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美大学通识教育模式研究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中美大学通识教育模式研究
  • 吴坚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科学出版社
  • ISBN:9787030609182
  • 出版时间:2019
  • 标注页数:287页
  • 文件大小:137MB
  • 文件页数:299页
  • 主题词:高等学校-通识教育-教育模式-对比研究-中国、美国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中美大学通识教育模式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理论与价值1

第一节 通识教育的基本内涵1

一、通识教育的内涵分析1

二、通识教育的发展与变迁12

三、通识教育普世与本土14

第二节 通识教育的理论基础16

一、哲学视域下的通识教育17

二、教育学视域下的通识教育21

三、社会学视域下的通识教育23

第三节 通识教育的时代要义25

一、全球化发展的必由之路25

二、信息社会的必然要求27

三、文化强国的必经阶段30

第四节 通识教育的研究向度33

一、通识教育作为一种人才培养模式33

二、通识教育校本实践模式的探索34

三、境外通识教育模式研究向度35

四、“泛知”到“精悟”通识教育模式走向36

五、通识教育模式研究趋向微观37

第五节 通识教育的比较价值37

一、有利于强化通识教育的理论价值37

二、有助于改革高校人才培养模式38

三、有助于我国通识教育的本土探索38

第二章 发展与实践39

第一节 大学通识教育的发展历程39

一、美国大学通识教育的发展历程39

二、中国大学通识教育的发展历程44

三、中美大学通识教育发展历程比较54

第二节 大学通识教育的实践模式58

一、美国大学通识教育的模式58

二、中国大学通识教育的模式65

三、中美大学通识教育模式比较73

第三章 管理与组织79

第一节 理念导向、管理机制与中美差异79

一、美国大学通识教育的理念导向与管理机制79

二、中国大学通识教育的理念导向与管理机制83

三、中美大学理念导向与管理机制的比较86

四、基本结论88

第二节 组织设置、基本策略与中美差异89

一、通识教育的组织设置89

二、通识教育的基本策略100

三、中美大学通识教育组织机构、基本策略的比较108

第四章 课程与机制109

第一节 美国大学通识课程与机制案例分析110

一、哈佛大学通识教育课程与机制实施个案110

二、哥伦比亚大学通识教育课程与机制实施个案123

三、麻省理工学院通识教育课程与机制实施个案130

四、杜克大学通识课程与机制实施个案138

五、布朗大学通识课程与机制实施个案141

第二节 中国大学通识课程与机制案例分析147

一、北京大学通识教育课程与机制实施个案147

二、清华大学通识教育课程与机制实施个案156

三、复旦大学通识教育课程与机制实施个案166

四、中山大学通识教育课程与机制实施个案171

五、华中科技大学通识教育课程与机制实施个案177

第三节 中美大学通识教育实施机制的比较182

一、中美大学通识教育课程设置比较183

二、中美大学通识教育课程目标比较185

三、中美大学通识教育师资力量比较186

四、中美大学通识教育的教学评价机制比较188

五、基本结论190

第五章 文化与目标192

第一节 文化政策与文化人口192

一、信息化视野下新生代人口的文化消费193

二、文化创造活力需要大学通识教育198

三、文化人口为通识教育发展提供了新契机203

第二节 心态与通识教育205

一、影响大学通识教育的主要消极文化心态206

二、社会心态的良性发展助力大学通识教育213

第三节 大学通识教育目标设定215

一、大学通识教育的目标论216

二、中美两国的文化政策选择及差异221

第四节 启示与对策228

一、增强文化创造的活力228

二、高度重视公民教育230

三、充分发挥第三部门的作用231

四、大力发展文化产业233

五、善于利用国际组织推行文化战略233

六、树立全方位立体的大文化战略观念234

第六章 价值与关怀236

第一节 人文关怀与社会主义237

一、人文关怀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根本性维度237

二、通识教育与人文关怀价值追求240

第二节 人文关怀与现代化246

一、现代化发展的人文关怀蕴意247

二、先发现代化国家“人文关怀失却”的教训251

三、社会主义现代化与中国通识教育的人文关怀255

第七章 趋势与判断261

第一节 发展趋势261

一、建成现代市场国家迫切需要通识教育263

二、活化经济与文化的正能力需要通识教育264

三、重建基础秩序和社会信任需要通识教育264

第二节 基本策略265

一、实现价值理性与科学理性相统一266

二、实现理想层面与现实层面良性互动269

三、构建传统性与时代性统合的内容体系271

第三节 当前形势273

一、中国大学通识教育的现状273

二、中国大学通识教育的特征276

三、中国大学通识教育存在的问题277

第四节 未来判断280

一、未来高等教育管理的基本转变280

二、未来高等教育管理的基本特点284

后记287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