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物权法的展开与反思 第2版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物权法的展开与反思 第2版
  • 常鹏翱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法律出版社
  • ISBN:9787519711030
  • 出版时间:2017
  • 标注页数:455页
  • 文件大小:54MB
  • 文件页数:467页
  • 主题词:物权法-研究-中国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物权法的展开与反思 第2版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篇 人与物关系的法律规则——以“物”为中心的考察1

一、引言2

二、物在民法中的隐喻及其给人带来的困境4

(一)民法中人与物的二分4

(二)主体化隐喻和客体化困境6

(三)抽象人隐喻和具体人困境9

三、走出困境之一:人体与物的相互转化12

(一)人体向物的转化13

(二)物向人体的转化23

四、走出困境之二:抽象人向具体人的转化23

(一)分析思路23

(二)抽象人转化为具体人26

(三)具体人达致的共识物29

(四)具体人法规则的指向33

五、结语34

第二篇 对物权客体制度的反思——一种实用主义的立场37

一、引言38

二、无体物的法律地位39

(一)无体物不是所有权的客体39

(二)无体物的形态不应受限40

三、聚合物的法律地位:以企业为例43

(一)作为聚合物的企业43

(二)债务随企业财产移转47

四、违法物的法律地位:以违章建筑为例49

(一)对待违章建筑的不同态度49

(二)违法物的类型化调整53

五、结语57

第三篇 物的结合、权属界定与利益平衡——以装修他人房屋案的法律适用为对象59

一、引言60

(一)分析对象60

(二)分析视角62

二、我国民法规则的适用63

(一)找法的对象63

(二)本案的找法65

三、自愿附合法理的适用70

(一)造法的机理70

(二)德国法系的规则73

(三)法国法系的规则79

四、结语80

第四篇 在债权与物权之间——物上之债的构造、价值和借鉴83

一、引言84

二、理论概述86

(一)概貌描述86

(二)术语表达87

(三)构造要点88

(四)缘起发展89

三、基本类型91

(一)法定的物上之债91

(二)意定的物上之债93

四、主要特质96

(一)双重属性的融合96

(二)以物权法为根基99

五、学理优势101

(一)问题的提出101

(二)学理共识度更高101

(三)知识传播更便宜102

(四)理论解释力更强104

(五)规制机制更简单106

六、借鉴价值107

(一)物上之债的可借鉴性107

(二)如何借鉴物上之债理论110

(三)可改进的制度空间110

七、结语112

第五篇 解开优先购买权的迷思——论优先购买权的法律效力和行使要件114

一、引言115

二、优先购买权的法律效力116

(一)问题和解决思路116

(二)买卖合同的成立118

(三)双重买卖的规制125

(四)对抗效力的辨析129

三、优先购买权的行使要件137

(一)行使主体适格138

(二)基础事实具备142

(三)符合同等条件148

(四)没有抗辩障碍150

四、结语153

第六篇 物权法定与意思自治——物权法中的限制与自由156

一、引言157

(一)物权法定的意蕴157

(二)意思自治的限制158

(三)限制引出的问题159

二、对约定抵押期限的分析161

(一)抵押期限的约定应有效161

(二)对抵押期限的限制163

三、对分管契约的分析163

(一)我国台湾地区的“法律”问题163

(二)可能的理论解说167

四、结语168

第七篇 无效行为转换中的法官裁量标准——以物权法定为切入点170

一、引言171

二、解释先于转换173

(一)解释的优先地位173

(二)排除名实不符的行为174

三、无效行为适格177

(一)法律行为确定无效177

(二)无效行为包含有效的替代行为177

四、不得悖于真意181

(一)本标准的基本内涵181

(二)不欲转换的真实意思183

(三)转换的效果意思的推断184

五、结语186

第八篇 物权多元性与物权权属的确定——以物权公示为主线190

一、引言191

(一)公示的物权权属191

(二)物权公示的逻辑192

(三)公示逻辑的问题193

二、典型物权和习惯物权195

(一)典型物权195

(二)习惯物权195

(三)二者关系197

三、法律物权和事实物权199

(一)法律物权200

(二)事实物权201

(三)二者区别209

(四)域外法例210

(五)二者关系214

(六)法律物权的主导223

四、结语224

第九篇 物权法中的权利证明规范——一种比较分析的视角226

一、引言227

二、物权证明的不同路径230

(一)“魔怪证明”路径230

(二)“权利推定”路径234

(三)二者分歧的实质237

三、路径基础的当为选择238

(一)物权交易的保障238

(二)交易秩序的维护240

四、权利推定规范的解析244

(一)推定规范的内涵245

(二)证伪方式的界定249

五、结语253

第十篇 物权法中的信赖保护机制——对不动产所有权善意取得的功能分析255

一、引言256

(一)问题的提出256

(二)分析的主线257

二、正当性分析260

(一)不动产登记错误与程序保障260

(二)制度表达与具体实践265

(三)概念分析与路径选择269

(四)善意取得制度的一体化270

(五)一体化的限度272

三、制度基础274

(一)不动产登记的推定力274

(二)合理的不动产登记机制278

四、构成要件278

(一)不动产登记错误279

(二)完成权利转让283

(三)转让价格合理286

(四)第三人善意287

(五)无异议登记297

五、法律效果298

(一)物权关系298

(二)债权关系301

六、结语301

第十一篇 善意取得的规范解释——以留置权善意取得为对象306

一、引言307

二、从文义到体系的解释308

(一)文义解释308

(二)体系解释310

三、经由目的解释的检验315

(一)以留置权的规范目的为准315

(二)以善意取得规范目的为准317

四、比较法解释的再检验321

(一)比较法经验的引介321

(二)对我国大陆的镜鉴323

(三)再探制度的独立性327

五、结语328

第十二篇 不动产制度与物权法的互动——论可登记财产权的多元化330

一、引言331

二、可登记财产权多元化的动因332

(一)不动产登记制度与物权法的关系333

(二)不动产登记机制的发展情况335

(三)对不动产登记的实践需求338

三、可登记财产权的标准及形态339

(一)确定标准339

(二)具体形态343

四、不动产登记制度的因应和调适348

(一)不动产登记簿的调整348

(二)不动产登记类型的调整:扩容预告登记350

五、物权法制度的因应和调适352

(一)客体特定标准以及不动产形态的调整353

(二)不动产登记效力的调整357

(三)物权法定原则内涵的调整359

六、结语362

第十三篇 异域规范与中国实践的冲突和融合——预告登记制度的死亡与再生364

一、引言365

二、预告登记制度在现房交易中的死因367

(一)预告登记制度本身没有问题367

(二)交易机制压缩了预告登记制度的适用空间368

(三)网上签约机制对预告登记制度的致命冲击371

三、预告登记制度在商品房预售中的适用困境373

(一)商品房预售中预告登记的支撑点373

(二)网上签约机制对预告登记制度仍有致命冲击375

(三)对预购商品房抵押预告登记的冲击因素分析377

四、预告登记制度的再生379

(一)预告登记在既有制度架构内的生机379

(二)预告登记超越既有制度架构的再生380

五、结语390

第十四篇 预告登记与商品房预售按揭的“嫁接”后果——预购商品房抵押预告登记的法律效力391

一、引言392

二、没有优先受偿的效力394

(一)预告登记的制度功能394

(二)预购商品房贷款抵押的独立性396

(三)“预购商品房”不是优先受偿权的标的物397

(四)商品房预售交易的担保架构399

三、取得房屋抵押权的效力399

(一)对预购人处分行为的影响400

(二)对开发商处分行为的影响403

四、保全顺位的效力406

(一)保全顺位的效力内涵406

(二)预抵押登记与其他抵押权的顺位407

(三)预抵押登记与预查封登记、查封登记的顺位410

五、结语411

第十五篇 顺位规范的拓展分析——先抵押后租赁的法律规制413

一、引言414

二、抵押权和租赁顺位先后的判断标准416

(一)一般的判断标准416

(二)续租时如何判断421

三、承租人不当租用发生时的救济机制422

(一)不当租用的类型422

(二)遴选可用的机制423

(三)《物权法》第190条第2句的作用426

四、抵押权实现时处理租赁的程序问题428

(一)应设置特别环节428

(二)如何进行判断430

(三)除去租赁的程序432

五、抵押权实现后对承租人的利益保护434

(一)租赁存续的情形434

(二)租赁终止的情形437

六、结语439

主要参考文献442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