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社会思想名家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社会思想名家
  • (美)科塞(Coser,L.A.)著;石人译 著
  • 出版社: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 ISBN:7208068941
  • 出版时间:2007
  • 标注页数:546页
  • 文件大小:33MB
  • 文件页数:573页
  • 主题词:社会学家-人物评论-世界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社会思想名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奥古斯特·孔德 1798—18571

一、学说2

研究方法4

人类进步法则5

科学层次7

社会静力学和社会动力学8

规范学说11

二、生平12

与圣西门合作14

三、学术背景18

进步的传统19

秩序的传统20

自由主义传统22

圣西门的影响24

学术竞争的结果:孔德和凯特尔25

四、社会背景25

概况26

孔德一代人——“世纪病”28

科学的曙光29

没有同盟者的孔德31

寻找听众32

五、结语35

第二章 卡尔·马克思 1818—188337

一、学说38

一般学说38

阶级理论42

异化45

知识社会学47

社会变迁的动力学49

结束语51

二、生平51

成为一名青年黑格尔派53

在巴黎的日子:成为社会主义者54

训练期的结束56

第一国际的建立58

三、学术背景61

发展的思想61

异化的思想63

完善的思想64

整体的思想65

对同时代人思想的吸收65

四、社会背景69

概况69

家庭背景和早期伙伴70

工人阶级听众73

孤独和双重边缘感75

五、结语78

第三章 赫伯特·斯宾塞 1820—190379

一、学说80

增长、结构、分化81

社会类型:军事社会和工业社会83

单线的还是多线的进化86

功能主义87

个人主义和有机体学说87

不干涉主义和适者生存89

客观性的障碍90

二、生平91

在伦敦的岁月92

成功的作家94

三、学术背景95

学历95

同时代人的影响98

四、社会背景100

概况100

个人背景104

朋友和同盟者106

社会环境108

听众和要求109

五、结语113

第四章 埃米尔·涂尔干 1858—1917115

一、学说116

一般方法116

个人与社会119

宗教社会学122

知识社会学125

功能分析126

二、生平127

学术生涯129

涉足公众事务131

三、学术背景132

法国学术史渊源132

同时代人的影响135

法国之外的影响137

四、社会背景139

概况139

个人背景143

收罗门徒寻找听众145

影响方式149

五、结语153

第五章 格奥尔格·西美尔 1858—1918155

一、学说156

形式社会学158

社会类型160

西美尔社会学中的辩证法161

数字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意义164

西美尔关于现代文化的矛盾观点166

略述货币哲学169

二、生平170

学院的局外人172

讲台上的艺术家173

写作生涯174

三、学术背景176

达尔文和斯宾塞的追随者176

康德的影响177

最后阶段:生机论哲学178

四、社会背景179

概况179

西美尔的两种听众183

五、结语190

第六章 马克斯·韦伯 1864—1920191

一、学说192

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及价值关联193

理想类型196

因果性和或然性198

权威类型199

理念的功能200

阶级、地位、权力201

官僚制202

理性化与除魅204

二、生平205

在父亲家中206

早期学术生涯208

才华横溢210

典范的道德家211

三、学术背景213

韦伯和唯心主义遗产213

韦伯与德国历史主义和社会学216

两个重要影响:尼采和马克思218

四、社会背景219

家庭关系网220

公共舞台221

学者224

五、结语226

第七章 索尔斯坦·凡勃伦 1857—1929227

一、学说228

一般方法229

对竞争的剖析232

知识社会学234

功能分析236

社会变迁理论237

二、生平239

边际性的挪威移民239

边际性的学生241

边际性的大学教师242

边际性的自由职业者249

三、学术背景253

贝拉米、马克思和进化论的影响253

受益于实用主义256

四、社会背景257

概况257

一个边际人259

凡勃伦的听众和同盟者262

五、结语265

第八章 查尔斯·霍顿·库利 1864—1929267

一、学说268

镜中之我268

社会有机观点270

初级群体270

社会学方法272

社会过程273

制度分析274

二、生平275

安阿伯的贤人圣子277

三、学术背景279

鲍德温和詹姆斯的影响281

四、社会背景283

库利的学术环境和他的听众285

库利的遗产289

五、结语290

第九章 乔治·赫伯特·米德 1863—1931293

一、学说294

社会中的自我295

自我的产生296

“主我”和“宾我”299

铺路人米德301

二、生平302

米德在芝加哥304

三、学术背景308

新教和边疆传统309

进化论309

德国唯心主义310

在实用主义者中间312

四、社会背景312

米德的听众和同事315

五、结语316

第十章 罗伯特·埃兹拉·帕克 1864—1944317

一、学说318

集体行为和社会控制319

四种主要的社会过程320

社会距离321

社会变迁323

生物秩序和社会秩序324

自我和社会角色325

二、生平327

帕克——新闻记者和哲学学生328

帕克——社会活动家329

帕克的学术生涯330

三、学术背景332

德国社会科学的影响333

进化论和欧洲大陆社会心理学的影响335

四、社会背景336

20世纪初的芝加哥社会学338

大学生涯340

五、结语342

第十一章 维尔弗雷多·帕累托 1848—1923343

一、学说344

逻辑性行动与非逻辑性行动345

剩余物和派生物347

两种非逻辑性理论350

主观愿望和客观结果351

狮子与狐狸351

精英论和精英循环352

团体的和有益于团体的社会利益355

小结与评价356

二、生平357

从商与官场失意358

迟来的学术生涯359

三、学术背景361

马基雅维里的继承者362

进化论和实证主义的影响363

莫斯卡和马克思的影响365

四、社会背景367

概况367

帕累托的同事与听众371

帕累托在美国的影响375

五、结语378

第十二章 卡尔·曼海姆 1893—1947379

一、学说380

知识社会学380

计划重建理论387

二、生平391

布达佩斯的学术环境391

在英国的岁月395

三、学术背景397

马克思主义和历史主义399

格式塔心理学、新康德主义和现象学400

黑格尔的影响402

转向实用主义403

四、社会背景404

在匈牙利404

20年代的德国社会405

30年代的英国社会407

五、结语409

第十三章 皮季里姆·亚历山德罗维奇·索罗金 1889—1968411

一、学说412

概述412

社会和文化观综述413

知识社会学416

社会分层和社会流动419

社会哲学422

二、生平423

从肖像画家到职业革命家424

圣彼得堡的学生和学者426

革命和革命以后429

在美国的最初年代432

哈佛时期433

三、学术背景438

民粹主义思想:赫尔岑、拉夫罗夫和米哈伊洛夫斯基438

达尼列夫斯基和反单线发展观441

圣彼得堡大学的老师和同事443

四、社会背景447

一场夭折的革命447

终身孤独的科米人448

生活在美国的孤独者450

五、结语452

第十四章 威廉·伊萨克·托马斯 1863—1947 弗洛里安·兹纳涅茨基 1882—1958455

一、学说456

《波兰农民》——一个里程碑457

《波兰农民》一书的理论基础457

对于人类行动者的分类461

威廉·伊萨克·托马斯——从人种史学家到社会心理学家464

托马斯的情境分析465

弗洛里安·兹纳涅茨基——从哲学家到社会学家468

兹纳涅茨基的知识社会学472

二、生平475

威廉·I.托马斯475

兹纳涅茨基481

三、学术背景486

威廉·I.托马斯486

弗洛里安·兹纳涅茨基490

四、社会背景494

威廉·I.托马斯494

弗洛里安·兹纳涅茨基496

五、结语502

第十五章 美国社会学理论的新动向503

一、功能分析的兴起和它的主导地位503

社会学的一个新途径504

乔治·霍曼斯507

罗伯特·默顿507

金斯利·戴维斯509

威尔伯特·穆尔和罗宾·威廉斯509

马里恩·利维510

20世纪50年代的哈佛大学510

帕森斯的新方向510

二、微观社会学和冲突论的复苏513

交换论513

符号相互作用论515

戏剧分析516

标签论518

“冲突论”519

三、结语522

参考文献523

近期新加参考文献526

专有名词索引528

译后记545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