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王国维哲学译稿研究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王国维哲学译稿研究
  • 佛雏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ISBN:7802302099
  • 出版时间:2006
  • 标注页数:282页
  • 文件大小:8MB
  • 文件页数:303页
  • 主题词:王国维(1877~1927)-哲学-翻译-作品-研究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王国维哲学译稿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甲 已署名哲学译稿7种诸跋3

一 跋《哲学概论》(日,桑木严翼)译稿(1902)3

1.简介3

2.“人生之问题日往复于吾前”5

3.哲学——斐洛苏非7

4.哲学与诗11

5.哲学与社会运动15

6.“尊自由”——哲学精神之第一义17

7.“闭肉眼而开心眼”21

8.“物之自身”——“汗德之学说中最暧昧者”24

9.美在何处28

10.两种人生观——莱布尼茨与叔本华31

二 跋《伦理学》(日,元良勇次郎)译稿(1902)35

1.简介35

2.孟子的“四端”不足构成伦理学的基础37

3.苏轼性论之得失41

4.“理者,主观上之物也”43

5.元良伦理学为侵略战争辩护47

三 跋《心理学》(日,元良勇次郎)译稿(1902)49

1.简介49

2.“达以勒麦”的不同运用51

3.“人者,笑之动物也”55

4.何谓“拉哇根之事”?58

四 跋《西洋伦理学史要》(英,西额惟克)译稿(1903)62

1.简介62

2.苏格拉底的“反说”与“正说”63

3.柏拉图与“智德合一”说65

4.新柏拉图派的“惝恍之境”与列子68

5.洛克谈人类之“自由平等”71

6.康德与“自由意志”论73

7.斯宾塞的“生活之分量”与叔本华的“苦痛之度”77

1.简介80

五 跋《灵魂三变》(德,尼采)译稿(1904)80

2.“三变”与“转灭”81

3.两种“赤子”83

六 跋《心理学概论》(丹麦,海甫定)译稿(1907)86

1.简介86

2.以“同情”为根柢的“欧穆亚之人生观”87

3.“理想的原质,虽执写实主义者亦不能离之”93

4.海甫定与叔本华98

5.再论“幽默”102

七 跋《辩学》(英,耶方斯)译稿(1908)107

1.简介107

2.辩学果“学”欤?抑“术”欤?108

3.“学者之恶习”——“以言语代事物之知识”112

一 跋《叔本华氏之遗传说》(德,叔本华)译稿(1904)117

1.简介117

乙 未署名,疑为王氏哲学译稿11种诸跋117

2.“若建筑上之配置然”118

3.“汗德(Kant)之母”与“格代(Goethe)之母”120

4.拉斐尔父子与“眉山苏氏父子”123

5.叔本华遗传说中的又一矛盾125

二 跋《荀子之名学说》(日,桑木严翼)译稿(1904)127

1.简介127

2.荀子《正名》在名学史上之地位128

3.重“实名”——荀子与培根、康德130

4.“鸟兽”是否属“大别名”132

5.“二实”与“一实”134

6.“三惑”诠释135

三 跋《尼采氏之学说》(日,桑木严翼)译稿(1904)138

1.简介与四证138

2.尼采的悲剧论与叔本华141

3.尼采、静安均驳“意志自由”143

4.尼采的“十一言”145

5.尼采“无神”而有其“神”146

6.尼采的道德论与叔本华148

7.“超人”——“超道德的天才”151

四 跋《管子之伦理学说》(日,高桥正雄)译稿(1904)154

1.简介154

2.管子为“东方一巨儒”?155

3.管子的“性善”论157

4.管子的“温和”伦理与康德的“严肃主义”159

5.“德者,富强之唯一原因也”162

五 跋《孔子之学说》(日,蟹江义丸)译稿(1904)164

1.简介164

2.《中庸》非孔子学说之根柢166

3.孔子不取“禁欲主义”169

4.“孔子之伦理说近于悦乐主义”171

5.孔子谈人性,乃“常识的”,非学术的175

6.《易·系辞》与孔子晚年之世界观176

六 跋《叔本华之思索论》(德,叔本华)译稿(1905)180

1.简介与五证180

2.“一贯之系统”与“风琴之本音”182

3.“神兴枯涸”与“读书”183

4.“为哲学史(家)则又不喜”,何故?184

5.“悟”从“观”生186

6.“久读书者,不为人所读”187

7.“凡自汝父遗传者,汝始得而有之”188

七 跋《伦理学概论》(英,模阿海特)译稿(1905)190

1.简介与三证190

2.克己主义与快乐主义“有根本的相同之处”194

3.“生活之增益果能增福祉否乎”?198

4.“自杀”与“退股”200

5.道德标准的相对性与史学家的态度202

6.附:静安佚文、译稿常不署名一解205

1.简介与四证207

八 跋《汗德详传》(英,阿薄德)译稿(1906)207

2.苦心调和科学与“神”212

3.在大学讲授之情景216

4.起居细节及生死观220

九 跋《教化论》(德,巴尔善)译稿(1906)225

1.简介与四证225

2.抨击叔本华的悲观哲学231

3.“自由意志之积极义”236

4.非难文学上的“写实主义”237

5.反“半教化”现象238

十 跋《悟性指导论》(英,洛克)译稿(1907)240

1.简介与五证240

2.清除“人心中之偶像”244

3.“精神之自由”与“研究自由”245

4.“习练”与“天赋”247

5.“第二之知识,不得谓之知识”248

6.“躁急”与“冷淡”250

7.“不可视言语为事物”252

8.“可信而不可爱”一例253

9.“此学”与“彼学”255

10.“学无新旧”256

十一 跋《日本阳明派之哲学史》(日,井上哲太次郎)译稿(1907)259

1.简介与三证259

2.“一尊”与“死学”264

3.“良知”与“先天之自由”265

4.“良知”与“诗之境界”268

5.杨“程”(伊川)抑“苏”(东坡)269

6.以死生为“昼夜”,以死生为“呼吸”270

7.阳明学派最“贱视自然科学”275

8.《传习录》在日本的一次奇遇278

出版后记281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