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吕澂唯识学思想研究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吕澂唯识学思想研究
  • 袁宏禹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人民出版社
  • ISBN:9787010146447
  • 出版时间:2015
  • 标注页数:344页
  • 文件大小:127MB
  • 文件页数:355页
  • 主题词:吕澂(1896~1989)-唯识宗-研究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吕澂唯识学思想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导论1

一、近现代法相唯识学的复兴1

(一)唯识宗的终结到唯识学的延续2

(二)唯识学思潮与哲学科学的际遇5

(三)三系唯识与多家论唯识的兴盛12

二、吕澂的生平与著述16

(一)生平的年代分期17

(二)著述的整理分类20

三、吕澂及其思想的总论25

(一)研究动态综述及创新点25

(二)吕澂唯识学思想的渊源30

(三)吕澂唯识学思想的特点35

上篇:吕澂唯识学思想与印中佛学源流43

第一章 正学:吕澂对唯识学教理行证之阐释43

第一节 教相名言43

一、阐唯识学“真如”观43

二、解唯识学“法界”观48

第二节 分判界说53

一、分瑜伽、唯识为二宗53

二、划古、今唯识学有别57

三、勾印、中唯识传承史64

第三节 戒行修证71

一、弘瑜伽行的戒律71

二、言唯识学的定观77

第二章 清源:吕澂对唯识学与印度佛学关系之探赜83

第一节 唯识学与小乘佛学源流83

一、探唯识学发源于原始《阿含》84

二、推唯识学传承于部派《毗昙》89

第二节 唯识学与大乘般若学同源95

一、申唯识、般若义理不二96

二、说瑜伽、中观二派合流101

第三节 唯识学与大乘如来藏学判教107

一、改《法华》为涅槃学科108

二、判《华严》为瑜伽学科113

三、归《楞伽》为唯识典籍119

第三章 拣择:吕澂对唯识学与中国佛学关系之简别126

第一节 唯识学与天台宗思想关系的批判与交涉126

一、批天台宗的“实相”性觉说127

二、证天台宗学发轫于唯识古学132

第二节 唯识学与华严宗思想关系的诘难与考源138

一、诘华严宗的“法界缘起”性觉说139

二、考华严宗学导源于唯识古、今学145

第三节 唯识学与禅宗思想关系的拒斥与回溯150

一、斥禅宗的“心性”本觉说151

二、定禅学渊源于大乘唯识学156

下篇:吕澂唯识学思想与真善美哲思165

第四章 求真:吕澂对唯识因明与论理思维之辨证165

第一节 因明典籍译校与分期发展165

一、译因明典籍及勘对166

二、谈因明分期和发展171

第二节 唯识逻辑学与因明认识论176

一、议玄奘“真唯识量”的形式逻辑176

二、倡《佛家辩证法》唯识辩证逻辑180

三、述法称《正理一滴论》因明量论184

第三节 法相唯识真义辩论190

一、辩《楞伽》不思议熏变为现识因义190

二、论《掌珍论》二个比量“真似”义197

三、诤“真如”是否作“疏所缘缘”义203

第五章 问善:吕澂依唯识学说对心性伦理之诠解209

第一节 唯识学“佛性”、“种姓”义209

一、藉唯识学诠“佛性”210

二、释唯识学“五种姓”214

第二节 唯识学心性思想与儒释道人性观219

一、讲《华严原人论》儒道佛人论220

二、以“唯识性”解孔孟人性善说224

第三节 唯识学界域下的佛学心性论议题228

一、与熊十力进行“性寂”、“性觉”之争228

二、同巨赞讨论中国佛学心性明净问题233

第六章 审美:吕澂对唯识美学系统与理论之解构238

第一节 从美学斗士向唯识学者的转变238

一、和陈独秀倡“美术革命”239

二、驳蔡元培“美育代宗教”243

第二节 唯识学教义视域下的美学系统247

一、建“唯识美学”学科体系248

二、取立普斯美感“移情说”252

三、择梅伊曼“美的态度说”257

第三节 评析康德与柏格森的美学理论261

一、评康德的美学思想与唯识论契接261

二、析柏格森生命美学与唯识论歧出267

余论:对吕澂唯识学思想的时代性考察272

一、吕澂“证伪存真”批判思维形成的时代背景272

(一)沿袭清代、民国时期疑古学风余波273

(二)受到西方实证主义东渐思潮的影响275

(三)吸纳日本佛学界考证辨伪治学方法277

二、吕澂对唯识学实践于人间社会的推展279

(一)唯识转依义“革新”意涵的弹出280

(二)佛法不离世间的唯识学三层展开284

三、对吕澂唯识学思想地位及影响的评价296

(一)吕澂唯识学思想的纵横向地位297

(二)吕澂唯识学思想的正负面价值302

附录一 吕澂与近现代唯识学者的思想比较308

附录二 对吕澂的主要著述作分类的统计表319

参考文献327

索引336

后记343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