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钱塘医派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张承烈主编 著
- 出版社: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 ISBN:7532382435
- 出版时间:2006
- 标注页数:362页
- 文件大小:13MB
- 文件页数:387页
- 主题词:中医流派-中国
PDF下载
下载说明
钱塘医派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目录1
绪论1
第一章 代表人物及其学术传承7
一、论医讲学,卢之颐开先河7
二、尊经崇古,张遂辰创派别10
三、承上启下,张志聪集大成11
四、竭尽全力,张锡驹助师兄14
五、呕心沥血,高世栻传衣钵15
六、前赴后继,仲学辂终善局17
七、结语19
附:“侣山堂”小考20
第二章 医学成就与历史地位22
一、育人才,开中医教育讲学模式之先河22
二、研医经,创民间集体编注之新例27
三、精临床,善疑难病证之诊治30
四、结语33
附:医学著作简录36
(一)本草类36
(二)内经类37
(三)伤寒、金匮类37
(四)临证类38
第三章 形成的时代背景与地域环境42
一、社会经济背景44
二、科技文化教育背景46
三、思想政治领域背景48
四、中医药学背景50
五、结语53
第四章 治学态度及特色55
一、医经为本,理医相参56
二、教学相长,师徒共参57
三、医经互证,临床相佐58
四、遇难不默,注重创新60
五、重在说理,轻于释词62
六、维护原貌,疏略校勘63
七、结语65
第五章 主要学术思想66
一、倡导气化,禀承《内经》67
二、气化概念,内涵丰富71
三、气化配合,五运六气78
四、气化本质,源于阴阳80
五、气化运用,临床辨分82
六、科学分析,正确评价84
(一)体例合理,层次分明87
第六章 《内经》研究的学术成就87
一、张志聪注释《内经》的特色与贡献87
(二)集体研经,博采众长90
(三)旁征博引,多方论证92
(四)以经解经,以哲释医95
(五)拾漏补缺,阐扬经旨97
(六)铺陈直叙,详略得体101
(七)精于训诂,重注轻校102
(八)钩玄探幽,多有创意109
二、高世栻注释《内经》的特色与贡献113
(一)注解力求完整114
(二)阐述简捷明了115
(三)解释时创新见116
(四)校勘审慎精细119
第七章 仲景学说研究的学术成就122
一、注释《伤寒论》的特色和贡献124
(一)维护原书旧貌124
(二)反对三纲鼎立127
(三)提倡气化学说130
(四)六经统治百病135
(五)伤寒传经新解136
(六)重视顾护胃气138
(七)注重以经解经139
(八)学术推崇成氏142
(九)见解独特全面145
(十)文字训诂校勘148
(十一)通俗善解难点150
(十二)注意病症鉴别152
二、注释《金匮要略》的特色和贡献153
(一)就难而上注《金匮》154
(二)杂病辨治用经气155
(三)引经注经特色明157
(四)注释依据重临症159
(五)见解允正且独特160
(六)编注方式求务实164
(七)具体论治有新法165
(八)避重就轻粗校勘166
第八章 方药研究的学术成就169
一、方剂研究的特色和贡献169
(一)方剂大小在分量169
(二)反对炮制倡生用171
(三)立方大义明气化172
(五)双向调节病中求173
(四)恶反合用有奇功173
二、本草研究的特色和贡献174
(一)辑复《本经》,端本洞源174
(二)尊经复古,以经释经176
(三)格物致知,阐发药理180
(四)厘名定种,辨别正伪183
(五)纠订缪误,阐发己见186
第九章 基础理论研究的学术成就189
一、阴阳中阳重于阴189
二、血气为医学大纲190
三、脏腑经络举大略193
四、辨两肾命门归属198
五、悟三焦有形无形200
六、明包络督脉何处202
七、发九窍七门功能204
第十章 病因病机研究的学术成就206
一、六淫外感有误207
二、七情心神为主208
三、时气发病释义209
四、饮酒损伤脾肺210
五、正虚邪实发病211
六、阴证本于阳虚212
七、内外阴阳虚脱213
八、亢害承制生化214
第十一章 诊法研究的学术成就216
一、诊脉当识审217
二、望诊重辨舌222
三、闻音声言语224
四、问诊应详细225
五、辨证分阳阴226
第十二章 治则与治法研究的学术成就228
一、治病应中庸不偏228
二、养生有平调之法229
三、祛邪宜因势利导230
四、平有余补其不足231
五、新病久病治不同232
六、扶抑脾胃有侧重233
七、发汗利水巧配伍234
八、下法温法要在“急”236
九、瘫劳鼓膈理脾胃237
十、阳脱治当分内外238
第十三章 临床学术经验239
一、伤寒239
三、恶寒241
二、发热241
四、寒热往来242
五、潮热243
六、咳嗽243
七、喘246
八、呃247
九、嚏248
十、中风249
十一、头痛251
十二、心腹痛253
十四、吐血256
十三、消渴256
十五、衄血257
十六、便血258
十七、胀肿259
十八、蛊260
十九、隔261
二十、疟262
二十一、暑265
二十二、利266
二十三、痢267
二十四、痧268
二十五、痘269
二十六、疹274
二十七、乳痈鼠瘿276
二十八、胎产277
二十九、婴儿279
附:原著选评282
一、《芷园臆草存案》282
二、《芷园素社痎疟论疏》282
三、《本草乘雅半偈》284
四、《学古诊则》287
五、《仲景伤寒论疏钞金錍》287
六、《张卿子伤寒论》288
七、《侣山堂类辨》289
八、《黄帝内经素问集注》292
九、《黄帝内经灵枢集注》307
十、《伤寒论宗印》314
十一、《伤寒论集注》314
十二、《伤寒论直解》316
十三、《医学真传》318
十四、《黄帝内经素问直解》325
十五、《本草崇原集说》352
十六、医案选录353
热门推荐
- 392473.html
- 3320077.html
- 579882.html
- 3908909.html
- 3369215.html
- 2131694.html
- 802813.html
- 3657730.html
- 2687915.html
- 352295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14381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51693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47965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57008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57075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19393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7698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76042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69872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0271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