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探索中医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探索中医
  • 钟昔意编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 ISBN:7506735423
  • 出版时间:2006
  • 标注页数:330页
  • 文件大小:15MB
  • 文件页数:341页
  • 主题词:中国医药学-研究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探索中医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中医学的理论基础1

第一节 阴阳学说1

一、阴阳学说的由来2

二、阴阳学说的应用概况3

三、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运用5

第二节 五行学说12

一、五行学说的由来12

二、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运用13

三、关于运气学说的应用20

第三节 气化学说24

一、中医学中气的含义24

二、大气化生万物25

三、气的功能26

四、宗气的功能27

五、气与阴阳的关系27

七、气之升降维持着人体之平衡28

六、气与火的关系和区别28

八、关于“百病皆生于气”之说29

第四节 脏象学说30

一、脏象学说的由来30

二、脏腑的涵义31

三、奇恒之腑32

四、脏象学说的发展概况32

五、脏象学说的意义33

二、近代对经络的认识34

第五节 经络学说34

一、古代对经络的认识34

三、经络的组成35

四、经络在中医学中的应用36

第二章 病因概说39

第一节 中医学关于常人的论述39

一、阴阳调和39

三、卫气调和40

四、寒温调和40

二、营血调和40

五、经络运行调和41

六、劳逸调和41

七、志意调和41

第二节 证的涵义42

一、证的由来42

二、证的类型43

三、有关“证”的概念定义44

四、证的特征45

五、辨证与辨病的关系46

第三节 病邪的涵义48

一、邪气的分类48

二、外邪致病规律的4种类型50

第四节 正气的涵义51

一、卫气的生成52

二、卫气的功能54

三、卫气抗邪的反应形式54

四、卫气病变的病证类型55

第五节 正气内虚与疾病的关系56

一、正气内虚是疾病的先决条件56

二、正气内虚感邪发病的特点57

三、无正气内虚感邪发病的特点58

四、历代医家对“邪气盛则实,精气夺则虚”的认识59

五、避其邪毒可以防病60

第六节 发病的相关因素61

一、饮食失节常为发病之源61

二、起居无常,可以导致发病63

三、情志失调与疾病的关系64

第三章 六淫病机66

第一节 风邪致病66

一、风邪为患之病机66

二、风邪为患的特点67

三、风邪为患的症状分类69

四、风邪合并它邪伤人的类型75

第二节 热邪致病79

一、热邪为患的特征79

二、古人对火邪的认识82

三、温病学的发展梗概83

四、热邪致病的临床分类83

五、热邪致病发热的类型及其他热型鉴别84

六、伏气温病87

七、对温病相关事宜的认识89

第三节 暑邪致病101

一、暑邪致病的特点101

二、暑邪为患的病机102

三、暑邪致病的临床症状分类103

第四节 湿邪致病105

一、湿邪致病的特征106

二、湿邪致病的临床症状分类109

三、湿邪为患的治疗原则113

第五节 燥邪致病116

一、燥邪为患的病机116

二、燥邪为患的临床表现118

三、燥证的治疗原则121

第六节 寒邪致病122

一、寒邪为患的病机122

二、寒邪致病的特点122

三、寒邪致病的类型125

第四章 脏腑的病变138

第一节 脏腑生理功能的意义138

第二节 肝与胆的病变139

一、肝的生理功能及病理变化139

二、肝病的临床分型及症状表现145

三、胆的生理功能及病理变化148

四、胆病症状表现150

第三节 脾与胃的病变153

一、脾胃学说的发展概况153

二、中医脾脏似胰的考证156

三、脾的生理功能与病理变化157

四、脾病的症状分类162

五、脾病的治疗原则182

六、胃的病变183

七、胃病症状分型185

第四节 心与小肠的病变194

一、心的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194

二、心病临床分型及症状表现201

三、小肠的病变203

第五节 肺与大肠病变205

一、肺的生理功能及病理变化205

二、肺病的临床分型及症状表现209

四、大肠病的症状表现222

三、大肠的病变机制222

第六节 肾与膀胱病变224

一、肾脏生理功能及病理变化224

二、肾病的发病机制231

三、肾病的临床分型及症状表现234

四、肾病的治疗原则236

五、膀胱的病变机制237

六、膀胱病的症状表现238

一、精神的含义240

第七节 精神的病变240

二、精神病变的原因241

三、精神病变在临床上的意义242

四、五脏与神志的关系及病理变化242

五、精神病变的病机及症状特征245

六、精神病症分类247

七、精神病变的治疗原则251

第八节 《素问》病机十九条的重要意义253

附:中医病机二十条266

第五章 疾病的传变267

第一节 疾病传变的因素267

第二节 表里出入传变272

第三节 邪正虚实传变277

第四节 寒热进退传变285

第五节 经络传变295

第六节 伤寒六经传变306

第七节 上下升降传变328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