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肝胆论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肝胆论
  • 章真如编著 著
  • 出版社: 武汉: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
  • ISBN:14304·109
  • 出版时间:1986
  • 标注页数:183页
  • 文件大小:7MB
  • 文件页数:194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肝胆论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论中医之肝胆解剖生理与病理1

一、肝胆的解剖1

二、肝的生理病理3

三、胆的生理病理9

四、肝胆与其它脏腑生理病理关系13

〔附〕现代医学肝脏、胆道解剖与生理15

第二章 有关肝胆理论探析31

一、论“肝主疏泄”31

二、论肝气虚与肝阳虚34

三、论“肝生于左”38

四、论“乙癸同源”42

五,论“肝病实脾”45

六、论“木郁达之”48

七、论“女子以肝为先天”51

八、论小儿“肝常有余”55

九、论“肝之余气泄于胆”59

十、论“凡十一脏皆取决于胆”61

第三章 论古今名家治肝法65

一、论《黄帝内经》治肝三法65

二、论《金匮要略》治肝十法67

三、论魏玉横治肝法70

四、论王旭高治肝三十法72

五、论费伯雄治肝八法81

六、论丁甘仁治肝十法83

七、论许寿仁治妇女病调肝十法85

一、肝气89

第四章 论肝胆证候名称89

二、肝郁90

三、肝火91

四、肝阳91

五、肝风92

六、肝热93

七、肝寒93

八、肝虚93

九、肝实94

十、肝厥95

十一、肝积95

十四、肝疳96

十三、肝咳96

十二、肝着96

十五、肝胀97

十六、肝痹97

十七、肝痛97

十八、肝痈98

十九、肝水98

二十、肝疝98

二十一、肝心痛99

二十二、肝胃痛99

二十三、胆胀99

二十五、胆虚100

二十六、胆实100

二十四、胆瘅痜100

二十六、胆实100

二十五、胆虚100

二十四、胆瘅痜100

二十八、胆热101

二十七、胆寒101

二十七、胆寒101

二十八、胆热101

一、胁痛102

第五章 论肝胆病主证及脉舌特征102

第五章 论肝胆病主证及脉舌特征102

一、胁痛102

二、脘胁胀闷103

三、少腹痛103

二、脘胁胀闷103

三、少腹痛103

五、眩晕104

四、腹胀(单腹胀)104

五、眩晕104

四、腹胀(单腹胀)104

八、面青(面色黧黑)105

七、抽搐105

八、面青(面色黧黑)105

七、抽搐105

六、头痛105

六、头痛105

十一、黄疸106

十、乳房胀痛106

九、蛛纹、赤掌106

十一、黄疸106

十、乳房胀痛106

九、蛛纹、赤掌106

十二、口苦107

十三、善怒107

十四、梅核气107

十三、善怒107

十二、口苦107

十四、梅核气107

十六、乳核、瘰疬108

十七、带下108

十六、乳核、瘰疬108

十五、疝气108

十五、疝气108

十七、带下108

十八、淋浊109

十九、弦脉109

十八、淋浊109

十九、弦脉109

二十、肝胆证舌苔110

二十、肝胆证舌苔110

第六章 论肝胆病治法及方药111

第六章论肝胆病治法及方药111

一、疏肝理脾法(1.逍遥散;2.四逆散)112

二、疏肝行气法(1.柴胡疏肝散;2.半夏厚朴汤)113

三、疏肝和胃法(1.柴胡疏肝汤;2.沉香降气散;3.解肝煎)114

四、疏肝温中法(1.良附丸;2.吴茱萸汤)115

五、疏肝养阴法(1.一贯煎(加味一贯煎);2.滋水清肝饮)116

六、疏肝化瘀法(1.膈下逐瘀汤;2.复元活血汤)117

七、疏肝利水法(1.禹功散;2.达郁宽中汤)118

八、疏肝泄热法(1.左金丸;2.金铃子散)119

九、平肝潜阳法(1.天麻钩藤饮;2.滋生青阳汤;3.资生清阳汤)120

十、平肝熄风法(羚角钩藤汤)122

十一、镇肝熄风法(镇肝熄风汤)122

十二、柔肝熄风法(阿胶鸡子黄汤)123

十三、清肝泄火法(1.化肝煎;2.丹栀逍遥散)124

十四、泻肝降火法(1.龙胆泻肝汤;2.当归龙荟丸;3.泻青丸)125

十五、养肝宁神法(1.酸枣仁汤;2.真珠母丸)126

十六、养肝明目法(1.石斛夜光丸;2.明目地黄丸)127

十七、养肝振痿法(虎潜丸)128

十八、调肝解郁法(1.越鞠丸;7.解郁合欢汤)129

十九、调肝降逆法(1.四磨饮;2.旋覆代赭石汤)130

二十、平肝降逆法(1.奔豚汤;2.奔豚丸)131

二十一、补肝养血法(1.四物汤;2.补肝汤)131

二十二、补肝通痹法(1.四物五藤汤;2.滋阴养液汤)132

二十三、补肝调经法(1.参芪四物调经汤;2.益母胜金丹)133

二十四、疏肝调经法(正气天香散)134

二十五、暖肝散气法(1.暖肝煎;2.天台乌药散;3.橘核丸)135

二十六、温肝散寒法(1.当归四逆汤;2.茱萸附桂汤)136

二十七、敛肝散寒法(乌梅丸)137

二十八、柔肝清热法(秦艽鳖甲散)138

二十九、缓肝和中法(1.甘麦大枣汤;2.芍药甘草汤)139

三十、育阴调肝法(1.海藻玉壶汤;2.育阴制亢汤)139

三十一、滋水涵木法(1.杞菊地黄汤;2.滋肾养肝汤)140

三十二、清火泻木法(生铁落饮)141

三十三、培土抑木法(痛泻要方)142

三十四、清金制木法(咳血方)143

三十五、和解少阳法(1.小柴胡汤;2.大柴胡汤)143

三十六、温胆降胃法(1.温胆汤;2.十味温胆汤)144

三十七、清胆和胃法(蒿芩清胆汤)145

三十八、疏肝利胆法(疏肝利胆汤)146

三十九、清肝泻胆法(1.柴胡清肝散;2,栀子清肝散)146

四十、清肝退疸法(1.茵陈蒿汤;2.茵陈五苓散;3.茵陈术附汤)147

第七章 常见肝胆病辨证论治149

一、急性黄疸型肝炎149

二、乙型肝炎151

三、慢性肝炎(早期肝硬化)153

四、臌胀154

五、肝痈156

六、胆石症、胆道感染157

七、肝郁159

八、甲状腺机能亢进160

九、疝病162

十、眩晕164

十一、乳腺病165

十二、月经不调166

十三、高血压病167

十四、热淋168

附方索引170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