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修养·境界·审美 儒道释修养美学解读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修养·境界·审美 儒道释修养美学解读
  • 王建疆著(西北师范大学文学院)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ISBN:7500441991
  • 出版时间:2003
  • 标注页数:420页
  • 文件大小:16MB
  • 文件页数:437页
  • 主题词:伦理美学-研究-中国-古代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修养·境界·审美 儒道释修养美学解读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编 综论3

第一章 中国古代修养美学的性质、特点和意义3

第一节 修养美学的性质和特点3

第二节 中国古代修养美学的意义8

第二章 内审美的性质和特点12

第一节 内审美存在的根据和特点12

第二节 内审美的心理机制与产生原因20

第三节 内审美与素质教育23

第三章 作为华夏传统审美文化识别标志的修养美学26

第一节 中国传统审美文化的性质和特点26

第二节 中国传统审美文化构成的整体识别系统29

第三节 中国传统审美文化的现代意义37

第四章 超越“生命美学”和“生命美学史”40

第一节 精神萎缩与“生命美学”41

第二节 价值取向与生命的意义46

第三节 审美境界与超越生命52

第五章 中国古人审美心路历程中的天人主客关系论析55

第一节 审美意识中的天人之分与无美而乐56

第二节 审美意识中的“无为”、“有为”及其双向流布61

第三节 佛禅中的天人相分与天人合一67

第四节 “物不自美,因人而彰”与主客统一说的成熟71

第五节 审美意识中的以物观物与以我观物76

第六章 自然的玄化、情化、空灵化与中国诗歌意境的生成81

第一节 老庄:自然的玄化81

第二节 六朝:自然的情化87

第三节 佛禅:自然的空灵化93

第四节 有无虚实与情景空灵:意境的诞生103

第七章 中国古代诗歌艺术的哲学智慧106

第一节 有无虚实对立统一的辩证结构108

第二节 否定之否定的超越式结构110

第三节 质量互变——以一总多式结构111

第二编 儒家的修养美学115

第一章 孔子审美的人生境界和审美的修养方式115

第一节 “仁者不忧”、“乐以忘忧”的修养论美学思想115

第二节 乐以成德的超道德人生境界120

第三节 “游于艺”、“成于乐”的审美的修养方式131

第四节 孔子修养美学的范畴137

第五节 孔子修养美学的历史地位及其局限145

第一节 政治上的仁政与修养上的舍生取义151

第二章 孟子的“性善论”与人格修养美学151

第二节 性本善但又不离其修养的人性完美论153

第三节 人格美的独特修养方式——“我善养吾浩然之气”158

第四节 以充实为美的修养美学观162

第五节 “与民同乐”、“乐以忘天下”的政治修养美学观167

第六节 孟子审美修养方式在文艺批评中的运用170

第七节 孟子修养美学的影响172

第三章 荀子“无万物之美而可以养乐”的修养美学174

第一节 “化性起伪”的修养论美学175

第二节 “虚壹而静”的审美胸怀论177

第三节 “无万物之美而可以养乐”的自愉性审美论180

第四节 “治气养心”与“顺气成象而治”的美学思想184

第四章 宋明理学的修养学与美学187

第一节 道统对文艺的否定188

第二节 “极高明而道中庸”的精神境界190

第三节 静坐存养与“主敬”存养的功夫修养美学195

第四节 “心学”结构与理学美学的终结200

第三编 道家的修养美学209

第一章 老子的修养美学209

第一节 老子论“道”209

第二节 老子论修养215

第三节 《老子》中的审美范畴219

第四节 老子的审美方法论与理想境界论224

第五节 老子的审美人格论228

第六节 老子的审美体验论235

第一节 庄子自然无为的美学思想240

第二章 庄子的修养美学思想240

第二节 庄子修养美学面面观245

第三节 庄子与儒释两家在修养美学上的比较252

第三章 庄子修养美学范畴解读257

第一节 得“至美”而“游乎至乐”的审美目的论258

第二节 有为与无为相统一的审美辩证法259

第三节 “忘适”的审美心态论261

第四节 “各美其美”与“通天下一气”的审美异同论266

第五节 “法天贵真”的审美价值论269

第六节 “逍遥游”的审美理想论271

第七节 功夫型审美胸怀论274

第八节 多层次的审美体验论277

第九节 “无以好恶内伤其身”的审美态度说282

第四章 老庄修养美学与古希腊摹仿美学的比较研究284

第一节 “道”与“理念”所导出的不同美学体系284

第二节 修养美学与摹仿美学形成的原因及其影响289

第四编 佛禅的修养美学297

第一章 禅宗美学与佛教美学297

第一节 佛教美学的产生与发展298

第二节 佛教美学的范畴307

第三节 禅宗美学与佛教美学的同异314

第二章 禅宗修养美学的性质和特点319

第一节 心灵传感的功夫型审美320

第二节 “本来无一物”的空灵境界323

第三节 向自身求佛的自力美学思想326

第四节 自然任运的无为美学观327

第五节 顿悟成佛的美学观334

第六节 “不修之修”的美学观345

第七节 般若度化的美学观358

第八节 关于禅宗美学的几点思考368

第三章 慧能及“五家七宗”的美学思想371

第一节 慧能的美学思想特征372

第二节 洪州宗和石头宗的美学376

第三节 “五家七宗”的美学380

第四章 老庄美学与禅宗美学的比较398

附录:中西文学和美学的文化差异三题404

本书主要引述与参考文献417

后记419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