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文学原理新释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文学原理新释
  • 顾祖钊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
  • ISBN:7020030483
  • 出版时间:2000
  • 标注页数:437页
  • 文件大小:17MB
  • 文件页数:457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文学原理新释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导论1

第一编 文学本质论11

小序:新的文学本质观提出的理论依据11

第一章 文学的初级本质12

第一节 文学的哲理本质观13

一 关于哲理本质观的争论13

二 哲理文学的存在18

三 文学哲理本质观的美学根据22

第二节 文学的情感本质观27

一 人类对文学情感本质观的发现27

二 情感在什么情况下才能成为文学的本质31

一 人类对文学历史本质的认识33

第三节 文学的历史本质观33

二 文学的历史本质在作品中的反映39

第四节 三种本质观的互补性及其共存的合理性42

一 人类关于文学本质的争论42

二 文学的初级本质与人类精神需要的对应关系45

第二章 文学的中高级本质及本体47

第一节 广义的文学历史本质47

一 马克思恩格斯提出的文学的质的规定性47

二 人类对文学的历史哲学本质的认识49

三 文学的历史哲学本质的内涵要素51

第二节 文学是对社会生活的审美反映53

一 审美反映论形成的过程53

二 审美反映与普通反映的区别与联系56

三 审美反映论的理论意义64

第三节 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性质67

一 马恩对文学本质的宏观把握68

二 文学的意识形态的特殊性69

三 关于文学本质的初步结论74

第四节 文学的本体75

一 文学用语言构筑艺术世界75

二 文学本体的心灵性77

三 文学本体的文化性80

第五节 文学的社会作用82

一 文学的社会作用82

二 文学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90

第一章 文本的构成94

小序:作品文本的构成及其艺术至境形态94

第二编 文学作品论94

第一节 文本的存在形式95

一 关于文本存在形式的争论95

二 文本是由审美信息构筑的艺术世界98

三 文本是气韵生动的艺术世界100

第二节 文本的语言层面102

一 文学作品的文本层次问题102

二 文学语言与普通语言的不同104

第三节 文本的形象层面108

一 形象层面的重要性108

二 文学形象的特征110

一 关于意蕴114

第四节 文本的意蕴层面114

二 意蕴的层次与结构116

第二章 文学形象的艺术至境形态117

第一节 文学意象118

一 观念意象及其高级形态119

二 文学意象的艺术特征121

三 文学意象的分类127

第二节 文学意境128

一 意境概念的形成及界定129

二 文学意境的特征130

三 意境的分类136

第三节 文学典型138

一 典型论的发展及论争139

二 文学典型的美学特征141

三 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150

第三章 文学的类型154

第一节 文学表现方式呈现的类型154

一 象征型文学154

二 抒情型文学157

三 写实型文学159

第二节 从文学体裁上的分类(上)161

一 诗歌及其特征161

二 散文及其特征166

三 杂文与报告文学167

一 小说及其特征169

第三节 从文学体裁上的分类(下)169

二 戏剧文学及其特征172

三 影视文学及其特征175

第四章 文学风格178

第一节 文学风格的界定及其成因179

一 关于文学的风格179

二 文学风格形成的原因181

第二节 风格的特性与分类185

一 文学风格的一般特性185

二 文学风格的分类188

第三节 时代的风格和群体的风格197

一 时代的风格197

二 民族的风格199

三 地域的风格201

四 流派的风格203

第三编 文学创作论205

小序:应区分创作的本质与文学的本质205

第一章 文学创作理论评述206

第一节 中外传统创作论206

一 摹仿说207

二 摹心说210

三 对摹仿说和摹心说的反思213

第二节 心理分析学派创作论215

一 弗洛伊德的无意识创作论215

二 荣格集体无意识创作论218

一 格式塔质与元素主义的对立221

第三节 格式塔心理学创作论221

二 格式塔心理学派创作论要点223

三 阿恩海姆创作论的意义和局限225

第二章 艺术思维228

第一节 艺术思维的特征228

一 艺术思维是审美性的思维228

二 艺术思维是虚构性的思维229

三 艺术思维是情感催动的思维232

第二节 艺术思维的心理机制233

一 审美知觉与艺术情感234

二 艺术思维中的想象机制241

三 艺术思维中的理性机制与非理性机制245

一 意象思维251

第三节 艺术思维的类型251

二 具象思维256

第三章 文学创作流程260

第一节 文学创作的发生阶段260

一 生活积累与情感积累260

二 艺术发现264

三 创作意图267

第二节 文学创作的构思阶段268

一 艺术构思的目的268

二 艺术真实271

三 艺术概括274

四 艺术灵感277

一 艺术传达过程的复杂性279

第三节 文学创作的艺术传达阶段279

二 体裁对内容的征服281

三 语言对内容的征服283

四 即兴与推敲286

第四章 文学创作的基本方式288

第一节 文学叙事289

一 故事289

二 事件289

三 情节291

四 人物295

五 视角与时间299

一 关于抒情的界定303

第二节 文学抒情303

二 抒情的内容305

三 抒情主体的建构308

四 抒情话语311

第三节 文学修辞技巧319

一 比喻与象征319

二 复义与含混323

三 悖论与反讽324

第四编 文学发展论328

小序:应追问文学自身的发展规律328

第一章 文学的起源与一般发展模式328

第一节 文学起源诸论328

一 文学起源于劳动329

二 关于游戏说331

三 关于魔法说332

四 关于文学艺术起源的几点思考332

第二节 社会心理是文学发展的客观动因335

一 社会心理概念的提出335

二 社会心理的特征及其对文学发展的影响337

三 怎样理解马恩关于文学艺术发展的论述340

第三节 文学发展的自律342

一 人类关于文学艺术发展模式的猜测343

二 文学发展自律的实质是审美理想模式的变化348

一 文学发展历史继承性的一般原理351

第一节 文学发展中的历史继承性351

第二章 文学发展中的几个问题351

二 文学历史继承性的主要方式353

三 文学发展历史继承性的具体内容357

第二节 从民族文学到世界文学361

一 人类文学发展的三个阶段361

二 各民族文学相互交流和影响的一般规律370

三 文学的民族性和世界性问题375

第五编 文学接受论379

小序:应该建构中西融合的接受论379

第一章 文学接受379

第一节 文学接受发生的条件380

一 文学接受者的素质380

二 文学接受者的审美心境382

三 文学接受的客体条件383

第二节 文学接受的过程384

一 期待视野与接受动机384

二 文学接受中的“同化”与“顺应”386

三 文学接受的性质388

第三节 文学接受的高潮390

一 共鸣391

二 净化392

三 领悟394

四 延留395

第二章 文学批评396

一 文学批评的意义397

第一节 文学批评的意义和方式397

二 文学批评的方式402

第二节 文学批评的几种主要方法407

一 道德批评407

二 社会批评409

三 文本批评412

四 心理批评418

第三节 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方法422

一 美学的和历史的观点相统一的批评原则422

二 真、善、美相统一的批评标准425

三 批评实践的方法与细则430

后记436

主要参考书目437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