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2010全国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指导 放射医学技术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2010全国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指导 放射医学技术
  • 全国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专家委员会编写 著
  • 出版社: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 ISBN:9787117122481
  • 出版时间:2009
  • 标注页数:842页
  • 文件大小:76MB
  • 文件页数:888页
  • 主题词:放射医学-医药卫生人员-资格考核-自学参考资料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2010全国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指导 放射医学技术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放射医学技术初级(士)考试指导3

第一章 解剖与生理基础3

第一节 解剖学基础3

第二节 运动系统6

第三节 呼吸系统11

第四节 消化系统13

第五节 脉管系统17

第六节 泌尿、生殖系统20

第七节 神经系统21

第八节 内分泌系统26

第九节 感觉器官27

第十节 人体的生理28

第二章 医用物理学知识38

物质结构38

第三章 X线物理与防护40

第一节 X线的产生40

第二节 X线的本质及其与物质的相互作用43

第三节 X线强度、X线质与X线量46

第四节 X线的吸收与衰减47

第五节 辐射量及其单位52

第六节 电离辐射对人体的危害56

第七节 X线的测量57

第八节 X线防护59

第四章 人体影像解剖63

第一节 头部63

第二节 颈部66

第三节 胸部68

第四节 腹部71

第五节 男性盆部和会阴73

第六节 女性盆部和会阴76

第七节 脊柱区77

第八节 上、下肢81

第五章 医学影像设备84

第一节 诊断X线装置84

第二节 X线管85

第三节 医用X线发生装置89

第四节 X线机辅助装置94

第五节 CT100

第六节 磁共振(MRI)成像设备105

第七节 CR106

第八节 DR成像设备107

第九节 医用相机109

第十节 医用影像显示器110

第十一节 PACS110

第十二节 乳腺摄影X线机110

第六章 X线诊断学基础112

第一节 呼吸系统的X线诊断要点112

第二节 循环系统的X线诊断要点116

第三节 消化系统的X线诊断要点119

第四节 泌尿、生殖系统的X线诊断要点122

第五节 骨与关节的X线诊断要点124

第六节 中枢神经系统及耳鼻喉的X线诊断要点128

第七章 X线成像理论131

第一节 X线成像原理131

第二节 X线的几何投影134

第三节 X线的散射线139

第四节 X线照片影像的锐利度141

第五节 X线照片影像的颗粒度143

第六节 X线摄影条件144

第七节 体层成像原理147

第八节 软射线摄影149

第八章 医学影像照片处理技术150

第一节 医用X线胶片150

第二节 增感屏155

第三节 照片自动冲洗技术158

第九章 数字影像基本理论160

第一节 数字影像基础160

第二节 数字X线影像的形成163

第三节 数字影像处理164

第十章 CR和DR成像理论167

第一节 CR167

第二节 DR170

第十一章 DSA成像理论173

第一节 基本原理173

第二节 特殊功能178

第十二章 CT成像理论180

第一节 成像原理180

第二节 基本概念186

第十三章 常规X线检查技术189

第一节 X线摄影的基本知识189

第二节 各部位常见病X线摄影体位选择193

第三节 常用摄影体位及标准影像所见197

第四节 X线造影检查210

第五节 乳腺X线摄影检查218

第十四章 CT检查技术221

第一节 概述221

第二节 人体各部位CT检查技术223

第三节 图像后处理231

第四节 图像质量控制232

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放射医学技术初级(师)考试指导237

第一章 解剖与生理基础237

第一节 解剖学基础237

第二节 运动系统240

第三节 呼吸系统245

第四节 消化系统248

第五节 脉管系统252

第六节 泌尿、生殖系统255

第七节 神经系统256

第八节 内分泌系统260

第九节 感觉器官262

第十节 人体的生理263

第二章 医用物理学知识273

第一节 物质结构273

第二节 磁学基础知识274

第三节 激光学基础知识276

第三章 X线物理与防护279

第一节 X线的产生279

第二节 X线的本质及其与物质的相互作用282

第三节 X线强度、X线质与X线量285

第四节 X线的吸收与衰减287

第五节 辐射量及其单位292

第六节 电离辐射对人体的危害295

第七节 X线的测量299

第八节 X线防护301

第四章 人体影像解剖304

第一节 头部304

第二节 颈部309

第三节 胸部311

第四节 腹部315

第五节 男性盆部和会阴319

第六节 女性盆部和会阴323

第七节 脊柱区326

第八节 上、下肢330

第五章 医学影像设备337

第一节 诊断X线装置337

第二节 X线管338

第三节 医用X线发生装置343

第四节 X线机辅助装置349

第五节 CT355

第六节 磁共振(MRI)成像设备360

第七节 CR365

第八节 DR成像设备366

第九节 医用相机368

第十节 医用影像显示器370

第十一节 PACS371

第十二节 乳腺摄影X线机373

第六章 医学影像的质量管理376

第一节 概述376

第二节 X线影像质量评价378

第七章 X线成像理论381

第一节 X线成像原理381

第二节 X线的几何投影384

第三节 X线的散射线389

第四节 X线照片影像的锐利度391

第五节 X线照片影像的颗粒度393

第六节 X线摄影条件394

第七节 体层成像原理397

第八节 软射线摄影401

第八章 医学影像照片处理技术403

第一节 医用X线胶片403

第二节 增感屏409

第三节 照片自动冲洗技术411

第四节 干式打印技术415

第九章 数字影像基本理论418

第一节 数字影像基础418

第二节 数字X线影像的形成421

第三节 数字影像处理422

第十章 CR和DR成像理论425

第一节 CR425

第二节 DR430

第十一章 DSA成像理论433

第一节 基本原理433

第二节 特殊功能438

第十二章 CT成像理论440

第一节 成像原理440

第二节 基本概念446

第十三章 MR成像理论449

第一节 成像原理449

第二节 基本概念453

第三节 脉冲序列455

第四节 扫描参数461

第十四章 常规X线检查技术463

第一节 X线摄影的基本知识463

第二节 各部位常见病X线摄影体位选择467

第三节 常用摄影体位及标准影像所见470

第四节 X线造影检查478

第五节 乳腺X线摄影检查484

第十五章 CT检查技术487

第一节 概述487

第二节 人体各部位CT检查技术490

第三节 图像后处理500

第四节 图像质量控制501

第十六章 MRI检查技术503

第一节 概述503

第二节 人体各系统的MRI检查技术504

第三节 MR特殊检查技术513

第四节 图像质量控制516

第十七章 DSA检查技术519

第一节 概述519

第二节 头颈部DSA520

第三节 胸部DSA521

第四节 心脏与冠状动脉DSA522

第五节 腹部DSA523

第六节 盆腔DSA526

第七节 四肢DSA527

第八节 影响DSA图像质量因素528

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放射医学技术中级(主管技师)考试指导533

第一章 解剖与生理基础533

第一节 解剖学基础533

第二节 运动系统536

第三节 呼吸系统542

第四节 消化系统544

第五节 脉管系统548

第六节 泌尿、生殖系统551

第七节 神经系统552

第八节 内分泌系统557

第九节 感觉器官558

第十节 人体的生理560

第二章 医用物理学知识569

第一节 物质结构569

第二节 磁学基础知识570

第三节 激光学基础知识572

第三章 X线物理与防护576

第一节 X线的产生576

第二节 X线的本质及其与物质的相互作用579

第三节 X线强度、X线质与X线量582

第四节 X线的吸收与衰减584

第五节 辐射量及其单位589

第六节 电离辐射对人体的危害593

第七节 X线的测量596

第八节 X线防护599

第四章 人体影像解剖603

第一节 头部603

第二节 颈部608

第三节 胸部610

第四节 腹部614

第五节 男性盆部和会阴618

第六节 女性盆部和会阴622

第七节 脊柱区625

第八节 上、下肢629

第五章 医学影像设备636

第一节 诊断X线装置636

第二节 X线管637

第三节 医用X线发生装置642

第四节 X线机辅助装置648

第五节 CT654

第六节 磁共振(MRI)成像设备660

第七节 CR664

第八节 DR成像设备665

第九节 医用相机668

第十节 医用影像显示器669

第十一节 PACS671

第十二节 乳腺摄影X线机672

第六章 医学影像的质量管理675

第一节 概述675

第二节 X线影像质量评价677

第七章 X线成像理论680

第一节 X线成像原理680

第二节 X线的几何投影683

第三节 X线的散射线688

第四节 X线照片影像的锐利度690

第五节 X线照片影像的颗粒度692

第六节 X线摄影条件693

第七节 体层成像原理696

第八节 软射线摄影699

第八章 医学影像照片处理技术702

第一节 医用X线胶片702

第二节 增感屏707

第三节 照片自动冲洗技术710

第四节 干式打印技术714

第九章 数字影像基本理论717

第一节 数字影像基础717

第二节 数字X线影像的形成720

第三节 数字影像处理721

第十章 CR和DR成像理论724

第一节 CR724

第二节 DR729

第十一章 DSA成像理论732

第一节 基本原理732

第二节 特殊功能737

第十二章 CT成像理论739

第一节 成像原理739

第二节 基本概念745

第十三章 MR成像理论748

第一节 成像原理748

第二节 基本概念752

第三节 脉冲序列754

第四节 扫描参数760

第十四章 常规X线检查技术762

第一节 X线摄影的基本知识762

第二节 各部位常见病X线摄影体位选择766

第三节 常用摄影体位及标准影像所见770

第四节 X线造影检查777

第五节 乳腺X线摄影检查784

第十五章 CT检查技术787

第一节 概述787

第二节 人体各部位CT检查技术790

第三节 图像后处理800

第四节 图像质量控制801

第十六章 MRI检查技术803

第一节 概述803

第二节 人体各系统的MRI检查技术805

第三节 MR特殊检查技术818

第四节 图像质量控制826

第十七章 DSA检查技术831

第一节 检查前准备831

第二节 头颈部DSA832

第三节 胸部DSA833

第四节 心脏与冠状动脉DSA834

第五节 腹部DSA836

第六节 盆腔DSA839

第七节 四肢DSA839

第八节 DSA图像质量控制840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