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艺术学 第1卷 诞生:艺术与艺术学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杨长勋著 著
- 出版社: 南宁:接力出版社
- ISBN:7805815933
- 出版时间:1993
- 标注页数:303页
- 文件大小:45MB
- 文件页数:520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艺术学 第1卷 诞生:艺术与艺术学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艺术学:历史与前景1
第一节 艺术学理论体系的构成1
一、艺术学的基本构成1
二、原理的艺术学6
三、应用的艺术学8
四、艺术学的方法论9
第二节 艺术学在哲学和美学中酝酿13
一、哲学和美学中的艺术研究13
二、西方的前艺术学研究15
三、中国的前艺术学研究18
第三节 艺术学诞生的人文环境23
一、艺术理论自身的觉醒23
二、艺术实践的理论要求24
三、实证哲学的方法影响27
四、诞生于一个理论国度28
第四节 艺术学所走过的路程30
一、国际化的历程30
二、走向东方的艺术学32
第五节 艺术学在中国的命运34
一、中国艺术学的艰难起步35
二、中国艺术学的学科自觉38
第六节 艺术学的学科建设46
一、建设有民族特色的中国艺术学47
①原始起点:中国古代的艺术理论47
②当代参照:现实中国的艺术实践49
③理论依据:依然是马列的艺术原理50
④辩证思维:理顺艺术学的几对关系42
⑤放弃模式:寻找全新的理论构合54
二、坚持艺术学学科建设的开放性57
①开放意识:西方学科体系的引进57
②科学意识:多样的艺术学方法论58
③创新意识:塑造一代理论创造者59
④建设意识:消解传统的商榷思维60
第二章 她从远古走来:艺术的诞生62
第一节 史前的背景:人与艺术62
一、森林的弃子:人来了62
二、无柄的石斧:艺术品65
第二节 水中的月亮:各家各派说起源69
一、结网的蜘蛛:模仿派的学说69
二、精力的处置:游戏派的学说74
三、苦闷的象征:心灵派的学说76
第三节 马恩宏论:劳动派的真谛80
第四节 生命的律动:一种解释86
一、无限的扩张:艺术概念87
二、永恒的渴望:情感喧嚣90
三、生日的确认:艺术降临94
第三章 范畴界定:艺术分类学101
第一节 困惑:从黑格尔到李泽厚101
一、三点式:创作的类别101
二、理念性:本质的觉察104
三、动静观:实践的指引108
四、包容性:过渡的概括110
第二节 分离:独立自由的世界111
一、艺术种类:变化发展的历程112
二、空间艺术:人向自然对象化115
建筑:在功用与艺术之间的钟摆115
雕塑:有意味的模拟117
绘画:感情的风景120
书法:走向抽象的符号123
服装:人体空间质料空间心理空间126
摄影:对应的崩溃129
三、时间艺术:人和宇宙二重奏131
音乐:生命节奏的时间过程132
舞蹈:情感律动的人体呈现135
四、语言艺术:人与世界的对话138
五、综合艺术:集大成的方式143
戏剧:反馈的效应143
电影:无对象交流148
第三节 整合:不能拆散的链环154
一、交叉:空间与时间互为融合154
音乐与书法:节奏共存154
音乐与建筑:互为表里156
舞蹈与绘画:视觉情节157
舞蹈与雕塑:双双造型158
二、渗透:文学向时空艺术的放射159
第四章 艺术特征:形象与情感161
第一节 艺术特征:艺术与非艺术161
一、特征:真实的和附加的162
二、审美:是功能而非特征164
三、典型:不能承受的轻重167
四、艺术:被操作的形象与情感170
第二节 形象特征:存在与标志173
一、把握:历来所谓形象173
二、形象:形与象的机制177
三、构成:各门类的形象180
四、意义:艺术所以存在184
第三节 情感特征:驱力与源泉186
一、情感:艺术史的承认186
二、方式:寻找符号载体190
三、价值:艺术的内驱力194
第五章 艺术功能:它的前提和层次196
第一节 缘起:艺术功能的变迁196
一、和艺术同在的功能196
二、西方人的寓教于乐199
三、东方人的兴观群怨215
第二节 前提:文化形态的制约222
一、文化的范畴与文化的制约222
二、艺术的情感与哲学的理智230
三、艺术的气质与政治的气度240
四、艺术的观念与道德的水准259
五、艺术的形式与宗教的仪式266
六、艺术的情调与科学的智慧270
第三节 层次:多元层面的功能276
一、正功能:审美娱乐与认识教育276
①审美层面上的功能276
②娱乐层面上的功能278
③认识层面上的功能280
④教育层面上的功能286
⑤艺术功能的方式289
二、负功能:对艺术家的和对接受者的290
①艺术家的生命变故290
②按受者的负面接受292
③研究负功能的意义294
走向艺术学——《艺术学》第一卷跋296
热门推荐
- 1538714.html
- 3562072.html
- 1286024.html
- 1887074.html
- 3568246.html
- 3416407.html
- 469354.html
- 1207738.html
- 2947665.html
- 284381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83017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91675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85506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29301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60920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86371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78938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70695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42833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5978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