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TD-SCDMA及其增强和演进技术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王亚峰等编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
- ISBN:9787115211972
- 出版时间:2009
- 标注页数:422页
- 文件大小:42MB
- 文件页数:432页
- 主题词:码分多址-移动通信-通信系统
PDF下载
下载说明
TD-SCDMA及其增强和演进技术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1章 概述1
1.1 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简介1
1.2 第三代移动通信主流技术的比较4
1.3 TD-SCDMA的发展历程5
1.4 TD-SCDMA技术的特点和优势8
1.5 TD-SCDMA发展与演进10
参考文献11
第2章 TD-SCDMA系统网络结构13
2.1 概述13
2.2 TD-SCDMA接入网结构14
2.2.1 无线网络控制器17
2.2.2 基站17
2.3 TD-SCDMA接入网络的演化过程18
2.4 TD-SCDMA核心网基本结构19
2.4.1 R99网络结构及接口19
2.4.2 R4网络结构及接口22
2.4.3 R5网络结构及接口24
2.4.4 R6网络结构及接口27
参考文献30
第3章 TD-SCDMA接入网接口31
3.1 Iu接口31
3.1.1 概述31
3.1.2 Iu接口协议的功能和划分34
3.1.3 Iu无线网络层控制平面协议36
3.1.4 CN-UTRAN用户平面协议37
3.1.5 服务区广播协议SABP42
3.2 Iur接口43
3.2.1 概述43
3.2.2 Iur接口的协议结构44
3.2.3 Iur无线网络层控制平面协议44
3.2.4 Iur公共传输信道数据流用户平面协议46
3.3 Iub接口48
3.3.1 概述48
3.3.2 Iub中Node B的逻辑模型50
3.3.3 Iub接口协议结构52
3.3.4 Iub接口无线网络层控制平面协议52
3.3.5 Iub公共传输信道数据流用户平面协议54
3.3.6 Iur/Iub DCH数据流的用户平面协议56
参考文献58
第4章 TD-SCDMA空中接口60
4.1 物理层60
4.1.1 帧结构和时隙结构60
4.1.2 物理层的信道64
4.1.3 信道的编码和复用68
4.1.4 扩频与调制72
4.1.5 物理层过程78
4.1.6 物理层的测量82
4.2 数据链路层和网络层84
4.2.1 空中接口的整体结构84
4.2.2 MAC子层85
4.2.3 RLC子层92
4.2.4 分组数据汇聚协议子层97
4.2.5 广播/多播业务的子层99
4.2.6 RRC子层100
参考文献105
第5章 TD-SCDMA信令流程106
5.1 UE的状态及寻呼流程106
5.1.1 UE的状态106
5.1.2 寻呼流程108
5.2 空闲模式下的UE109
5.2.1 概述109
5.2.2 PLMN的选择和重选110
5.2.3 小区选择和重选111
5.2.4 位置登记112
5.3 无线资源管理流程112
5.3.1 业务连接建立流程112
5.3.2 业务释放流程122
5.4 电路域信令流程126
5.4.1 呼叫控制126
5.4.2 移动性管理128
5.5 分组域信令流程134
5.5.1 会话控制134
5.5.2 移动性管理137
5.6 切换流程141
5.6.1 硬切换141
5.6.2 接力切换145
参考文献146
第6章 TD-SCDMA关键技术147
6.1 联合检测147
6.1.1 系统模型147
6.1.2 联合检测算法148
6.2 同步技术150
6.2.1 概述150
6.2.2 上行同步的建立151
6.2.3 上行同步的保持151
6.2.4 同步精度要求151
6.3 动态信道分配152
6.3.1 动态信道分配概述152
6.3.2 主要的DCA形式152
6.3.3 其他DCA方法156
6.3.4 DCA的优缺点分析157
6.4 智能天线157
6.4.1 智能天线的基本概念157
6.4.2 智能天线的工作原理和关键技术158
6.4.3 智能天线波束赋形159
6.4.4 智能天线来波方向估计163
6.4.5 智能天线在TD-SCDMA中的应用及有关问题167
6.5 软件无线电169
参考文献172
第7章 无线资源管理173
7.1 无线资源管理概述173
7.1.1 无线资源管理的组成174
7.1.2 TD-SCDMA无线资源管理特点176
7.2 容量与干扰分析176
7.2.1 上行容量177
7.2.2 下行容量179
7.3 接纳控制181
7.3.1 上行链路负载估计(测量)182
7.3.2 下行链路负载估计183
7.3.3 接纳控制策略184
7.3.4 上行链路接纳控制185
7.3.5 下行接纳控制187
7.4 负载控制187
7.4.1 过载识别188
7.4.2 拥塞解决方法189
7.5 功率控制190
7.5.1 原理与分类190
7.5.2 TD-SCMDA系统中的功率控制193
7.6 切换控制199
7.6.1 切换分类199
7.6.2 TD-SCDMA切换机制200
7.6.3 接力切换性能简要分析205
7.7 动态信道分配205
7.7.1 信道分配技术分类206
7.7.2 TD-SCDMA动态信道分配技术208
7.7.3 动态信道分配的实现过程210
7.7.4 码分配策略211
7.8 调度算法213
7.8.1 分组调度信道类型214
7.8.2 分组调度典型算法216
7.8.3 分组调度器和其他RRM算法的关系220
参考文献221
第8章 TD-SCDMA增强技术——HSDPA222
8.1 TD-SCDMA HSDPA对R4的影响222
8.1.1 引入HSDPA对体系架构的影响222
8.1.2 引入HSDPA对无线资源管理的影响225
8.1.3 引入HSDPA对接入网接口的影响226
8.2 TD-SCDMA HSDPA的关键技术227
8.2.1 自适应编码与调制技术227
8.2.2 HARQ技术228
8.2.3 快速分组调度230
8.3 TD-SCDMA HSDPA物理层结构230
8.3.1 HS-DSCH和HS-PDSCH231
8.3.2 HS-SCCH信道235
8.3.3 HS-SICH信道237
8.3.4 三个物理信道的相互配合239
8.4 TD-SCDMA HSDPA MAC层技术240
8.4.1 HS-DSCH MAC层结构——UE侧242
8.4.2 HS-DSCH MAC层结构——UTRAN侧245
8.4.3 协议数据单元248
8.4.4 HS-DSCH发送与接收的MAC控制249
8.5 TD-SCDMA HSDPA UE251
8.5.1 UE能力251
8.5.2 无线接入能力组合252
8.6 TD-SCDMA HSDPA的移动性管理252
8.6.1 HS-DSCH服务小区的改变253
8.6.2 Node B内HS-DSCH小区同步切换254
8.6.3 硬切换中Node B间HS-DSCH同步切换254
8.6.4 激活集更新后Node B间同步切换255
8.7 TD-SCDMA HSDPA与WCDMA HSDPA比较255
8.7.1 WCDMA和TD-SCDMA HSDPA的相同点255
8.7.2 WCDMA和TD-SCDMA HSDPA的不同点256
8.8 多载波TD-SCDMA HSDPA259
8.8.1 MAC层的变化261
8.8.2 RRC层的变化262
8.8.3 Iub接口的变化262
参考文献262
第9章 TD-SCDMA增强技术——HSUPA264
9.1 HSUPA协议构架264
9.1.1 无线接入网结构264
9.1.2 协议架构265
9.1.3 引入HSUPA对R4的影响266
9.2 TD-SCDMA HSUPA的关键技术268
9.2.1 基于Node B控制的快速分组调度268
9.2.2 上行链路混合自动重传271
9.2.3 自适应调制编码272
9.3 HSUPA物理层272
9.3.1 TD-SCDMA HSUPA的信道273
9.3.2 物理层基本结构277
9.3.3 E-DCH编码和调制278
9.4 相关信令和流程283
9.4.1 HARQ的控制信令284
9.4.2 与Node B调度相关的上行信令操作285
9.4.3 Node B调度相关的调度信令上行调度信息286
9.4.4 E-AGCH携带的信令信息287
9.5 TD-SCDMA HSUPA MAC层技术287
9.5.1 MAC层复用287
9.5.2 UE侧MAC结构287
9.5.3 UTRAN侧的MAC结构290
9.6 HSUPA业务性能与UE能力293
9.6.1 UE类型293
9.6.2 系统提供的业务294
9.7 TD-SCDMA HSUPA的移动性管理294
9.8 TD-SCDMA HSUPA与WCDMA HSUPA比较294
9.8.1 干扰控制上的差异294
9.8.2 调度控制上的差异296
9.8.3 HARQ方式上的差异296
参考文献296
第10章 TD-SCDMA的进一步演进298
10.1 OFDM技术与OFDMA方式298
10.1.1 OFDM基本原理299
10.1.2 保护间膈301
10.1.3 OFDM的优缺点303
10.1.4 OFDMA方式303
10.2 LTE/SAE设计要求304
10.2.1 LTE E-UTRAN设计要求304
10.2.2 SAE设计要求306
10.3 LTE网络架构307
10.3.1 SAE网络架构308
10.3.2 LTE接入网架构309
10.3.3 SAE/LTE网络功能划分310
10.3.4 LTE的RRC状态311
10.4 LTE空中接口体系架构311
10.5 LTE中的信道313
10.6 MAC层315
10.6.1 调度315
10.6.2 HARQ317
10.7 物理层317
10.7.1 LTE物理层结构318
10.7.2 LTE的资源分配322
10.7.3 物理层传输信号的产生323
10.8 LTE TDD的发展方向328
10.9 HSPA+328
10.9.1 HSPA+技术目标329
10.9.2 HSPA+中的MIMO329
10.9.3 高阶调制与终端类别333
10.9.4 CPC333
10.9.5 增强型的CELL-FACH状态335
10.9.6 RLC协议的增强336
10.9.7 HSPA+总结337
参考文献337
第11章 TD-SCDMA干扰分析338
11.1 干扰分析概述338
11.2 噪声338
11.3 TD-SCDMA系统内干扰339
11.3.1 小区内干扰339
11.3.2 小区间干扰341
11.4 TD-SCDMA系统间干扰344
11.4.1 系统间干扰类型345
11.4.2 系统间干扰分析方法347
11.4.3 TD-SCDMA系统间的干扰349
11.4.4 TD-SCDMA与DCS1800系统之间的干扰352
11.4.5 TD-SCDMA与FDD-CDMA系统之间的干扰355
11.4.6 TD-SCDMA和PHS系统之间的干扰357
参考文献360
第12章 TD-SCDMA网络规划361
12.1 TD-SCDMA网络规划概述361
12.1.1 规划目标361
12.1.2 规划内容363
12.13 规划流程364
12.2 TD-SCDMA链路预算368
12.2.1 概述368
12.2.2 上行链路预算370
12.2.3 下行链路预算371
12.2.4 传播模型选择372
12.2.5 链路平衡373
12.2.6 基站覆盖能力分析374
12.3 TD-SCDMA容量规划375
12.3.1 概述375
12.3.2 TD-SCDMA系统容量的特点376
12.3.3 容量规划376
12.3.4 覆盖与容量的关系380
12.4 小区规划380
12.4.1 基站规划380
12.4.2 组网规划383
12.4.3 频率规划383
12.4.4 时隙规划384
12.4.5 码规划385
参考文献387
第13章 TD-SCDMA终端入网测试388
13.1 一致性测试388
13.1.1 射频一致性测试388
13.1.2 协议一致性测试392
13.1.3 无线资源管理一致性测试393
13.1.4 USIM/ME接口(Cu接口)一致性测试395
13.1.5 音频一致性测试398
13.2 基本功能、业务和性能测试398
13.2.1 电信业务398
13.2.2 承载业务399
13.2.3 补充业务400
13.2.4 UE基本功能400
13.3 高层业务测试401
13.3.1 MMS业务401
13.3.2 WAP业务402
13.3.3 流媒体业务402
13.3.4 Java业务402
13.4 耗电性能测试403
13.5 外场业务性能测试403
13.5.1 IMSI附着和去附着403
13.5.2 IMSI附着拒绝403
13.5.3 位置区更新403
13.5.4 路由区更新404
13.5.5 切换404
13.5.6 短消息405
13.5.7 电路域数据业务(可视电话)406
13.5.8 并发业务407
13.5.9 呼叫性能409
13.6 可靠性测试410
13.6.1 电压410
13.6.2 高低温410
13.6.3 恒定湿热411
13.6.4 振动411
13.6.5 跌落411
13.6.6 按键411
13.6.7 翻盖(滑盖)寿命411
13.7 电池、充电器测试411
13.7.1 电池性能411
13.7.2 充电器安全性412
13.8 EMC、SAR测试413
13.8.1 EMC测试413
13.8.2 SAR测试415
参考文献416
缩略语417
热门推荐
- 193874.html
- 2503856.html
- 2007872.html
- 29816.html
- 3513857.html
- 3077065.html
- 2844953.html
- 3611293.html
- 1245947.html
- 325966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64014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29968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38485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73731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80376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22571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08181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86172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41268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6549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