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跨世纪的数字技术与数字产品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陈坚,孙志月编著 著
- 出版社: 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
- ISBN:7560607314
- 出版时间:1999
- 标注页数:252页
- 文件大小:26MB
- 文件页数:264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跨世纪的数字技术与数字产品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目录1
第一章 基础知识1
1.1何为数字化?1
1.2基本图像知识2
1.3基本通信知识5
第二章 VCD——大众娱乐类数字视频产品13
2.1VCD的发展及版本13
2.2VCD2.0标准14
2.3VCD播放系统15
2.3.1VCD播放机16
2.3.2PC硬解压系统18
2.3.3PC软解压系统18
2.4技术一览19
2.4.1MPEG-1系统19
2.4.2MPEG-1视频20
2.4.2.1视频码流结构20
2.4.2.2编码图像类型21
2.4.2.3视频编解码22
2.4.3MPEG-1音频25
第三章 DVD——高品质娱乐类数字视频产品27
3.1DVD的发展及分类27
3.2DVD的规格28
3.3DVD的分区制29
3.4DVD与VCD的比较29
3.5DVD播放系统30
3.5.1DVD播放机30
3.5.3PC软解压系统32
3.5.2PC硬解压系统32
3.6DVD与家庭影院33
3.7DVD市场分析34
3.8技术一览35
3.8.1MPEG-2系统35
3.8.2MPEG-2视频36
3.8.2.1类和级36
3.8.2.2分级编码37
3.8.2.3运动预测和补偿38
3.8.2.4视频编解码39
3.8.3MPEG-2音频40
3.8.4MPEG-2与MPEG-1的比较40
第四章 CVD、SVCD和超级VCD——中国特色娱乐类数字视频产品43
4.1VCD面临的问题和发展方向43
4.1.1VCD面临的问题43
4.1.2VCD的发展方向44
4.2CVD44
4.3SVCD46
4.4超级VCD47
4.5技术一览50
第五章 程控电话、智能网和移动通信52
5.1程控电话52
5.1.1程控电话的发展52
5.1.2程控电话机按键53
5.1.3程控电话信号音种类54
5.1.4.1缩位拨号55
5.1.4程控电话新业务55
5.1.4.2立即热线56
5.1.4.3延时热线服务56
5.1.4.4遇忙记存呼叫56
5.1.4.5呼出限制57
5.1.4.6闹钟服务57
5.1.4.7免打扰服务58
5.1.4.8呼叫无条件前转58
5.1.4.11呼叫等待59
5.1.4.10呼叫无应答前转59
5.1.4.9呼叫遇忙前转59
5.1.4.12遇忙回叫60
5.1.4.13缺席用户服务60
5.1.4.14追查恶意呼叫61
5.1.4.15三方通话61
5.1.4.16会议电话61
5.1.5技术一览62
5.1.5.1硬件系统62
5.2.1智能网的发展65
5.2智能网65
5.1.5.2软件系统65
5.2.2智能业务66
5.2.2.1被叫集中付费业务FPH(800)66
5.2.2.2记帐卡呼叫业务ACC(300)67
5.2.2.3虚拟专用网业务VPN(600)68
5.2.2.4通用个人通信业务UPT(700)68
5.2.2.5广域集中用户交换机业务WAC(600)69
5.2.2.7大众呼叫业务MAS(181)70
5.2.2.6电子投票业务VOT(181)70
5.2.3技术一览71
5.2.3.1业务交换点SSP71
5.2.3.2智能外设IP71
5.2.3.3业务控制点SCP72
5.2.3.4业务管理点SMP72
5.2.3.5业务生成环境SCEP72
5.3移动通信73
5.3.1移动通信的发展73
5.3.2.1移动台分类75
5.3.2移动台75
5.3.2.2移动台基本性能76
5.3.2.3用户识别卡(SIM卡)76
5.3.3号码资源分配77
5.3.4拨号方式78
5.3.5业务功能79
5.3.5.1话音业务79
5.3.5.2数据业务80
5.3.5.3补充业务80
5.3.6GSM汉字短消息81
5.3.6.1汉字短消息功能82
5.3.6.2汉字短消息与汉字寻呼的比较83
5.3.7技术一览84
5.3.7.1基站子系统BSS84
5.3.7.2网络子系统NSS85
5.3.7.3操作维护中心OMC86
5.3.7.4计费系统86
6.1.1发展历程89
第六章 可视电话和会议电视89
6.1可视电话/会议电视的发展及应用89
6.1.2应用领域90
6.2可视电话/会议电视分类91
6.3标准会议电视系统91
6.3.1终端设备92
6.3.2通信网络94
6.3.3多点控制单元(MCU)94
6.3.4会议电视管理控制中心95
6.3.6会议电视收费标准96
6.3.5会议电视组网情况96
6.4基于ISDN的可视电话/会议电视97
6.4.1ISDN终端构成97
6.4.2技术指标98
6.4.3组网方式99
6.5基于公用电话网的可视电话100
6.6技术一览102
6.6.1可视电话/会议电视系统标准102
6.6.2H.261/H.263视频编解码标准104
6.6.2.1图像格式105
6.6.2.2视频编解码器框图106
6.6.2.3图像数据结构108
6.6.2.4H.263与H.261的比较109
6.6.3G.722音频编解码标准109
6.6.4H.231多点控制单元标准111
6.6.5H.221复用/解复用标准112
7.1.1Internet的发展115
7.1Internet115
第七章 Internet和IP业务115
7.1.2我国Internet的发展116
7.1.3Internet联网指南118
7.1.3.1帐号申请118
7.1.3.2系统接入118
7.1.3.3系统配置122
7.1.3.4浏览器127
7.1..4Internet服务127
7.1.5技术一览131
7.2IP可视电话134
7.2.1IP可视电话的发展134
7.2.2系统结构135
7.2.3技术一览136
7.3IP电话138
7.3.1IP电话的发展138
7.3.2IP电话产品139
7.3.3技术一览140
7.3.3.1技术要求140
7.3.3.2系统结构141
7.4IP寻呼142
7.4.1IP寻呼的发展142
7.4.2IP寻呼的分类142
7.4.3技术一览143
7.5.3IP传真的特点144
7.5.2IP传真的分类144
7.5.1IP传真的发展144
7.5IP传真144
7.5.4IP传真试验与应用145
7.5.5技术一览145
7.6电子商务146
7.6.1电子商务的发展146
7.6.2电子商务的构成和意义147
7.6.4技术一览148
7.6.3我国电子商务规划148
第八章 数字相机150
8.1数字相机的发展及应用150
8.2数字摄影的特点151
8.2.1数字摄影与传统摄影的比较151
8.2.2数字摄影的特色153
8.3衡量数字相机的性能指标155
8.4数字相机的分类157
8.5数字相机典型产品159
8.5.1柯达数字相机159
8.5.3爱普生数字相机161
8.5.2佳能数字相机161
8.5.4奥林巴斯数字相机164
8.5.5富士数字相机164
8.5.6爱克发数字相机165
8.5.7美能达数字相机165
8.5.8索尼数字相机165
8.6数字相机的使用166
8.6.1数字相机构件166
8.6.2拍摄167
8.6.3下载169
8.6.4创意170
8.6.5分享172
8.7技术一览172
8.7.1数字相机的基本原理172
8.7.2数字相机的核心——JPEG标准173
8.7.2.1JPEG运行模式173
8.7.2.2JPEG系统结构和构成174
8.7.2.4JPEG文件格式177
8.7.2.3JPEG彩色处理方案177
9.1交互电视的发展及应用180
第九章 交互电视和点播电视180
9.2交互电视系统功能与结构182
9.2.1系统功能183
9.2.2系统结构183
9.3真点播电视和准点播电视185
9.3.1真点播电视(TVOD)186
9.3.2准点播电视(NVOD)186
9.4.1有线电视网下行和电话网上行的NVOD系统187
9.4.NVOD系统分类187
9.4.2双向有线电视网上的NVOD系统188
9.4.3电话网上的NVOD系统190
9.4.4局域网上的NVOD系统190
9.5VOD应用实例191
9.5.1美国时代华纳公司的VOD系统191
9.5.2福建省邮电宽带试验网VOD业务192
9.6技术一览193
9.6.1多媒体数据压缩技术193
9.5.3其它VOD系统193
9.6.2多媒体网络传输技术194
9.6.3多媒体数据库技术195
第十章 机顶盒和WebTV197
10.1机顶盒197
10.1.1机顶盒功能与分类197
10.1.2机顶盒典型产品198
10.1.2.1IBM机顶盒198
10.1.2.2C-(Cube机顶盒199
10.1.2.3SGS-Thomson机顶盒201
10.1.2.4LSILogic机顶盒202
10.1.2.5TI机顶盒202
10.1.2.6Microsoft机顶盒203
10.1.3技术一览204
10.1.3.1硬件结构204
10.2WebTV206
10.2.1WebTV的发展206
10.1.3.2软件结构206
10.2.2WebTV构成与优点207
10.2.3WebTV典型产品208
10.2.3.1网络电视WebTV208
10.2.3.2索尼WebTV211
10.2.3.3飞利浦WebTV212
10.2.3.4阪代WebTV212
10.2.3.5世嘉WebTV213
10.2.4WebTV面临的问题214
第十一章 ADSL和ADSLModem215
11.1接入网215
11.1.1光纤用户环路215
11.1.2HDSL216
11.1.3ADSL和UADSL217
11.1.4VDSL217
11.2ADSL的发展及传输218
11.3ADSL结构219
11.4技术一览219
11.4.2调制技术220
11.4.1复用技术220
第十二章 HFC和CableModem222
12.1HFC222
12.1.1HFC网络结构222
12.1.2HFC频谱分配224
12.1.3HFC系统构成225
12.1.4HFC全业务网226
12.2.1概述228
12.2CableModem228
12.2.2典型产品231
12.2.3技术一览233
12.2.3.1内部结构和系统结构233
12.2.3.2CableModem标准234
第十三章 数字电视238
13.1数字电视的发展及分类238
13.1.1数字电视的发展238
13.1.1.1模拟高清晰度电视238
13.1.1.3数字电视三足鼎立239
13.1.1.2全面转向数字电视239
13.1.1.4电视革命终于爆发241
13.1.2数字电视的定义及分类242
13.2“数字化彩电”就是“数字电视”吗?242
13.3数字电视的优点和意义243
13.3.1数字电视的优点243
13.3.2数字电视的意义244
13.4.1数字电视的研制情况245
13.4.2数字电视的试验情况245
13.4我国数字电视发展情况245
13.5技术一览246
13.5.1ATSC标准246
13.5.2数字电视联盟标准248
13.5.3DVB标准248
13.5.3.1DVB广播传输系统248
13.5.3.2DVB基带附加信息系统249
13.5.3.3DVB交互业务系统249
13.5.3.4DVB条件接收及接口标准250
13.5.3.5DVB与ATSC的比较250
13.5.4ISDB标准251
热门推荐
- 2944885.html
- 1815072.html
- 2894864.html
- 1523909.html
- 1050887.html
- 2702144.html
- 3437214.html
- 2733848.html
- 2661371.html
- 220438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37580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76095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45189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51512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96153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23757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40054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18260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45955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7185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