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存在·自我·神性 印度哲学与宗教思想研究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存在·自我·神性 印度哲学与宗教思想研究
  • 吴学国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ISBN:7500456565
  • 出版时间:2006
  • 标注页数:1028页
  • 文件大小:53MB
  • 文件页数:1055页
  • 主题词:哲学史-研究-印度;宗教史:思想史-研究-印度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存在·自我·神性 印度哲学与宗教思想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上编 存在论3

引论3

第一章 存在与自然:吠陀和奥义书的存在概念12

引言12

第一节 存在与自然:吠陀思想中的存在17

一 吠陀的自然崇拜18

二 创世论22

第二节 自然与精神:奥义书的梵36

一 梵是真—智—乐46

二 梵作为本体50

三 梵我一如55

四 上梵与下梵56

五 梵与名色世界60

六 世界与语言62

七 晚期奥义书的思想63

小结72

第二章 存在与实有:耆那教、胜论、正理派的实在论77

引言77

第一节 耆那教的多元实在论81

一 耆那教的形上学81

二 耆那教的知识论86

第二节 胜论派的客观实在论哲学93

一 胜论的形上学93

二 原子论和宇宙演化论103

第三节 正理派的逻辑实在论思想108

一 《正理经》的十六句义论109

二 正理派的知识论112

小结126

第三章 存在与空性:大乘佛学对本无的阐明134

引言134

第一节 实在论及其破解143

一 佛教内部的实在论思想144

二 大乘佛学对印度实在论的破解149

第二节 般若中观派的“空”154

一 空的思想渊源154

二 空的概念157

三 二谛171

四 中道缘起175

五 虚妄分别与无分别智177

第三节 大乘瑜伽行派的二种所依之说183

一 二谛与三性185

二 虚妄分别与阿赖耶识缘起191

三 唯识的法性论198

四 法性与本识二种所依205

五 有关唯识的一些歧见210

六 正智与解脱213

小结216

第四章 存在与心性:不二吠檀多派的存在论转折223

引言223

第一节 空性与心性:如来藏思想与吠檀多派227

一 佛教如来藏思想之产生229

二 如来藏与梵232

第二节 乔荼波陀的存在概念235

一 梵:存在的本质237

二 梵我一如245

三 梵与世界247

第三节 乔荼波陀的自我概念259

一 自我四位260

二 命我与梵263

三 解脱之道264

小结267

结语270

中编 自我论281

引论281

引言299

第一章 自我与自然:吠陀与早期奥义书的思想299

第一节 吠陀和梵书的自我300

一 吠陀的自我概念301

二 梵书的自我概念303

第二节 自然与心性:早期奥义书的自我概念312

一 自我概念的两个方向315

二 自我的五身、四位344

三 关于自我的其它问题358

四 奥义书的人生论366

小结378

引言391

第二章 自我与实体:实在论的自我概念391

第一节 耆那教的“命”396

一 耆那教论我396

二 耆那教的伦理与解脱思想399

第二节 胜论和正理派的自我405

一 胜论派的自我概念406

二 正理派的自我概念及其伦理、宗教思想412

小结421

第三章 自我与意识:数论-瑜伽派的思想428

引言428

第一节 数论的二元本体论436

一 神我、自性和三德438

二 自性的转变452

三 因中有果论466

四 关于神的问题468

第二节 数论的认识论472

一 自我与觉谛之关联473

二 数论派的量论474

三 知识的真理性问题480

第三节 数论的人生哲学482

一 轮回的生命485

二 智慧与解脱500

第四节 自由之道:瑜伽派的实践504

一 瑜伽的心理学506

二 瑜伽的修道论509

小结518

第四章 自我与存在:商羯罗的哲学528

引言528

第一节 商羯罗的自我论538

一 阿特曼:自我的本质543

二 增益与执受575

三 经验的自我583

第二节 存在与世界:商羯罗的存在论625

一 存在的本质与存在者626

二 幻化的世界637

三 梵我一如669

第三节 吠檀多的修道论678

一 轮回的生命679

二 修道的途径684

三 正智与解脱693

第四节 商羯罗派的知识论714

一 知识的种类与结构718

二 知识的形成725

三 知识的真与伪731

小结742

结语747

下编 神性论765

引论765

第一章 神与自然:从吠陀的自然宗教到人格神的死亡792

引言792

第一节 黎俱吠陀的宗教思想796

一 “神明”与“玄冥”797

二 黎俱吠陀的多神教800

三 黎俱吠陀的一神论倾向812

四 晚期黎俱吠陀的一元论815

第二节 吠陀以后神的衰败命运817

一 神圣性的失落:梵书的祭祀主义818

二 自然神的破灭:沙门的无神论824

小结827

第二章 神与自我:奥义书与《薄伽梵歌》的神性概念830

引言830

第一节 奥义书的自我与神831

一 早期奥义书的泛神论的自我概念832

二 晚期奥义书的神性概念836

第二节 《薄伽梵歌》的神性本体论844

一 自我论845

二 原质论855

三 神性论857

四 轮回说866

五 修道论868

小结873

第三章 神与本无:不二吠檀多的神879

引言879

第一节 大乘佛教的神学效应883

一 大乘佛教与印度思想883

二 二谛、空与神的存在885

第二节 商羯罗的上帝概念889

一 神与自我891

二 作为神的本质的本无893

三 关于神的人格性896

四 神与世界900

小结907

第四章 神与大全:罗曼努阇派对人格神的概念的复归918

引言918

第一节 差别一元论的基本思想934

一 差别一元论的思想先驱936

二 罗曼努阇的形而上学946

三 罗曼努阇的神学966

第二节 虔敬与解脱991

一 智与业994

二 罪恶与救赎997

三 献身与恩赐1001

四 虔敬与恩宠1003

五 解脱与和合1009

小结1013

结语1018

后记1026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