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2003中国金融发展报告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2003中国金融发展报告
  • 上海财经大学金融学院,上海财经大学现代金融研究中心编 著
  • 出版社: 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
  • ISBN:7810499092
  • 出版时间:2003
  • 标注页数:546页
  • 文件大小:55MB
  • 文件页数:561页
  • 主题词:金融事业-经济发展-中国-2003-研究报告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2003中国金融发展报告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前言1

12002年中国金融发展的总体分析1

1.1中国金融业的现状及其面临的挑战2

1.1.12002年中国金融发展综述2

1.1.22002年货币市场的发展3

1.1.32002年资本市场的发展8

1.1.42002年其他市场的发展12

1.1.5利率市场化与汇率制度改革13

1.2入世对中国金融业的影响及国内金融业新动向17

1.2.1对银行业影响17

1.2.2对证券业影响21

1.2.3对保险业影响24

1.2.4对监管的影响26

1.2.5金融业并购初显端倪28

1.3中国金融业改革的深化对行业规模与结构的影响29

1.3.1中国金融体制改革的方向及其深化29

1.3.2金融业改革的深化对行业规模与结构的影响33

1.4中国金融业购并重组的必然性及其发展趋势37

1.4.1中国金融业购并重组的必然性37

1.4.2中国金融业购并重组的发展趋势40

1.5国际金融业购并重组的实践与效果评述44

1.5.1汇丰路径45

1.5.2东京三菱银行合并案——消除坏账的尝试47

1.5.3花旗集团案例——美国的全能银行50

1.5.4摩根迪恩威特——大脑与肌肉的结合52

1.6中国金融政策的效应评估及其调整53

1.6.12002年货币政策评述53

1.6.22002年银行监管评述61

1.6.3金融营销观念开始冲击国内金融机构62

1.6.4财政支付制度全面改革与金融宏观调控的相互协调问题63

参考文献66

ENGLISHABSTRACT68

2中国商业银行的发展、改革与重组71

2.12002年我国商业银行发展的总体情况72

2.1.1存贷款业务的开展情况72

2.1.2中间业务的开展情况74

2.1.3金融创新77

2.1.4不良资产的处置79

2.1.5内部治理结构和股份制的改造80

2.1.6中外资银行相关数据82

2.22002年我国银行业热点透视83

2.2.1部分外资银行全面开展人民币业务83

2.2.2关于爱立信“倒戈”87

2.2.3由花旗银行收费引起的对银行收费问题的关注89

2.2.4金卡工程的全面启动95

2.2.5关于商业银行的改造上市101

2.2.6我国商业银行的不良资产处置106

2.2.7中银香港上市115

2.2.8我国商业银行的金融创新117

2.3.2经营理念带来冲击119

2.3对我国银行业2002年发展的总结119

2.3.1市场份额没有明显变化119

2.3.3中资银行直面挑战120

2.4对我国商业银行2003年的预期和展望120

2.4.1国有商业银行上市的步伐将会加快120

2.4.2中小银行的发展将以重组为重点124

2.4.3外资银行的竞争策略将以兼并和收购为重点128

2.4.4中间业务收费势在必行,中间业务将迅速发展133

2.4.5网络银行将在创新中发展138

2.4.6住房、汽车金融将成为热点,信用卡市场将成为竞争的焦点140

2.4.7金融资产管理公司进一步向投资银行转化144

参考文献148

ENGLISHABSTRACT149

3中国保险市场和保险业并购153

3.12002年中国保险市场回顾153

3.1.1保费收入进一步增长155

3.1.2市场供给主体多元化162

3.1.3保险市场制度建设大大加强168

3.1.4保险的创新和改革173

3.1.5保险公司体制改革185

3.2保险业并购的现状与政策分析188

3.2.1国际保险业的并购浪潮188

3.2.2国际保险业并购的背景与特征190

3.2.3中国保险业的资本运作193

3.2.4并购的战略意义及策略206

附录:2002年保险业大事记215

ENGLISHABSTRACT218

4中国证券业发展、重组与政策分析232

4.1中国证券业发展现状232

4.1.1中国证券市场发展现状232

4.1.2中国证券经营机构发展现状234

4.1.3中国基金业发展现状237

4.1.4中国证券业发展中的矛盾与难点241

4.2“入世”以后证券业面临的机遇与挑战242

4.2.1中国“入世”与证券业开放进程242

4.2.2证券业对外开放现状评析243

4.2.3中国证券业应对挑战的策略分析246

4.3.1中外证券经营机构比较247

4.3面对国际竞争的实力比较与措施选择247

4.3.2重组与购并是做大、做强中国证券业的必由之路256

4.4中国证券业重组、购并现状与环境评估260

4.4.1中国证券业的重组与购并现状260

4.4.2中国证券业重组与购并的环境评估264

4.5中国基金业重组、购并现状及政策选择267

4.5.1中外基金业比较与重组、购并的必要性267

4.5.2中国证券投资基金重组、购并的现状272

4.5.3证券投资基金重组、购并的政策分析与政策调整278

4.6中国证券业重组、购并政策导向及效应分析279

4.6.1证券业重组、购并政策导向279

4.6.2证券业重组、购并政策效应分析285

4.7.1重组、购并的目标288

4.7中国证券业重组、购并的实现目标与政策调整288

4.7.2重组、购并的政策调整296

参考文献299

ENGLISHABSTRACT301

5中国信托租赁业购并、重组及政策分析315

5.1中国现代信托业的发展历程316

5.1.1中国信托业的起源316

5.1.2中国信托业的恢复316

5.1.3中国信托业的五次整顿317

5.22002年信托投资业的动态323

5.2.1规范信托业的法律构架基本建立323

5.2.2信托公司的信托产品创新不断326

5.2.3信托业的第五次整顿基本完成328

5.24国家对信托业的规范、约束加强330

5.2.5信托投资公司区域集中的趋势加强331

5.3中国信托业存在的问题及对策332

5.3.1信托业目前存在的问题332

5.3.2信托业发展的对策337

5.42003年信托业的展望344

5.4.12003年信托业有良好的发展前景344

5.4.22003年资金信托业务仍会成为信托经营的热点346

5.4.3信托风险的防范将得到更大的重视348

5.5中国现代租赁业的基本状况350

5.5.1中国租赁业机构的三种类型351

5.5.2中国租赁业发展的三个阶段352

5.5.32002年中国租赁业动态356

5.6中国租赁业存在问题分析360

5.6.1租赁立法尚不健全360

5.6.2租赁业的行业管理缺乏统一的归口管理360

5.6.3缺乏扶持租赁业发展的财政税收政策362

5.6.4租赁公司普遍面临过大的租赁信用风险362

5.6.5理论研究滞后,人员素质有待提高363

5.7中国租赁业的发展对策363

5.7.1改变重财产所有权、轻使用权的传统财产价值观念364

5.7.2全面认识现代租赁对经济发展的功能作用364

5.7.3确保履行租赁合同的安全信用体系366

5.7.4解决租赁公司的资金来源问题366

5.7.5健全和完善租赁立法366

5.7.6政府的优惠政策是现代租赁业发展的外部保证367

5.7.7加强理论研究,培养现代租赁人才369

5.7.8积极开展信托与租赁的合作369

参考文献373

ENGLISHABSTRACT374

6中国金融混业经营与跨国购并趋势分析380

6.1中国金融分业经营现状与两难选择380

6.1.1中国金融业经营制度现状与特点380

6.1.2中国金融业分业与混业经营的矛盾分析383

6.2现行中国金融业两种经营方式比较分析387

6.2.1分业经营是中国金融业的主流经营方式387

6.2.2混业经营是中国金融业的发展趋势389

6.3.1国外金融业混业经营模式394

6.3国外金融业不同混业经营方式比较分析394

6.3.2国外金融机构实行混业经营的绩效评估396

6.4中国金融业混业经营模式的选择400

6.4.1中国金融业混业经营的理论基础400

6.4.2中国金融业混业经营的现实基础406

6.4.3中国金融业混业经营模式选择413

6.4.4金融控股公司的实现方式422

6.4.5中国金融业混业经营的风险控制425

6.5金融业的混业经营与购并、重组429

6.5.1近些年来世界范围内金融业的混业经营与购并、重组的历史演进429

6.5.2混业经营和购并、重组的背景分析432

6.5.3国外购并、重组对中国混业经营的启示433

6.6.1近些年来中国金融业的跨国购并与重组案例434

6.6中国金融业的跨国购并与重组434

6.6.2中国金融业混业经营与购并、重组的背景分析436

6.6.3中国金融业跨国购并与重组的趋势预测437

6.7中国金融业混业经营与购并、重组的政策建议438

6.7.1政策面应逐步推进混业经营,鼓励购并、重组438

6.7.2中国金融业混业经营与购并、重组的监管模式选择440

ENGLISHABSTRACT456

7中国货币政策分析与展望478

7.12002年宏观经济运行分析478

7.1.1经济良性循环,国民收入稳步增长479

7.1.2投资需求快速增加,有力地拉动了内需482

7.1.3出口迅猛增长,有效地推动了总需求484

7.1.4消费需求增长平缓,制约了有效需求488

7.1.5物价持续下跌,通货紧缩压力增大491

7.1.6失业率上升,就业压力增大493

7.22002年金融与货币政策运行分析495

7.2.1适应经济增长,适度扩大货币供应量495

7.2.2扩大信贷规模,调整信贷结构498

7.2.3降低存、贷款利率,居民储蓄存款继续增长502

7.2.4基础货币适度增长,金融机构流动性基本正常505

7.2.5加大公开市场业务操作力度,为利率市场化创造条件506

7.2.6扩大存、贷款利率浮动幅度,稳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510

7.2.7加强金融监管,防范金融风险511

7.3中国货币政策效果分析514

7.3.1中国货币政策最终目标的有效性分析514

7.3.2货币供应量目标的有效性分析517

7.3.3同业拆借利率目标的有效性分析523

7.3.4资本市场传导的有效性分析527

7.3.5投资渠道传导的有效性分析529

7.3.6消费渠道传导的有效性分析531

7.4中国货币政策的预测与展望534

7.4.12003年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的预测534

7.4.2物价上涨率和货币供应量(M1)增长率的预测535

7.4.3物价上涨率和货币供应量(M2)增长率的预测538

7.4.42003年货币政策的建议540

7.4.52003年货币政策的展望542

参考文献543

ENGLISHABSTRACT544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