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跟着茶经学喝茶 识茶享茶学经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姚松涛编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 ISBN:9787501985128
- 出版时间:2012
- 标注页数:178页
- 文件大小:30MB
- 文件页数:187页
- 主题词:茶-文化-中国
PDF下载
下载说明
跟着茶经学喝茶 识茶享茶学经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读《茶经》慢品茶中真味12
《茶经》作者:“茶圣”陆羽的故事12
学茶启蒙时期12
鉴泉品茶时期12
各地考察和闭门写作时期12
爱茶人不可不读的茶学专著:《茶经》14
天人合一通万象: 《茶经》中的道家理念与“茶心”15
长生不老与茶文化15
道教茶理——天人合一15
君子以和为贵:《茶经》中的儒家思想与茶16
茶人之最高道德——中庸之德16
茶文化中的“和”之美16
“仁”——完美的人格思想16
清真一味悟玄机:《茶经》中的佛家思想与茶禅17
以茶会友通四海:茶文化的发展与传播18
茶文化的发展18
茶文化的传播19
第二章 溯源觅踪 饮茶话茶源:茶之源22
《茶经》原文22
解茶字,寻茶源:茶的由来26
南方有嘉木:茶树的植物形态27
茶树之根27
茶树之茎27
茶树之芽27
茶树之叶27
茶树之花27
茶树之果27
高山出好茶:茶树的种植条件28
土壤28
地形28
气候28
七大茶系:茶叶的基本分类29
绿茶29
红茶30
乌龙茶31
白茶32
黄茶33
黑茶34
花茶35
茶叶的其他分类法36
第三章 巧匠妙具精艺出佳茗:茶之具、茶之造38
《茶经》原文38
《茶经》中的制茶工序45
制茶工艺的沿革与发展46
现代制茶工艺流程47
读《茶经》,看茶圣陆羽的鉴茗之法48
观外形48
观色泽48
慧眼识真:现代茶叶品鉴法49
茶叶外形的品49
茶叶内质的品鉴51
茶人解茶:茶之选购54
茶叶选购的依据54
真茶与假茶的鉴别54
茶人解茶:茶之保存56
第四章 珠联璧合 名茶配美器:茶之器58
《茶经》原文58
历代茶器的演变与发展69
绚丽多姿:不同材质的茶器70
现代常用茶器大观71
随手泡72
茶壶72
品茗杯73
赏茶荷73
闻香杯74
水盂74
盖碗75
茶盘75
过滤网和滤网架76
公道杯76
茶叶罐77
杯托77
茶道六用78
第五章 泥炉炭烧 煮尽三江水:茶之煮80
《茶经》原文80
历代烹煮方式的演变85
煮茶法:源于西汉,盛于初唐85
煎茶法:盛行于中晚唐86
点茶法:流行于南宋86
泡茶法:流传于世87
图解陆羽煎茶法88
好水伴名茶,美上加美90
名茶应配名泉90
江、河、湖水泡茶90
井水烹茶有选择91
雨水、雪水和露水91
自来水91
矿泉水和纯净水91
古今泡茶煮水之讲究92
活水还需活火煎92
水器的选择93
水温的形象化比喻:老与嫩94
煮水品茶选“二沸”94
根据茶叶来确定泡茶水温和时间94
好茶需用妙器配96
茶台与环境的妙配96
按泡茶习惯选配茶具96
茶具间的协调搭配96
茶具色泽的选配97
茶具因人而异97
新手如何选购茶具97
泡茶宜掌握茶、水比例99
现代泡茶的一般程序100
清具100
投茶100
冲泡100
观茶100
分茶与敬茶101
品茶101
续水101
斟茶的讲究:茶性俭,不宜广102
茶最宜精行俭德之人102
茶性俭,不宜广102
茶有所属——不同种类的茶怎么泡104
紫砂壶冲泡白琳工夫茶艺展示104
盖碗冲泡西湖龙井茶艺展示107
玻璃杯冲泡太平猴魁茶艺展示110
茶艺展示中的手法详解112
浸润茶112
淋壶112
高冲水,低斟茶112
凤凰三点头112
韩信点兵112
第六章 茶入杯中品茗自有道:茶之饮114
《茶经》原文114
现代茶之饮类型117
讲究清雅怡和的饮茶习俗117
讲求多种享受的饮茶风俗117
讲求兼有佐料的饮茶习俗117
现代各地饮茶风俗118
北京的大碗茶118
蒙古族的咸奶茶118
藏族的酥油茶118
潮汕的功夫茶118
维吾尔族的香茶119
苗族打油茶119
土家族的擂茶120
回族的罐罐茶120
傣族、拉祜族的竹筒香茶120
饮茶的最高境界——“品”121
品茶的环境121
品茶需好伴121
品茶的步骤122
品茶的要求123
品饮技艺展示124
乌龙茶的品饮124
红茶的品饮125
花茶的品饮125
高级细嫩绿茶的品饮126
细嫩白茶与黄茶的品饮126
饮茶中的“约定俗成”127
摆器示意127
叩桌行礼127
捂碗谢茶127
端茶送客128
浅茶满酒128
茶分三等129
万病之药:茶之功效130
古代饮茶养生法130
现代茶饮保健法131
一年四季养生保健茶饮133
春饮花茶133
夏饮绿茶134
秋饮乌龙茶135
冬饮红茶136
第七章 香茗在手 忆古今茶事:茶之事138
《茶经》原文138
茶的古老传说142
神农尝百草142
凤凰单丛的产地由来142
普洱茶的传奇故事142
御赐的红袍143
宋帝以树叶解渴的故事144
“碧螺春(吓煞人香)”的传说144
冻顶乌龙的由来145
观音托梦145
回眸历史觅幽幽茶香146
王濛与水厄146
苏轼喻茶如佳人146
妙玉敬茶147
以茶代酒147
贡茶得官148
李清照饮茶助学148
乾隆与十八棵御茶树149
王安石鉴水149
现代茶人逸事150
毛泽东吃茶150
周恩来“啜英咀华”150
林语堂的“三泡”说150
品茶行家秦牧151
老舍先生与茶151
当代茶圣吴觉农152
郭沫若咏茶152
冰心与茉莉花茶152
第八章 青山厚载 育锦绣茶园:茶之出154
《茶经》原文154
中国历代茶叶产区分布及等级划分157
中国历代茶叶产区分布157
茶区的划分标准158
茶区内茶叶的等级划分159
现代四大茶区示意图160
江南茶区160
江北茶区161
西南茶区161
华南茶区161
江南茶区内的名茶赏鉴162
西湖龙井162
太湖碧螺春162
黄山毛峰162
安吉白茶162
开化龙顶162
休宁松萝163
南京雨花茶163
霍山黄芽163
祁门红茶163
九曲红梅163
江北茶区内的名茶赏鉴164
青岛崂山164
六安瓜片164
日照雪青164
采花毛尖164
信阳毛尖164
西南茶区内的名茶赏鉴165
滇红工夫165
峨眉竹叶青165
蒙顶甘露165
永川秀芽165
红碎茶165
华南茶区内的名茶赏鉴166
毛蟹166
铁罗汉166
黄金桂166
安溪铁观音166
白毫银针166
白鸡冠167
白芽奇兰167
白毫乌龙167
白牡丹167
正山小种167
广西六堡茶168
武夷大红袍168
寿眉168
凤凰单丛168
海红168
第九章 繁华落尽 返璞归真:茶之略、茶之图170
《茶经》原文170
制茶工具的省略173
《茶经》的最终指示——分布写之,目击而存174
张挂座旁,时时参观174
《茶经》张挂的示范意义174
现代简易泡茶法176
袋茶的泡法176
办公室简易泡茶法177
煮茶器具省略规范178
热门推荐
- 186245.html
- 2697765.html
- 207834.html
- 3550824.html
- 164693.html
- 2643875.html
- 806800.html
- 3903077.html
- 1747332.html
- 149861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72799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66010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59055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07140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93044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49852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55922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88103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47895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6052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