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融媒体技术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融媒体技术
  • 温怀疆,何光威,史惠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302448990
  • 出版时间:2016
  • 标注页数:314页
  • 文件大小:140MB
  • 文件页数:331页
  • 主题词:传播媒介-研究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融媒体技术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基础与概念篇2

第1章 融媒体及相关技术基础2

1.1 融媒体2

1.1.1 相关概念3

1.1.2 融媒体的特征4

1.1.3 融媒体分类5

1.1.4 融媒体技术及发展趋势6

1.2 因特网7

1.2.1 计算机组成7

1.2.2 计算机网络相关概念9

1.2.3 互联网、因特网和万维网10

1.2.4 因特网的主要特性10

1.2.5 因特网构成11

1.2.6 因特网的接入方式12

1.2.7 IPv4协议15

1.2.8 IPv6协议18

1.2.9 IPv4向IPv6过渡20

1.3 云计算21

1.3.1 云计算技术特点21

1.3.2 云计算基本构架21

1.3.3 云计算核心技术22

1.4 大数据22

1.4.1 大数据定义23

1.4.2 数据存储单位的换算24

1.4.3 大数据产业市场主体24

1.4.4 大数据的特点25

1.4.5 大数据技术25

1.4.6 大数据的媒体应用26

1.5 虚拟现实27

1.5.1 虚拟现实定义27

1.5.2 基本特征28

1.5.3 系统构成和实现过程28

1.5.4 技术优点29

1.5.5 支撑技术29

1.5.6 关键技术30

1.5.7 虚拟现实系统的分类33

1.5.8 应用领域34

1.6 未来的媒体技术36

1.6.1 下一代网络技术36

1.6.2 光传输技术37

1.6.3 纳米技术37

1.7 思考与练习37

第2章 电声基础39

2.1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39

2.1.1 声音和声波39

2.1.2 声波的产生与传播39

2.2 重要声学物理量40

2.2.1 频率、周期、波长和声速40

2.2.2 倍频程42

2.2.3 声功率42

2.2.4 声强43

2.2.5 声强级43

2.2.6 声压43

2.2.7 声压级43

2.3 音质的三要素44

2.3.1 响度44

2.3.2 音调46

2.3.3 音色46

2.4 人耳的听觉特性47

2.4.1 听觉系统47

2.4.2 听阈特性和听域47

2.4.3 掩蔽效应48

2.4.4 哈斯效应50

2.5 声音的混响50

2.5.1 混响和回声的概念50

2.5.2 电子混响51

2.6 分贝的概念51

2.6.1 分贝定义51

2.6.2 电信号的分贝值52

2.6.3 声音的分贝值52

2.7 VU、PPM表与dBFS53

2.7.1 VU表53

2.7.2 PPM表53

2.7.3 数字满度电平54

2.8 立体声原理54

2.8.1 双耳听觉特性54

2.8.2 立体声的概念56

2.8.3 双声道立体声拾音技术57

2.9 音频的数字化与编码61

2.9.1 数字音频61

2.9.2 音频编码压缩66

2.10 思考题68

第3章 电视基础69

3.1 视觉和光学基础69

3.1.1 光的基础69

3.1.2 视觉特性71

3.1.3 色度学基础74

3.1.4 颜色的度量与亮度方程76

3.2 图像特性79

3.2.1 图像的重要参数79

3.2.2 矢量图和位图81

3.3 模拟电视基础82

3.3.1 黑白电视图像采集原理82

3.3.2 光电转换85

3.3.3 电光转换89

3.3.4 黑白全电视信号91

3.3.5 光电转换中的非线性灰度系数γ93

3.3.6 彩色电视图像摄取94

3.3.7 电视制式94

3.4 数字电视基础96

3.4.1 数字电视的概念96

3.4.2 数字电视的主要优势96

3.4.3 数字广播电视系统基本构成97

3.4.4 数字电视传输信道和方式98

3.4.5 数字电视的传输标准98

3.4.6 数字电视的清晰度99

3.4.7 模拟电视信号的数字化99

3.4.8 数字电视的关键技术100

3.5 视频压缩技术100

3.5.1 视频编码技术的种类100

3.5.2 视频数据冗余102

3.5.3 视频文件的格式简介103

3.6 思考题105

制作与播发篇108

第4章 电视中心系统108

4.1 演播室系统108

4.1.1 演播室的分类108

4.1.2 演播室的声学要求109

4.1.3 演播室的照明与布光110

4.2 音频系统112

4.2.1 传声器112

4.2.2 扬声器和扬声器系统115

4.2.3 调音台118

4.2.4 录音设备120

4.2.5 监听耳机121

4.2.6 周边设备121

4.3 视频系统123

4.3.1 摄像机123

4.3.2 录像机128

4.3.3 切换台128

4.4 控制室和周边系统130

4.4.1 控制室130

4.4.2 周边系统131

4.5 主要音视频接插口133

4.5.1 3.5 mm和6.35mm插头133

4.5.2 卡侬头133

4.5.3 RCA134

4.5.4 BNC134

4.5.5 HDMI134

4.6 思考题135

第5章 电视节目制作136

5.1 编辑制作技术136

5.1.1 线性编辑136

5.1.2 非线性编辑137

5.1.3 视频切换142

5.1.4 数字视频特技144

5.1.5 字幕146

5.1.6 索贝4k后期制作的整体解决方案146

5.2 电视节目制作方式147

5.2.1 电子新闻节目采集系统(ENG)147

5.2.2 现场节目制作系统(EFP)147

5.2.3 电子演播室制作(ESP)148

5.3 虚拟演播室149

5.3.1 虚拟演播室的发展151

5.3.2 虚拟演播室的分类152

5.3.3 虚拟演播室的构成153

5.3.4 工作原理154

5.3.5 虚拟演播室关键技术155

5.3.6 技术展望159

5.4 在线图文包装技术159

5.4.1 在线图文包装技术的概念159

5.4.2 在线图文包装技术的特点159

5.4.3 渲染技术161

5.4.4 在线图文包装系统161

5.4.5 在线包装系统的应用163

5.5 全媒体演播中心165

5.5.1 全媒体的含义165

5.5.2 全媒体演播中心的组成165

5.5.3 全媒体中心的发展趋势167

5.6 思考题168

第6章 电视中心播控系统169

6.1 节目播控系统概述169

6.1.1 播控中心的组成与结构169

6.1.2 与播出的相关名词169

6.2 播控系统170

6.2.1 总控系统170

6.2.2 播出系统170

6.2.3 软件系统173

6.3 全台网技术173

6.3.1 全台网的概念173

6.3.2 系统组成173

6.3.3 系统总线架构174

6.3.4 系统总体流程175

6.4 3G/4G直播系统176

6.4.1 3G/4G直播系统组成176

6.4.2 3G/4G播发模式177

6.4.3 3G/4G直播服务器的部署方式179

6.4.4 4G直播技术180

6.5 思考题181

存储与检索篇184

第7章 媒体存储技术184

7.1 媒体的存储介质184

7.1.1 磁存储设备184

7.1.2 光存储设备185

7.1.3 移动存储设备191

7.2 网络存储技术195

7.2.1 网络存储的意义195

7.2.2 网络存储架构196

7.2.3 网络存储技术的趋势199

7.2.4 数据存储方式201

7.2.5 数据容灾202

7.3 思考题203

第8章 媒体资产管理与检索204

8.1 媒体资产管理系统204

8.1.1 媒体资产的含义204

8.1.2 媒资系统的建设目标204

8.1.3 媒资系统的组成与功能205

8.1.4 媒体资产管理所涉及的技术206

8.2 基于内容的检索技术206

8.2.1 图像检索206

8.2.2 视频检索209

8.2.3 音频检索212

8.3 思考题214

传输与覆盖篇216

第9章 无线音频广播216

9.1 无线广播的技术基础216

9.1.1 无线广播的历史216

9.1.2 广播电视频段的划分216

9.1.3 广播电视载波信息的类型217

9.1.4 电波的传播217

9.1.5 无线多径波219

9.2 调制技术概述220

9.2.1 模拟信号和数字信号220

9.2.2 调制的概念和意义220

9.2.3 模拟调制220

9.2.4 数字调制221

9.3 调幅广播222

9.3.1 技术要求222

9.3.2 调幅广播发射台的组成222

9.3.3 调幅发射机224

9.3.4 调幅广播的接收225

9.4 调频广播226

9.4.1 技术要求226

9.4.2 调频广播的优点227

9.4.3 立体声广播227

9.4.4 调频广播发射系统的组成228

9.4.5 调频广播的接收229

9.5 广播发射台系统的配置229

9.6 音频广播的监控230

9.6.1 总体系统架构232

9.6.2 自台监测系统232

9.7 数字广播233

9.7.1 数字音频广播制式233

9.7.2 数字广播的优势234

9.7.3 数字音频广播的关键技术234

9.7.4 DAB236

9.6.5 DRM238

9.7.6 CDR241

9.8 思考题242

第10章 电视广播传输与覆盖243

10.1 地面广播电视系统243

10.1.1 地面电视广播系统的组成与特点243

10.1.2 电视信号的调制245

10.1.3 模拟地面电视广播246

10.1.4 电视频道及频段的划分248

10.2 有线广播电视传输系统250

10.2.1 有线电视起源与发展250

10.2.2 有线电视系统的基本组成251

10.2.3 有线数字电视系统253

10.2.4 数字MMDS254

10.3 卫星广播电视传输系统255

10.3.1 卫星广播常用的术语256

10.3.2 卫星广播电视信号的处理257

10.3.3 卫星信号传输标准257

10.3.4 卫星电视广播系统的组成258

10.3.5 卫星直播车261

10.4 网络传输与覆盖263

10.4.1 固定网络传输与覆盖263

10.4.2 移动网络覆盖和Media-WebTM266

10.5 同步广播技术266

10.5.1 同步音频广播267

10.5.2 电视广播单频网270

10.6 思考题272

融合与创新篇276

第11章 融合应用276

11.1 融合广电276

11.1.1 TVOS276

11.1.2 OTT技术277

11.1.3 DRM277

11.1.4 T2O279

11.2 融合媒体平台280

11.2.1 融合媒体的特征280

11.2.2 融合媒体平台281

11.2.3 融合媒体平台架构281

11.2.4 三微一端283

11.3 NGB云平台283

11.3.1 NGB的“云”“管”“端”284

11.3.2 云媒体284

11.3.3 云宽带285

11.3.4 云通信286

11.3.5 云服务287

11.4 物联网与传媒288

11.4.1 物联网的定义288

11.4.2 物联网智能媒体288

11.4.3 媒体物联网的技术架构288

11.4.4 物联网的核心技术289

11.4.5 物联网媒体内容服务平台290

11.5 思考题290

第12章 融合创新292

12.1 应急广播技术292

12.1.1 国外的应急广播292

12.1.2 我国的应急广播体系建设293

12.2 广电运营管理与信息安全295

12.2.1 BOSS295

12.2.2 IPCC296

12.2.3 DCAS298

12.2.4 广电信息安全298

12.3 NGB-W技术299

12.3.1 系统架构299

12.3.2 系统特点300

12.3.3 应用领域301

12.4 超高清电视和3D电视302

12.4.1 4k电视302

12.4.2 8k电视303

12.4.3 3D电视304

12.5 大屏显示技术308

12.5.1 曲面电视308

12.5.2 LED高分辨显示309

12.5.3 大屏拼接技术310

12.6 无人机航拍311

12.6.1 无人机的概念311

12.6.2 无人机航拍飞控技术312

12.6.3 航拍无人机的核心部件312

12.6.4 航拍无人机的基本功能312

12.7 思考题313

参考文献314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