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污染源自动监控信息交换机制与技术研究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徐富春,刘定,刘伟等编著 著
- 出版社: 中国环境出版社
- ISBN:9787511116826
- 出版时间:2015
- 标注页数:454页
- 文件大小:52MB
- 文件页数:470页
- 主题词:污染源-污染控制-信息技术-研究
PDF下载
下载说明
污染源自动监控信息交换机制与技术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1章 总报告1
1.1 研究背景1
1.1.1 国控重点污染源自动监控概述1
1.1.2 国内外研究情况概述2
1.1.3 研究的目标、范围和意义5
1.2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7
1.2.1 研究方法7
1.2.2 技术路线7
1.3 主要研究内容与结论9
1.3.1 污染源自动监控信息交换机制研究9
1.3.2 污染源自动监控信息交换模式设计12
1.3.3 污染源自动监控信息交换标准体系17
1.3.4 污染源自动监控信息交换原型系统建设19
1.3.5 试点示范21
1.4 主要成果及应用前景分析23
1.4.1 主要成果应用情况23
1.4.2 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24
1.4.3 前景分析24
1.5 未来工作建议24
参考文献25
第2章 国内外案例及现状26
2.1 国外信息交换研究与实践26
2.1.1 跨机构数据交换问题26
2.1.2 国外的相关工作28
2.2 国外信息交换相关案例29
2.2.1 美国联邦政府组织架构(FEA)29
2.2.2 英国政府“电子政务互操作框架”(e-GIF)35
2.2.3 德国政府“电子政务应用标准与架构”(SAGA)36
2.2.4 德国“行政管理服务目录”(DVDV)37
2.2.5 环境数据目录(UDK)38
2.2.6 芬兰的多代理交换模式40
2.3 我国有关政务信息资源交换的方针政策41
2.3.1 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关于我国电子政务建设指导意见41
2.3.2 关于加强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工作的若干意见41
2.3.3 国家电子政务总体框架42
2.3.4 2006—2020年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42
2.3.5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信息化“十一五”规划43
2.4 国内信息交换相关案例43
2.4.1 自然资源和基础地理空间信息交换系统总体框架43
2.4.2 交通科技信息资源共享平台47
2.4.3 北京市政务信息资源交换平台52
2.4.4 中国科学院数据交换平台53
2.4.5 江苏省太湖流域水环境信息共享平台65
2.5 污染源自动监控信息交换现状69
2.5.1 污染源自动监控系统建设69
2.5.2 污染源自动监控数据问卷71
2.5.3 国控污染源自动监控数据交换问卷反馈71
2.5.4 国控污染源自动监控数据交换问卷分析75
2.6 国内外信息交换综述80
2.6.1 国外信息交换工作的特点及可借鉴的经验80
2.6.2 我国政务信息资源交换的特点81
附录2-1 国控污染源自动监控数据交换问卷83
参考文献85
第3章 污染源自动监控信息交换机制研究86
3.1 国内外信息交换机制建设情况86
3.1.1 国外信息交换机制86
3.1.2 国内信息交换机制88
3.2 污染源自动监控信息交换机制现状分析92
3.2.1 污染源自动监控管理发展及现状92
3.2.2 污染源监控管理机构职能及业务分析93
3.2.3 污染源自动监控信息化现状94
3.2.4 污染源自动监控信息交换管理制度建设现状97
3.3 污染源自动监控信息交换机制研究框架102
3.3.1 污染源自动监控信息生命周期103
3.3.2 基于生命周期的污染源自动监控信息交换机制现状分析103
3.3.3 生命周期中交换环节的机制现状分析106
3.3.4 污染源自动监控信息交换机制“三位一体”研究框架106
3.4 污染源自动监控信息交换保障机制完善建议107
3.4.1 完善污染源自动监控机制的建议107
3.4.2 完善污染源自动监控信息交换保障机制的建议108
附录3-1 国控重点污染源自动监控信息传输与交换管理规定110
附录3-2 严管源、慎用钱、质为先加快污染减排“三大体系”建设112
附录3-3 污染源自动监控管理办法118
附录3-4 国控重点污染源自动监控能力建设项目建设方案121
附录3-5 污染源监控中心建设规范125
附录3-6 国控重点污染源自动监控项目污染源监控现场端建设规范131
第4章 污染源自动监控信息交换模式设计132
4.1 国内外信息共享交换模式132
4.1.1 芬兰的多代理模式132
4.1.2 交通运输部的分级管理与共享模式133
4.1.3 小结135
4.2 污染源自动监控信息交换的需求135
4.2.1 污染源自动监控系统建设的背景135
4.2.2 污染源自动监控系统对信息交换的需求136
4.3 信息交换模式概述138
4.3.1 信息交换模式及其分类138
4.3.2 传统网状交换模式及存在的问题139
4.4 信息交换业务模式139
4.4.1 集中控制模式140
4.4.2 分布控制模式141
4.4.3 递阶式控制模式142
4.5 信息交换技术模式143
4.5.1 交换体系概念模型143
4.5.2 交换体系技术参考模型144
4.5.3 信息交换流程146
4.5.4 交换和共享信息资源类型149
4.6 信息交换的关键技术问题150
4.7 省级污染源自动监控信息交换的典型模式151
4.7.1 江苏省污染源自动监控信息交换模式151
4.7.2 广东省污染源自动监控信息交换模式157
4.7.3 青海省污染源自动监控信息交换模式161
4.7.4 辽宁省污染源自动监控信息交换模式165
4.8 污染源自动监控信息交换模式建议169
4.8.1 污染源自动监控信息交换的特点169
4.8.2 污染源自动监控信息交换建议模式170
4.8.3 交换技术设计172
第5章 污染源自动监控数据交换标准体系177
5.1 研究背景177
5.2 国内外现状178
5.2.1 国外情况178
5.2.2 国内情况179
5.3 污染源自动监控信息相关标准181
5.3.1 已有标准181
5.3.2 存在的问题及建议182
5.4 污染源自动监控信息交换标准体系183
5.4.1 污染源自动监控信息交换标准体系183
5.4.2 数据交换标准体系逻辑框架184
5.4.3 数据规范185
5.4.4 接口规范187
5.4.5 技术规范188
5.4.6 业务规范189
5.5 污染源自动监控信息交换规范明细表190
5.6 小结191
附录5-1 现有国家标准192
附录5-2 污染源数据与组织机构代码数据比对报告(节选)196
附录5-3 污染源自动监控信息数据元规范(节选)208
附录5-4 污染源自动监控信息数据字典规范(节选)237
附录5-5 污染源自动监控信息元数据规范(节选)243
附录5-6 环境保护信息数据元编制原则和方法248
附录5-7 污染源自动监控信息交换平台接口规范(节选)255
第6章 污染源自动监控信息交换原型系统269
6.1 原型系统建设的背景和目标269
6.2 原型系统总体框架269
6.2.1 系统架构269
6.2.2 网络架构270
6.3 原型系统建设思路271
6.3.1 原型系统功能设计271
6.3.2 原型系统技术模式272
6.4 原型系统技术路线273
6.4.1 MQ版原型系统273
6.4.2 ESB版原型系统274
6.5 污染源自动监控信息交换原型系统功能275
6.5.1 MQ版原型系统功能275
6.5.2 ESB版原型系统功能295
6.5.3 污染源自动监控信息交换系统功能总结303
6.5.4 原型系统实现比较308
6.6 标准符合性的检查309
6.6.1 数据校验309
第7章 试点与示范354
7.1 试点工作总体方案354
7.1.1 工作目标354
7.1.2 试点省(自治区)选择原则和标准354
7.1.3 试点内容355
7.1.4 时间安排356
7.1.5 工作要求356
7.1.6 试点成果357
7.2 江苏省试点示范357
7.2.1 污染源自动监控工作现状357
7.2.2 试点要求与目标365
7.2.3 试点工作内容365
7.2.4 预期成果366
7.2.5 试点工作方法366
7.2.6 组织管理371
7.2.7 江苏省原型系统部署371
7.2.8 江苏省试点工作综述384
7.3 辽宁省试点示范386
7.3.1 数据交换的目标与实现386
7.3.2 辽宁省污染源监控及数据交换情况387
7.3.3 数据交换研究391
7.3.4 污染源自动监控数据映射关系396
7.3.5 试点省工作总结405
7.4 青海省试点示范406
7.4.1 试点与示范工作方案406
7.4.2 原型系统部署411
7.4.3 系统配置417
7.4.4 数据交换示例417
7.4.5 青海省试点工作总结418
7.5 宁夏回族自治区试点示范工作424
7.5.1 工作现状424
7.5.2 试点要求与目标427
7.5.3 试点工作内容427
7.6 原型系统试点工作总结428
7.6.1 对工作调整的说明428
7.6.2 存在的问题428
7.6.3 建议429
7.6.4 小结430
附录7-1 污染源自动监控交换数据库实体一览表432
附录7-2 污染源自动监控数据映射关系汇总表434
附录7-3 数据交换Schema454
热门推荐
- 3233265.html
- 2443109.html
- 843565.html
- 393775.html
- 1416017.html
- 2351127.html
- 1354408.html
- 426416.html
- 259919.html
- 310438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9024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41284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55287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11973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28817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20597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76475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29893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51799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9508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