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日本高等级公路设计规范 第4册 日本道路公团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日本高等级公路设计规范 第4册 日本道路公团
  • 《日本高等级公路设计规范》,《日本道路公团试验方法》编译组 著
  • 出版社:
  • ISBN:
  • 出版时间:1990
  • 标注页数:431页
  • 文件大小:38MB
  • 文件页数:443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日本高等级公路设计规范 第4册 日本道路公团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10编 线形几何设计3

Ⅰ 主线线形几何设计3

1 适用范围3

2 公路等级与设计车速8

2.1 公路等级8

2.2 设计车速9

2.3 设计路段10

3 设计标准11

4 横断面组成14

4.1 横断面组成14

4.2 车道宽度31

4.3 中间带36

4.4 路肩39

4.5 植树带51

4.6 开口部54

4.7 建筑限界57

5 视距59

5.1 停车视距59

5.2 超车视距62

5.3 视距保证65

6 平面线形70

6.1 线形要素70

6.2 曲线半径70

6.3 曲线长度71

6.4 缓和曲线72

6.5 缓和曲线的省略73

7 纵断线形74

7.1 线形要素74

7.2 纵坡75

7.3 竖曲线77

7.4 爬坡车道79

8 线形设计方法和适用范围89

8.1 线形设计基本原则89

8.2 平面线形设计90

8.3 纵断线形设计95

8.4 按车道分别进行线形设计99

8.5 平面线形和纵断线形的组合100

9 横坡104

9.1 标准横坡104

9.2 曲线部分的超高标准值及最大值104

9.3 反超高106

9.4 横断设计的基准点106

9.5 超高的过渡107

9.6 合成坡度115

9.7 路肩的横向坡度119

10 分期修建122

10.1 概述122

10.2 初期施工位置的确定124

10.3 横断面组成125

10.4 设计车速和视距145

10.5 附加车道146

10.6 紧急停车带157

11 防滑链装卸场157

11.1 设置规则157

11.2 规模和分类158

11.3 设计159

Ⅱ 互通式立体交叉线形几何设计159

1 适用范围164

1.1 立交枢纽164

1.2 互通式立交164

2 互通式立交的设置规划164

2.1 一般设置标准164

2.2 规划立交所必须进行的调查165

2.3 位置的选定167

3 互通式立交的型式及其适用范围170

3.1 概述170

3.2 立交枢纽的一般型式、特性和适用范围171

3.3 互通式立交的一般型式、特性和适用范围174

4 设计交通量与通行能力181

4.1 互通式立交的设计交通量181

4.2 匝道的通行能力183

5 互通式立交的分类及设计车速191

5.1 互通式立交的类型与等级191

5.2 立交枢纽的分级及设计车速193

5.3 互通式立交的分级和设计车速196

6 匝道的横断面组成与建筑限界198

6.1 匝道的横断面组成198

6.2 匝道等级的适用范围201

6.3 匝道的建筑限界203

6.4 积雪寒冷地区匝道的堆雪加宽值203

7 平面线形205

7.1 平面线形设计205

7.2 最小曲线半径206

7.3 缓和曲线209

7.4 出口匝道的最小平曲线半径、缓和曲线的最小参数值211

7.5 环形匝道的设计213

8 纵断线形216

8.1 纵坡216

8.2 竖曲线216

8.3 合成坡度217

8.4 纵断线形的设计220

9 视距220

9.1 视距220

9.2 视距的保证221

10 超高和超高的过渡224

10.1 曲线超高224

10.2 超高的过渡226

11 曲线部分的加宽及其过渡233

11.1 曲线部分的加宽233

11.2 加宽的过渡239

12 匝道端点的设计240

12.1 匝道端点设计的基本事项240

12.2 变速车道的形状241

12.3 变速车道的横断面组成243

12.4 变速车道长度244

12.5 变速车道超高的过渡256

13 一般公路互通式立交型式的选定259

13.1 型式选定259

13.2 选型时的注意事项262

13.3 第2种互通式立交的型式分类264

13.4 各种型式通行能力的计算265

14 平面交叉部分的设计284

14.1 平面交叉284

14.2 平面交叉部分的通行能力284

14.3 匝道之间的平面交叉285

14.4 与连接公路的平面交叉289

14.5 人行横道的设计295

15 立交枢纽的设计299

15.1 设计的基本事项299

15.2 分合流处车道数的平衡303

15.3 分合流处的辅助车道304

15.4 分合流处的辅助设施306

16 第2种互通式立交的分期修建307

17 收费所及其广场的设计标准307

17.1 收费所的定义307

17.2 收费所的种类307

17.3 收费所车道数的计算308

17.4 往复变向共用车道数315

17.5 规划收费所设施的计算标准315

17.6 收费所广场的设计标准322

17.7 与互通式立交一起设置的停车场324

17.8 违章车辆监控仪的设置标准325

18 互通式立交的景观设计327

18.1 互通式立交的景观设计327

18.2 坡面的景观设计327

Ⅲ 公共汽车停车站线形几何设计327

1 适用范围332

2 公共汽车停车站的设置规划332

2.1 调查332

2.2 设置规划333

3 公共汽车停车站的设计334

3.1 单独的公共汽车停车站334

3.2 与互通式立交合并设置的公共汽车停车站347

3.3 与休息设施合并设置的公共汽车停车站352

3.4 与主线上的收费所路障合并设置的公共汽车停车站355

3.5 分期施工355

第11编 服务设施359

1 适用范围359

2 种类与定义360

2.1 种类与定义360

2.2 组成要素与定义360

3 设置规划361

3.1 位置选择361

3.2 设置间隔362

3.3 选点条件370

4 型式与组成371

4.1 服务区的基本型式371

4.2 停车区的基本型式375

4.3 休息站内各种设施的布置375

5 各种设施的合并设置378

5.1 休息站与互通式立交的合并设置378

5.2 休息站与公共汽车停车站的合并设置381

6 规模381

6.1 总体规模381

6.2 停车车位数的确定382

7 停车场的设计388

7.1 停车场的设计方针388

7.2 停车场的坡度388

7.3 停车车位的尺寸388

7.4 停车车位的设置及停车通道的宽度389

7.5 停车场的人行道393

7.6 营业用车停车场394

7.7 养护管理用车辆的上、下行连接路394

8 建筑、机械及电气通信设施的规划与设计394

8.1 建筑设施的规划与设计394

8.2 建筑设施的规模398

8.3 给水设施的规划401

8.4 污水处理设施的规划404

8.5 电气设施的规划及设计407

8.6 通信设施的规划及设计409

9 园地规划409

9.1 园地规划的基本原则409

9.2 园地的规模411

9.3 栽植规划413

9.4 造园设施414

10 匝道的设计414

10.1 匝道设计的基本原则414

10.2 主线线形415

10.3 匝道的设计车速416

10.4 匝道的横断面组成与建筑限界418

10.5 匝道的平面线形421

10.6 超高及其过渡423

10.7 曲线部分的加宽及其过渡424

10.8 视距及视距的保证425

10.9 匝道的纵断面线形426

10.10 匝道终点设计的基本原则427

10.11 变速车道427

10.12 穿行车道428

11 分期修建429

11.1 休息设施分期修建的基本原则429

11.2 分期修建时的设置规划429

11.3 设施与规模的确定431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