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美术艺术教学学科教研与专业课程设置全书 第1卷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萧逸飞主编 著
- 出版社: 合肥:安徽文化音像出版社
- ISBN:7884134446
- 出版时间:2004
- 标注页数:441页
- 文件大小:25MB
- 文件页数:469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美术艺术教学学科教研与专业课程设置全书 第1卷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卷1
第一章 美术艺术综述1
第一节 美术的本质与起源1
一、美术的本质意义1
二、美术的起源7
三、美术的发展13
第二节 美术的分类19
一、多元美术种类形成的原因19
二、美术的基本特征21
三、美术的主要种类24
第三节 美术作品的功能53
一、美术作品的审美认识功能55
二、美术作品的审美教育功能57
三、美术作品的审美娱乐功能59
第四节 美术创作61
一、美术创作的条件61
二、美术创作的过程65
三、创作与生活实践的联系77
四、美术的风格与流派80
第二章 美术教育发展现状85
第一节 国内美术教育状况85
第二节 西方美术教育状况91
一、西方美术教育发展概况91
二、世界中小学美术教育发展趋势98
第三节 美术教育的改革与发展102
一、美术教育改革的背景102
二、美术教育改革的基本理念110
三、基于课程改革的美术新课程113
第三章 美术教学目标与学习方式的变革115
第一节 美术教学目标115
一、我国中小学美术教学目标115
二、美术课程目标的内容120
第二节 以学生的获得为准则的有效教学126
一、有效教学的主要内容126
二、优化选择学习内容129
三、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129
第三节 多元智能合理运用的最优教学130
一、多元智能理论的功能130
二、多元智能的合理运用132
第四节 主体参与性的教学方式134
一、改变学生单一的学习方式135
二、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137
三、教学方式的改变138
第五节 美术教学方式改革趋向140
一、注重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140
二、重视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143
三、重视教学过程和教学方法的改革145
四、重视美术文化学习151
第四章 美术教学的基本理念154
第一节 美术学习兴趣的激发154
第二节 美术学习中的人格塑造157
一、让学生积极参与美术活动157
二、促进学生在美术学习中发展身心159
三、在美术学习中完善人格160
第三节 在美术学习中关注社会163
一、美术与人类社会的关系163
二、在美术学习中了解社会165
三、在美术学习中认识人类及其生存环境166
第四节 创新精神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167
一、综合化学习的发展趋势168
二、在美术学习中培养能力170
三、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172
第五节 促进学生发展的教学评价173
一、教育评价简介173
二、教学评价的两种主要作用177
三、对教学方案的评价182
四、解释评价结果187
第五章 美术教学系统的设计193
第一节 美术学习原理与条件193
一、教学设计的基本假设193
二、美术学习原理195
三、美术学习的条件198
第二节 教学设计的理论基础204
第三节 教学系统的设计207
一、教学设计阶段208
二、教学系统设计218
第六章 “开发式”美术教学模式的构建223
第一节 “开发式”美术教学原则223
一、审美性原则224
二、整合性原则228
三、实践性原则232
四、开发性原则234
五、开放性原则237
第二节 传统美术教学的改革240
一、美术的课程学习领域的划分241
二、各学习领域的教学要求242
三、教学中对美术学习领域的把握249
第三节 “开发式”教学模式的构建方法250
第四节 “开发式”教学模式的操作实施253
一、感受环节253
二、赏析环节255
三、创作环节256
四、评价环节256
第七章 美术学习任务和作业设计258
第一节 美术学习任务分析258
一、学习任务分析的范围258
二、信息加工分析259
三、学习任务分析259
第二节 学习者分析261
一、学习者的特征261
二、学习者的记忆的组织266
三、图式267
四、学习者参与教学方式272
第三节 美术作业目标精确化281
一、目标精确化281
二、目标举例292
三、在教学设计中运用目标297
第八章 美术单节课的设计300
第一节 课件设计300
第二节 学习智慧技能与设置目标顺序302
一、智慧技能的分类302
二、认知策略315
三、元认知321
四、学科中的智慧技能322
五、设置目标顺序324
第三节 备课332
一、教学事件和有效的学习条件333
二、备课的步骤335
第九章 美术集体教学339
第一节 集体教学的特征340
一、教学集体的相互作用模式340
二、教学事件的变化341
三、学生起点能力的诊断342
第二节 两人组教学343
一、辅导中的教学事件344
二、辅导中的教学过程346
第三节 小组教学347
一、小组中的教学事件348
二、小组教学—问答法351
三、讨论小组中的教学351
第四节 大组教学352
一、大组中的教学事件353
二、交流355
三、问答357
四、大组辅导的特点358
第十章 美术个别化教学361
第一节 个别化教学的种类361
一、地方开发的系统362
二、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363
三、教学事件的实施365
四、个别化教学的种类369
第二节 个别化教学的管理371
一、适用于年幼学生的构成要素372
二、运用于成年学生的构成要素375
三、课件的功能376
第三节 个别化教学中的教师开发377
一、学生进步的监控377
二、学生成绩的评估378
三、个别化系统的活动379
四、课堂控制381
第四节 个别化教学中的媒体开发382
第十一章 美术教学教师资源的开发与成长386
第一节 教育观念386
一、师生的交流互动387
二、一切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388
三、教材是连接学生和教师的桥梁389
四、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390
第二节 美术教师的知识结构391
一、掌握必备的学科知识391
二、构建科学的知识结构392
三、自觉运用教育学392
四、正确运用心理学393
第三节 教学能力的提高394
一、积极创设教学情境394
二、对教材的开发和整合395
三、课堂管理396
四、教学机智397
五、正确运用教学评价398
第四节 研究能力的培养399
一、策略与理念400
二、反思与判断400
三、行为与方式401
四、课程开发402
第十二章 美术教学环境资源的开发404
第一节 环境资源的价值404
一、校内美术教学环境的要素406
二、校外美术教学环境的要素412
第二节 环境资源的开发与利用414
一、环境对人的意义415
二、人对环境的改造416
三、美术教学环境对学生的影响417
第三节 教学环境资源的调控和优化421
一、教学资源421
二、调控和优化教学环境423
三、调控优化的原则426
第十三章 美术及其相关学科的相互促进429
第一节 相关学科对美术教学的促进429
一、知识的迁移430
二、技能与能力的迁移432
三、美感的迁移433
第二节 美术与相关学科的融通教学435
一、审美态度的迁移436
二、创新态度的迁移437
三、创造性思维能力的迁移438
四、美术技能的迁移438
第三节 实现相互促进中的注意事项439
一、以美术教学自身的目标为本439
二、让学生参与多种综合性的教育活动439
三、和其他学科教师交流、合作440
四、注意教学方法441
第二卷443
第十四章 艺术心理学在美术教学中的运用443
第一节 艺术思维与艺术语言443
一、艺术思维443
二、艺术思维中的艺术语言461
第二节 艺术心理定势479
一、艺术心理定势结构479
二、艺术心理定势的性质和功能494
三、艺术心理定势形成的规律505
第三节 艺术思维规律520
一、意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的对立统一性521
二、意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的反复转化规律532
第四节 艺术灵感的产生538
一、艺术灵感及其产生的条件539
二、艺术灵感的生理机制和神经来路546
第十五章 中国美术史559
第一节 原始社会的美术559
一、旧石器时代美术559
二、新石器时代美术562
第二节 秦汉时期美术573
一、秦汉雕塑艺术573
二、汉代绘画585
第三节 魏晋南北朝时期绘画591
一、魏晋南北朝绘画的发展591
二、重要画家与作品592
三、重要出土作品596
四、魏晋南北朝绘画理论著述599
五、魏晋南北朝雕塑601
第四节 隋唐美术602
一、隋唐绘画艺术604
二、唐代壁画艺术613
三、隋唐工艺美术617
第五节 宋代绘画620
一、宋代人物画家与作品620
二、宋代山水画家与作品628
三、宋代花鸟画及其代表画家639
第六节 元代绘画646
一、元代山水画646
二、元代花鸟画650
三、元代人物画652
四、元代壁画653
第七节 明清绘画656
一、明代绘画656
二、清代绘画669
三、清末近代绘画679
第十六章 中国工艺美术史687
第一节 原始社会的工艺美术687
一、石器687
二、陶器689
三、纺织、编制及其它工艺693
第二节 奴隶社会的工艺美术695
一、青铜工艺695
二、陶瓷工艺703
三、漆器工艺704
四、织染刺绣工艺705
五、雕刻工艺706
第三节 战国、秦汉时期的工艺美术708
一、金属工艺709
二、陶瓷工艺714
三、画像石、画像砖、瓦当716
四、漆器工艺721
五、织染刺绣工艺723
第四节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工艺美术724
一、陶瓷工艺724
二、织染刺绣工艺726
三、金属工艺727
第五节 隋唐五代时期的工艺美术729
一、陶瓷工艺729
二、织染刺绣工艺734
三、金属工艺737
第六节 宋元时期的工艺美术739
一、陶瓷工艺739
二、织染刺绣工艺745
三、漆器工艺748
四、金属及玉雕工艺750
第七节 明代的工艺美术751
一、陶瓷工艺751
二、织染刺绣工艺754
三、漆器工艺757
四、金属、雕琢工艺及其它工艺759
第八节 清代的工艺美术762
一、陶瓷工艺762
二、织染刺绣工艺765
三、漆器工艺768
四、金属、雕琢工艺及其它工艺770
第九节 新中国的工艺美术772
一、陶瓷工艺774
二、织染刺绣工艺777
三、漆器工艺781
四、金属工艺783
五、雕琢工艺784
六、玩具、花画及编织788
七、其它工艺和现代工艺美术791
第十七章 外国美术概况793
第一节 20世纪的西方美术793
一、现代派美术793
二、现实主义美术824
第二节 东南亚和日本美术831
一、印度美术831
二、东南亚美术843
三、日本美术847
第三节 非洲、拉丁美洲美术861
一、非洲美术861
二、古代拉美美术865
第十八章 透视基本技法874
第一节 透视基本概念874
一、透视图的有关概念874
二、视域、画面、物体与视点的关系888
三、近大远小与消失894
四、视点位置的选择与构图907
第二节 曲线透视915
一、曲线透视画法915
二、曲线透视的应用918
第三卷929
第三节 人物透视929
一、视高与人物高度的关系929
二、人体透视的变化因素933
三、头部的透视变化936
第四节 阴影与反影透视940
一、阴影透视940
二、反影透视953
第十九章 艺用人体解剖学基本技法训练961
第一节 头部和躯干961
一、头部的结构961
二、头部的运动和形状类别971
三、躯干的结构972
四、躯干的比例和运动984
第二节 上肢部986
一、上肢的结构987
二、手部结构993
三、上肢的比例和运动996
第三节 下肢部1000
一、下肢的结构1000
二、足部结构1006
三、下肢的比例和运动1011
第四节 人体动态1013
一、人体动态的结构关系1013
二、人体动态分析1014
艺用人体解剖学附图1017
第二十章 素描技法训练教学1033
第一节 材料和工具1033
一、铅笔1033
二、画纸1039
三、其他工具1042
第二节 静物写生技法1045
一、静物素描目的与要求1046
二、静物写生要点1047
三、静物的选择与布置1049
四、静物写生的步骤1050
第三节 石膏像写生技法1055
一、石膏像写生目的与要求1055
二、石膏像写生的光源、环境的布置1059
三、石膏像写生1061
四、石膏像写生方法和步骤1064
第四节 人物头像写生技法1071
一、人物头像写生目的与要求1071
二、头部结构与比例关系1072
三、头像写生要点1073
四、模特儿的选择与布置1075
五、头像写生步骤1075
六、作业设置参考1081
第五节 人物半身像写生技法1083
一、目的与要求1083
二、躯干的形体结构与比例1083
三、半身像的写生要点1085
四、模特儿的选择与布置1087
五、半身像写生与步骤1087
六、作业设置参考1092
第六节 人物全身像写生技法1094
一、目的与要求1094
二、全身人物的结构与比例1094
三、全身像写生要点1096
四、模特儿的选择与布置1098
五、全身像写生步骤1098
六、作业设置参考1102
第七节 人体写生技法1104
一、目的与要求1104
二、人体的结构与比例1104
三、人体写生的要点1108
四、模特儿的选择与布置1109
五、人体写生的步骤和要求1111
六、人体写生的语言形式1118
第二十一章 设计专业素描训练与教学1122
第一节 设计专业素描教学的方法1122
一、教学方法1122
二、教学程序1124
第二节 结构方式素描技法训练1126
一、几何形体素描1126
二、静物素描1141
第三节 明暗方式素描技法训练1153
一、静物素描1153
二、人像模型素描1158
第四节 装饰意味的素描技法训练1159
一、装饰意味的素描1159
二、装饰意味的构图形式1160
三、装饰意味的造型特征1162
四、装饰意味的表现手法1165
第二十二章 速写理论概述1167
第一节 速写基本知识1167
一、速写的分类1169
二、速写的情感与生活1170
三、速写的感性与理性1173
四、速写基础训练特点1174
第二节 中国画传统造型与速写1176
一、造型训练的摸索期1176
二、造型规范的建立1178
三、传统造型的蜕变时代1181
四、融合中西的造型时期1183
五、中国画的速写情结1184
第三节 西方绘画中的速写1188
第四节 速写的独立性1191
一、速写与白描1191
二、速写与写生1192
三、速写与默写1193
第五节 速写的教学课程设置示例1194
一、主动与被动1199
二、速写教学的阶段划分1200
第六节 速写的应用1214
一、素材的收集1215
二、体验生活1217
三、学术研究1217
第二十三章 速写技法训练1219
第一节 速写基本技法1219
一、拿握铅笔方法1219
二、压力1223
三、手部的运动1228
四、线条和排线1234
五、纹理和意图1239
第二节 构图技巧1240
第三节 根据记忆写生1247
第二十四章 色彩构成设计与应用1254
第一节 色彩基本知识1254
一、色的认识1254
二、光与色1255
三、可见光1256
四、物体色与固有色1257
五、色彩的属性1260
六、色彩的表示法——色立体1263
七、日本色研所色彩的符号表示法1274
第二节 色彩的混合规律1274
一、色彩的混合1274
二、加色混合1274
三、中性混合1275
四、减色混合1276
第三节 色彩的设计与调和1277
一、色彩的构成1277
二、色彩对比构成1278
三、色彩调和构成1291
第四节 色彩与心理1306
一、知觉的特征1307
二、色彩的心理效应1310
第五节 色彩构成原则1319
一、地色与图色1319
二、色的平衡1320
三、色的节奏1320
四、色的强调1322
五、色的分隔1322
六、色的统一1323
七、音乐的色1323
八、色的采集构成1324
第六节 色彩的运用技法1327
一、建筑环境色彩1327
二、室内环境色彩1331
三、广告色彩1337
四、企业形象色彩1341
五、工业产品色彩1345
六、流行色彩1350
第四卷1353
第二十五章 水彩画技法训练1353
第一节 水彩画工具及材料1353
一、主要工具及材料1353
二、其他工具及材料1356
第二节 水彩画基本技法训练1358
一、笔触1358
二、水分1361
三、两种基本作画的方法与步骤1362
第三节 水彩画特殊技法训练1365
一、撒盐法1366
二、涂蜡法1367
三、刀刮法1368
四、湿纸法1368
第四节 水彩画中的色彩调配1369
一、色彩的基本原理1369
二、色彩的对比与调和1371
三、色调1374
第五节 静物与室内写生技法1377
一、静物写生1378
二、静物写生实例1380
三、室内写生实例1383
第六节 建筑风景写生技法1385
一、天空1385
二、树1388
三、水面1389
四、山1393
五、草地1393
六、建筑风景写生实例1394
第二十六章 水粉静物写生1397
第一节 基本技法1397
一、干画法1397
二、湿画法1398
三、常用笔法1399
四、质感表现1400
第二节 着色方法1401
第三节 写生步骤1404
第二十七章 工艺美术教学与多种美术资源的开发1406
第一节 工艺美术教育现状与改革思路1406
一、工艺美术教育发展概况1406
二、工艺美术教育改革思路1414
第二节 工艺技术与艺术1424
一、技术与工艺技术1424
二、工艺技术的存在方式1427
三、工艺技术与艺术1432
四、技术与艺术的区别1440
五、艺术的进化观1443
六、工艺美术的进化与非进化1446
第三节 工艺与装饰1448
一、装饰的意义1448
二、工艺与装饰1457
第四节 工艺设计1463
一、中国工艺设计思想1463
二、西方工艺设计思想1473
三、科学思维与艺术思维1477
四、设计思维是一种创造性思维1481
第五节 陶艺教学示例1487
一、陶艺1487
二、陶艺教学:陶与火1487
第六节 其它美术资源开发1490
一、雕刻1490
二、卵石造型1492
三、粘贴画创作1492
四、石膏板装饰1493
第二十八章 工艺美术经济学1495
第一节 工艺美术的经济性1495
一、工艺美术的经济性概述1495
二、工艺美术的价值结构1496
三、工艺美术商品学1503
第二节 工艺美术的生产与消费1507
一、商业运动的过程1507
二、从日用工业品流通趋势看工艺美术1510
三、工艺生产与生活和消费1511
四、消费心理与工艺设计、生产1516
五、从消费看发展1519
第三节 工艺美术发展及设计师的培养1523
一、工艺美术转折与发展1523
二、工艺美术传统、选择、创新1528
三、工艺设计师的位置与素养1530
四、工艺美术未来发展1534
第二十九章 建筑美术基础1536
第一节 建筑美术基本知识1536
一、素描1536
二、素描类型和学习意义1536
三、正确的观察方法1537
四、基本的透视原理1540
第二节 设计素描1547
一、设计素描的表现特征1547
二、线的表现1548
三、几何形态表现1553
四、单件产品形态的表现1556
五、产品形态的空间组合表现1558
第三节 调子素描1561
一、调子素描的表现特征1561
二、结构与体面1562
三、光影与明暗调子1562
四、肌理与质感1563
五、调子素描写生的方法步骤1564
六、石膏几何体形态的空间组合写生训练1570
七、产品形态的空间组合写生要点1573
八、石膏柱头的写生要点1575
第四节 室内与建筑场景写生1578
一、室内与建筑场景写生的表现形式1578
二、室内与建筑场景写生的构图规律1579
三、室内场景写生1582
四、建筑场景写作1588
第三十章 电脑美术设计1603
第一节 电脑美术设计原理1603
一、平面构成的元素和形象1603
二、电脑美术设计构成的点、线、面1610
第二节 电脑构成设计训练1638
一、渐变的构成训练1638
二、重复的构成训练1644
三、近似的构成训练1645
四、发射的构成训练1646
第三节 电脑美术设计的立体构成1650
一、电脑立体构成观1650
二、电脑立体构成要素1652
三、电脑立体构成法则1658
第四节 电脑美术设计的色彩构成1661
一、色彩构成原理与基本概念1661
二、色彩的对比与调和1670
第三十一章 美术英语教学1677
第一节 美术专业英语的重要性1677
第二节 美术专业英语课程设置1681
一、教程组织1683
二、学习层次和教学序列设计1693
三、整合多种目标1696
四、美术英语课程文章示例1700
第三十二章 美术鉴赏与美术批评1714
第一节 美术鉴赏特点与过程1714
一、美术鉴赏的性质1714
二、美术鉴赏的意义1717
三、美术鉴赏产生的条件1720
四、期待视野及其变化1721
五、美术鉴赏的三个阶段1724
第二节 美术鉴赏的心理特征1726
一、美术鉴赏的过程充满了联想与想像1726
二、美术鉴赏的过程始终伴随着强烈的情感活动1727
三、美术鉴赏过程中情与理是互相渗透的1728
四、美术鉴赏的差异性1729
五、美术鉴赏的一致性1731
六、美术鉴赏中的“共鸣”现象1732
第三节 美术批评的性质、功能与主体1735
一、美术批评的性质1736
二、美术批评的功能1739
三、美术批评的主体1746
第四节 美术批评的方法1754
一、社会/历史批评1754
二、道德批评1755
三、印象主义批评1756
四、心理学批评1758
五、文化学批评1761
六、本体论批评1764
七、结构主义批评1767
八、解构主义批评1768
九、读者批评1769
十、女权主义批评1770
十一、新历史主义批评1771
第五节 美术批评的文本与写作1773
一、美术批评文章的分类1773
二、美术批评文章的语言表达方式1775
三、美术批评文章的写作方式1776
第三十三章 美术家素质修养1781
第一节 美术家身份与素质1781
一、美术家的身份1781
二、美术家素质1784
第二节 美术家的修养1786
一、艺术技巧1786
二、文化修养1787
第三节 美术家的心理1787
一、美术家心理结构概述1787
二、美术家与超常心理1792
第四节 美术家的创造精神1797
一、美术家的创造精神1797
二、创造精神的生成1797
三、创造精神与美术的创造生命1798
四、创造精神与创造个性1799
热门推荐
- 3124254.html
- 2908322.html
- 1188053.html
- 1862795.html
- 665627.html
- 1243467.html
- 3185931.html
- 3662024.html
- 1094966.html
- 124735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3932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58467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1880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70163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04768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50912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59841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77254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82455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6578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