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家庭史 第5卷 民国时期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张国刚主编;郑全红著 著
- 出版社: 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
- ISBN:7218054730
- 出版时间:2007
- 标注页数:469页
- 文件大小:93MB
- 文件页数:500页
- 主题词:家庭-历史-中国-隋唐时代;家庭-历史-中国-五代十国时期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中国家庭史 第5卷 民国时期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五卷 民国时期绪论 1
一、民国家庭研究的历史、现状、趋势与问题 2
二、本卷的研究资料 13
三、本卷的叙述结构 20
第一章 家庭规模与结构 23
第一节 日益缩小的家庭规模 23
一、民国时期家庭规模的发展趋势 26
二、家庭规模的实态考察 34
第二节 趋向简化的家庭结构 43
一、家庭结构:类型分析 43
二、家庭结构:世代分析 47
三、家庭结构:同居亲属关系种类分析 49
第三节 民国家庭规模和结构之特征 61
一、稳定性 61
二、变异性 61
三、城乡差别 63
四、地域差异性 65
五、不同阶层家庭结构和规模有所不同 65
第四节 关于民国时期家庭规模、结构变动趋势的思考 69
一、生育、死亡、结婚、离婚等人口要素是影响家庭规模和结构变化的重要因素 69
二、兄弟义居向兄弟异居缓慢转化是民国家庭发展的基本趋势 74
第二章 婚姻与家庭生活 79
第一节 民国婚姻整体状况扫描 79
一、婚姻状况 79
二、对未婚者的考察 85
三、对已婚者的考察 99
四、对离婚者的考察 118
五、对再婚者的考察 128
六、婚姻与生育 129
第二节 婚姻与家庭问题 137
一、旧的婚姻习惯依然存在 137
二、纳妾问题 142
三、家庭暴力问题 150
四、家庭教育问题 154
第三章 家庭中的政治与权力——民国家庭关系分析 161
第一节 家庭内部关系 161
一、夫妻关系 161
二、亲子关系 168
三、婆媳关系 171
四、家庭中其他成员之间的关系 173
第二节 民国家庭关系的新趋向 176
一、从妇女地位变迁看民国横向家庭关系新趋向 177
二、从家庭平等化、家庭民主化看民国纵向家庭关系新趋向 182
第三节 家庭中的政治与权力——对民国家庭关系的反思 186
一、民国家庭关系的主要特征与政治、权力和权威 186
二、婆媳之争——对家庭有限权力的争夺 189
第四章 分家与财产继承193
第一节 分家193
一、大家庭的解体和小家庭的诞生193
二、分家模式201
三、分家原则208
四、分家仪式与分家文书213
第二节 拟制血亲家庭——立嗣子继产承户224
一、可做嗣子的合适人选225
二、立嗣手续和文书格式230
三、立嗣与继产233
第三节 女子与家庭财产继承235
一、民国女子争取财产继承权235
二、女子财产继承权的法律考察237
三、女子财产继承权的社会考察243
第四节 分家中老人的赡养问题247
第五章 家庭生计与日常生活255
第一节 民国家庭的治生之道255
一、乡村家庭治生及其经济状况256
二、都市家庭治生及其经济状况292
第二节 民国家庭之生活状况、生活方式透视316
一、富裕家庭的奢华生活316
二、温饱小康家庭的自足生活320
三、贫寒家庭的窘困生活324
第三节 对民国时期家庭生计变动趋势的分析与思考334
一、民国时期家庭生计的变动趋势334
二、对民国时期家庭生计变动趋势及特征的分析与思考339
第六章 家庭转型与社会变迁 344
第一节 自晚清至民国时期现代婚姻家庭理论和思潮的兴起 345
一、清末民国时期西方先进的婚姻家庭理论、价值观念和制度的输入及其在中国的广泛传播 346
二、清末民国时期人们对传统婚姻家庭制度和价值观念的批判 349
三、清末民国时期人们对未来婚姻家庭制度的理想憧憬 362
第二节 民国时期婚姻家庭观念的变迁 383
一、择偶观的变迁 384
二、婚恋观、家庭观的变迁 390
三、贞节观、离婚观的改变 399
第三节 民国家庭变革的时代特征 401
一、家庭变革的过渡性 401
二、家庭变革的不平衡性 403
三、家庭变革的冲突与矛盾性 405
四、家庭变革的偏激性 407
第四节 家庭转型与社会变迁 409
一、传统家庭向现代家庭转变的动因 409
二、传统家庭向现代家庭转变的阻滞 434
三、家庭转型在社会变迁中所具有的意义 439
结语:对家庭转型研究中一些问题的反思 445
主要征引文献 450
附录:解放前中国婚姻家庭状况调查问卷 461
后记 468
图1—1 四世同堂24
图1—2 蝴蝶——民国时期人们最喜爱的电影明星27
图1—3 跳舞——民国时期人们的休闲方式之一28
图1—4 一家四口34
图1—5 父子43
图1—6 母子47
图1—7 一个中等阶层的家庭55
图1—8 全家福66
图1—9 母亲与孩子们在一起68
图1—10 盛宣怀共有8儿8女,庄夫人60寿辰时的家庭合影76
图2—1 纳征:聘礼是婚姻的前提93
图2—2 民国年间北京的婚礼乐队96
图2—3 小丈夫117
图2—4 一个家庭的孩子132
图2—5 姐弟五个134
图2—6 育婴堂141
图2—7 20世纪20年代一个家藏妻妾的家庭142
图2—8 女子进学堂159
图3—1 胡适与江冬秀162
图3—2 胡适父子168
图3—3 胡适与长子、长媳及长孙174
图3—4 留学德国的兄弟175
图3—5 民国时期新女性179
图3—6 文绣与皇帝离婚闹起妃子革命180
图3—7 母子183
图4—1 新式婚纱照193
图4—2 徽州留存的民国分家文书一194
图4—3 徽州留存的民国分家文书二195
图4—4 徽州留存的民国分家文书三202
图4—5 徽州留存的民国分家文书四216
图4—6 盛家方颐、爱颐、关颐三姐妹242
图4—7 老来难246
图5—1 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北部11处1587户农民家庭五大费用百分比279
图5—2 1925年我国北部及中东部7省13处2370户农家各种生活用品分配的百分比279
图5—3 1925年我国北部及中东部7省13处2370户农家田场供给之各种生活用品之百分比280
图5—4 1932年中美日丹四国家庭生活费用分配比较282
图5—5 当契285
图5—6 修鞋老汉301
图5—7 去购物305
图5—8 20世纪初中美英德澳五国工人家庭食品费用支出比例比较306
图5—9 民国时期新冥器——丧葬费用支出之一309
图5—10 梁启超故居316
图5—11 陈仪故居318
图5—12 李吉圃故居319
图5—13 购买纸元宝325
图5—14 磨326
图5—15 贫苦孩子328
图5—16 中国北京房屋布局330
图5—17 人力车夫333
图6—1 巴金小说《家》的封面344
图6—2 征婚广告384
图6—3 萧红与萧军394
图6—4 胡适与曹诚英等人在一起395
图6—5 离婚场景400
图6—6 婚姻条例420
图6—7 20世纪30年代订婚证书430
图6—8 20世纪40年代结婚证书431
图6—9 女性参与社会活动432
图6—10 祖屋435
图6—11 杭稚英的广告月份牌442
表格目录表1—1 1919—1930年河北、山东等地农民生活水平变化表30
表1—2 1928—1933年全国16省百处农家家庭情形调查31
表1—3 20世纪20—40年代中国家庭规模调查统计表32
表1—4 民国家庭规模变迁表35
表1—5 1921—1925年安徽等7省16处2640户农家平均人口37
表1—6 1922年直隶等5省240村7097户农家平均人口38
表1—7 1935年福建义序家庭之大小38
表1—8 20世纪20—40年代中国各地农村家庭平均人口调查举例39
表1—9 20世纪20—40年代各种家庭户规模调查数据表40
表1—10 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城市家均人口数举例42
表1—11 咸丰十一年(1861)山东宁海州家庭结构分类统计表44
表1—12 20世纪40年代初山东恩县后夏寨农户家庭类型表45
表1—13 中国近代不同时期农村家庭类型对比表45
表1—14 民国不同时期城市家庭类型对比表46
表1—15 1929—1949年各地调查世代和辈分状况表48
表1—16 1926—1927年北平郊外164户农家成员调查51
表1—17 1924—1925年安徽等地2927户农村家庭同居亲属关系种类比例表52
表1—18 20世纪30年代福建义序住户的亲属关系53
表1—19 1921—1925年安徽等7省16处2640户农家成员之调查56
表1—20 20世纪三四十年代五大城市已婚妇女居住状况分析表58
表1—21 民国各时期家庭规模统计表61
表1—22 20世纪前期中国城市家庭平均人口举例63
表1—23 20世纪前期中国农村家庭平均人口举例64
表1—24 20世纪40年代安丘县翟山村土地与户均人口之关系66
表1—25 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485位不同教育程度妇女生育量表68
表1—26 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各种家庭平均子女存活率之比较69
表1—27 20世纪20—40年代中国人口平均预期寿命结构表70
表1—28 20世纪20年代制均家庭规模和结构的因素72
表2—1 20世纪30年代福建义序婚姻状况统计表80
表2—2 1929—1934年中国8区99处乡村婚姻状况的人口比例81
表2—3 20世纪40年代五城市婚姻状况82
表2—4 1947年全国部分省市婚姻状况的人口比例82
表2—5 1929—1931年各年龄组婚姻状况的人口比例84
表2—6 1933年广州市人口性别构成87
表2—7 1934年上海华界人口性别构成87
表2—8 1940年天津人口性别构成87
表2—9 1938年全国各省市性别比(性比例)统计表88
表2—10 民国时期北平人口结婚率88
表2—11 1934年江苏省江宁县土山镇286户农家人口年龄与性别分配89
表2—12 1929年河北定县515家人口年龄与性别之分配及性比例表89
表2—13 20世纪30年代中国南北8处2927户农家人口的性别结构90
表2—14 20世纪30年代各地农家人口的性别结构90
表2—15 20世纪前期中国各地农村人口性别结构举例91
表2—16 1930年前后中国和世界主要国家人口性别比91
表2—17 1931—1935年江苏江阴峭岐镇农家男女人口不同结婚队列的平均初婚年龄104
表2—18 20世纪20年代河北定县大王耨村结婚年龄分配表104
表2—19 20世纪30年代山东邹平县1266对夫妻结婚年龄状况表105
表2—20 1921—1925年7省17处家长及家长之妻成婚年龄表106
表2—21 1929—1930年华北、华南及全国农家人口结婚年龄分配状况比较107
表2—22 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各地农村人口结婚年龄状况表108
表2—23 20世纪三四十年代北京东河沿女性结婚年龄统计表110
表2—24 20世纪三四十年代北京东河沿男性结婚年龄统计表110
表2—25 20世纪40年代全国城乡平均初婚年龄111
表2—26 土改前男性初婚年龄与成分关系构成113
表2—27 20世纪30年代江苏南通、安徽宿县农民婚姻统计表114
表2—28 1929—1932年上海市离婚原因分析表124
表2—29 1929—1938年广州、天津、北平、成都四市离婚原因分析表125
表2—30 1930年河北定县46岁以上妇女生育子女数量构成表130
表2—31 20世纪上半期冀南地区家庭经济水平与妇女生育132
表2—32 20世纪30年代16~45岁已婚妇女按丈夫职业分类的差别生育率133
表4—1 2002年200名老人回溯性调查之个案地区分布196
表4—2 2002年200名老人回溯性调查之个案城乡分布表197
表4—3 2002年200名老人回溯性调查之分家原因情况表197
表4—4 祖产轮值法212
表4—5 20世纪三四十年代三个华北村庄中19户自耕农家庭的养老规定249
表5—1 1922年浙江等地农业的男工人之比例257
表5—2 1926年北平黑山扈村64家男子职业分配表258
表5—3 1929—1930年河北定县各村女人田间工作外家庭治生的主要副业分配表259
表5—4 1927年北平挂甲屯村100家女子的职业分配表260
表5—5 1926—1928年山西清源县143家同居家属的职业分配表261
表5—6 1927年北平挂甲屯村100家男子的职业分配表262
表5—7 1929—1933年中国乡村人口的职业构成表263
表5—8 1922年浙江等地农民收入结构表265
表5—9 20世纪二三十年代南北四省各县农家收入的来源265
表5—10 20世纪上半期不同地区乡村人口的家庭收入266
表5—11 20世纪上半期各地农家周年收入比较267
表5—12 20世纪上半期南北各地农家年收入状况表269
表5—13 1934年长江中下游农村家庭年收入各组户数比率270
表5—14 1923年上海市郊各类农家收入比较表271
表5—15 1922年芜湖、成都两地各类农家年收入比较表271
表5—16 1934年江苏省江宁县土山镇286户农家每家全年各项收入平均数目表271
表5—17 1922年浙江等四地各类农户家庭收入比较表273
表5—18 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各地农家年支出比较表275
表5—19 20世纪上半期不同地区乡村家庭生活费用表276
表5—20 20世纪上半期各地乡村家庭生活费用结构表277
表5—21 20世纪上半期中国农家收入和消费支出的地域比较280
表5—22 20世纪40年代全国28省各类农业人口消费结构表281
表5—23 20世纪30年代浙江兰溪各类农家全年生活支出结构表281
表5—24 1917—1941年全国农村平均每家全年总收入和总支出283
表5—25 1934年长江中下游乡村农家各种收支状况户数比率284
表5—26 民国时期北平清华园附近6个村借贷用途统计287
表5—27 1922年浙江等5省乡村家庭住房数量比较表289
表5—28 1947年南京等市人口职业结构表292
表5—29 1929年广州市各业女职工人数调查表294
表5—30 1947年上海女性职业分布295
表5—31 民国时期主要军阀官僚拥有土地面积统计表297
表5—32 民国时期主要军阀、官僚、买办财产一览表297
表5—33 国民党政府高级官员私人财产调查表298
表5—34 1924年1470名中学教师年收入情况表300
表5—35 20世纪30年代上海知识阶层收入抽样调查表300
表5—36 1930—1936年上海16个行业工人月平均名义工资表302
表5—37 1930年国内主要城市工人工资与工时统计表303
表5—38 1922年中国主要城市平均每家生活费用表306
表5—39 民国时期全国28省各类非农业人口消费总值百分比表308
表5—40 1930年全国主要城市工人家庭生计每月收支统计表311
表5—41 抗日战争前后上海物价及工资涨幅比较313
表5—42 1936—1939年上海房租、食物、燃料指数314
表5—43 1936—1939年上海工资指数及生活费指数比较314
表5—44 1936—1940年洛河下游部分粮食及日用品价格变动表314
表5—45 民国时期国民消费总值335
表5—46 民国时期全国工资薪金与利润地租利息所得分配表336
表5—47 1929—1933年中国农家生活程度变迁表337
表5—48 1917—1936年中国国民消费需求变动表338
热门推荐
- 127350.html
- 3897924.html
- 1315906.html
- 3178262.html
- 3628848.html
- 2535578.html
- 778364.html
- 3265160.html
- 3800719.html
- 353124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8735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15284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75606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8939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89818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00101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60635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07315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81865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0323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