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公务调研学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公务调研学
  • 洪威雷著(湖北大学政法与公共管理学院)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ISBN:7500465793
  • 出版时间:2007
  • 标注页数:352页
  • 文件大小:15MB
  • 文件页数:364页
  • 主题词:社会调查-调查研究-概论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公务调研学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中国当代政治思想库中的瑰宝——具有中国特色的公务调研理论1

第一节 毛泽东的调查研究理论2

一、毛泽东调查研究理论的形成和提出2

二、毛泽东调查研究理论的特色5

三、毛泽东调查研究理论的具体内容8

第二节 邓小平调研理论研究15

一、邓小平的调查研究观16

二、邓小平的调查研究思想19

三、群众路线——邓小平调查研究理论的最根本方法23

四、实践——邓小平调查研究理论的最终目标26

第三节 江泽民调研理论研究30

一、坚持调查研究,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基本要求31

二、坚持调查研究,是科学决策的必然要求34

三、坚持调查研究,要确实深入实际38

第四节 胡锦涛的调研实践41

一、“人无于水鉴,当于民鉴”——为推行执政理念开展调研41

二、“下之事上也,不从其所令,从其所行”——胡锦涛调研行为对政风的影响44

三、在国际舞台上重拾大国的尊严45

四、胡锦涛调研实践的特点46

第二章 公务调研学的科学特性——公务调研学的概念和特征48

第一节 公务调研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任务51

一、公务调研学的研究对象52

二、公务调研学的研究任务53

第二节 调查研究是一个二元结构的复合概念54

一、调查与研究的内涵54

二、调查研究的概念55

第三节 调查与研究辩证统一的关系55

一、感性与理性的两个认识阶段55

二、为什么提出调查之前要研究56

三、调查之前必须研究的十个方面56

四、调查研究之后仍需调查58

第四节 调查研究的七种特征58

一、有明确目的58

二、有理论依据59

三、系统性61

四、客观性62

五、中介性63

六、能量化64

七、创新性66

八、从一则实例看创新性69

第三章 课题选择本身就是一门学问——公务调研课题的选择71

第一节 课题的含义71

第二节 选题的意义72

第三节 课题的类型73

一、探索性调研课题73

二、理论性调研课题74

三、描述性调研课题75

四、解释性调研课题75

第四节 选择调研课题的原则75

一、需要性原则76

二、可实现性原则76

三、最优化原则77

四、创新性原则78

五、选择创新性调研课题的八条线索78

六、选择调研课题要注意的十个问题79

第四章 公务调查研究中的哲学思考——确立调查研究的独立性80

第一节 敢碰书本上说过的83

第二节 敢碰文件上规定的87

第三节 敢碰领导人说的90

第四节 敢碰已有的经验92

第五节 敢碰多数人公认的94

第六节 敢于顶住来自各方的压力96

第七节 敢于讲真话98

第八节 敢于参与和干预生活99

一、直接参与100

二、间接参与100

第九节 敢于怀疑103

第十节 敢于承担责任106

第五章 珍策重计 扬善惩恶 功在调研——公务调查研究的功用110

第一节 调查研究是科学决策的前提,科学预测的基础111

一、调查研究是科学决策的前提111

二、调查研究是科学预测的基础117

第二节 调查研究是下情上达的纽带122

一、毛泽东重视调查研究122

二、历史的进步122

第三节 调查研究报告似警钟123

一、愿警钟长鸣123

二、一石激起千层浪123

三、邦有道 危言危行124

第四节 调查研究报告如探路石125

一、试图发现之举125

二、投石问路实例125

第五节 纠偏改错的依据127

一、政策需要不断充实、更正、完善127

二、重证据,知错、识错、改错128

第六节 对“面”上的工作起推动和指导作用129

一、“时代助推器”的三个特点129

二、“以点带面”的两个实例130

第七节 反映新人新事 使之发扬光大131

第八节 揭露问题和不良倾向 加速问题的解决132

第六章 正确的方法是客观规律的主观应用——公务调查的方法135

第一节 观察调查法136

一、观察调查法的主要特点136

二、观察法的种类137

三、观察的一般要求141

第二节 访问调查法142

一、审阅被调查对象的有关资料,掌握基本情况143

二、个别访问及其要注意的十四个方面144

三、间接访问148

四、座谈会及其要注意的七个问题148

五、毛泽东、费孝通的做法151

六、寻同法152

第三节 问卷调查法154

一、问卷调查法的基本类型154

二、调查问卷的设计156

第四节 文献调查法173

一、文献调查法的概念173

二、文献的四种类型174

三、文献调查的作用175

四、文献调查的方法176

第五节 实验调查法181

一、实验调查法的概念181

二、实验调查法的特点182

三、实验调查方法的基本要素183

四、实验调查的基本形式183

五、实验调查法的实施程序186

第六节 普查法189

一、普查的概念189

二、普查的四个特点190

三、普查的形式191

四、普查的十二种程序191

第七节 个案调查法194

一、个案调查的概念194

二、个案调查的特点194

三、个案调查的步骤195

第八节 抽样调查法196

一、抽样调查中的基本概念197

二、抽样调查的特征199

三、抽样调查的基本方法200

第九节 调查方法中的优缺点212

一、观察调查法的优点212

二、观察调查法的局限性213

三、访问调查法的优缺点214

四、问卷调查法的优缺点216

五、文献调查法的优缺点217

六、实验调查法的优缺点218

七、普查法的优缺点219

八、个案调查法的优缺点220

九、抽样调查法的优缺点221

第十节 诸葛亮的七种考察方法222

第十一节 前汉光禄大夫刘向的考察对比法222

第七章 从感性认识走向理性认识——公务研究的方法224

第一节 调查资料的整理225

一、整理资料对于研究的意义和作用225

二、整理资料的七项基本要求228

三、整理资料的步骤230

第二节 分析、研究的思维方式244

一、艾尔·巴比说244

二、爱因斯坦说245

三、聚合思维法246

四、发散思维法248

五、逆向思维法250

六、类比思维法252

七、系统思维法254

八、克弱思维法255

第三节 分析、研究方法257

一、信息交合法257

二、奥斯本智暴法261

三、比较分析研究法263

四、系统分析研究法267

五、矛盾分析研究法270

六、黑箱分析研究法272

七、本质分析法273

八、层次分析法276

九、预测分析研究法278

十、其他分析研究法280

十一、研究的十个要点281

第八章 人民、社会的期望——公务调查研究人员的修养282

第一节 “修养”的含义282

第二节 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283

第三节 提高理论、政策水平285

第四节 要有强烈的事业心和密切联系群众的作风286

第五节 具备广博的知识和较强的业务能力287

一、广博的知识面287

二、业务能力290

三、具备十种综合能力293

四、调查十忌293

第九章 调研成果的“物化”——调查研究报告的写作294

第一节 调查研究报告写作的种类、特点294

一、调查研究报告的写作是个大概念294

二、调查研究报告写作的特点295

第二节 调查研究报告写作中的难点和要求296

一、调查研究报告写作中的难点296

二、调查研究报告的写作要求297

附录 调查研究报告的结构、写法“样品”301

一、专项性调查报告301

二、聚焦性调查报告307

三、揭露性调查报告310

四、肯定性调研报告314

五、警示性研究报告319

六、探索性研究报告322

七、揭露性研究报告328

八、问题性研究报告334

九、评点性预测报告341

后记350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