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凌耀星内经讲稿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凌耀星内经讲稿
  • 凌耀星编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 ISBN:7117094567
  • 出版时间:2008
  • 标注页数:234页
  • 文件大小:12MB
  • 文件页数:249页
  • 主题词:内经-研究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凌耀星内经讲稿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教学讲座3

学习《黄帝内经》的方法与态度3

一、读书与实践3

二、探宝与挑刺5

三、文理与医理6

四、钻进去与跳出来9

我的《黄帝内经》教学法11

一、因材施教 各有侧重11

二、要善于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14

三、要教好首先要学好16

《黄帝内经》选讲21

绪论21

一、《黄帝内经》在祖国医学中的地位和作用21

二、《黄帝内经》的成书年代和时代背景22

三、《黄帝内经》的主要内容25

四、《黄帝内经》的主要学术观点27

五、如何学习《黄帝内经》31

上古天真论篇第一(节选)36

一、人之寿夭36

二、影响寿天的因素37

三、四种人养生方法37

生气通天论篇第三45

一、生气通天的意义45

二、阳气的生理46

三、阳气的病理48

四、阴精与阳气的关系53

五、四时气候、饮食对人体的危害55

阴阳应象大论篇第五59

一、阴阳的基本概念和基本观点59

二、阴阳学说在医学上的具体运用63

汤液醪醴论篇第十四75

一、治疗方法要随疾病变化而不断发展75

二、神机与疗效的关系76

三、举水肿病说明神机与疗效关系81

脉要精微论篇第十七87

一、诊法常以平旦88

二、全面诊察,以决死生89

三、脉应四时94

四、知病之所在98

五、从脉和色判断新病与久病102

六、寸口脉的脏腑分布103

七、脉象主病105

五运行大论篇第六十七111

一、天地阴阳者,不以数推,以象之谓也111

二、候之所始,道之所生113

三、六气上下左右的划分117

四、六气客气上下位置119

五、气相得则和,不相得则病121

六、上者右行,下者左行121

七、天动地转说122

八、人与运气之变相应124

九、主时之运不同则生化各异125

十、岁运与主时之运生克乘侮的关系127

专题讲座131

《黄帝内经》阴阳学说钩玄131

一、阴阳的基本概念131

二、阴阳的基本观点134

《黄帝内经》中的唯物论观点,140

一、“气”是物质世界的本源140

二、物质第一性与精神的反作用141

三、反对鬼神迷信142

四、驳不可知论143

五、梦与祝由的科学解释143

藏象学说与控制论145

一、控制论——人体黑箱与藏象学说146

二、随机调节——尝百草147

三、对症治疗——有记忆调节148

四、辨证论治——多变量系统148

五、审症求因——由症变量探求病因149

六、藏变量与象变量150

七、阴阳辨证——负反馈调节151

八、内稳定器模型153

九、中西医结合问题—研究人体的新途径154

三焦的两个系统156

一、以肺脾肾为中心的三焦气化系统156

二、以心肝肾为中心的三焦相火系统157

三、三焦的两个系统的特殊联系和病理特点160

四、三焦功能的整体性161

《黄帝内经》脏腑阴阳补泻规律对临床的指导意义163

一、脏与腑的生理特点163

二、脏与腑的病理特点164

三、脏腑虚实的补泻规律165

《黄帝内经》理论对脏腑辨证的启示168

一、从病因的角度,辨病在何脏何腑168

二、从证候特征,辨病在何脏何腑170

《难经》肾间动气·三焦·原穴的理论174

一、关于肾间动气学174

二、关于三焦177

三、关于十二经原穴180

《黄帝内经》十二经病候对辨证论治的启示184

一、十二经病候与辨证论治基本原理184

二、十二经病候对虚实辨证的启示185

三、十二经脉病候对异病同治的启示188

四、十二经脉病候对同病异治的启示189

《黄帝内经》中虚实的含义194

一、病机的虚实194

二、生理的虚实195

三、天时的虚实196

四、治法的虚实197

脉学渊源198

一、脉学的形成198

二、《黄帝内经》的脉学成就199

三、淳于意和《诊籍》207

四、《难经》对脉学的贡献208

五、张仲景对脉学的发展209

六、王叔和对脉学的总结210

应用《黄帝内经》理论治疗疑难杂病213

一、“人无胃气日死…脉无胃气亦死”213

二、“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214

三、“病名伏梁,此风根也”215

四、“不得卧者,卫气常留于阳,阳气满则阳蹻盛”217

五、“淫气遗尿,痹聚在肾”219

六、“诸寒之而热者取之阴”221

七、“治痿者独取阳明”222

应用《黄帝内经》理论治疗癌症的体会224

一、中医治癌理论渊源来自《黄帝内经》224

二、癌症的共性在于“局部为实,整体为虚”225

三、整体治疗——攻、补、调、导226

中医古籍研究的意义与方法229

一、中医古籍研究的历史回顾229

二、中医古籍研究的目的意义230

三、中医古籍研究的途径和方法231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