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话语感知与理解 过程、特征与能力探讨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话语感知与理解 过程、特征与能力探讨
  • 陈开顺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 ISBN:7560028632
  • 出版时间:2001
  • 标注页数:508页
  • 文件大小:20MB
  • 文件页数:531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话语感知与理解 过程、特征与能力探讨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感觉阶段1

1.1 发音机制2

1.1.1 元音3

1.1.2 辅音6

1.1.3 韵律特征8

1.2 音位11

1.3 区别性特征13

1.4 听觉系统14

1.5 信号的接收与传递15

1.5.1 中耳的传声作用16

1.5.2 内耳中的信号传递与分析17

1.6 心理声学现象20

1.7 声学提示与语音特征23

1.8 听觉记忆与注意26

1.9 小结28

第二章 语音识别30

2.1 语言声音的性质30

2.2 言语知觉的性质33

2.3 声学—语音特征分析34

2.4 辅音范畴性识别37

2.5 元音识别41

2.6 音位规则的作用42

2.7 韵律的知觉作用44

2.8 词及词以上语言单位的作用46

2.8.1 词的作用46

2.8.2 句子的作用46

2.8.3 语篇与话题的作用47

2.9 非听觉线索的作用49

2.10 各层次作用的综合反应50

2.11.1 探测器与模块理论52

2.11 言语知觉理论问题52

2.11.2 成分分析与动作理论53

2.11.3 轨迹理论55

2.11.4 知觉理论的评价标准55

2.12 小结57

第三章 词的识别与理解58

3.1 对孤立词的识别研究58

3.1.1 自下而上的识别59

3.1.2 整体识别59

3.1.3 词频作用60

3.1.4 新近性对识别的影响61

3.1.5 固定词组的识别62

3.1.6 形态对识别的影响63

3.2 词义反应研究63

3.2.1 词义反应64

3.2.2 词素意义和词义成分66

3.3 语境对词识别的影响68

3.3.1 偏导实验68

3.3.2 语义诱导实验68

3.3.3 噪音实验69

3.3.4 句子作用实验70

3.3.5 词频和联想作用实验71

3.3.6 音位恢复实验72

3.3.7 歧义理解实验73

3.3.8 其他感官信息的作用74

3.4 词辨别线索和线索的综合作用74

3.5 词汇记忆储存76

3.5.1 记忆中的词条信息77

3.5.2 心理词典的组织方式78

3.6 词识别模型80

3.6.2 搜寻模型81

3.6.1 扩散型激活模型81

3.6.3 词汇产生器模型82

3.6.4 交股模型82

3.6.5 对模型的评价83

3.7 小结85

第四章 句子感知与理解87

4.1 句子构建的方法与策略88

4.1.1 句子构建的基础和特征88

4.1.2 构建中的宏观期待89

4.1.2.1 句法结构宏观期待89

4.1.2.2 语义结构宏观期待91

4.1.2.3 常用功能和句型的期待作用93

4.1.3 句子成分在构建中的作用94

4.1.4 利用成分与命题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96

4.1.5 词的线索作用99

4.1.6 利用句子信息结构进行期待和分析103

4.1.7 利用语言语境进行分析105

4.1.8 利用非语言信息进行分析106

4.2 句子处理的心理原则107

4.2.1 经济原则107

4.2.2 体现经济原则的若干处理原则109

4.2.3 歧义情况下采取的策略114

4.3 低层早期分析中的信息116

4.3.1 词义作用时间研究116

4.3.2 语境对初期处理的影响118

4.3.3 知识对初期处理的影响119

4.3.4 自动反应对初期处理的影响120

4.4 句子构建理论121

4.4.1 主要理论121

4.4.2 句子分析理论的评价标准125

4.5 直接意义的理解126

4.5.1 陈述句的理解128

4.5.2 疑问句的理解132

4.5.3 祈使句的理解135

4.6 间接意义的理解137

4.6.1 规约基础138

4.6.2 间接意义的判断程序138

4.6.3 间接意义的判断方法140

4.6.4 隐喻的理解144

4.7 句子记忆148

4.8 小结152

第五章 语篇理解153

5.1 局部连贯性策略153

5.1.1 利用连接标记确定意义连贯性154

5.1.2 利用照应关系确定新旧信息的连贯性155

5.1.3 利用重置法确定新旧信息关系157

5.1.4 利用连接性假设确定连贯性158

5.1.5 根据逻辑关系确定连贯性159

5.1.6 根据话题确定连贯性160

5.2 工作记忆对连贯性理解的影响161

5.3 语篇宏观结构的连贯作用163

5.3.1 图式的激活与作用164

5.3.2 图式与体裁166

5.3.3 故事语法的作用167

5.4 语篇记忆的三种形式171

5.4.1 表层表征171

5.4.2 命题表征172

5.4.3 情景模式174

5.4.4 三种记忆的储存效果176

5.5 小结178

第六章 语言处理过程中的信息分析179

6.1 心理活动类型179

6.2.1 声学信息的利用181

6.2 感知和理解过程中所利用的信息181

6.2.2 音位规则的利用183

6.2.3 词汇信息的利用185

6.2.4 句法规则的利用186

6.2.5 语义线索和概念结构的作用187

6.2.5.1 语义元素188

6.2.5.2 语义元素与百科知识188

6.2.5.3 语义元素与概念结构189

6.2.6 语言语境和语篇规则的作用192

6.2.7 话题的利用195

6.2.8 情景线索的利用196

6.2.9 韵律特征的利用198

6.2.10 副语言特征的利用200

6.3 信息种类和作用方向201

6.4 各种信息的综合作用203

6.5 歧义分析中的信息作用207

6.6 间接意义理解中的信息利用211

6.7 小结214

第七章 听话记忆特征分析216

7.1 记忆种类217

7.1.1 听觉记忆217

7.1.2 语音记忆218

7.1.3 短时记忆219

7.1.4 工作记忆220

7.1.5 长时记忆221

7.2 工作记忆中的处理方式222

7.2.1 工作记忆特征与话语特征的反差222

7.2.2 工作记忆的减负方法223

7.2.3 工作记忆的“切块”方式225

7.2.4 工作记忆的广度227

7.2.5 记忆之间的信息流动228

7.3 长时记忆中的贮存229

7.3.1 长时记忆的储存种类229

7.3.2 长时记忆中的组织方式231

7.4 影响听话记忆的因素234

7.5 语言形式记忆237

7.6 话语意义记忆240

7.6.1 话语含义240

7.6.2 指称对象记忆241

7.6.3 间接意义242

7.6.4 语篇储存形式243

7.6.5 语篇整体表征246

7.6.6 语篇结构与整体表征248

7.7 回忆250

7.7.1 注意对回忆的影响250

7.7.3 时间因素对回忆的影响251

7.7.2 形义转换对回忆的影响251

7.7.4 语言因素对回忆的影响252

7.7.5 非语言知识对回忆的影响253

7.8 小结256

第八章 听话自动性分析258

8.1 源远流长的联想研究259

8.1.1 联想主义的产生和发展259

8.1.2 历史上的联想实证研究263

8.1.3 巴普洛夫学说267

8.1.4 行为主义理论269

8.1.5 皮亚杰的顺应观273

8.2 语言理论中的联想基础275

8.3 对语言自动性的重新认识277

8.4 语言处理中的认知模式279

8.4.1 联想的基本特征280

8.4.2 语言处理过程中的联想种类281

8.4.3 认知模式的成因284

8.4.4 认知模式的激活原理288

8.4.5 语言感知和理解中的综合模式反应292

8.5 语言处理过程中的自动程度分析296

8.5.1 短时记忆中的处理方式297

8.5.2 注意的作用298

8.5.3 自动性程度的显示300

8.6 小结302

第九章 听话主观性分析304

9.1 听觉系统导致的错误305

9.2 范畴性感知的武断性306

9.3 音词模式反应导致主观性308

9.4 词义理解导致主观性309

9.5 推理判断导致主观性312

9.6 期待和预知导致主观性315

9.7 指称理解导致主观性317

9.8 间接意义理解中的主观色彩319

9.9 注意焦点与主观性322

9.10 整体表征的强制作用325

9.11 记忆和回忆机制与主观性327

9.11.1 短时记忆对听话客观性的影响327

9.11.2 长时记忆与听话主观性329

9.11.3 记忆对记忆的影响导致主观性334

9.12 对主观性的认识335

9.13 小结336

第十章 能力构成与困难分析338

10.1 听话的性质338

10.2 信号的接收与听话困难340

10.2.1 声音信号的接收和处理340

10.2.2 其他感官信号的接收和处理341

10.2.3 能力和困难分析342

10.3 知识与听话困难343

10.3.2 音位知识344

10.3.1 语音知识344

10.3.3 韵律知识345

10.3.4 词汇知识346

10.3.5 句法知识347

10.3.6 语义结构知识347

10.3.7 语篇知识348

10.3.8 语用知识350

10.3.9 共享知识351

10.3.10 与知识有关的听话困难352

10.4 自动反应与听话困难358

10.4.1 听话过程中的联想种类358

10.4.2 刺激信号的种类和作用360

10.4.3 联想强度与信号长度361

10.4.4 听话自动性程度363

10.4.5 综合性自动反应364

10.4.6 自动性与听话困难367

10.5 记忆广度与推理分析能力368

10.6 综合能力与听话困难370

10.6.1 听话综合能力370

10.6.2 与综合能力有关的困难370

10.7 小结373

第十一章 听话图式理论模型377

11.1 心理反应特征和模型设计标准377

11.2 现有模型的取舍381

11.3 “图式”的含义386

11.4 听话图式模型388

11.5 图式模型的解释能力393

11.6 小结395

参考书目396

汉英术语对照表442

英汉术语对照表476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