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诗歌对联八股文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诗歌对联八股文
  • 陶新天编著 著
  • 出版社: 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
  • ISBN:9787219065792
  • 出版时间:2009
  • 标注页数:212页
  • 文件大小:8MB
  • 文件页数:222页
  • 主题词:诗歌-文学研究-中国;对联-文学研究-中国;八股文-研究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诗歌对联八股文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从诗歌里脱胎而出的文体——对联1

第一节 什么是对联1

第二节 对联具有诗歌的哪些特点6

一、精练6

二、节奏鲜明7

三、句式整齐12

第三节 对联自身的特点及形成的规则13

一、对联与格律诗的差别13

二、对联的要求15

三、对联的规则23

第四节 对联的外在格式23

一、对联的横额24

二、对联的书写格式25

三、纸色的选择26

四、字体的应用26

第五节 对联的分类27

一、按出句与对句的逻辑关系,可以分为正对、反对和流水对三大类27

二、按对仗内容的严宽,可分为工对、邻对、宽对等三种29

三、按对仗的表现形式,可分为扇面对、错综对和列锦对三大类31

第六节 对联的教与学33

一、学习对联的意义33

二、对联的学习步骤35

第二章 天籁之音——格律诗39

第一节 声律39

一、四声与平仄40

二、如何区别平仄42

三、平仄的应用44

第二节 对仗45

一、对仗的由来46

二、对仗的作用47

第三节 粘对47

一、粘对的要求48

二、粘对的应用50

三、诗歌的追和51

第四节 韵律52

一、用韵的作用52

二、格律诗用韵的基本要求53

三、韵书的使用56

四、诗歌的唱和60

第五节 格律诗的结构——起、承、转、合63

第六节 格律诗的分类65

一、五言律诗65

二、七言律诗65

三、排律66

四、绝句67

五、试帖诗68

第七节 诗歌的创作思维72

一、赋、比、兴72

二、诗歌的催化剂——灵感76

三、诗歌中的理性认识——逻辑82

四、诗歌的翅膀——想象83

五、生活艺术化的过程——构思89

六、生活艺术化的结果——意境90

第八节 其他93

一、诗歌语言具有的相对稳定性93

二、感性认识的具象性94

三、束缚与自由的辩证关系95

第三章 螺蛳壳里做道场——八股文97

第一节 浅谈八股文97

一、八股文是什么97

二、八股文的弊端104

三、八股文是怎么写出来的106

第二节 形成八股文的内在因素108

一、中国传统教育的历史演变108

二、中国帝王术120

三、与形成八股文有关的人物121

四、形成八股文的民族文化因素124

五、形成八股文的历史源流127

六、制艺、经义、制义129

第三节 解剖八股文的形式130

一、题目130

二、破题131

三、承题133

四、起讲134

五、领题135

六、提二比136

七、中二比137

八、后二比137

九、束二比138

十、大结138

第四节 八股文的基本技巧和苛刻的条件139

一、换字139

二、对偶140

三、相题140

四、口气141

五、磨勘142

六、钓、渡、挽142

第五节 选和批142

一、选142

二、批143

三、范文143

第六节 由八股文形成的教育制度148

一、八股文教育的特征148

二、私塾教育与八股文155

第四章 余论167

第一节 中国科举制度的产生与演变167

一、科举以前的人才制度167

二、隋朝——中国古代科举制度的起源168

三、唐朝——中国古代科举制度的完备时期169

四、宋朝——中国古代科举制度的改革时期172

五、元朝——科举制度的萎缩时期174

六、明清时代——中国古代科举制度的鼎盛时期175

七、清末——科举制度的废除与洋科考186

八、科举制度的影响187

第二节 历代科举考试的内容191

一、隋、唐、宋时代的科考内容191

二、元朝的科考内容193

三、明清两代的科考内容193

四、武科举的考试内容195

第三节 与科考相关的事情196

一、作弊及其防御196

二、科举的名衔与称谓197

三、科举考试的等级名称202

第四节 简述中国韵文的演变历史204

一、诗歌的由来204

二、从贵族走向平民——《楚辞》的突破207

三、乐府诗——长篇叙事诗的典范207

四、五言诗的起源和形成208

五、七言诗的起源和发展209

六、格律诗的出现210

七、从格律诗到词、曲210

【附录】主要参考书目212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