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引领世界 文明优势、历史演进与未来方略 上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戴熙宁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
- ISBN:9787511731838
- 出版时间:2017
- 标注页数:393页
- 文件大小:47MB
- 文件页数:416页
- 主题词:中华文化-研究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中国引领世界 文明优势、历史演进与未来方略 上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导论1
一、问题指向1
(一)中国崛起改变世界形势1
(二)中国模式面临多重困境3
(三)现代文明亟须全面转型6
(四)未来中国引领世界变革10
二、研究理路15
(一)研究宗旨15
(二)基本方法15
(三)论述框架16
上篇 文明根基27
第一章 语言与文字27
第一节 人类语言的起源28
一、人类语言出现的标志28
二、人类语言出现的生理基础31
三、人类语言的早期形态32
第二节 中西语音的比较35
一、人类早期语词的相似性35
(一)人类语言行为的最小耗能性35
(二)人类早期语言的音义同源性37
二、中西语音差异的原因40
三、中西语音差异的效应42
第三节 中西语法的比较45
一、词法45
二、句法48
三、实例51
(一)语词在组合中灵活多变的“兼类性”51
(二)语词在流动中虚实相间的“写意性”51
(三)语词在行进中顺乎认知的“自然性”52
(四)文句在展开中互文见义的“耦合性”53
第四节 中西文字的比较55
一、人类文字的共同源头55
二、人类文字的分岔发展59
三、汉语构型文字的发展63
四、拼音字母文字的发展66
第二章 思维与科学73
第一节 人类思维演化的历程74
一、占有行为——个人观念74
二、图腾神话——社会意识76
(一)图腾的产生76
(二)图腾与神话79
(三)中华文明的原初图腾81
三、占卜问事——理智选择82
四、数字文字——理性思维86
五、价值评估、归类整合、经验比较——理性发展88
(一)价值评估90
(二)归类整合94
(三)经验比较102
六、诗歌艺术——情感升华103
(一)中国的诗歌艺术经典及其情感趋向104
(二)西方的诗歌艺术经典及其情感趋向108
七、抽象思维——范畴思辨114
(一)中华文明的早期思辨:象数思辨的发展116
(二)西方文明的早期思辨:线性思辨的发展126
八、追寻本体——形而上学131
(一)中华先哲“追寻本体”133
(二)希腊先哲“追寻本体”141
九、开发内心——价值体系152
(一)认知情绪152
(二)中华先哲创建的价值体系156
(三)希腊先哲创建的价值体系164
十、反省认知——明辨(逻辑)体系174
(一)墨辩6部175
(二)工具6篇191
第二节 中西科学思维的比较202
前言:“科学”之正名202
一、中西科学思维的发源206
(一)人类科学思维产生的标志206
(二)中西科学思维发源的数学比较207
(三)中西科学思维发源的历法比较211
二、中西科学思维的演化216
(一)西方科学思维的演化216
(二)中国科学思维的演化227
(三)中西科学思维演化之比较236
三、中西科学思维的适用对象:简单现象vs.复杂现象238
(一)从简单到复杂的现象范例239
(二)从简单到复杂的变化机理243
(三)简单现象与复杂现象的相关定义246
(四)简单现象与复杂现象的认知方法247
四、中西科学思维的推理方法:分析还原法vs.构造整合法249
(一)推理起点:识别事实和关联事实249
(二)推理路径:事实归纳和演绎推理251
(三)异同比较272
五、中西科学思维的整体影响278
(一)学统278
(二)道统279
(三)国统280
(四)政统280
(五)治统281
第三节 中西数学思维的比较283
一、中西数学思维的演化284
(一)相同源头:测量出数,数形统一284
(二)不同路径:构造整合vs.分析还原287
二、中国传统数学的体系293
(一)基础框架293
(二)公理体系305
(三)后续发展306
(四)运算方法307
三、中西数学思维的异同318
第四节 中国传统科学的主体322
一、概要323
(一)三纲领323
(二)八条目324
二、经典331
(一)六经之本——史实331
(二)六经之体——道理332
(三)六经之用——政教335
(四)六经之大——衍育国学,统摄西学337
三、主要定律340
(一)基本模型——摹略万物之然340
(二)重要定义——论求群言之比,以名举实340
(三)社会五公理——以辞抒意,以说出故351
(四)复杂三规律——以类取,以类予355
(五)五行结构表——从整体到局部的生克制约361
四、基本义理370
(一)道德首出,仁为根本370
(二)建中立极,理一分殊371
(三)王道理想,贯通三才372
(四)社会教化,礼为基础373
(五)德主刑辅,明刑弼教374
(六)内圣外王,止于至善374
(七)不求来世,当下圆成375
(八)历史末济,现世拯救376
(九)保合太和,世界大同377
(十)自力立教,良知希望378
热门推荐
- 813349.html
- 1072604.html
- 791013.html
- 1669782.html
- 3300302.html
- 428542.html
- 824833.html
- 1846468.html
- 1908628.html
- 316505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72741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57358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49272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80900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78801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36162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83629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19674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09264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3374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