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以爱为本 跨越时空惠及子孙的教育理念 瑞士-中国裴斯泰洛奇国际研讨会论文集 卢塞恩,2012年4月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以爱为本 跨越时空惠及子孙的教育理念 瑞士-中国裴斯泰洛奇国际研讨会论文集 卢塞恩,2012年4月
  • (瑞士)戴特灵(RogerDettling),(德)顾正详主编 著
  • 出版社: 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313106148
  • 出版时间:2014
  • 标注页数:335页
  • 文件大小:118MB
  • 文件页数:345页
  • 主题词:裴斯泰洛齐,J.H.(1746~1827)-教育思想-国际学术会议-文集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以爱为本 跨越时空惠及子孙的教育理念 瑞士-中国裴斯泰洛奇国际研讨会论文集 卢塞恩,2012年4月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引子1

拜裴斯泰洛齐为师:热爱真理,追求真理&舍勒尔,汉斯·鲁道夫1

裴斯泰洛齐的教育思想:中国教育改革的历史借鉴——在瑞士-中国裴斯泰洛齐国际研讨会上的发言&田正平4

学术的盛会 友谊的盛会——瑞士卢塞恩裴斯泰洛齐国际研讨会纪实&戴特灵,罗西5

第一部分:裴斯泰洛齐在德语区和在中国的接受和影响9

裴斯泰洛齐在德语区的接受&库勒曼,格哈特9

历久弥新——裴斯泰洛齐的中国接受(1883—2013)&顾正祥18

裴斯泰洛齐在华译介概览&顾正祥22

试论裴斯泰洛齐的影响和历史地位——基于相关文献的考察&赵卫平30

第二部分:裴斯泰洛齐与中国前辈教育家和中国当代教育比较45

裴斯泰洛齐抑或歌德、席勒、赫尔巴特、包尔生?——王国维、蔡元培等原生代精英对德系资源的比较接受及其表现的教育理想&叶隽45

裴斯泰洛齐与中国平民教育家&商丽浩62

裴斯泰洛齐与陶行知教育思想和实践之比较&袁志英72

裴斯泰洛齐教育思想与面临挑战的中国基础教育&郑方贤80

裴斯泰洛齐教育思想的现代意蕴及价值&杨汉麟,杨佳86

第三部分:裴斯泰洛齐教育、哲学思想解读100

符合儿童天性与裴斯泰洛齐的理解&富克斯,米夏埃尔100

穷人的教育学:裴斯泰洛齐乡村教育思想解析&王保星110

裴斯泰洛齐的施教理念与学生鉴定——两者截然对立吗?&鲁斯,马库斯120

在卢梭与康德之间——裴斯泰洛齐教育哲学思想初探&肖朗128

和谐出自平民教育——裴斯泰洛齐的教育思想与实践&袁志英145

裴斯泰洛齐和谐教育思想新探&方晓东155

第四部分:回顾与反响160

瑞士-中国裴斯泰洛齐国际研讨会综述&赵卫平160

《穷孩子也有自尊》一文读后&袁志英164

卢塞恩抒怀——从裴斯泰洛齐国际研讨会归来(之一)&顾正祥166

卢塞恩抒怀——从裴斯泰洛齐国际研讨会归来(之二)&顾正祥167

德语发言稿原文168

Begrüssung&Sch?rer,Hans-Rudolf(舍勒尔,汉斯·鲁道夫)168

Zur Pestalozzi-Rezeption im deutschen Sprachraum&Kuhlemann,Gerhard(库勒曼,格哈特)171

Pestalozzi in China,Deutschland und der Schweiz&Gu,Zhengxiang(顾正祥)&Dettling,Roger(戴特灵,罗西)187

Pestalozzi oder Goethe,Schiller,Herbart,Paulsen?Ein Vergleich der Rezeption von Quellen deutscher Geistesgeschichte durch Wang Guowei,Cai Yuanpei und andere Vertreter der ersten Generation von Intellektuellen im Modernen China und die Entstehung eines neuen Bildungsideals&Ye,Jun(叶隽)199

Vergleichder Bildungskonzepte und-Praxis von Johann Heinrich Pestalozzi(1746-1827)und Tao Xingzhi(1891-1946)&Yuan,Zhiying(袁志英)216

Kindgem?ssheit:Was verstand Pestalozzi darunter?&Fuchs,Michael(富克斯,米夏埃尔)229

P?dagogische Werte bei Pestalozzi und die Schülerbeurteilung-unvereinbare Gegens?tze?&Roos,Markus(鲁斯,马库斯)247

Luzern in Erinnerung-nach Rückkehr vom Pestalozzi-Symposium(1)&Gu,Zhengxiang(顾正祥)262

Luzern in Erinnerung-nach Rückkehr vom Pestalozzi-Symposium(2)&Gu,Zhengxiang(顾正祥)263

附录264

裴斯泰洛齐汉译与研究见闻录(1883—2013)&顾正祥264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