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儒学通论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中国儒学通论
  • 许凌云,许强著 著
  • 出版社: 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
  • ISBN:7540645326
  • 出版时间:2002
  • 标注页数:495页
  • 文件大小:27MB
  • 文件页数:510页
  • 主题词:暂缺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中国儒学通论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上篇 论中国儒学的发展历程3

一 论儒学产生的历史背景3

(一)两家权威评论3

(二)几种儒学起源说6

(三)“祖述尧舜,宪章文武”9

(四)“天广失官,学在四夷”17

二 论孔子的仁学思想体系23

(一)创立儒家学派23

(二)孔子的仁学思想25

(三)政治观、文化观、教育观36

三 论孟子、荀子对“仁学”的发展44

(一) “仁学”向内发展:孟子的“心学”44

(二) “仁学”向外开拓:荀子的“礼学”51

四 先秦儒学与百家争鸣63

(一)白家争鸣的实质63

(二)儒学与诸子百家的互相影响66

五 从“焚书坑儒”到“独尊儒术”79

(一)秦始皇“焚书坑儒”79

(二)汉初黄老思想84

(三)董仲舒“独尊儒术”92

六 论司马迁的儒学思想101

(一)弘扬儒学的功101

(二)“成一家之言”的思想意义105

七 两汉经今古文学之争115

(一)什么是“经学”115

(二)今文经学和古文纤学118

(二)西汉今文经学119

(四)今古文经学之争124

八 儒学的玄学化131

(一)魏晋玄学的兴起131

(二)魏晋玄学的发展历程134

(三)魏晋玄学的基本特点139

九 隋唐儒学发展的历史趋势145

(一)经学的统一145

(二)三教融合与儒学更新149

(三)盛唐经史之学的历史意义155

十 儒学的哲学化:宋明理学161

(一)宋明理学的演变161

(二)宋明理学的特点164

(三)宋明理学的历史地位174

(一)概说179

十一 经世致用的实学思潮179

(二)实学思潮的形成182

(三)明清之际实学思潮的高涨186

(四)乾嘉学术192

十二 中国儒学的近代转换209

(一)传统儒学的危机209

(二)儒学近代化的艰难历程211

(三)中国儒学近代化的动闪225

十三 现代新儒学思潮233

(一)现代新儒学思潮的涵义233

(二)现代新儒学的发展历程236

(三)现代新儒学思潮的历史评价245

(一)儒家文化最能代表中国传统文化251

一 儒学与中国传统文化251

下篇 论中国儒学的理论与实践251

(二)儒家文化的基本思想254

二 儒家文化的基本特点261

(一)学术界的邮分论述261

(二)儒家文化最基本的特点264

三 儒家文化的价值观275

(一)人生价值观275

(二)道德价值观281

(三)理想人格的价值追求286

四 论儒家的历史哲学291

(一)儒家历史哲学的提出291

(二)儒家历史哲学的形成295

(三)儒家历史哲学的特点299

五 儒学与马克思主义303

(一)问题的提出303

(二)关于批判继承方针的理论与实践306

(三)儒学与克思主义关系的发展方向311

六 论儒道互补315

(一)儒道互补的涵义315

(二)儒道互补的理论基础与实践经验320

七 儒家文化与忧患意识327

(一)忧患意识的涵义327

(二)儒家的忧患意识330

(三)儒家忧患意识的特点和现代价值337

八 儒学与民族凝聚力341

(一)什么是民族凝聚力341

(二)儒家民族凝聚力思想344

九 儒学与封建政治352

(一)儒学与政治关系的基本表现352

(二)伦理政治化,政治伦理化357

十 儒学与文学363

(一)中国文学思想的演进363

(二)中国古代文学中所反映的儒学精神369

十一 儒学与史学379

(一)经史关系的历史回顾379

(二)关于中国传统史学的优良传统389

十二 儒学与教育401

(一)中国古代学校的儒学教育401

(三)中国古代教育、教学思想的儒学精神410

(一)儒学与佛教中国化422

十三 儒学与宗教422

(二)儒学与道教430

十四 儒家伦理与家庭道德建设444

(一)儒家的孝道是家庭道德的主要内容444

(二)儒家的仁爱是家庭道德的基本精神451

十五 中国儒学在海外的传播及影响455

(一)儒学朝鲜的传播及影响455

(二)儒学在日本的传播技影响460

(三)儒学在新加坡的传播及影响465

(四)儒学在欧洲的传播技影响468

[附录] 浅论儒学元典477

(一)什么中儒学元典?477

(二)儒学元典评介481

后记495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