216
第二节 唐前期的昌盛219
一 唐太宗与“贞观之治”219
二 女皇帝武则天222
三 唐玄宗与开元盛世224
第三节 唐后期的衰亡226
一 安史之乱与藩镇割据226
二 朋党之争与宦官专权229
三 王仙芝黄巢起义与唐朝的灭亡231
第四节 隋唐政治制度233
一 三省六部与使职差遣233
二 科举制的确立235
三 律令格式的完备237
四 府兵制与募兵制239
第五节 隋唐社会经济与阶级结构240
一 均田制及其崩坏240
二 从租庸调制到两税法243
三 城市与商业244
四 阶级结构246
第六节 隋唐民族关系与中外关系248
一 突厥、回纥、西域248
二 吐蕃、南诏、渤海250
三 中外关系253
第七节 隋唐时期的思想文化与科技255
一 思想与宗教255
二 史学与文学257
三 艺术与科技259
第七章 五代十国与辽、宋、西夏、金时期262
第一节 五代十国与契丹的兴起263
一 五代更迭263
二 十国割据265
三 契丹的兴起268
第二节 北宋的建立和政治改革270
一 北宋的建立及其局部统一270
二 北宋的统治措施272
三 北宋的统治危机与农民起义274
四 王安石变法277
第三节 辽、西夏、吐蕃、回鹘和大理279
一 辽在北方的统治279
二 西夏政权的兴起和发展280
三 吐蕃、回鹘和大理282
第四节 金与辽、两宋的对峙286
一 金的建立与辽、北宋的灭亡286
二 南宋与金对峙局面的形成288
三 金的统治与灭亡290
四 南北对峙局面确立后南宋的政局与灭亡292
第五节 辽、宋、西夏、金时期的社会经济与阶级结构295
一 社会经济295
二 阶级结构299
第六节 辽、宋、西夏、金时期的思想文化与科技302
一 宋学302
二 宗教304
三 史学306
四 文学艺术308
五 科学技术310
第八章 元代312
第一节 蒙古族的崛起313
一 成吉思汗统一蒙古草原与创立大蒙古国313
二 蒙古西征与四大汗国的建立315
第二节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进一步发展318
一 元朝的建立与全国统一318
二 中央与地方行政321
三 民族地区与边疆的有效治理323
第三节 民族等级制度及元政的衰败327
一 四等人制327
二 元中后期的政局与吏治败坏329
第四节 元代的经济与阶级关系331
一 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331
二 土地制度和阶级关系334
第五节 元代的思想文化和科技337
一 思想与宗教337
二 史学、文学与艺术339
三 科学技术341
第九章 明代343
第一节 明朝的建立与巩固344
一 元末群雄并起与朱元璋建立明朝344
二 君主专制统治的加强346
三 屯垦与赋役制度的建立349
四 明成祖对民族地区与边疆的经营351
第二节 明中期政治制度的演变352
一 从仁宣之治到弘治中兴352
二 内阁制度与宦官参政354
三 巡抚总督制度的建立357
第三节 明后期的危机与张居正改革358
一 明后期的政治危机358
二 南倭与“北虏”360
三 张居正改革362
第四节 明代的商品经济与资本主义萌芽364
一 商品经济的繁荣与市民阶层的崛起364
二 海外贸易与白银流入366
三 资本主义萌芽368
第五节 明朝的灭亡与清兵入关370
一 明末的政治腐败370
二 满族的崛起和后金与明朝的战争372
三 李自成起义与明朝灭亡374
四 清兵入关与山海关之战376
第六节 明代的中外关系377
一 郑和下西洋377
二 明朝与朝鲜、日本及中亚的关系379
三 明朝与欧洲的接触380
第七节 明代的思想文化与科技383
一 思想与宗教383
二 文学艺术及文化事业385
三 科学技术387
第十章 清代前期390
第一节 清朝定鼎北京与全国统治的确立391
一 清朝的建立与清初各地抗清运动391
二 统治集团的内部斗争与少年君主亲政394
三 平定三藩之乱与统一台湾396
第二节 康雍乾时期民族地区和边疆的稳定398
一 康熙帝亲征噶尔丹与驱准保藏398
二 雍正帝稳定民族地区与边疆的措施400
三 乾隆帝的平准平回与统一天山南北402
四 民族地区和边疆的行政管理与清朝的民族政策404
第三节 清代前期的中央与地方行政制度408
一 中枢辅政机构和中央行政机关408
二 地方直省行政机构411
第四节 清代前期的赋役制度与社会经济413
一 赋役制度的改革413
二 社会经济的发展415
三 人口膨胀与社会阶级矛盾的激化418
第五节 清代前期的中外关系421
一 清朝与邻近各国的关系421
二 清政府对入华传教士及天主教的政策424
三 英国使团来华与中英冲突426
第六节 清代前期的思想文化与科技429
一 清初启蒙思潮与三大思想家429
二 清廷的文化政策431
三 思想学术433
四 文学艺术434
五 科学技术436
第十一章 清代后期439
第一节 列强侵华与国势衰微439
一 两次鸦片战争与《南京条约》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签订439
二 中法战争与《中法新约》的签订443
三 中日甲午战争与《马关条约》的签订444
四 八国联军入侵与《辛丑条约》的签订445
第二节 主权沦丧下晚清社会与政治制度的变化447
一 洋货入侵对封建自然经济的冲击447
二 晚清政治制度的演变448
第三节 人民大众反抗斗争与志士仁人的救亡图存主张450
一 三元里人民反英斗争450
二 洪秀全与太平天国起义451
三 捻军起义与义和团运动452
四 志士仁人的救亡图存主张454
第四节 洋务运动求强求富的尝试456
一 “同光新政”与洋务运动的兴起456
二 编练海陆军与兴办工矿、交通、新式学堂457
三 洋务运动的破产460
第五节 民族危机的空前严重与变法维新的失败461
一 瓜分中国的狂潮与《时局图》461
二 戊戌变法及其失败464
三 康有为《大同书》对君主专制制度的抨击466
第六节 清末“新政”的夭折与辛亥革命的爆发467
一 孙中山领导的同盟会与广州起义467
二 清末“新政”与“预备立宪”的夭折469
三 辛亥革命爆发与清帝退位472
参考书目476
参考图目481
后记488
热门推荐
- 3243846.html
- 2466682.html
- 3469765.html
- 403396.html
- 932031.html
- 1984747.html
- 1722720.html
- 2353273.html
- 3341923.html
- 83922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45775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6488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43158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17298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54363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7668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43032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30366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38897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5418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