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经济法基本问题研究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经济法基本问题研究
  • 孟庆瑜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人民出版社
  • ISBN:9787010171562
  • 出版时间:2017
  • 标注页数:260页
  • 文件大小:75MB
  • 文件页数:274页
  • 主题词:经济法-研究-中国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经济法基本问题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前言1

第一章 经济法的兴起及其使命1

一、经济法的兴起1

(一)国家基于市场失灵而干预经济关系是经济法兴起的决定性因素1

(二)社会利益的独立和社会本位观的形成是经济法兴起的基本利益诉求3

(三)传统法律部门应对法律社会化的功能局限是经济法兴起的法律前提6

(四)政府失灵和政府干预的法治化是经济法兴起的政治条件8

二、经济法的使命10

(一)正确充分认识中国经济法的立论依据10

(二)中国经济法的特殊使命12

三、中国经济法发展中的国家主义之克服17

(一)国家在经济法中的特定地位和作用17

(二)中国经济法中国家主义的表现及根源20

(三)克服中国经济法中国家主义之路径25

四、世界贸易组织与中国经济法治的互动关系29

(一)经济全球化——世界贸易组织与中国经济法治互动的时代背景30

(二)市场经济或经济市场化——世界贸易组织与中国经济法治互动的经济基础32

(三)经济运行法治化——世界贸易组织与中国经济法治互动的法律基础35

(四)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世界贸易组织与中国经济法治互动的最终结局43

第二章 社会本位及其经济法的本位观48

一、法学语境下的“社会本位”48

二、社会本位的利益观53

(一)社会利益是一种以“社会”为主体的利益形态55

(二)社会利益的整体性或公共性58

(三)社会利益与国家利益、个人利益之间关系的历史变迁60

三、法律的社会化与经济法的兴起63

四、社会本位——经济法的基本立场和归宿64

(一)经济法调整对象的社会本位性64

(二)经济法调整机制的社会本位性66

(三)经济法调整方法的社会本位性67

五、社会本位在经济法中的制度确认与实现69

(一)社会本位在市场规制领域的制度确认与实现69

(二)社会本位在宏观调控领域的制度确认与实现71

(三)社会本位在规范政府方面的制度确认与实现72

第三章 经济法的基本原则73

一、关于经济法基本原则的不同认识74

二、确立经济法基本原则的主要依据78

三、经济法的基本原则体系80

(一)社会本位原则80

(二)适度干预原则84

(三)经济民主原则86

(四)经济公平原则89

第四章 中国经济法主体的反思与前瞻93

一、由复制到创新——中国经济法主体理论的发展与变迁93

(一)经济法主体的理论复制阶段94

(二)经济法主体的理论创新阶段95

二、角色多元——经济法主体与民商法、行政法主体之比较96

(一)经济法主体与民商法主体的不同96

(二)经济法主体与行政法主体的差异98

(三)角色多元与经济法的主体范围98

三、社会中间层——经济法主体范围的新拓展100

(一)社会中间层的法意考辨100

(二)社会运行结构的时代变迁及其理论解构103

(三)社会中间层在多元社会运行结构下的功能分析108

(四)社会中间层的模块化构成和类型划分112

(五)社会中间层作为经济法主体的适格性116

(六)社会中间层的功能局限及其边界测定119

四、传承与发展——经济法主体理论研究的总方向121

(一)经济与法律——影响经济法主体理论研究的关键性因素122

(二)独立品性与特殊视角——经济法主体理论研究的新趋向123

第五章 经济法调整范围的新拓展125

一、循环经济的法律调整125

(一)法律的调整机制与循环经济的法律调整126

(二)国家或政府在推动循环经济发展中的主导地位128

(三)企业在发展循环经济方面的社会责任133

(四)循环经济发展中的社会公众参与义务138

二、分配关系的法律调整139

(一)分配关系的法律解析140

(二)分配关系法律调整的价值定位和基本原则144

(三)法律调整分配关系的作用机制和路径选择151

(四)法律调整分配关系的制度保障体系157

(五)我国社会分配制度改革与弱势群体正当权益保障159

(六)经济法在社会分配中的作用和边界164

三、区域协调发展的法律调整178

(一)法律在区域协调发展中的作用与区域法治建设179

(二)区域法治建设应遵循的基本原则181

(三)区域法治建设的具体对策183

(四)区域协调发展的经济法规制——以西部大开发为例证187

第六章 经济法的实施机制200

一、关于经济法实施的文献述评201

(一)经济法实施的概念和特征201

(二)经济法实施的影响因素或障碍因素203

(三)经济法的遵守205

(四)经济法的行政执行机制206

(五)经济法的诉讼实施机制209

二、主要争议的问题219

三、经济法实施机制的检视与思考222

(一)经济法的社会认同与遵守222

(二)经济法的作用边界与行政执法225

(三)经济法的公益性与司法诉讼226

四、经济法的诉讼保障机制231

(一)对中国经济诉讼历史和现状的三点反思232

(二)经济诉讼独立性的客观依据及其含义和特征的法律界定234

(三)经济诉讼独立的外部因素分析及对策241

(四)经济诉讼程序的制度构建244

参考文献248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