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沈阳农业大学校史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鞠恩功主编;《沈阳农业大学校史》编委会编 著
- 出版社: 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
- ISBN:7205053919
- 出版时间:2002
- 标注页数:618页
- 文件大小:43MB
- 文件页数:639页
- 主题词:沈阳农业大学(学科: 校史 年代: 1927~2000) 沈阳农业大学 校史
PDF下载
下载说明
沈阳农业大学校史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序&何康3
第一篇 前身时期及其历史沿革(1927—19529)3
第一章 原沈阳农学院及其历史沿革(1927一1952.9)3
第一节 学校的创办与沿革3
一、奉天省立第一农科高级中学4
二、东北大学农学院(农科)6
三、奉天农业大学的建立7
四、恢复东北大学农学院8
五、第一次建立沈阳农学院9
六、第二次建立沈阳农学院9
第二节 办学情况11
一、办学的宗旨及任务11
二、学校的组织机构及师生员工情况11
三、系、组和学科的设置及任务12
四、课程设置及教育教学特点14
五、后勤及教学支持系统情况18
第二章 原复旦大学农学院(1927—1952)20
第一节 学校的创建与变迁20
第二节 办学情况22
一、系、专业及课程设置22
二、师生员工情况24
三、教育教学特点26
第二篇 学校的创建与发展时期(1952.10—1966)31
第三章 沈阳农学院的创立(1952.10一1966.5)31
第一节 确定在沈阳东陵建校31
第二节 系和专业的设置33
第三节 行政及党群机构的设置41
第四章 学习苏联经验,开展教学改革(1952.10—1956.12)46
第一节 学习苏联经验46
一、教学计划的修订与执行48
二、教学大纲和教材建设50
三、教学方式、方法的改革54
四、教学组织56
五、其他56
第二节 贯彻中央方针,不断改进工作59
一、学习和贯彻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59
二、贯彻中央方针,教学稳步发展60
三、科学研究与普及推广工作66
四、党的领导与政治思想工作76
五、其他各方面工作的发展82
第五章 教育革命探索与贯彻《高教六十条》(1957.1一1966.5)87
第一节 1957年的良好开端87
第二节 整风反右运动90
一、整风运动与反右斗争90
二、整改与下放劳动94
第三节 “大跃进”与教育革命探索96
一、“大跃进”的气势96
二、教育革命探索97
三、科学研究工作的发展113
第四节 反右倾机会主义运动和三年经济困难时期118
一、沈农的反右倾机会主义运动118
二、采取措施渡过困难时期119
三、国际、国内形势和政策教育122
第五节 贯彻《高教六十条》124
一、学习《高教六十条》124
二、甄别平反,初步调整了关系125
三、教材建设上的调整128
四、修订教学计划130
五、贯彻教学原则,改革教学方法132
六、系和专业的变化134
七、研究生教育的发展135
第六节 主要人事安排与组织机构的重大变化135
第七节 贯彻半农半读教育制度159
第八节 “重提阶级斗争”169
一、“重提阶级斗争”的历史背景169
二、沈农的“五反”运动170
三、反对现代修正主义和国际阶级斗争的教育171
四、以任之为首的党委抓了“三件大事”172
第三篇 “文化大革命”时期(1966—1978)181
第六章 “文化大革命”的破坏(1966一1978)181
第一节 初期的“文化大革命”181
一、从“不乱的典型”到“院文革”解散182
二、沈农的斗、批、改185
第二节 “沈农”变“辽农”191
一、迁往三江口191
二、高山子办学194
第三节 “辽农”变“铁农”200
一、重返铁岭建校200
二、“白卷先生”入学202
三、老院长含冤去世205
四、学“朝农”,“辽农”撤销207
五、“铁农”的教育教学情况211
六、“反回潮”,老干部受迫害218
第四节 朝阳农学院219
一、水利系下放到朝阳219
二、应运走红的“朝农经验”222
第五节 其他各点办学情况226
一、锦州农学院从成立到撤销226
二、从创办农机学院到旅大农学院撤销228
第六节 粉碎“四人帮”拨开云雾229
一、张铁生被捕,朝农“倒台”229
二、恢复辽宁农学院230
三、众望所归,盼梁秋“出山”重振沈农233
第四篇 恢复改革发展时期(1979—2000.12)237
第七章 沈农的恢复和整顿(1979一1984)237
第一节 校园接收,拨乱反正237
一、学校恢复、接收和整顿校园238
二、开展揭、批、查,平反冤假错案239
三、健全组织机构,加强组织建设和党的工作242
四、学校体制的变化—省、部移交245
第二节 教学工作的恢复、整顿与发展245
一、恢复招生245
二、教学计划的修订247
三、师资培养提高,教材整顿与建设256
四、稳定教学秩序,加强教学管理,完善教学规章制度259
五、调整专业结构,发展教育层次,开展多种形式办学260
六、教育支持系统的恢复和发展264
第三节 科研与科技推广工作的恢复和发展266
一、科研项目逐年增多266
二、推广科研成果275
三、科教基地的建设276
第四节 国际交往的新形势277
第五节 党的整顿和建设,政治思想工作的加强278
一、整顿党的组织,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279
二、政治思想教育工作的加强和改进285
第六节 拨乱反正后学校的基本情况291
一、党政干部的调整和新的任命291
二、校舍情况296
三、教职工情况298
四、校办工厂、农场情况303
五、党政机构情况303
第七节 沈农三十余年以来的教育教学特点306
一、始终注重教学质量308
二、始终注重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才308
三、始终注重师资队伍建设309
四、始终注重学习国内外先进经验309
五、始终注重一切从实际出发,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309
第八章 深化改革开创新局面(1985一1997)310
第一节 管理体制与机构311
一、学校更名与改制,邓小平为学校题写校名311
二、实行省部共建312
三、试行校长负责制314
四、调整院系设置315
第二节 本(专)科教育316
一、根据农业发展需求,加强本(专)科教育316
二、改革教学管理制度与人才培养模式一317
三、课程建设318
四、教材建设319
五、教学管理320
六、教学研究321
七、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322
第三节 研究生教育323
一、研究生教育的恢复与发展323
二、研究生招生324
三、建章立制,加强教学质量管理324
四、导师队伍建设325
五、重点学科建设326
六、研究生的学位授予326
七、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管理327
第四节 农业干部教育与成人教育328
一、管理机构的演变328
二、农业干部教育328
三、高等农业成人教育330
第五节 科研管理与科技开发331
一、加强领导,深化改革331
二、科研机构的调整与发展332
三、科研管理与科研成果333
四、科研成果推广334
五、科教兴农、校外基地建设与管理335
第六节 人事工作337
一、定编、工资改革和评聘工作337
二、师资队伍建设338
三、千部队伍管理340
四、教学辅助人员和工人的管理341
第七节 学生工作342
一、学生管理机构与队伍建设342
二、学生教育342
三、学生管理344
四、招生与学生就业345
第八节 教学支持体系346
一、实验室与设备建设346
二、图书馆与图书资料347
三、电化教育中心349
四、中心实验室350
五、出版工作351
六、教学实验场建设351
第九节 后勤保障体系352
一、后勤管理与改革352
二、财务管理355
三、医疗改革、劳动服务管理、治安管理356
四、国有资产管理358
第十节 基本建设工作359
一、发展中的基本建设359
二、制订与落实发展规划360
三、加强工程管理361
四、搞好物资采购供应362
第十一节 国际交流与合作362
一、完善管理机构,确定与发展国际交流关系362
二、积极开展科研与学术活动363
三、举办国际学术会议363
四、争取国际资助364
第十二节 校办产业365
一、校办产业的发展365
二、校办产业的效益367
三、土地管理与开发368
第十三节 党建、统战、工会、团委工作369
一、党的建设369
二、统一战线工作375
三、校工会和教代会378
四、共青团工作379
第十四节 离退休职工工作380
一、坚持离退休制度380
二、落实政治、生活待遇381
三、对离退休职工的教育、管理与服务382
四、发挥老同志的作用383
第十五节 1985—1997年学校教育教学特点384
一、适应农业发展需求,改造与调整专业设置,拓宽服务方向,改革招生、就业制度,增强了办学活力385
二、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努力培养新时代需要的合格人才385
三、加强教师队伍的梯队建设,克服出现“断层…现象386
四、重视科学研究,加强学科建设与校外基地建设,促进了教学质量的提高387
五、加强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保证了学校的各项事业深化改革和不断发展388
第九章 加速改革创建一流农业大学(1997一2000.12)389
第一节 学校在改革中迅速发展389
一、调整领导班子及党群机构设置389
二、实施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393
三、召开中共沈阳农业大学第九次党员代表大会394
四、开展教育思想大讨论395
五、隆重举行建校四十五周年校庆397
六、制订1998—2001年改革与发展计划398
七、确定学校“十五”计划和2015年发展规划400
八、创建省级文明校园401
九、学校实行中央与地方共建,以地方为主的管理体制403
十、辽宁省水利学校并入沈阳农业大学404
第二节 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405
一、以教改项目为龙头,改革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405
二、以师资队伍建设为核心,狠抓课程、实验室和教材建设406
三、建立质量监控体系,调动教师搞好教学工作的积极性409
四、深化考试改革,创造公平竞争的环境409
五、加大投入力度,教学、科研条件得到改善411
六、改革招生和毕业生就业制度411
第三节 扩大办学规模,发展多层次办学414
一、调整学科专业结构,提高办学水平和办学效益414
二、发展研究生教育416
三、发展农业成人教育418
四、发展高等职业教育420
五、创建国有民营沈阳农业大学分校421
第四节 大力开展科学研究与重点学科建设422
一、科学研究工作422
二、学科建设426
三、开展学术交流431
第五节 加强基础建设及保障工作,改善办学条件437
一、人事管理与改革437
二、财会管理与改革438
三、后勤管理与改革440
四、基本建设管理与改革441
五、图书馆建设与发展441
六、校办产业管理与改革443
七、教学实验场建设与发展446
第六节 党的建设和宣传、思想政治工作447
一、党的建设447
二、加强宣传、思想政治教育工作452
三、统一战线工作457
四、群团组织工作460
第七节 1997—2000年学校教育教学特点464
一、学科建设迅速发展464
二、以培养合格人才为中心,全面实施素质教育465
三、强化师资队伍建设465
四、科研工作有了新发展466
五、建设省级文明校园和大学科学园466
六、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推动党建工作迈上新的台阶467
第十章 沈阳农业大学土地资源沿革(1979—1984)468
第一节 选定校址与建校规划469
第二节 1952—1957年学校土地变化情况472
第三节 1958—2000年学校土地变化情况474
第十一章 五十载耕耘桃李满天下479
第一节 概述479
第二节 拼搏在第一线上的学子480
一、情系大地播种希望481
二、绿色使者与森林卫士485
三、水利尖兵486
四、畜牧业第一线的战士487
五、为了农村和农业机械化、电气化489
六、大山的儿女490
第三节 献身教育、科研事业的学子491
一、含辛茹苦的教育工作者491
二、在科技界的学子494
第四节 人民公仆497
一、为“官”一任,造福一方497
二、党纪卫士499
三、在专业领导岗位上的学子501
第五节 沈农毕业生中国家领导人、院士和省、部级领导干部简介505
一、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共中央委员会委员白忱505
二、中国工程院院士孙铁珩505
三、北京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北京市委副书记于均波509
四、国土资源部部长田凤山510
五、中共江苏省委书记回良玉.510
六、青海省人大常委会主任苏荣510
七、农业部副部长洪绂曾511
八、农业部副部长万宝瑞512
九、水利部常务副部长周文智512
十、中共辽宁省委常委、沈阳市委书记徐文才513
十一、辽宁省副省长杨新华514
十二、吉林省副省长杨庆才515
附录519
附录一519
1.沈阳农业大学历届校(院)领导成员名单519
2.沈阳农业大学历次党员大会、党员代表大会简介523
3.沈阳农业大学各群众团体一览表536
4.沈阳农业大学民主党派和侨联历届主要负责人名单538
5.沈阳农业大学历届全国、省、市、区人大代表名单539
6.沈阳农业大学历届全国、省、市、区政协委员名单542
7.沈阳农业大学2000年院、系、部专业设置547
8.沈阳农业大学科学研究机构设置549
9.沈阳农业大学博士后科研流动工作站551
10.沈阳农业大学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552
11.沈阳农业大学博士学位学科专业及指导教师名单554
12.沈阳农业大学硕士学位学科专业及硕士生导师名单556
13.沈阳农业大学专业学位设置559
14.沈阳农业大学国家和部、省有突出贡献专家名单560
15.沈阳农业大学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人员名单561
16.沈阳农业大学获省、市劳动模范名单564
17.沈阳农业大学1952—2000年教授(研究员)名单565
18.沈阳农业大学1952—2000年中层以上干部名单567
19.沈阳农业大学历年教职工人数统计表570
20.沈阳农业大学历年学生情况综合统计表572
21.沈阳农业大学主编、参编教材目录576
22.沈阳农业大学1985—2000年科技成果奖励情况汇总表583
23.沈阳农业大学1978—2000年主持完成的科技成果获奖项目一览表584
24.沈阳农业大学协助完成的科技成果获奖项目一览表599
25.沈阳农业大学获教育、教学成果奖项目一览表601
26.沈阳农业大学授权专利目录606
附录二 校歌608
我们是大地的儿女608
附录三609
附件一:东政农字第43号命令609
附件二:沈阳市人民政府地字第167号文件610
附件三:关于东北区高等学校院系调整的决定611
附件四:东北人民政府教育部、东北人民政府农业部《关于东北农学院部分系、专业调整至沈阳农学院)的文件612
附件五:沈阳农业大学现状示意图613
参考文献615
后记617
热门推荐
- 2114429.html
- 2783953.html
- 1605274.html
- 2268305.html
- 1496080.html
- 2868218.html
- 3036235.html
- 2362534.html
- 2007020.html
- 134638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14458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57744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5325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56536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59758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52005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99154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95798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82489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0660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