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关学文库 王心敬集 上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关学文库 王心敬集 上
  • 出版社:
  • ISBN:
  • 出版时间:未知
  • 标注页数:0页
  • 文件大小:73MB
  • 文件页数:672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关学文库 王心敬集 上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上册1

丰川全集序1

丰川续集序一2

丰川续集序二3

丰川易说9

丰川易说原序9

卷首10

通论10

用易33

卷一36

上经36

乾36

坤53

卷二64

上经64

屯64

蒙68

需73

讼77

师81

比86

小畜90

卷三95

上经95

履95

泰100

否105

同人109

大有114

谦118

豫123

卷四128

上经128

随128

蛊132

临137

观141

噬嗑146

贲151

剥156

卷五162

上经162

复162

无妄167

大畜172

颐176

大过181

坎186

离190

卷六195

下经195

咸195

恒200

遯204

大壮209

晋213

明夷217

家人222

卷七228

下经228

睽228

蹇233

解237

损241

益246

夬251

姤255

卷八260

下经260

萃260

升264

困268

井273

革278

鼎282

震287

卷九292

下经292

艮292

渐297

归妹303

丰307

旅312

巽316

兑321

卷十326

下经326

涣326

节330

中孚335

小过339

既济345

未济350

四礼宁俭编357

四礼宁俭编357

冠357

昏358

丧361

祭378

江汉书院讲义383

江汉书院讲义有引383

卷一384

子以四教章384

君子深造之以道章386

上论一387

卷二396

上论二396

卷三406

下论一406

卷四416

下论二416

卷五425

大学425

卷六433

中庸433

卷七439

上孟一439

卷八448

上孟二448

卷九457

上孟三457

卷十465

下孟465

关学汇编483

关学汇编序483

关学编原序(三篇)484

关学编后序487

关学汇编凡例487

卷一(新增)490

圣人490

伏羲490

附传疑三圣492

商493

泰伯 仲雍493

文王494

周495

武王495

周公496

卷二(原编)499

周499

孔门四贤499

汉儒501

流寓一人 新增501

四知杨先生 新增502

附拾遗一人503

宋儒504

横渠张先生504

天祺张先生507

进伯吕先生508

和叔吕先生509

与叔吕先生511

季明苏先生512

巽之范先生513

师圣侯先生514

天水刘先生514

卷三(原编)515

金儒515

君美杨先生515

元儒516

紫阳杨先生 鉴山宋氏附516

元甫杨先生517

维斗萧先生 伯充吕氏附519

宽甫同先生521

从善韩先生522

伯仁侯先生522

士安第五先生522

悦古程先生 子敬李氏附523

卷四(原编)524

明儒524

容思段先生524

默斋张先生526

小泉周先生528

大器张先生 抑之张氏附529

介庵李先生 仲白李氏附530

思庵薛先生532

平川王先生533

卷五(原编)535

明儒535

泾野吕先生535

谿田马先生539

苑洛韩先生541

瑞泉南先生 云林尚氏附543

斛山杨先生544

愧轩吕先生 石谷张氏 正立李氏附546

蒙泉郭先生548

秦关王先生549

卷六(新增)552

明儒552

冯少墟先生 淑远周氏传诵 子真党氏还醇 白氏希彩 澄源刘氏波附552

鸡山张先生556

湛川张先生557

二岑马先生559

端节王先生560

元洲单先生562

国朝564

二曲李先生564

附同时向学暨同志切磨诸子566

附二曲先生及门诸子 以耳齿生卒分先后568

丰川王先生571

后序573

传道诸儒评577

传道诸儒评577

董子577

诸葛武侯577

王子578

陆子578

韩子578

胡子579

周子579

程子一579

程子二580

范文正公580

张子580

邵子581

司马温公581

谢子582

游子582

杨子582

刘子583

吕子584

胡子584

罗子584

李子585

朱子585

张子586

陆子587

真子587

薛子 文清588

胡子 敬斋588

陈子 白沙588

王子 阳明589

邹子 东廓591

罗子 念庵592

顾子 端文592

高子593

李子593

评诸子594

论濂洛诸儒599

论濂洛诸儒599

濂溪周先生599

明道程先生600

伊川程先生602

横渠先生605

邵康节609

王阳明先生610

下册617

丰川语录617

卷一617

卷二633

卷三649

卷四668

卷五686

原学686

原圣687

性敬同归之义689

居敬穷理之旨691

示及门691

侍侧纪闻711

卷一711

卷二724

卷三739

卷四754

卷五770

卷六787

卷七798

侍侧偶记811

其一811

另一812

学旨817

小引817

学旨818

证心录829

证心录自识829

证心录829

丰川家训843

自序843

卷上844

立身844

卷中852

治家852

卷下863

蒞仕863

姑苏论学877

卷一877

卷二884

卷三892

跋893

姑苏纪略894

丰川答问录903

卷一(答徐子)903

卷二(答张择中)913

卷三(答唐生)920

卷四923

丰川诗集939

卷一939

四言古诗939

亭竹四章章六句939

祝友四章章四句939

乾乾君子940

崇效卑法二章章四句940

动静940

天民四章章四句941

我母十二章章八句941

读易三章章四句942

语默二章章四句942

大君942

示儿四章一二章六句三四章四句943

重示八章章四句943

淄阳湖吊贺文忠先生四章章四句944

自矢二章章四句944

冬旱二章章四句944

岁暮五章章四句945

题富平王节母旌节录八章章四句945

怀人五章章四句946

祝岫庵邑君四章章八句946

山居947

赠友947

祝李重五先生四章章四句947

感秋示儿948

赠孝思李翁948

赠叶君 叶医948

古道篇赠韩城命之王君凡三章章六句 有序948

大人949

五言古诗949

感兴949

元日订训950

田园杂兴950

寓心951

夏夜952

托言仙人心952

问白云953

古意953

西方有美人953

闲步954

返照954

自警兼示从弟954

古道篇赠富平沈钦公955

赋得菱花荷叶净如拭955

知音955

一病955

郊行956

夜读方书956

种松956

悲956

即事957

春雨新晴偶步南郊见山川草木欣欣向荣悠然如游太古不觉感而成诗957

山居漫笔远寄同学 蓋所感无穷不独在地境喧静间也957

岫庵令君秋雨索和958

题欧阳卷 生嗜琴958

表叔母李孺人之葬予以病未得赴奠使功儿代赴执绋因摘园产朱橘十枚攜荐几筵临遣感旧潸然成吟958

结茅汝泽祖果园为读书之所怆然感怀癸未958

雪晴959

采柏吟寄清凉山道人959

志感书示儿孙959

感兴960

七言古诗962

丰之山答友人962

殷祝 年几及壮章句痼心愿言向道就正无从触境怀贤慨乎馀慕963

河岳篇 河岳在望俨然明师触感自勖兼示儿曹963

触感用示儿孙963

题严子陵春江独钓图964

素怀964

过北邙964

感秋寄知心965

题张山人陶诗卷面965

题城南钓台965

酬?阳康孟谋965

灞陵966

卷二967

五言律诗967

岁晚967

赠复庵弟967

与复庵雨后登白公台言志967

送复庵归里968

秋夜968

春雨后承诸子相扳登白公台969

雨馀 仿少陵体时三十一年皇恩新沛牛种之□纶969

送额将军西征969

登西岳庙万寿阁望华岳969

三登岳庙万寿阁有怀希夷970

读李药师祷雨碑970

丈室970

馀年970

郊居971

山居971

示子971

不寐971

霜降日阅西郊观大操 时有打箭卢之釁972

夜雨972

永昼972

夜里972

立秋后一日题973

除日973

书壁973

秋夜973

秋霁东皋974

复愁974

自喜974

送友人落第西谒二曲夫子 甲子974

赠孙日跻975

寄怀李重五先生975

清明雨后独步西郊975

寻山976

答同门孙四章976

夏夜坐月976

新斋976

秋夜闻笛977

仲春寄祝金应枚邑侯 时随大军监运口外977

酬临潼赵丰原明府 丰原山东济南人为人慷慨尚道义977

春日同诸子游楼观日暮匆匆而归途中志慨一首977

和田十二世兄见赠 有序978

传闻西边黑霜杀禾978

题友人园林978

代孙日跻送别浙西李伟观 李为蔡侯幕宾孙为西席蔡侯时以读礼旋都李将南归越中978

祝朱亚翁邑侯 怀来进士初仕吾邑愷悌慈祥邑人爱之979

赠李穆庵州守979

赠友979

喜雨980

除日980

代人贺凤翔郡守980

六言八句诗981

同李重五先生温再振表叔游草堂寺高冠潭诸胜夜饮大圆寺石楼即宿其上981

七言律诗981

秋日登元武阁981

垂钓981

元宵982

别墅初成982

过水云屯经屏国先生傲山楼怆然成感982

夏日避暑山村982

詠怀983

书怀983

登岳阁望莲华峰有怀希夷983

秋夜984

感秋984

秋日西郊攜酒特邀知契984

夏日山居代州冯荆南见顾并寄中州张潜翁来教及诗一章依韵奉答兼祝潜谷荆南及都下同志诸君子985

读王端节先生传985

奉贺岫庵明府新举义学及敦请名士立会课艺之作即步原韵用扬原旨985

寄汉口易思成985

岁癸巳春时以万寿开科儿曹闱试未归出郊遥望986

和令公过渼陂空翠堂有怀子美先生986

奉和令公詠明道先生手植双槐986

掩关习静孙日跻示以春游八句索和借用原韵聊述心和既以答教兼求就正987

夏日漫兴987

题陶山人园林987

过重阳宫题重阳真人遗像 像俨然如生为海内奇观殿前有仙迹无梦令刻石988

和岫庵明府新成渼陂杜工部祠相邀赏秋之作 时同坐者为侯弟某某魏王靳杨诸君家彭水兄翼之988

和岫庵令君九日渼陂登高索和之作予时以事辞未语故侯必欲索和988

灯已就檠歛息静坐新民从咸阳至攜其兄笺赵彦通魏云棟七律一首且云明春必到荒斋兴之所至泚笔依韵和之989

漫兴989

贺邑侯再署盩厔事 侯最喜诗处处留题989

赠富平孙德符989

五言绝句990

独坐990

即事990

山居990

新正三日991

二曲旅寓忆母991

山中春事991

归山991

题松泉高隐图992

题山人茅亭992

读史992

漫兴992

甘菊993

种梨993

野眺993

答友问山居 太平山庄紫阁西予家在焉993

登台994

秋夜独坐柬友994

偶题995

出门995

垂钓995

春日996

濯缨996

春郊杂兴996

晚归河梁997

端午日感吊屈子997

题重阳宫 先儒谓金元之际高士隐于黄冠即指重阳师弟也997

感兴998

再过临潼馆重望石甕寺998

春雨新霁西郊有怀二曲夫子998

中秋代柬邀友998

嘱儿999

登台999

答友999

春雨后郊行999

忆董广宁宪副1000

更忆 公寓所有四绿萼树自号绿萼主人1000

病起西园对菊 时赵子省亲尚未归馆1000

再过西园1000

门人求书口占以赠1001

读史1001

读孟子1002

明良1002

题画扇1003

答元客1003

千寻涧底松1004

陈射洪张曲江1005

李太白1005

杜子美1005

品四家1005

题元次山诗集1006

山寺入定僧1006

题醉仙1006

悠悠1006

六言绝句1007

题璧1007

与友拟续冬日青松不改成诗1007

题春林高隐图1007

题秋江独钓图1007

题游仙图1008

山居1008

赠友1009

书斋1010

腊中1010

七言绝句1010

秋望终南1010

华清宫1010

太乙坛1011

春郊送客1011

东溪1011

闲身1011

山斋春事1012

垂钓1012

答问1012

宿华阳观1012

晚回华阳1013

祝郿邑令君1013

雨后二曲道中1013

春日再上小雁塔1013

酬?阳康孟谋1014

题云里长春1014

题橘赠长公表兄1014

秋日蝴蝶1014

怀友1015

山斋春事1015

晨过山人山庄1015

燕然曲1015

塞下曲1016

问渭川1016

春郊1016

冬至前夜 与友共赋1016

秋夜1017

雨中接渭北友人问易旨诗以答之1017

春仲过长安十里亭1017

题灞桥馆1017

鸿门1018

过临潼谒叚太尉祠1018

赠别朱生1018

岁底送西席张君归里1018

二曲道中1019

扶病过西园菊已大放而赵子省亲未归情之所以触不觉吟成五七各四绝题之壁间然如黄花二语则有味乎其言之凡我子弟宜寻绎焉1019

寒下曲1020

途中重逢故人1020

新春1021

送客游江宁1021

读明史节义名臣传1021

漫兴1021

送学使归都1022

北窗1022

赠友游苏1022

寄家复庵于京师1023

夏日即事1023

读史1023

灞陵1024

始皇墓1024

过鸿门1024

晨过咸阳1024

晚归咸阳怆焉有感1025

经渡口感事1025

石楼秋月 楼在大圆寺1025

紫阁老道1025

题醉仙图1026

游方士见予多静坐以予习炼养之术为出离生死计者诗以答之1026

进紫阁峪见老道人拾地华1026

读杜诗飞扬跋扈为谁雄诗示童孙1026

书斋春事 北关书斋南向北城斋中竹覆前院不见官城独于后斋之前远见碧筠之顶高拱山峰巍峛而已1027

书债1027

春事1027

妙契1027

访山人不遇1028

六十初度1028

追痛1029

春日雨霁伴友登眺灵台灵沼窃见文圣遗迹而无一亩之宫一碣之石生其地者滋之愧矣凭吊移时慨乎情怆1029

访友山东1030

端午日感召屈子1030

卷三1031

别墅草1031

春事1031

草堂1031

漫兴1032

即事1032

旱后频雨春麦芃芃丰可知也喜何如之油然成吟1033

晨起1033

惟应1033

独得1033

馀生1034

读击壤歌1034

夏夜1034

我来1034

中秋1035

宇宙1035

性情吟1035

中和吟1035

代简答人1036

感兴1036

林间1036

读皇极经世1037

答问静1037

答奇观1038

楚游草1038

宿确山驿 是日睹山东河南流民载道兼闻登莱饥馑之状不觉夜不成寐1038

客愁1038

初渡汉江1039

送倪旦老往粤西谒马提台1039

忆母登黄鹤楼望秦川1039

黄鹤楼1039

再登黄鹤楼感而有赋 楼头塑费仙驾鹤升云像1040

与胡枚臣董虞颺泛舟滋阳湖候月十一月初九夜1040

轩中梅放重题示虞颺公子1040

题绿萼轩新梅1040

元日和复庵宪副祝天1041

正月六日晨访赵又清于尚以朋高冠草堂尚卧未起1041

柳浪莺 为董大参赋1041

梅影 为董大参赋1042

麦浪 为董大参赋1042

微云 与董大参道谊深知故篇中往往寓规劝之意1042

远寺钟声 为董大参赋1042

夜里渔舟 为董大参赋1043

秋蝶 为董大参赋1043

蜂衙 时湖南红苗未平为董大参赋1043

莺簧 为董大参赋1043

蝶板 为董大参赋1044

千丈松 为董大参赋1044

淡云 为董大参赋1044

千竿竹 为董大参赋1044

武昌客舍雨中饯卜臣胡君就遂平西席1045

月夜为友邀饮前湖即和原韵1045

十四夜武昌城观灯记事竹枝词1045

元宵1045

张大参新楼招饮1046

滋阳桥春雨1046

二十一日夜客斋有感1046

三登黄鹤楼1046

滋阳湖吊贺文忠 湖在城中东南张献忠破武昌亚相贺文忠家居一家二十口殉难湖中1047

雪中怀达夫上人1047

武昌春雪1047

客中逢雪1048

喜得舍弟家报1048

得舍弟手书知家慈康泰而二曲夫子夙疾稍痊癒兼荷皇上西巡时旌礼异数既以志喜兼申谢复庵宪副蓋家师夙荷宪副眷注近年来更荷其粟帛之馈深也1048

临汉江1048

席间共拟满湖明月吊湘娥1049

客怀 二月晦日1049

黄州草1049

题江天一览亭 亭在郡治西偏竹楼旧趾之北踞地最高郭外江山云树一望无际1049

题览胜 亭在北城头又踞全郡之胜即治之少祖山也1050

西亭感兴八首即呈华西先生1050

赤壁一绝呈李华西先生1051

游林皋赤壁辄读贾可斋太守石刻题留慨然忆旧不觉泪之沾襟1051

夜发阳逻舟中即事1052

归自黄州滋阳桥登望1052

发汉口五里途中即事1052

辛卯冬赴湖北实斋中丞之召过襄阳逆旅主人固求题卷口占六言半律二首以答其意1052

南游草1053

舟泊丹阳1053

归舟仍泊丹阳1053

晨渡长江1053

舟过金陵1053

芜湖阻风见燕子剪江1054

燕湖夜泊 是日大风几于覆舟1054

自三湾发舟假寐片时而舟已渡江1054

日西望旧县镇尚远而以风清浪平舟行自如1054

过凤凰山 山在江心1055

舟泊荻港1055

是晚乘小艇归自桥头港经过寺观居人皆依山临水维时皓月横空清风入舫顾而乐之想蓬莱方丈或当有此况味非得阻风何可际此人生风波小阻未必尽不幸也达人正须味无味之味耳复歌一律1055

舟中闻观音堂梵音1055

舟发荻港见渔翁操轻舟出入芦湾1056

舟指铜陵1056

舟发铜陵1056

江行无题1056

舟过大通五千里九华山1062

舟行望池州府1062

晨过池州府1063

李阳驿1063

阻风天妃庙望小孤山1063

孤山1063

阻风仍雨1064

舟行1064

江上勉行1064

夜泊五里套1065

舟出宿松界五十里喜风1065

过安庆谒元韩忠烈祠 祠中有石砌墓即忠烈藏骨之穴1066

舟指彭泽1066

舟中逢立秋1066

立秋日晨起发舟1067

立秋一日舟中晚行款语同舟诸君1067

雨过舟行1067

夜经彭泽1067

将到湖口别江西同舟1068

舟入湖口界1068

过湖口关1068

舟泊九江1068

从豬波湖入通山1069

题通山署公堂 县无城依山随川而居1069

舟指黄州有怀华西太守先生1069

紫阁草1070

大圆禅院 旧系子房仙窝今更为寺1070

山房感兴1070

夜坐1071

禅堂前院苍松1071

山门望雨1071

乙亥夏攜童孙避暑紫阁山下大圆禅寺邑中閧闹事大异寻常而積四十馀日尚无休期伤醇风之顿坠不觉苍然成吟1071

雨中收得紫松鳞1072

禅房漫兴十二首1072

山门闲眺1073

对月1073

题弥勒佛堂 有序1074

感旱1074

送客人蜀1074

即事1074

禅房1075

独步1075

对紫阁1075

折得野菊付小孙1075

山房杂兴1076

岩旁赤石竹1077

赠大圆寺众1077

后院双松1077

山中雨后1078

紫阁苍松示儿1078

寻山1078

夜月1078

雨后自家晚赴大圆1079

大圆寺院即事1079

秋夜1079

山中即事1080

雨中对禅院苍松鸡冠悠然感心1080

独坐1080

山中1080

山中雨候1081

又雨1081

山中对问元客1081

答元客1081

中秋日山房新霁1082

与客谈禅元1082

与客谈毕重订诸孙1082

秋深峰紫1083

入前谷1083

山中与勋儿偶论汉史1083

山中忆老友泾阳公张君因寄1084

秋逼重阳再攜童孙登紫阁西峰直造峰巅1085

哭旱篇 有序1085

忧旱 庚午五月朔十1086

八月终旱1086

辛未仍旱1086

喜闻皇恩蠲赈1087

十月1087

壬申五月1088

读白沙集乐岁呈杨大尹感怀书事首章仍步原韵 壬申1088

久旱新雨漫题一诗索和温仲芳表弟壬申七月附柬1088

喜闻皇恩更蠲租税随口吟成口号一章壬申十月二十1089

慰流民1089

雨后观禾 癸酉1089

郊行寄侄1089

饥馑后逢故人1090

复愁 丁丑1090

复忧1090

拟征妇词 有序1091

玉门曲1092

秋思1092

卷四1093

戊戌草1093

戊戌草自叙1093

登台 戊戌有序1093

即事 庚子九月念二1094

重阳1094

行归1094

翘祝1095

荒中得复庵弟书于京师知于此荒极廑念调剂之殷诗以答之1095

西来流移今尚不息而此方去年顿旱今年又荒天心真不可问矣悲而更祝情见乎词蓋前此之祝在两川仁人君子今日殷祝正在吾省汲公郑监也1095

无聊1096

殷训儿曹1096

寄复庵弟于京师1097

冬寒倍常目睹流民冻馁之状怆乎难忍而又束手无策呜呼我生不辰逢此百忧乃知雅不自我先不自我后之怨为发于情之不能自默也两绝鸣哀又冀吾乡仁人君子共闻余言耳1097

喜得 有序1098

颂圣1098

立秋1099

皇仁格天秋成有象欣寄复庵弟于京师兼祝同志诸公1099

秋郊 同寄复庵1099

自感1099

祝风1100

与友论孟子1100

和友人秋渡渭桥1100

寄友代简1100

八景 有序1101

感秋1104

感事1104

录入秋小诗再寄复庵弟于京师1104

送客出门见邻人子打雁而归恳款祝之1105

又感1105

晨朝1106

满目1106

寒里饥民咽道周赈无计不觉心之如刺仍用满目原韵口占一律1106

嘲林示孙 取外貌徒清中无实用之比1106

解嘲示孙 又取有资实用不须崇尚虚文1107

冬夜送胡代言孝廉时以效力军前入关过存 代言少宗伯作梅公季弟昔交楚中1107

月里再雪忆功儿襄阳之行 有序1107

再愁1108

又雪更愁1108

过腊八二日仍雪倚门又祝1108

老病1109

雪里得急走送至功儿襄阳书言李司马倾蓋如旧兼际竟陵带存王丈遇于襄署程侯仍高情念旧亦眷存之厚独以雪雨连绵归期春冬皆不可知灯下即拟一论论所未尽托情韵语仍烦原人带去襄阳1109

残腊1112

偏见1112

立春前一日示儿 是年腊月十九立春1112

岁底送孙德符归里 德符为寒家西席1112

次宵再送兼寄其兄展成1113

成春滋感1113

呼儿1114

又呼1114

除日1114

除日又得功儿书1115

元旦喜而且祝1115

新春三日四得功儿途中之报言李司马送己西返之日即得卓异之报五日内业已赴都板叶至家当在二月初旬喜开佳音诗志庆祝情之所溢不觉得竟得十首1116

新年四日1117

新春六日邀亲邻小酌1117

拟贺卢公抚甘 有序1118

赠富平路来二君1119

寄襄城刘华岳 有序1119

训儿 有序1120

勍儿读书紫阁禅院前楼诗以勖之1120

和张令公吊先渼陂先生春雨亭遗像 癸卯1121

和令公秋雨新霁独坐西桥垂柳下韵1121

初秋六日午后陪令公游钓台即和原韵1122

中秋后五日手补丹溪心法破损1122

和令公留住西园避暑1122

附令公原唱1123

夜坐1123

同孙德符至水磨头嘱儿1123

和令公读少墟先生集1123

和令公初秋登中楼文昌阁1124

和令公娄敬庵吊古1124

和令公游白沙泉1124

和令公登显灵台1125

题酒德颂1125

上元步月1125

和令公重阳日游清凉山1126

和令公重阳夜饮1126

送门人1126

和令公晤鄠邑茂宰1127

和令公经斑竹园次大复韵1127

和令钓台作1127

和令公题罗什寺净土树 净土树相传罗什经此倾履中臭土而生1127

和令公过二曲书院1128

和令公同至太平山庄1128

和令公草堂韵1129

和令公游高冠峪1129

和令公鄠杜山水行1129

和令公谒周文武二王陵1130

送蛛摘网1130

呼儿1130

闻都宪可亭朱公误以贱名入荐剡书怀矢报1130

寄襄城刘七一1131

又感1131

送客游粤东1131

触感拟寄七一1132

漫兴1132

即事1133

再辞1133

山居1134

老矣1135

得勍儿都中书1135

感鸟1136

莫解1136

漫题1136

志恸1136

百忍1137

漫兴1137

持此1137

除夕 甲辰1137

仍杂前韵续成七言二律蓋于时更有感怆不觉其言之烦多耳1138

乙巳元日1138

元宵1139

是夜独邀德生表兄 予年七十德兄已七十有四矣1139

又七律一首仍用真韵1139

惊蛰雨雪1140

寄勍京师 仲春初八1140

贱辰前一日即事 二月初十日1141

贱日荷泾阳令公弟辱临兼荷寿言寿巵十七史详节之仪即席奉和即用原韵1141

再和令公十一日游太史桥1142

再和令公十二日游金峰寺诗亦用原韵缘余以是日客尚多在未得陪行1142

清明1142

春暮雨过登白公台忆老友令公1142

窗前于雨后栽枣占律示孙1143

雨至移西院石榴之待去者1143

寄祝令公老友1143

勍儿于京得山左素园林君为友深承高谊规切此古道交也儿童赴都寄诗以祝蓋素园候铨邑宰不日有循良之责耳1144

卷五1145

感兴篇1145

感兴篇题词1145

一至六十八1145

附1145

读尚书1153

读洪范1153

读东周史1153

读宋史1153

天人1154

有命1154

宋明诸大儒1154

读西铭1154

评濂溪1155

阳明1155

邵子1155

读史 汉代高文1155

诸子众流1156

主静1156

元教1156

禅教1157

读韩非1157

补遗诗1158

垂钓1158

石藓1159

有感1160

登武昌寓目1160

舟过金陵1160

次日傍舟1160

昭君怨1161

元宵1161

忆野臣1161

灞水感兴 灞水原名滋水秦穆欲彰霸功因更为霸然至今知此水之为霸亦孰知此霸之为秦霸者噫嘻千载迷人劳心经营口成人名类如此夫可叹也1162

夏日晨过紫阁山寺1162

冬至1163

登山1163

紫阁山寺1163

秋雨新霁1164

春感1164

除日1165

七十二岁岁暮1165

除夜1166

学博子蕃公屡惠瓮头春1166

春日重游樊川1166

欲登金山又阻风清1167

滞舟维阳者五日酷暑侵骨晦日易舟方欲就途始出门无大阴云而雨者移时積日焰蒸为之顿滌同送者咸归天意如怜某之苦暑余何敢当然仁天之惠则特厚也口吟一绝用志冥慈1168

渔湾亭1168

舟泊繁昌午夜闻有铜笛声1168

薄暮再?黄州谒李华西先生遗爱祠慨然忆旧不觉泪之沾襟1168

由江将趋通山入豬波湖望兴国尚远而日已暮仍宿水次1169

竹山阻雨 在兴国1169

舟泊回风矶1169

夜过排风1169

题通山署后亭1170

留别通山令金应枚1170

入麻城界 金应枚弟署邑篆1170

班婕妤1170

塞上曲1171

河套1172

宁夏1172

和令公践约金峰之作即赠月印士人余七岁时曾一至阁六十二年今乃再至1173

赠月印1173

和复庵方伯弟白鹿洞用朱陆二先生唱和原韵 有序1173

寄祝张令公1175

汉昆明池1175

小雁塔1175

题壁1175

哭门人黄冈靖庶常1176

祝令公生辰1177

元日辞餽1177

南天竹 此君至冬始红经霜不凋劲节与竹同德因德标号名以天竹始为称情1177

感叹1178

和岫庵令君秋雨见示之作1178

送同门傅子南归1178

除日1178

鲁桥八詠1179

又堰口天桃二首1180

祝逊老1181

送别逊功归里1181

季秋望日岫庵明府邀游钓台 同坐者为泾阳王逊功解元明府三仲1181

雨后与逊功弟登眺涝滨白公台1182

除夕1182

独坐1182

雪里白梅1183

庚戍上元祭祖毕自叹1183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