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江西经济史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江西经济史
  • 陈荣华,余伯流,施由民等著 著
  • 出版社: 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
  • ISBN:7210030417
  • 出版时间:2004
  • 标注页数:680页
  • 文件大小:38MB
  • 文件页数:702页
  • 主题词:经济史(地点: 江西省) 经济史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江西经济史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绪论1

第一章 远古江西经济(5万年前—前21世纪)24

第一节 自然环境与渔猎经济25

一、江西境域的自然环境25

二、原始人群的渔猎生活27

第二节 原始稻作农业的起源30

一、万年仙人洞与我国最早的稻作遗存30

二、以山背——樊城堆为代表的原始赣鄱经济35

第三节 江西原始文化与原始中华经济圈44

一、赣鄱是华南的边缘地带46

二、赣鄱与长江中游的渊源48

三、赣鄱与长江下游的往来49

四、赣鄱与中原文化的关系50

五、几何印纹陶的中心区域51

第四节 江西原始经济发轫的影响53

一、原始生产工具的进步54

二、从穴居到屋居56

三、人口的增长59

四、生产关系的变化60

第二章 夏商西周江西经济(前21世纪—前771年)62

第一节 农业生产的起步63

一、采集、渔猎、家禽养殖和农耕63

二、生产工具的进步66

第二节 从陶器到原始青瓷器69

一、制陶业的广泛存在69

二、原始青瓷与吴城龙窑的重要意义71

第三节 新干大洋洲青铜器的重大成就73

一、重大考古发现73

二、青铜铸造技术和青铜艺术的重要成就74

三、新干大洋洲青铜器的社会经济意义77

第四节 夏商西周江西境域社会经济的总体考察79

第三章 春秋战国江西经济(前770—前221)82

第一节 吴越楚对江西境域的开发83

一、春秋战国古越族对江西的开发83

二、吴越争霸与赣北的开发85

三、楚国对江西的开发88

第二节 铁质农具的使用和粮仓的出现92

一、铁器使用与荒地开垦92

二、新干战国粮仓与农业发展水平95

三、封建生产关系的确立97

第三节 渔牧业与家庭养殖业的发展98

一、鱼米之乡初现端倪98

二、初步形成的养殖业99

第四节 从贵溪崖墓看当时手工业生产技术的进步100

一、纺织业的发展101

二、竹木器的制造103

三、陶瓷制造技术的进步105

四、矿产开采与金属冶炼106

第五节 文化与生活习俗108

一、越族人的习俗108

二、几何印纹陶文化113

三、音乐艺术114

第四章 秦汉六朝江西经济(前221—589)116

第一节 政区设置变迁与人口兴衰演变117

一、两汉时期的豫章郡及其辖境的变迁117

二、六朝时期江西郡县的增置与江州的设立119

三、人口的兴衰演变及其原因122

第二节 生产技术的革新与传统农耕方式的续存126

一、铁农具的使用和牛耕技术的推广126

二、水利兴修和土地垦辟131

三、“火耕水耨”耕作方式的续存134

第三节 农业经济结构的扩充及其在全国地位的提高136

一、以稻作为中心的粮食种植业136

二、日呈多样化趋势的渔、林、牧副业139

三、农业经济地位的上升142

第四节 手工业、商业的发展与货币的流通144

一、手工业种类的增多和制作技术的进步144

二、交通道路的开拓149

三、商品交换与货币经济151

第五章 隋唐五代江西经济(581—979)154

第一节 江西省域的基本形成与“北人迁赣”155

一、隋及唐初江西州县的分合增减155

二、江南西道观察使的设立与江西省域的基本形成157

三、“北人迁赣”及其对江西经济的影响158

第二节 农业生产的发展162

一、土地占有形态的变化和朝廷的重农救荒政策162

二、赋役制度的变革167

三、劳动力的递增与水利工程的广泛兴修170

四、土地种植面积的扩大和水稻生产技能的提高177

五、江南重要的稻米产区181

六、经济作物的广泛种植185

第三节 手工业生产的扩大192

一、洪州窑与陶瓷业的崛起192

二、矿冶业的广泛分布195

三、造船业的迅速发展198

四、铸钱业的兴盛202

第四节 商路的开辟和商品经济的发展204

一、京杭大运河的影响204

二、赣南大庾岭的开通206

三、城镇的发展与商品经济的初步繁荣209

第五节 隋唐五代江西经济的发展规模及影响215

一、江西经济发展的规模及其在全国经济中的地位215

二、经济发展对社会人文的影响217

第六章 宋元江西经济(960—1368)223

第一节 农业的全面进步223

一、州县的新置和人口的增加223

二、耕地面积的扩大和水利的兴修229

三、农业生产技术的进步231

四、成为国内重要的粮食供应地234

五、农业多种经营和商品经济的发展236

六、农村阶级关系241

第二节 手工业的空前发达246

一、闻名中外的制瓷业246

二、技术先进的矿冶业250

三、兴旺发达的造船业254

四、品种齐全的纺织业255

五、蓬勃发展的造纸与刻书业256

六、手工业的生产关系258

第三节 商业的繁荣活跃265

一、交通运输的便利265

二、城镇的发展和市场的扩充267

三、商品流通的繁荣270

四、淮盐运销与广盐走私273

五、海外贸易的发展276

六、货币流通与公私借贷278

七、商业经营的性质与商人的经济地位280

第四节 赋税徭役剥削的苛重287

一、赋税的沉重287

二、徭役的苛繁301

第五节 在全国的经济地位及对文化的影响306

一、全国的重要经济地区之一307

二、对文化发展的促进与影响310

三、科技发展320

第七章 明及清前期江西经济(1368—1840)324

第一节 闽粤等省人口的迁赣与江西山区的开发325

一、闽粤等省人口迁赣325

二、江西山区的开发331

第二节 传统农业和商品性经济作物种植的发展334

一、水稻新品种的传入和稻作技术的进步334

二、耕作制度的变化与土地利用率的提高337

三、商品性经济作物种植的发展341

四、农业自然灾害与抗灾减灾经验347

第三节 土地租佃与买卖351

一、明代土地兼并与世仆制351

二、清代土地租佃与买卖357

第四节 赋税与徭役368

一、明代江西沉重的田赋369

二、江西的差役征派和役法改革375

三、清前期的赋役改革与钱粮征收385

第五节 传统手工业的发展388

一、景德镇制瓷、赣东北造纸等传统手工业的发展389

二、手工业中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398

第六节 商品经济的发展与四大名镇的崛起403

一、商品经济的发展与市镇经济的繁荣403

二、江右商帮和入赣徽商412

三、四大名镇的崛起416

第七节 明及清前期江西在全国区域经济中的地位425

一、江西区域经济在全国的地位425

二、经济的发展对社会人文的促进431

第八章 晚清江西经济(1840—1911)435

第一节 嘉道中衰及其经济走势436

一、封建主义剥削的日益繁重436

二、太平天国在江西的经济政策444

三、农村土地的进一步集中和农业、手工业的日渐衰败452

第二节 九江立口通商与九江海关的建立462

一、九江商埠的被迫开辟462

二、洋人把持下的九江海关467

第三节 洋人对贸易和经济命脉的控制481

一、进口贸易——洋货的倾销481

二、出口贸易——土货的掠夺490

三、进出口货值的比较496

四、资本输出——加紧经济掠夺499

第四节 近代经济的产生与初步发展508

一、“振兴实业”发展近代经济的呼声508

二、新式工业的建立510

三、近代农业经济的出现519

第九章 民国江西经济(1911—1949)522

第一节 民国初年江西经济的衰退与嬗变523

一、农村经济的进一步衰弱523

二、手工业的衰退与嬗变530

三、工矿、交通、邮电事业的若干进展536

第二节 十年内战期间江西的“剿共”经济542

一、以“剿共”为鹄的的经济政策542

二、工商各业的勉强维持与公路的畸形发展547

三、民穷财尽下的“江西建设”549

第三节 江西土地革命的兴起与苏维埃政府的经济政策555

一、江西土地革命的初兴与农村生产力的大解放555

二、井冈山根据地的土地革命及其经济斗争561

三、中央苏区开创前的社会经济状况568

四、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政府的建立及其经济运行体制573

五、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政府实施的各项经济政策578

第四节 中央苏区经济建设的重大成就583

一、中央苏区经济建设的全面开展583

二、中央苏区的工农业生产584

三、中央苏区的商业与对外贸易593

四、中央苏区的财政金融598

五、中央苏区的合作社经济604

六、中央苏区经济勃兴的原因及其历史经验606

第五节 闽浙赣、湘赣、湘鄂赣苏区经济建设613

一、闽浙赣苏区的经济建设613

二、湘赣苏区的经济建设620

三、湘鄂赣苏区的经济建设625

第六节 抗战期间江西近代实业的局部发展630

一、战时农业生产一定程度的发展630

二、战时工矿、交通等业的局部发展634

三、“江西兴业有限公司”的建立及地方民营企业的发展641

四、“东南工合”对江西战时经济的贡献643

五、日寇的疯狂掠夺及对地方经济的破坏645

第七节 民国末年江西经济的危机与崩溃651

一、百业凋敝与人民生活的痛苦651

二、江西财政经济的全面崩溃657

结语667

后记679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