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区域经济学 第三把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区域经济学 第三把
  • 郝寿义,安虎森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
  • ISBN:7514161856
  • 出版时间:2015
  • 标注页数:349页
  • 文件大小:171MB
  • 文件页数:364页
  • 主题词:区域经济学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区域经济学 第三把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导论1

第一节 区域与经济区域1

一、区域概念的界定1

二、地理区域、行政区域和经济区域3

三、区域主体6

第二节 区域经济学的形成与发展8

一、西方国家区域经济学的形成与发展8

二、中国区域经济学的形成与发展16

第三节 区域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及其内容19

一、研究对象及其含义19

二、主要的研究内容22

本章小结25

思考题25

阅读参考文献25

第二章 经济活动的区位27

第一节 区位内涵和特征27

一、区位的相关概念27

二、区位的特征29

第二节 区位理论29

一、成本最小化的区位理论33

二、以利润最大化为基础的区位理论33

三、以空间相互作用为出发点的区位理论34

四、以行为—效用为出发点的区位理论35

五、强调政治经济、技术等外生变量影响作用的区位理论35

第三节 区位选择36

一、生产活动的区位选择36

二、家庭居住区位选择39

三、公共设施区位选择40

本章小结42

思考题42

阅读参考文献43

第三章 区域空间的形成44

第一节 从区位选择到集聚经济44

一、集聚与集聚经济44

二、从区位选择到集聚经济的演绎分析是区域经济学的重要微观基础46

三、从区位选择到集聚经济实现的路径47

四、非均质空间下从区位选择到集聚经济54

第二节 从集聚经济到经济功能区59

一、经济功能区59

二、集聚经济与经济功能区65

第三节 经济功能区的网络叠加与经济区域形成68

一、经济功能区的分层和模块化特征68

二、市场范围、空间成本与经济功能区的纵向分解71

三、分工、联系与经济功能区的横向联合72

四、经济功能区网络叠加与经济区域73

本章小结73

思考题74

阅读参考文献74

第四章 区域经济发展76

第一节 区域经济发展的本质76

一、区域经济发展的内涵76

二、区域经济发展的本质特征77

第二节 有关区域发展理论78

一、瑞典经济学家缪尔达尔的二元结构论78

二、法国经济学家佩鲁的增长极理论78

三、梯度推移理论79

四、区域生产综合体理论79

五、“新产业区”学派79

六、“新产业空间”学派80

七、“产业集群”学派80

八、技术学派(“区域创新系统”学派)80

九、区域经济增长理论81

十、区域经济的发展阶段理论81

第三节 要素禀赋、分工专业化与区域经济发展81

一、要素与要素禀赋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81

二、分工专业化与区域经济发展87

第四节 区域经济发展的动力与动力机制90

一、经济发展的动力与动力机制90

二、集聚是区域经济发展的根本动力91

三、区域经济发展的动力机制93

第五节 区域经济发展的基本规律96

一、集聚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分析96

二、区域经济发展的循环规律100

本章小结108

思考题109

阅读参考文献109

第五章 区域产业结构115

第一节 产业结构分类115

一、产业分类115

二、产业结构的概念及方法论118

第二节 产业结构演变规律119

一、配第一克拉克定理119

二、库茨涅茨等人进一步深入的研究120

三、工业结构的高度化规律124

四、产业结构的信息化130

五、产业结构规律性演变的原因131

第三节 区域产业结构分析136

一、区域产业结构总体评价137

二、区域产业结构多层次分析140

三、区域产业结构的定量分析141

第四节 区域产业结构优化145

一、主导产业的选择145

二、关联产业配套149

三、基础产业配套149

四、区域产业结构优化150

五、区域产业结构优化的作用机制151

本章小结152

思考题152

阅读参考文献152

第六章 区际分工与联系154

第一节 区际分工154

一、区域分工的含义及动因154

二、区域分工的特点156

三、区域分工理论156

第二节 区际贸易159

一、相互需求法则160

二、交通运输条件163

三、交易成本和空间成本164

第三节 区际要素流动166

一、区际要素流动的方式166

二、资金流动167

三、劳动力流动168

四、信息、技木的区际转移与扩散170

第四节 全球化背景下的区际分工171

一、全球化背景下区际分工的特点171

二、分工全球化过程中的区域利益173

本章小结174

思考题175

阅读参考文献175

第七章 区域的空间结构177

第一节 区域空间结构的形成与演化177

一、区域经济非均衡运动与核心——外围二元结构的形成177

二、城乡边缘区的形成与区域空间的三元结构180

三、区域空间结构的演化182

第二节 区域空间结构研究的视角186

一、区域空间结构研究的社会学视角186

二、空间结构的物理学研究视角187

三、空间结构的地理学研究视角188

四、空间结构的城市经济学研究视角189

五、空间结构的政治经济学研究视角190

第三节 专业化区域的空间结构190

一、产业活动与空间结构191

二、城市地域空间结构196

第四节 区域城镇体系196

一、城镇体系的特点和层次197

二、都市区及其空间结构198

三、城镇体系中城市发展的规模200

本章小结203

思考题203

阅读参考文献203

第八章 城市经济205

第一节 城市与城市经济的特征205

一、城市的内涵205

二、城市经济的特征206

三、城市经济在区域经济中的地位210

第二节 城市化与区域经济211

一、城市化的定义及内涵211

二、城市化的基本形式213

三、城市化水平的测度214

四、城市化发展的一般规律215

五、城市化与区域经济发展216

第三节 城市竞争力218

一、城市竞争力的概念界定218

二、城市竞争力的内涵阐释220

三、城市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目的和原则222

四、城市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223

第四节 城市发展的方向——都市区230

一、都市区的基本特征231

二、都市区的主要作用232

三、国外都市区发展的三种典型模式233

四、国外都市区发展的主要经验235

本章小结237

思考题237

阅读参考文献238

第九章 城乡边缘区239

第一节 城乡边缘区的界定239

一、城乡边缘区概念的界定239

二、城乡边缘区范围的界定原则242

三、城乡边缘区范围的界定方法243

第二节 城乡边缘区的形成与发展244

一、城乡边缘区的形成244

二、城乡边缘区的发展演变248

三、城乡边缘区的空间演化模式255

第三节 城乡边缘区的主要特征257

一、地域空间结构上的动态、过渡性特征258

二、多元化的人口社会学特征258

三、经济发展的复合型特征259

四、竞争激烈的多样化土地利用特征260

第四节 城乡边缘区的主要功能及发展方向261

一、城乡边缘区的主要功能262

二、城乡边缘区的发展方向263

本章小结266

思考题266

阅读参考文献266

第十章 乡村经济268

第一节 乡村经济的二重性及其特征268

一、传统型乡村经济的基本特征268

二、现代型乡村经济的基本特征271

第二节 乡村经济在区域经济中的地位274

一、乡村经济向城市供应农副产品274

二、乡村经济向城市经济提供各种资源和投入275

三、乡村经济为城市经济提供广阔的市场275

四、乡村经济制约着城市经济的发展275

第三节 乡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选择276

一、传统型乡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选择276

二、现代型乡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选择277

三、乡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技术选择278

四、乡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制度安排278

第四节 乡村经济的发展趋势279

一、农村经济现代化279

二、城乡一体化282

本章小结284

思考题285

阅读参考文献285

第十一章 区域经济政策286

第一节 区域经济政策概述286

一、空间失灵与区域经济政策286

二、区域经济政策的机理287

三、区域经济政策的类型288

四、区域经济政策的性质289

第二节 区域经济政策的主要目标290

一、国家区域经济政策的主要目标之一——区域发展援助290

二、国家区域经济政策的主要目标之二——区域协调发展292

三、国家区域经济政策的主要目标之三——区域优先发展293

四、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地方政府区域经济政策的主要目标294

第三节 主要的区域经济政策295

一、中央政府的区域财政政策295

二、中央政府的区域税收政策296

三、中央政府的区域投资政策297

四、中央政府的区域产业政策298

五、中央政府的区域空间政策298

六、中央政府的区域产业结构政策300

七、地方政府区域经济政策302

第四节 区域经济政策的影响与作用分析302

一、中央政府区域经济政策对宏观经济运行的影响分析302

二、中央政府区域经济政策对其重点支持的地区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分析304

三、中央政府区域经济政策对其不支持的地区经济发展的限制作用分析305

四、地方政府区域经济政策的影响与作用分析306

本章小结306

思考题307

阅读参考文献307

第十二章 区域治理308

第一节 区域经济政策与区域经济组织308

一、区域经济政策制定和实施的难题308

二、区域经济组织的三种方式310

三、区域政府311

第二节 区域治理概述313

一、区域治理的概念313

二、区域治理的参与者315

三、区域治理的自主协调机制317

第三节 区域治理的运行及其权威性318

一、区域治理的运行319

二、区域治理的权威320

第四节 区域治理的模式323

一、区域治理模式发展的影响因素323

二、专题项目合作324

三、专业委员会325

四、区域委员会326

五、城市联盟326

第五节 中国的区域治理327

一、中国区域经济发展对区域治理的要求327

二、中国区域治理存在的问题328

三、中国区域治理问题的原因分析330

四、中国区域治理发展的思考331

本章小结333

思考题333

阅读参考文献334

参考文献335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