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卫生事业发展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中国卫生事业发展
  • 王书城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医古籍出版社
  • ISBN:7801744179
  • 出版时间:2006
  • 标注页数:1234页
  • 文件大小:108MB
  • 文件页数:1253页
  • 主题词:医疗保健事业-概况-中国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中国卫生事业发展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中国古代卫生发展回顾1

第一节 中国原始人类的卫生保健1

第一篇 中国卫生发展简史1

第二节 夏商西周时期卫生3

第三节 春秋战国时期卫生8

第四节 秦汉时期卫生与管理11

第五节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卫生16

第六节 隋唐五代时期卫生保健21

第七节 两夏宋时期的卫生保健30

第八节 辽夏金元时期卫生管理47

第九节 明代卫生管理51

第十节 清代卫生管理64

第一节 古代中韩医药交流72

第二章 古代中外医药交流史72

第二节 古代中朝医学交流74

第三节 古代中印医学交流88

第四节 古代中越医学交流96

第三章 旧中国的卫生状况99

第一节 清末卫生管理99

第二节 民国卫生管理与组织机构102

第三节 卫生组织机构与科研109

第四章 新民主义时期的卫生保健112

第一节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卫生保健112

第二节 抗日战争时期卫生保健115

第三节 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卫生保健120

第一节 中国卫生保健的历史背景135

第五章 新中国卫生事业发展的成就及其特点135

第二节 中国卫生保健的主要成就136

第三节 计划经济时期卫生事业发展的主要特点和做法151

第四节 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省卫生状况160

第五节 我国卫生状况与世界主要国家比较164

第六节 2000年世界卫生报告的相关指标166

第六章 中国宏观经济与卫生健康的关系180

第一节 中国卫生健康面临的挑战和问题180

第二节 新的发展阶段和发展观184

第三节 中国健康与宏观经济发展的战略构想和政策建议185

第二篇 医学科研与进步188

第一章 医药卫生科技研究机构188

第一节 中国医药卫生科研机构的基本情况188

第二节 中国医学科学院191

第三节 中国中医研究院198

第四节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7

第五节 军事医学科学院225

第六节 附设性医药卫生科研机构228

第七节 医学重点实验室与重点学科228

第八节 全国卫生标准技术委员会233

第二章 医药卫生科技规划与计划235

第一节 《1956~1967年科学技术发展规划——医学科学》235

第二节 《1963~1973年医学科学技术发展规划》236

第三节 《1978~1985年全国医药卫生科学技术发展纲要》237

第四节 《1986~2000年十五年医这科学技术发展规划轮廓设想》237

第五节 1986~1990年医药卫生科学技术发展战略238

第六节 医药卫生科学技术发展规划中的学科发展240

第七节 医药卫生科学技术发展规划中的分类比例241

第八节 医药卫生科学技术规划的立项招标与验收242

第三章 医药卫生科技成果244

第一节 科技成果鉴定244

第二节 医药卫生科技成果的评价245

第三节 医药卫生科技成果的奖励245

第四节 医药卫生科技成果的推广应用246

第五节 全国医药卫生科技成果的概况247

第四章 中国医药生物技术研究与应用进展252

第一节 生物技术发展的历史回顾与重大事件252

第二节 国家“863计划”和“973计划”生命科学研究要点254

第三节 中国遗传资源保护和生物安全相关政策256

第四节 生物技术国际合作257

第五节 中国医药生物技术的基础研究259

第六节 中国生物医药技术的应用研究263

第七节 生物技术研究大事记271

第五章 21世纪中国医药卫生科技发展趋势与对策273

第一节 21世纪是机遇和挑战并存的世纪273

第二节 未来科学技术发展的特点274

第三节 21世纪医药卫生科技发展的趋势275

第四节 中国医药卫生科技发展的基本策略278

第三篇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管理279

第一章 高等医学教育管理的特点279

第一节 高等医学教育管理的定义和职能279

第二节 高等医学教育管理的地位和作用280

第三节 高等医学教育管理的回顾280

第四节 高等医学教育管理的基本原则282

第五节 高等医学教育管理的对象和任务283

第六节 高等医学教育研究原则和方法283

第七节 高等医学教育的结构284

第一节 药学教育的概述286

第二章 药学教育管理的特点286

第二节 药学教育的特点291

第三节 药学教育的任务292

第四节 药学教育计划的制订和管理294

第五节 药学课程的设置和管理298

第六节 药学实践性教学与管理299

第三章 预防医学教育管理的特点303

第一节 我国预防医学教育的形成与发展303

第二节 预防医学教育的社会功能304

第三节 预防医学的专业设置和培养目标306

第四节 预防医学教育的组织管理307

第五节 预防医学教育的国际间比较308

第一节 医学研究生教育管理311

第四章 毕业后教育与继续教育的管理311

第二节 医学进修教育管理315

第五章 成人高等医学教育管理320

第一节 成人高等医学教育的地位和作用320

第二节 我国成人高等医学教育的回顾320

第三节 宏观管理的指导思想和目标321

第四节 成人高等医学教育的教学管理322

第六章 医学教育研究的建设与管理324

第一节 必须重视开展医学教育科学研究324

第二节 医学教育科学研究的机构和职能325

第三节 医学教育科学研究的课题和方法327

第四节 医学教育研究工作的开展和管理331

第一章 概述334

第一节 高等中医药教育的特点334

第四篇 中医药教育与卫生人力资源334

第二节 中医药教育的成就336

第二章 中医药高等教育340

第一节 高等中医药教育的历史沿革340

第二节 高等中医药教育的现状343

第三节 中医药研究生教育345

第四节 中西医结合教育346

第五节 中医药教育管理347

第三章 中医药继续教育351

第一节 中医药继续教育发展概况351

第二节 中医药继续教育发展现状353

第三节 中医药继续教育与时俱进、不断创新353

第四节 中医药继续教育的全过程356

第五节 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360

第四章 中医药对外教育363

第一节 中医药对外教育的成就363

第二节 中医药对外教育的历史沿革364

第五章 中医药教育的发展与改革趋势370

第一节 中医药教育的发展趋势370

第二节 未来中医药人才的培养模式371

第三节 中医药教育的改革趋势372

第六章 中医药成人教育375

第一节 中医药高等函授、夜大教育的历史和现状375

第二节 中医药高等函授、夜大教育的教学过程376

第三节 中医药高等函授、夜大教育的管理378

第四节 中医药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展望380

第一节 藏医药学教育382

第七章 民族医药教育的现状和发展382

第二节 蒙医药学教育383

第三节 维吾尔医药学教育384

第八章 中医住院医师培训386

第一节 住院医师培训制度的产生和发展386

第二节 住院医师培训制度的任务和目的388

第三节 住院医师培训制度的内容和方式390

第四节 住院医师培训制度的考核和管理391

第九章 老中医药学术经验继承394

第一节 老中医药专家的学术经验继承工作394

第二节 优秀中医临床人才研修培养项目395

第一章 中国卫生法制理论398

第一节 卫生立法的基本含义398

第五篇 卫生法制与监督398

第二节 卫生立法的基本原则399

第三节 卫生立法体制400

第二章 卫生监督和卫生监督体系403

第一节 我国卫生监督体系历史沿革、发展现况403

第二节 卫生监督和卫生监督体系408

第三节 卫生部卫生监督中心410

第四节 我国已颁布的卫生法律、法规和规章414

第三章 医疗事故的防范与处理416

第四章 医患纠纷防范与处理438

第一节 医患纠纷的定义与性质438

第二节 医患纠纷的预防440

第三节 预防医患纠纷的措施448

第四节 医患纠纷的一般处理453

第一节 旧国公共卫生状况464

第一章 中国公共卫生发展概述464

第六篇 疾病控制与公共卫生体系464

第二节 新中国的卫生防疫体系的建立465

第三节 新中国卫生防疫工作的成就468

第二章 完善公共卫生体系476

第一节 公共卫生与公共卫生体系476

第二节 公共卫生面临的形势和问题478

第三节 政府的公共卫生责任481

第四节 不断完善公共卫生体系483

第三章 传染病与地方病防治493

第一节 中国传染病防治的历史与现状493

第二节 中国地方病防治的历史与现状501

第三节 几种主要传染病对社会经济的影响504

第一节 慢性病流行病学510

第四章 慢性病防治与社会经济发展510

第二节 慢性病防治策略517

第三节 慢性病防治方法及其效果523

第五章 职业病防治与放射卫生529

第一节 职业病的概念529

第二节 职业病防治的发展与成就530

第三节 职业病防治工作现状534

第四节 职业卫生工作存在问题原因分析537

第五节 职业病防治的发展趋势539

第六节 加强职业病防治的战略措施540

第七节 放射卫生543

第六章 营养与食品卫生549

第一节 食品卫生概述549

第二节 我国食品卫生与营养工作的发展史550

第三节 20世纪80年代食品卫生与营养的进展情况553

第四节 改革开放后我国的食品卫生进展与社会经济的发展555

第五节 目前食品卫生形势及管理状况559

第六节 食品营养与卫生工作对经济的影响564

第七章 学校卫生566

第一节 学校卫生及其发展历程566

第二节 学校卫生工作的成就568

第三节 学校卫生工作的问题及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573

第八章 健康教育与社会经济发展576

第一节 健康教育对社会发展的意义576

第二节 中国健康教育的发展历程577

第三节 20世纪90年代的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582

第四节 21世纪的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585

第五节 健康教育的基本经验586

第二节 SARS的经济影响和启示588

第九章 非典对中国疾病控制体系和社会经济的影响588

第一节 探讨的问题588

第三节 发展的挑战和政府及其卫生部门的应对590

第四节 转型对卫生部门的影响594

第五节 为改善贫困人口健康提供服务598

第七篇 医院管理与改革601

第一章 医院资源601

第一节 概述601

第二节 医院人力资源管理603

第二章 医院服务617

第一节 医院服务概述617

第二节 就医顾客行为与医院服务定位620

第三节 医院服务策略631

第一节 中国医院经济管理现状648

第三章 医院经济648

第二节 医院投入—产出概念与特点657

第三节 医院资金运作659

第四节 经济核算、分析及控制661

第五节 医院业务经济活动的预测与控制662

第六节 医院项目的投资664

第七节 医院经营效益分析670

第八节 医院财务管理675

第九节 医院审计684

第四章 医院文化686

第一节 医院文化的概念和认识686

第二节 医院文化的起源和产生687

第三节 医院文化的内容688

第四节 医院文化的功能690

第五节 医院文化在医院建设中的作用692

第六节 如何构建医院文化693

第五章 医院质量697

第一节 医院质量概述697

第二节 全面质量管理700

第三节 医疗服务的经济特性701

第四节 临床路径702

第五节 实施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706

第六节 将五S作为实施ISO9001的辅助方法708

第六章 医院经营710

第一节 概论710

第二节 医院经营管理的原理及作用713

第三节 医院经营管理的操作方法715

第五节 民营医院经营战略决策716

第四节 医院经营环境现状723

第六节 医院实业资本经营728

第七节 医院无形资产资本经营730

第八节 医院产权资本经营737

第九节 计算机技术在医院经营管理中的作用744

第七章 医院绩效751

第一节 概述751

第二节 医院绩效评价752

第三节 员工绩效考评755

第八章 医院评审761

第一节 医院评审的概念和起源761

第二节 我国医院评审的发展过程762

第三节 医院评审在我国的全面开展764

第四节 医院评审的成效与作用765

第九章 医院与医疗保险767

第一节 医疗保险制度的历史渊源767

第二节 医疗保险的概念与特征768

第三节 我国现有医疗保险体系773

第四节 医疗保险市场存在的问题776

第五节 中国社会医疗保险制度改革778

第十章 中外合资(合作)和民营医疗机构782

第一节 中外合资(合作)医疗机构782

第二节 中国民营医院发展现状786

第三节 民营医院资本经营概论795

第八篇 农村卫生机构改革与建设801

第一章 市场经济与农村卫生事业发展801

第一节 市场经济与卫生发展的影响801

第二节 市场经济下农村卫生面临的机遇和挑战803

第三节 市场经济下的农村卫生工作的基本思路804

第二章 中国乡镇卫生院的发展历程811

第一节 乡镇卫生院经历的重要历史阶段及其特点811

第二节 乡镇卫生院机构建设的回顾819

第三节 乡镇卫生院建设的基本经验820

第三章 乡镇卫生院的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822

第一节 乡镇卫生院的管理体制822

第二节 乡镇卫生院的内部运行机制825

第四章 农村卫生产权制度改革830

第一节 我国乡镇卫生院产权制度的发展变化830

第二节 农村卫生院产权制度改革的背景830

第三节 有关的几个概念832

第四节 农村卫生院产权制度改革的产生与发展835

第五章 乡村卫生组织一体化管理842

第一节 乡村卫生组织一体化管理改革的背景842

第二节 乡村卫生组织一体化管理的基本内涵843

第九篇 初级卫生保健与农村新型合作医疗845

第一章 农村初级卫生保健845

第一节 中国农村初级卫生保健的形成与发展845

第二节 “2000年人人享有卫生保健”的规划目标852

第三节 中国农村初级卫生保健审评857

第四节 20世纪后期农村初级卫生保健的基本经验864

第五节 中国农村初级卫生保健面临的问题和应采取的策略867

第六节 21世纪初级卫生保健的发展趋势869

第七节 我国21世纪初期农村初级卫生保健的战略选择870

第八节 我国21世纪初期初级卫生保健的基本策略871

第九节 我国21世纪初期初级卫生保健的基本措施873

第十节 2001~2010年中国农村初级卫生保健发展纲要875

第二章 合作医疗的历史沿革882

第一节 合作医疗的历史882

第二节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试点工作886

第三节 合作医疗的主要成就与经验887

第三章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890

第一节 基本概念与内涵890

第二节 筹资与基金管理894

第三节 补偿模式与费用支付方式900

第四节 管理与监督907

第十篇 人口控制与妇幼保健919

第一章 计划生育工作919

第一节 计划生育工作的重要意义919

第二节 计划生育工作的发展历程922

第三节 计划生育工作措施927

第四节 计划生育工作的成就933

第五节 计划生育存在的问题942

第二章 妇女保健947

第一节 妇女保健947

第二节 女性各阶段的保健特点及工作的发展952

第三节 妇女病普查普治967

第四节 环境保护与妇女健康971

第五节 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974

第三章 儿童保健979

第一节 儿童保健979

第二节 我国儿童躯体保健工作状况982

第三节 我国儿童心理保健状况995

第一节 生殖健康概况1002

第四章 生殖健康概况和辅助生殖技术的进展1002

第二节 辅助生殖的现状1011

第三节 辅助生殖技术的医学伦理学问题1024

第四节 辅助生殖技术的发展前景1031

第五节 克隆技术的出现1042

第十一篇 国境卫生检疫与国家卫生安全管理1046

第一章 概论1046

第一节 中国国境卫生检疫的任务及特点1046

第二节 中国国境卫生检疫的历史1048

第三节 国际卫生检疫的历史1049

第四节 中国国境卫生检疫法规1049

第五节 国际卫生检疫法规1050

第六节 国境卫生检疫机构1051

第二章 国境卫生检疫1060

第一节 入、出境交通工具卫生检疫1060

第二节 入、出境人员卫生检疫1063

第三节 入、出境货物、集装箱、行李、邮包及特殊物品卫生检疫1064

第四节 入、出境食品卫生检疫1066

第五节 入、出境尸体、棺柩、骸骨卫生检疫1067

第六节 电讯卫生检疫1069

第三章 国境口岸卫生监督1071

第一节 概述1071

第二节 交通工具卫生监督1071

第三节 食品卫生监督1073

第四节 国境口岸卫生监督的要求与标准1073

第一节 概述1074

第二节 检疫传染病1074

第四章 国境口岸传染病监测1074

第三节 监测传染病1077

第四节 疫情1078

第五章 国境口岸卫生处理1079

第一节 消毒1079

第二节 杀虫1080

第三节 灭鼠1080

第六章 出入境人员预防接种1082

第一节 概述1082

第二节 黄热病疫苗的接种1084

第三节 霍乱菌苗的接种1084

第四节 鼠疫菌苗的接种1085

第五节 其他疫苗的接种1085

第二节 国境卫生检疫与反恐怖1086

第七章 国境卫生检疫与国家安全1086

第一节 生物、核和辐射恐怖与国家安全1086

第三节 口岸球孢子菌卫生检疫应急预案1087

第四节 国境口岸蓖麻毒素和相思子毒素检疫应急预案1089

第五节 口岸葡萄球菌肠毒素卫生检疫应急预案1091

第六节 口岸黄曲霉毒素中毒卫生检疫应急预案1093

第七节 口岸禽流感卫生检疫应急预案1094

第八节 口岸O157∶H7卫生检疫应急预案1095

第九节 口岸痢疾杆菌卫生检疫应急预案1097

第十节 口岸普氏立克次体卫生检疫应急预案1098

第十一节 口岸结核分枝杆菌卫生检疫应急预案1101

第十二节 口岸霍乱卫生检疫应急预案1102

第十三节 口岸产气荚膜梭菌毒素卫生检疫应急预案1104

第十四节 口岸烟曲霉病卫生检疫应急预案1106

第十五节 口岸鼻疽(伯克霍尔德氏菌)卫生检疫应急预案1107

第十六节 口岸口蹄疫卫生检疫应急预案1108

第十七节 国境口岸天花检疫应急预案1110

第十八节 国境口岸布氏菌病检疫应急预案1111

第十九节 国境口岸肉毒检疫应急预案1112

第二十节 国境口岸土拉菌病检疫应急预案1113

第二十一节 国境口岸埃波拉病毒病检疫应急预案1114

第二十二节 国境口岸马尔堡病毒病检疫应急预案1115

第二十三节 国境口岸拉沙热检疫应急预案1116

第二十四节 国境口岸裂谷热检疫应急预案1117

第二十五节 国境口岸鹦鹉热检疫应急预案1118

第二十六节 国境口岸流行性斑疹伤寒检疫应急预案1119

第二十七节 国境口岸荚膜组织胞浆菌病检疫紧急预案1121

第一节 中国医学基金会1123

第十二篇 卫生社团(部分)1123

第一章 基金会1123

第二节 中国国际医学交流基金会1126

第三节 中国预防性病艾滋病基金会1131

第四节 中国红十字基金会1134

第五节 中国听力医学发展基金会1139

第六节 吴阶平医学基金会1144

第七节 中国初级卫生保健基金会1147

第二章 协会1151

第一节 中国农村卫生协会1151

第二节 中国健康教育协会1151

第三节 中国医学装备协会1154

第四节 中国输血协会1158

第六节 中国优生科学协会1165

第五节 中-德医学协会1165

第七节 中国卫生摄影协会1166

第八节 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1166

第九节 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协会1166

第十节 中国性病艾滋病防治协会1167

第十一节 中国老年保健协会1168

第十二节 中国女医师协会1169

第十三节 中国心理卫生协会1169

第十四节 中国控制吸烟协会1175

第十五节 中国医师协会1179

第十六节 中国保健协会1183

第三章 学会1189

第一节 中华医学会1189

第二节 中华预防医学会1195

第三节 中国卫生经济学会1201

第四节 中国性学会1205

第五节 中华医院管理学会1206

第六节 中华口腔医学会1207

第七节 中华护理学会1208

第八节 中国康复医学会1209

第九节 中国生理学会1214

第十节 中国营养学会1219

第十一节 中国卫生法学会1220

第四章 研究会1221

第一节 中国足部反射区健康法研究会1221

第二节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研究会1224

第五章 促进会1229

第一节 中国学生营养与健康促进会1229

第二节 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1230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