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道路勘测设计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刘文生主编;梅利芳,何佼龙副主编;张文成主审 著
- 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
- ISBN:
- 出版时间:2012
- 标注页数:352页
- 文件大小:100MB
- 文件页数:362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道路勘测设计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1章 绪论1
1.1 交通运输网络构成2
1.1.1 现代交通组成2
1.1.2 公路运输的特点及其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2
1.2 我国道路建设成就与发展规划3
1.2.1 我国道路发展与建设成就3
1.2.2 道路现状评价3
1.2.3 总体目标4
1.2.4 交通基础设施近期目标5
1.3 道路勘测设计的任务与内容6
1.4 道路勘测设计的基本原则7
1.5 道路勘测设计的基本程序8
1.6 道路分类与分级10
1.6.1 道路的分类10
1.6.2 公路的分级11
1.6.3 城市道路分类12
1.7 道路勘测设计的控制要素13
1.7.1 设计车辆13
1.7.2 设计速度14
1.7.3 交通量15
1.7.4 通行能力16
1.7.5 公路的主要技术指标16
1.8 道路勘测设计的发展方向19
1.9 道路勘测设计与其他课程的相互关系20
本章小结20
习题与思考题21
第2章 汽车行驶理论22
2.1 汽车的驱动力、行驶阻力及汽车的行驶条件23
2.1.1 汽车的驱动力23
2.1.2 汽车的行驶阻力26
2.1.3 汽车的行驶条件29
2.2 汽车的动力特性30
2.3 汽车行驶的稳定性34
2.3.1 汽车行驶的纵向稳定性34
2.3.2 汽车行驶的横向稳定性36
2.4 汽车的制动性能38
2.4.1 汽车制动性的评价指标38
2.4.2 汽车的制动过程与制动力38
2.5 汽车的燃油经济性40
2.5.1 汽车的燃油经济性评价指标40
2.5.2 影响汽车燃油经济性的因素40
本章小结41
习题与思考题41
第3章 平面设计43
3.1 概述44
3.1.1 路线44
3.1.2 平面线形设计的基本要求45
3.2 直线46
3.2.1 直线的特点46
3.2.2 直线的最大长度47
3.2.3 直线的最小长度48
3.3 圆曲线48
3.3.1 圆曲线的几何要素48
3.3.2 圆曲线半径49
3.4 缓和曲线52
3.4.1 缓和曲线的作用与性质53
3.4.2 回旋线作为缓和曲线54
3.4.3 其他形式的缓和曲线59
3.4.4 缓和曲线的长度及参数59
3.5 平面线形设计62
3.5.1 平面线形设计的一般原则62
3.5.2 平面线形要素的组合类型63
3.6 行车视距66
3.6.1 概述66
3.6.2 停车视距67
3.6.3 超车视距68
3.6.4 各级公路对视距的要求69
3.7 道路平面设计成果70
3.7.1 直线、曲线及转角表70
3.7.2 逐桩坐标表71
3.7.3 路线平面设计图74
本章小结78
习题与思考题79
第4章 纵断面设计81
4.1 概述82
4.2 纵坡及坡长设计83
4.2.1 纵坡设计的一般要求83
4.2.2 最大纵坡83
4.2.3 纵坡折减84
4.2.4 理想的最大纵坡和不限长度的最大纵坡85
4.2.5 最小纵坡86
4.2.6 坡长限制86
4.2.7 缓和坡段88
4.2.8 平均纵坡88
4.2.9 合成坡度89
4.3 竖曲线设计90
4.3.1 竖曲线的线形90
4.3.2 竖曲线要素的计算公式90
4.3.3 竖曲线的最小长度和最小半径92
4.3.4 竖曲线的设计和计算98
4.4 爬坡车道的设计100
4.4.1 设置爬坡车道的条件100
4.4.2 爬坡车道的设计101
4.5 道路平、纵线形组合设计102
4.5.1 视觉分析103
4.5.2 道路平、纵线形组合设计103
4.6 纵断面设计方法及纵断面图108
4.6.1 纵断面设计要点108
4.6.2 纵断面设计方法与步骤及注意问题110
4.6.3 纵断面设计成果112
4.7 城市道路纵断面设计要求及锯齿形街沟设计115
4.7.1 城市道路纵断面设计要求115
4.7.2 锯齿形街沟设计116
本章小结118
习题与思考题118
第5章 横断面设计120
5.1 道路横断面组成及类型121
5.1.1 公路横断面组成及类型121
5.1.2 城市道路横断面组成及类型123
5.2 行车道宽度127
5.2.1 行车道宽度的确定127
5.2.2 平曲线加宽及其过渡130
5.3 路肩、中间带与人行道134
5.3.1 路肩的作用及其宽度134
5.3.2 分隔带的作用及其宽度135
5.3.3 城市道路路侧带的组成及其宽度138
5.3.4 路缘石139
5.3.5 公路路基宽度140
5.4 道路路拱、边沟、边坡141
5.4.1 道路路拱141
5.4.2 曲线超高142
5.4.3 边沟152
5.4.4 边坡坡度152
5.5 道路用地范围与建筑限界154
5.5.1 道路用地范围154
5.5.2 道路建筑限界155
5.6 路基横断面设计及成果157
5.6.1 公路横断面157
5.6.2 城市道路横断面158
5.7 路基土石方数量计算及调配162
5.7.1 横断面面积计算162
5.7.2 土石方数量计算163
5.7.3 路基土石方调配165
5.8 横断面设计成果169
本章小结171
习题与思考题172
第6章 选线174
6.1 概述175
6.1.1 选线原则175
6.1.2 选线的步骤176
6.1.3 选线的一般方法177
6.1.4 选线的一般规律178
6.2 路线方案比较179
6.2.1 原则性方案比较179
6.2.2 详细的方案比较180
6.2.3 方案比较的步骤和实例181
6.3 平原地区选线183
6.3.1 自然特征183
6.3.2 路线特征184
6.3.3 布设要点184
6.4 山岭区选线187
6.4.1 自然特征及路线特征187
6.4.2 沿溪(河)线189
6.4.3 越岭线196
6.4.4 山脊线202
6.5 丘陵区选线204
6.5.1 丘陵区的自然特征204
6.5.2 路线特征204
6.6 公路选线的新理念208
本章小结211
习题与思考题212
第7章 定线213
7.1 概述214
7.1.1 纸上定线214
7.1.2 纸上移线219
7.1.3 断链219
7.2 纸上定线操作方法220
7.2.1 直线型定线计算方法220
7.2.2 直线型定线法坐标计算221
7.2.3 曲线型定线法222
7.3 实地放线225
7.3.1 穿线交点法225
7.3.2 拨角法226
7.3.3 直接定交点法227
7.3.4 坐标法227
7.4 直接定线228
7.4.1 一般情况下(自由坡度地段)的定线229
7.4.2 地面坡度较陡的路段定线229
7.4.3 曲线插设方法231
7.4.4 直接定线与纸上定线的比较233
本章小结234
习题与思考题234
第8章 道路CAD236
8.1 概述237
8.1.1 CAD技术简介237
8.1.2 道路路线CAD组成系统239
8.2 数字地面模型242
8.2.1 概述242
8.2.2 DTM类型242
8.2.3 数字地面模型及在道路设计中的应用244
8.3 计算机辅助路线平纵横设计244
8.3.1 平面设计与绘图244
8.3.2 纵断面设计与绘图245
8.3.3 横断面设计与绘图246
8.4 常用道路设计软件简介246
8.4.1 CARD/1软件简介246
8.4.2 纬地HintCAD软件简介248
8.4.3 EICAD软件简介249
8.4.4 DICAD软件简介251
本章小结253
习题与思考题254
第9章 道路平面交叉设计255
9.1 交叉口设计概述256
9.1.1 交叉口组成256
9.1.2 交叉口的交通分析257
9.1.3 交叉口设计原则和主要内容259
9.1.4 交叉口类型及选择260
9.2 交叉口交通组织设计262
9.2.1 车辆交通组织262
9.2.2 行人及非机动车交通组织265
9.3 交叉口平面与视距设计266
9.3.1 交叉口设计依据266
9.3.2 公路平纵线形设计267
9.3.3 交叉口的视距设计268
9.3.4 交叉口缘石半径设计270
9.3.5 交通岛设计271
9.4 交叉口拓宽设计273
9.4.1 设置条件273
9.4.2 设置方法274
9.4.3 拓宽车道长度275
9.4.4 拓宽车道的宽度277
9.5 环形交叉口设计277
9.5.1 环形交叉口类型277
9.5.2 常规环形交叉口277
9.6 交叉口立面设计281
9.6.1 交叉口立面设计的要求和原则281
9.6.2 交叉口立面设计的基本类型281
9.6.3 交叉口立面设计的方法与步骤283
本章小结289
习题与思考题290
第10章 道路立体交叉设计292
10.1 立交基本组成及特征293
10.1.1 立交的基本组成293
10.1.2 公路和城市立交的特征294
10.2 立体交叉的类型294
10.2.1 按结构物形式分类294
10.2.2 按交通功能分类295
10.3 立交规划、选型与设计298
10.3.1 立交的布置规划298
10.3.2 立交选型与设计299
10.4 立交主线设计303
10.4.1 主线设计要求304
10.4.2 平面线形设计304
10.4.3 纵断面线形设计305
10.4.4 最大纵坡305
10.4.5 主线横断面305
10.4.6 主线视距保证305
10.5 立交匝道设计306
10.5.1 匝道设计依据306
10.5.2 匝道的分类与布置307
10.5.3 匝道平面线形设计310
10.5.4 匝道纵断面线形设计311
10.5.5 匝道横断面设计313
10.6 匝道端部设计317
10.6.1 车道平衡设计317
10.6.2 变速车道设计318
10.6.3 匝道出入口端部设计322
10.6.4 主线的分岔、合流和匝道的分流、合流324
10.7 道路与其他道路及管线交叉326
10.7.1 道路与铁路交叉326
10.7.2 道路与乡村道路交叉328
10.7.3 道路与管线交叉328
本章小结329
习题与思考题330
第11章 道路沿线设施331
11.1 公共交通站点的布置331
11.1.1 公共交通站点的种类和布置332
11.1.2 公交站的间距332
11.1.3 公交站台的布置方式333
11.2 停车场设计334
11.2.1 汽车停车场设计334
11.2.2 自行车停车场设计337
11.3 道路照明设计337
11.3.1 照明标准337
11.3.2 照明系统的布置338
11.3.3 立体交叉照明设计340
11.4 道路交通标志与标线341
11.4.1 道路交通标志341
11.4.2 道路交通标线343
11.5 高速公路服务设施布设345
11.5.1 公共汽车停靠站的布设345
11.5.2 停车区的布设347
11.5.3 服务区的布设349
本章小结351
习题与思考题351
参考文献352
热门推荐
- 3090113.html
- 3290173.html
- 327239.html
- 1019178.html
- 361316.html
- 665940.html
- 3863235.html
- 1880145.html
- 964878.html
- 23164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64867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47984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86805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76367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23085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6238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5100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47615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04187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4378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