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区域(辽宁)国土规划研究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区域(辽宁)国土规划研究
  • 辽宁省国土规划总项目组著 著
  • 出版社: 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
  • ISBN:9787205067830
  • 出版时间:2010
  • 标注页数:300页
  • 文件大小:88MB
  • 文件页数:325页
  • 主题词:国土规划-研究报告-辽宁省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区域(辽宁)国土规划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编制国土规划的重要意义1

第一节 编制新一轮国土规划的意义1

一、国土规划是不可缺少的一种规划类型2

二、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推进迫切需要国土规划提供保障2

三、贯彻中央人口资源环境基本国策,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举措3

四、解决国土资源重大战略问题的重要途径4

五、促进国土资源保护和合理利用的重要手段5

六、推进资源管理方式转变的主要步骤6

七、国家长远发展的重大项目需要国土规划发挥统筹作用6

八、市场经济条件下更需要国土规划7

第二节 编制区域国土规划的意义8

一、中央政府区域发展战略呼唤区域国土规划的出台8

二、从辽宁省的实际看编制区域国土规划的必要性9

第二章 国土规划的理论基础18

第一节 科学发展观与可持续发展理论18

一、科学发展观与五个统筹理论18

二、可持续发展与循环经济理论20

三、生态经济与生态文明理论21

第二节 区域发展战略与新型工业化理论23

一、区域发展的阶段性及其对应的发展战略理论23

二、区域发展的空间过程规律和区域开发空间模式理论26

三、区域协调发展理论32

第三节 区域分工与合作理论33

一、区域分工理论33

二、区域合作理论34

第四节 产业集群和新型工业化理论37

一、产业集群理论37

二、新型工业化理论38

第五节 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理论39

一、经济全球化39

二、区域经济一体化41

第六节 空间管制与空间规划理论44

一、空间管制与主体功能区理论44

二、空间规划理论50

三、弹性规划理论51

四、战略规划理论52

第三章 国土规划的方法探索54

第一节 国土规划的常规方法54

一、地理综合法54

二、区域的比较与评价方法55

三、系统预测法60

第二节 国土规划新实用方法63

一、大系统递阶分解控制和层次分析法63

二、专家调查法65

三、SWOT分析66

四、情景分析法66

五、生态足迹法67

六、4S技术(RS、GPS、GIS、DSS)67

第四章 国内外国土规划的经验借鉴69

第一节 我国第一次国土规划的作用、经验和教训69

一、主要成就与作用69

二、主要经验70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和教训72

第二节 国外国土规划的历程74

一、20世纪30年代开始起步74

二、各国国土规划内涵不尽相同,但实施效果都很好75

第三节 国外国土规划的共同经验75

一、机构健全,层次清晰,职责明确75

二、重视国土立法,在法律框架下制定与实施国土规划76

三、构建并形成了相对完整的国土规划体系77

四、国土规划编制过程中得到公众的广泛参与78

五、注意把握各国(地区)国土规划的发展趋势79

第四节 国外国土规划经典案例剖析82

一、日本六次国土规划述评82

二、创新区域发展规划,保持鲁尔地区长盛不衰85

三、综合开发,田纳西河流域一跃成为美国较发达的地区87

第五章 国土规划的性质、地位、作用和任务91

第一节 国土规划的性质91

第二节 国土规划的地位和作用92

一、国土规划的地位92

二、国土规划的作用93

第三节 国土规划的任务和内容93

一、国土规划的任务93

二、国土规划的内容94

三、国土规划的目标和指标体系96

第六章 国土规划的编制98

第一节 国土规划的模式选择98

一、可供选择的模式98

二、辽宁国土规划编制的模式选择101

第二节 区域国土规划的初步设计103

一、规划的基本依据103

二、国土开发利用总体思路与总体目标103

三、国土资源开发的空间总体布局104

四、主要国土资源的优化配置104

五、国土环境的综合整治104

六、国土开发利用的科学管理104

第三节 辽宁省国土规划编制方案105

一、目的与主题105

二、指导思想及原则106

三、主要内容107

四、技术路线108

五、成果的形式与要求110

六、专题设置111

第七章 辽宁省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定位115

第一节 辽宁在世界经济一体化中的定位115

一、打造世界制造业的新高地115

二、建设东北亚航运、金融贸易和物流中心116

第二节 辽宁在国内分工中的定位118

一、建设全国新型产业基地118

二、努力建设成为环渤海经济区的重要支撑点121

三、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的先导和重点121

第八章 辽宁国土资源和环境承载力123

第一节 综合承载力123

一、关于承载力的讨论123

二、辽宁省国土综合承载力124

第二节 资源承载力125

一、耕地资源承载力125

二、建设用地承载力125

三、水资源承载力127

四、主要矿产资源承载力128

五、海洋资源承载力129

第三节 生态环境承载力129

一、生态环境单要素承载力加权综合法130

二、自然植被净第一性生产力评价131

三、生态足迹法132

第九章 辽宁国土及其开发利用评价133

第一节 国土的特点与优势133

一、国土由五元模块组成133

二、地理区位优越,交通便捷135

三、海陆兼备,土地类型多样136

四、矿产资源种类多,组合好,开发价值大140

第二节 国土开发利用的主要成就142

一、为国家发展做出重大贡献142

二、工业化水平居全国前列143

三、农业生产实现了历史性突破144

四、海洋经济体系逐渐形成,海上辽宁建设初见成效145

五、城市化水平较高146

六、国际化水平较高,是东北地区对外开放的先导和窗口147

七、现代化建设初见端倪,高新技术产业成为新的主导产业148

第十章 辽宁国土开发利用的指导思想和目标151

第一节 国土开发的指导思想151

一、用科学发展观统领国土开发,实现科学开发,永续利用151

二、优化配置国土资源,促进区域间的协调发展153

三、大力发展循环经济,高效利用国土资源154

第二节 国土开发的总体目标156

一、高效利用国土,建设富强辽宁156

二、培育绿色国土,建设生态辽宁156

三、优化生活国土,建设宜居辽宁157

四、整合区域国土,建设协调辽宁157

五、开发蓝色国土,建设碧海辽宁158

六、统筹广域国土,建设开放辽宁159

第三节 主要指标和具体目标160

一、国土规划指标体系设计160

二、辽宁省国土规划的关键指标和具体目标161

三、国土规划目标的性质和要求162

第十一章 辽宁国土开发的空间布局164

第一节 重点开发沿海164

一、范围164

二、目标定位164

三、主要任务165

第二节 优化提升中部166

一、范围166

二、发展方向166

三、主要任务166

第三节 做大做强沈大经济带167

一、强化两极168

二、贯通南北168

三、完善支撑点169

第四节 保育东西两厢169

一、范围169

二、主体功能定位170

三、主要任务170

四、建立合理的补偿机制和政策170

第五节 推进据点式发展171

一、据点式发展的类型171

二、禁止开发区的保护与管理171

三、工矿整治区的修复与建设172

四、农村居民点的整理和改造173

五、各级各类开发区的整合与提升173

第六节 实行分类管理的政策和措施174

一、财政政策174

二、投资政策175

三、产业政策175

四、土地政策175

五、人口管理政策175

六、绩效评价和政绩考核175

第七节 交通发展与城镇建设布局176

一、优化交通发展布局176

二、完善城镇建设布局184

第十二章 辽宁国土资源的优化配置188

第一节 集约利用土地资源188

一、优化用地结构188

二、严格保护耕地188

三、严格控制、优化配置新增建设用地189

四、适度增加生态用地189

五、提高土地资源利用效率和效益190

六、加强对土地利用的分类指导和调控191

第二节 循环利用水资源191

一、建设节水型社会191

二、大力调整用水结构192

三、优化水资源空间配置的基本思路192

第三节 高效利用矿产资源193

一、实施差异化开发策略193

二、加快资源整合,提高矿产资源利用效率195

第四节 综合利用海洋资源196

一、加强海陆互动,提高海洋经济地位196

二、分区保护和科学利用海洋资源199

三、加大海洋资源科学开发利用的强度202

四、加强岸线资源的开发和保护,优化港口布局204

五、大力发展海洋产业,建设沿海经济强省207

第五节 节约利用常规能源,积极开发新能源209

一、采取强制措施节约利用常规能源209

二、提高风能利用水平和效率209

三、积极推广利用太阳能209

四、加快其他能源开发利用210

第六节 综合利用旅游资源213

一、抓住机遇,建设旅游强省213

二、建设三大旅游区,构建合理的旅游目的地系统214

三、开发建设六大特色旅游产品,形成旅游精品体系214

四、加快旅游业发展的对策措施217

第十三章 辽宁国土资源环境的综合整治219

第一节 保护与修复自然生态系统219

一、生态环境修复、完善的基本思路219

二、加强森林的保护与建设220

三、加强草地恢复与改良220

四、加强湿地的保护和修复221

五、加强土壤侵蚀与沙化的预防和治理222

六、加强矿山环境治理与修复224

七、建设和完善自然生态廊道225

第二节 构筑优质可靠的环境体系225

一、主要目标与策略225

二、防治水环境污染226

三、防治大气污染227

四、防治土壤污染228

五、控制固体废弃物排放228

六、严格监管,确保核与辐射安全228

第三节 建立和完善防灾减灾的安全体系229

一、加强防洪体系建设229

二、加强气象灾害的预警和规避230

三、加强地质灾害的预防及治理231

四、加强农业灾害预警与防护体系建设233

五、完善外来入侵物种防治体系234

六、加强灾害应急体系建设235

第十四章 广域国土的合作开发237

第一节 积极推进东北经济区一体化237

一、完善基础设施,强化合作基础238

二、联合发展物流产业,建设出海大通道239

三、促进产业整合,实现分工协作240

四、加强城市合作,构筑全国第四经济增长极241

五、加强生态建设方面的协作,联手建立国家安全食品产业基地241

六、加强科技合作,共建共享人才、信息和技术市场242

第二节 积极融入环渤海经济圈242

一、加强基础设施体系建设,促进区域合作243

二、整合海岸资源,打造环渤海休憩区243

三、联合开发渤海海洋资源,保护海洋环境244

四、加强与环渤海地区的科技合作,推进区域教育、科技资源共享244

第三节 积极参与东北亚区域合作245

一、积极参与周边国家的资源开发245

二、创造良好投资环境,吸引各国投资兴业247

第四节 战略性资源的引进248

一、水资源的引入与联合开发248

二、油气资源的引进与合作开发249

三、煤炭资源的引进与合作开发250

四、富铁矿等矿产资源的引进与合作开发250

五、高级人才资源的引进与合作开发251

第十五章 国土开发利用科学管理252

第一节 依法管理国土资源252

一、加快国土规划立法252

二、健全相关制度253

三、坚持依法行政255

第二节 完善国土政策256

一、强化宏观调控256

二、完善区域开发利用政策256

第三节 加强国土资源信息化建设257

一、提高国土资源利用的研发水平257

二、建立和完善全省国土资源信息平台259

三、运用先进技术对国土资源进行动态监管260

第十六章 国土规划的实施262

第一节 依法实施262

一、国家层面的法律体系建设262

二、地方(区域)层面的法律实施263

第二节 通过专项规划、区域规划具体实施265

一、通过各类国土资源开发利用专项规划实施265

二、通过区域性专项规划实施272

第三节 制定相关政策体系推进实施274

一、完善推进国土规划实施的经济政策274

二、健全推进国土规划实施的行政政策276

三、丰富推进国土规划实施的技术手段276

四、培育素质优良的国土人才队伍体系277

第四节 建立国土规划实施评估与修订制度保证实施278

一、建立国土规划监督与评估制度278

二、完善国土规划修订制度278

附件 辽宁省国土规划管理办法280

参考文献286

后记299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