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美学前沿 实践本体论美学新视野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美学前沿 实践本体论美学新视野
  • 陶伯华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ISBN:7300052622
  • 出版时间:2003
  • 标注页数:494页
  • 文件大小:25MB
  • 文件页数:513页
  • 主题词:美学-研究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美学前沿 实践本体论美学新视野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导言千年之交:凸显令人神往的美学前沿地位4

0.1千禧王国的预言4

0.11宏观背景:人类的三次历史性提升4

0.12基督纪元:两个千年的兴衰历程8

0.13未来展望:“审美诗性的太阳”能否普照大地10

0.2世界文明的变局12

0.21世界当代文明的大推进12

0.22西方强势文明的大危机16

0.23跨世纪的困惑与反思19

0.3文明的转型呼唤转型的美学20

0.31从真善美到美善真的位序变更21

0.32传统美学陷入危机和困境的深层原因23

0.33《美学前沿》探索的新思路26

第一篇各具特色的东西方美学前沿探索31

第一章中国古典美学对终极关怀的追求31

1.1儒:人世进取追求超生死的伦理和谐32

1.11“里仁为美”——孔子独特的生命伦理美学32

1.12工具论美学——对个体生命灵性的扼杀35

1.13体用之辨——新儒家对道德本体论的重建37

1.2道:遁世逍遥追求合天人的自然和谐39

1.21“道法自然”——老子返朴归真的自然本体论39

1.22“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庄子建构自然本体论美学41

1.23魏晋时期人的觉醒与美的独立43

1.3禅:见性顿悟追求破物我的心灵和谐46

1.31“即心即佛”——禅宗呼应儒道的神学本体论46

1.32从佛性“顿悟说”到审美“妙悟说”48

1.33呼唤个性解放的“独抒性灵,不拘格套”50

第二章西方近现代美学核心范式的变革52

2.1西方古代美学的四种视界53

2.11形式论美学的视界53

2.12本体论美学的视界54

2.13认识论美学的视界55

2.14价值论美学的视界56

2.2西方近代美学的康德综合57

2.21康德的“鉴赏判断第一契机”57

2.22康德美学体系的内在矛盾62

2.23康德神秘主义立场的局限64

2.3西方现代美学的补苴罅漏66

2.31林林总总的“审美心态论”66

2.32普列汉诺夫的“遗忘说”69

2.33技术美学的现代挑战71

第三章对美学问题的哲学本体论探讨73

3.1柏拉图:割裂本体与现象的始作俑者74

3.11三个世界分立说74

3.12美的理念分有说75

3.13美的本体回忆说77

3.2普罗提诺:神学本体论的“流溢说”78

3.21美是“太一”的流溢78

3.22美的等级阶梯79

3.23“流溢说”的神学本体论美学80

3.3黑格尔:绝对精神的“创世纪”81

3.31“绝对精神”的辩证转化运动81

3.32“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83

3.33欧洲现代美学对黑格尔美学的反驳86

3.4胡塞尔、海德格尔:从现象学到存在主义87

3.41胡塞尔对本体的现象学还原88

3.42海德格尔对存在的人类学回归89

3.43 20世纪西方本体论革命的两重性90

3.5马克思:最彻底的实践本体论革命92

3.51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中有没有一个实践本体论93

3.52马克思的新世界观引起最深刻的本体论革命97

3.53实践本体论为美学提供了完备的哲学基础99

第四章对人的超越境界的心理学研究102

4.1人性形象的不同研究视阈103

4.11人性形象的“圣化”、“去圣化”、“再圣化”103

4.12现代心理学三大思潮的更迭104

4.13“新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基本命题与过渡性106

4.2人性结构的转型超越动力110

4.21弗洛伊德心理动力模型110

4.22马斯洛心理动力模型111

4.23三元层次心理动力模型113

4.24人性结构转型的趋势115

4.3“人的尺度”与“美的规律”辨析118

4.31“两个尺度”的六种解释119

4.32物种尺度超越说122

4.33在大尺度时空中把握大尺度规律126

第五章在当代美学论争中重建实践美学的哲学框架129

5.1中国当代美学的大论争与基本走向129

5.11传统实践美学的建构局限130

5.12主体性实践美学的内部解构132

5.13后实践美学的探索与失误135

5.2西方当代美学的大分化与基本走向139

5.21人本主义与科学主义的两大主潮139

5.22文化批判与语言研究的两大推力141

5.23现代主义与后现代主义的两大转向143

5.3实践美学未来重建的总体构想145

5.31实践内涵的三个层次与美的本质145

5.32实践本体的两个尺度与美的规律148

5.33实践主体的双重关系与美的超越151

5.34实践—改造世界系统的总体结构与美的形态155

第二篇破解耗竭大师心智的美学前沿课题165

第六章美的本质研究的视界转换165

6.1美的本质的传统研究视界165

6.11美的本质研究的认识论视界166

6.12美的本质研究的价值论视界167

6.13美的本质研究的生命本体论视界170

6.2美的本质研究的实践本体论视界173

6.21美在人的意义世界173

6.22意义世界创造三要素176

6.23牢牢把握视界分野的关节点178

6.3当代美学新的核心范式的确立180

6.31美的本质研究视界转换的三次否定之否定180

6.32对美学前沿第一难题的回答182

第七章以实践为本的真善美超循环自提升系统187

7.1真善美的本质规定187

7.11真善美混同说187

7.12真善美相斥说189

7.13真善美对立统一说190

7.2真善美的层次结构192

7.21真善美并非正反合关系192

7.22不同层面的三个尺度193

7.3真善美的实践基础197

7.31主客体之间的实践—心理结构197

7.32分求真善美的三个超循环自提升子系统198

7.33以实践为本的真善美整体运行系统201

7.34对美学前沿第二难题的回答202

第八章美感的文化—心理机制探秘205

8.1美感的本质规定205

8.11形形色色的美感特质论205

8.12实践本体论美学对美感本质的规定207

8.2美感的直觉机制209

8.21美感直觉的二度超越特征209

8.22美感直觉机制的科学解释211

8.3美感的文化结构214

8.31美感的历时性文化结构214

8.32美感的共时性文化结构216

8.4美感的创造功能219

8.41难以消除的美学三派对峙219

8.42对美学前沿第三难题的回答221

第九章美的显现性形式结构分析226

9.1美的形式规定226

9.11恩斯特·卡西尔的符号学《人论》227

9.12苏珊·朗格的符号学美学229

9.13对美学前沿第四难题的回答231

9.2美的形式分类234

9.21美的本体形式与美的寓体形式234

9.22美的现实形式与美的观念形式236

9.23美的实赋形式与美的象征形式237

9.24美的外观形式与美的内在形式238

9.3美的形式发展240

9.31形式与实在分离是美的形式走向独立的开端240

9.32形式与实用分离是美的形式走向纯粹的开端242

9.33本体形式与寓体形式分离是美的形式走向普遍的开端243

第十章自然美:美学的“阿喀琉斯之踵”248

10.1自然美:美学理论中的“危险三角区”248

10.11自然美向认识论美学的挑战249

10.12自然美向价值论美学的挑战250

10.13自然美向实践论美学的挑战250

10.2美的符号结构与自然美的象征机制251

10.21美的符号能指与所指的对应性252

10.22自然美的象征机制254

10.23自然美的形态特点258

10.3自然美建构形态的历史演进260

10.31原始素朴的天人合一261

10.32充满抗争的天人相分263

10.33突出创造的天人超越265

第十一章社会美:现实美的先生后发形态270

11.1社会美何以先生后发270

11.11传统美学理论的历史局限271

11.12社会美滞后发展的生产力原因273

11.13社会美滞后发展的理论原因275

11.14社会美滞后发展的阶级原因276

11.2社会审美设计的领域拓展277

11.21社会审美设计的三次突破277

11.22社会生活的审美设计280

11.23社会环境的审美设计283

11.3唯物史观的主体超越提升论285

11.31人性结构的二尺度三层次模型286

11.32人的需求实现程度取决于社会发展程度288

11.33社会主体形态与社会制度形态演进的一致性289

第十二章科技美:传统美学理论难以消解的异端296

12.1科技与审美的对立统一297

12.11现代科技对审美发展的积极影响297

12.12现代科技对审美发展的消极影响298

12.13从科技加速发展规律看人类审美超越的前景300

12.2科学创造的理论美304

12.21对科学理论美的赞叹与争议305

12.22科学理论美的形态特征308

12.23科学理论美的本质规定311

12.3物化技术的功能美315

12.31技术美学的迅速勃起315

12.32功能美概念的理论挑战318

12.33实践本体论美学的功能美观320

第十三章艺术美:超越世俗的导引女神325

13.1艺术美学研究中的斯芬克斯之谜326

13.11争雄世界文坛的七种艺术本质论326

13.12艺术变相论是当代具有中国特色的艺术本质论331

13.2艺术变相论与审美超越论337

13.21艺术变相否定之否定的辩证运动轨迹337

13.22艺术变相是实现审美超越的重要方式342

13.3艺术审美世界对现实世俗世界的超越导引344

13.31用艺术人物去建构典型的审美人格344

13.32在艺术世界中探求理想的审美世界346

13.33艺术审美世界与社会现实世界的相互作用347

第三篇推进孕育于人类艰难超越历程中的美学前沿革命353

第十四章从宗教超越到审美超越353

14.1人追求终极价值,人需要终极关怀354

14.11在必死中追求永生,在参透死中领悟生354

14.12从天国到人间,从血缘延续到事业永存356

14.2两种终极超越的原则区别359

14.21两种终极超越的起点不同359

14.22两种终极超越的途径不同360

14.23两种终极超越的方法不同361

14.24两种终极超越的目的不同362

14.3以审美取代宗教363

14.31“以美育取代宗教”——近代教育变革的先声363

14.32“审美代宗教”所标志的“人类学常数”的变更365

14.4分段实施助人超越的终身美育369

14.41悦耳悦目的胎教与童教369

14.42悦心悦意的青少年美育371

14.43悦志悦神的中老年美育373

第十五章在审美超越中展现主体自由个性376

15.1在世俗红尘中保持潇洒的审美态度377

15.11审美态度与功利态度377

15.12 X理论、Y理论、Z理论与K理论379

15.13以出世的态度干入世的事业380

15.2在德智基础上培育高雅的审美情趣383

15.21完整的认知心理结构383

15.22多维的价值心理结构384

15.23高雅的审美心理结构386

15.3在创造奉献中享受悦神的审美体验389

15.31“高峰体验”独特的心理特征390

15.32创造灵感神秘的迷狂心态392

15.33“新感性”召唤第三种逻辑新工具395

15.4在文明进化中焕发多彩的人类美姿398

15.41人体美的二度创造399

15.42人物美的多层风采401

第十六章审美超越艰难历程的范畴标识406

16.1美与丑:超越与沉沦的对立斗争407

16.11人生目标的两种选择407

16.12优美与丑鄙在形态结构上的对峙408

16.13怀疑论美学与美丑转化的辩证法410

16.2悲剧:人在超越中的毁灭与永生413

16.21悲剧是历史前进运动的第一幕413

16.22悲剧展示毁灭中的永生415

16.3在无限超越中显现人的崇高418

16.31从神的崇高到人的崇高418

16.32崇高是人向无限奋进的超越高度421

16.4在人的荒诞中反思人的意义424

16.41荒诞的本质:在异化中人的意义的失落424

16.42荒诞的指向:对“神圣”、“经典”的反叛426

16.43荒诞的意义:为实现真正的人生价值清道428

16.5喜剧:在笑声中告别过去429

16.51喜剧是美对丑的嘲讽429

16.52人间喜剧永远不会落幕432

结语世纪展望:践行前无古人的美学前沿使命440

17.1美学作为哲学人类学对历史演进之谜的解答440

17.11对“物是什么”的追问440

17.12达到新世界观水平的哲学人类学443

17.13实践本体论美学对历史演进之谜的解答446

17.2美学作为本体人类学对人类提升之秘的破译452

17.21对“人是什么”追问452

17.22人类生产达到“两个尺度”水平的本体人类学455

17.23实践本体论美学对人类提升之秘的破译457

17.3美学作为自由人类学对超凡人圣之路的点勘460

17.31对“美是什么”的追问461

17.32三大学科达到“一门科学”水平的自由人类学464

17.33实践本体论美学对超凡人圣之路的点勘466

17.4第二轴心期美学革命展望472

17.41第二轴心期美学革命的主题转换472

17.42第二轴心期美学革命的范畴构架476

17.43第二轴心期美学革命的前沿使命481

参考文献487

后记493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