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当代语言学丛书 吴语虚词及其语法化研究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中国当代语言学丛书 吴语虚词及其语法化研究
  • 郑伟著 著
  • 出版社: 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 ISBN:9787544472647
  • 出版时间:2017
  • 标注页数:438页
  • 文件大小:109MB
  • 文件页数:453页
  • 主题词:吴语-虚词-方言研究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中国当代语言学丛书 吴语虚词及其语法化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绪论1

第一节 吴语概说1

1.1.1 引言1

1.1.2 吴语的源流2

1.1.3 吴语的语音特征3

1.1.4 吴语的历史音韵特征5

1.1.5 吴语的词汇、语法特征7

1.1.6 吴语与其他汉语方言的关系9

第二节 已有研究概述11

1.2.1 汉语方言语法研究11

1.2.2 吴语历史语法研究17

1.2.2.1 代词系统18

1.2.2.2 助词系统28

1.2.2.3 介词和连词35

1.2.2.4 语序类型38

1.2.2.5 句法标记39

第三节 语法化理论概述40

第四节 本书的语料来源60

第五节 本书的撰写体例63

第二章 指示词及其语法化65

第一节 指示词“能”的来源及其语法化65

2.1.1 早期吴语中“能”的语法功能66

2.1.1.1 基本指示词66

2.1.1.2 框式介词结构“像+NP+能(介)”及其省略式的后置词67

2.1.1.3 指示词后缀68

2.1.1.4 副词后缀69

2.1.2 指示词“能”在现代吴语中的分布70

2.1.3 六朝文献所见“能”字的用法72

2.1.4 结论74

第二节 指示词“尔”的共时分布与历史来源75

2.2.1 引言75

2.2.2 现代吴徽语中的指示词“尔”76

2.2.3 其他方言中的指示词“尔”87

2.2.3.1 赣客方言87

2.2.3.2 湘方言91

2.2.3.3 闽方言94

2.2.4 南朝江东文献里的指示词“尔”98

2.2.5 结论100

第三节 指示词“个”到体标记的语法化102

2.3.1 引言102

2.3.2 文献和方言中的述宾格式“V介O”103

2.3.2.1 明清文献中的将来完成体标记“介”103

2.3.2.2 现代吴语中“介”的时体用法109

2.3.3 文献和方言中表短时体的“V介V”118

2.3.4 现代吴语的反复体标记“就介”120

2.3.5 余论:“介”从指示词到体标记的语法化124

第三章 时间表达词及其语法化127

第一节 引言127

第二节 时间表达词后缀“头”129

第三节 时间表达词后缀“手”136

第四节 时间表达词后缀“脚”140

3.4.1 时间名词140

3.4.2 时间指示词后缀142

3.4.3 其他用法143

第五节 时间表达词后缀“背”“尾”“底”143

3.5.1 背143

3.5.2 尾144

3.5.3 底145

第六节 余论和结论146

3.6.1 汉语周边语言中的平行语法化现象146

3.6.2 结论148

第四章 趋向词及其语法化149

第一节 趋向词“上”到体标记的语法化149

4.1.1 现代吴语中“上”的标记完成用法149

4.1.1.1 常州方言的体标记“上”149

4.1.1.2 绍兴方言的体标记“浪”151

4.1.2 早期吴语文献里“上”的完成体用法152

4.1.3 汉语史和汉语其他方言里的“上”159

4.1.3.1 汉语史上的趋向补语“上”159

4.1.3.2 其他汉语方言的体貌助词“上”160

4.1.4 结语161

第二节 趋向词“啊”(下)及其语法化161

4.2.1 湖阳方言“啊”的语法功能161

4.2.2 湖阳方言“啊”的来源及其语法化167

4.2.2.1 安徽境内各方言的相关语法标记167

4.2.2.2 湖阳方言“啊”的来源及其语法化173

4.2.3 从方言接触看湖阳方言的语法标记竞争179

4.2.4 结论183

第三节 趋向词“开”到体标记的语法化184

4.3.1 引言184

4.3.2 常熟方言“开”的句法功能185

4.3.2.1 “开”为结果补语185

4.3.2.2 “开”为趋向补语186

4.3.2.3 “开”为动相补语187

4.3.2.4 “开”为准完成体标记188

4.3.3 其他方言及语言中“开”义语素的完成体用法190

4.3.4 北京、常熟和广州话“V开”的功能演变类型192

4.3.4.1 北京话“V开”的语法功能192

4.3.4.2 广州话“V开”的语法功能193

4.3.5 结论195

第五章 连-介词及其语法化196

第一节 协同动词“搭/同”到连-介词的语法化196

5.1.1 早期吴语的“搭”的用法及其变化197

5.1.2 现代吴语“搭/得/脱”的语法功能201

5.1.3 早期和现代吴语的连-介词“同”205

第二节 使役动词“听/教”到连-介词的语法化207

5.2.1 早期和现代吴语的连-介词“听”207

5.2.2 早期和现代吴语的连-介词“教”210

第三节 拿义动词“捉/拿/把/拨/担/驮”到处置介词的语法化215

5.3.1 处置介词“捉”及其语法化215

5.3.2 处置介词“拿”及其语法化217

5.3.3 处置介词“把/拨”及其语法化219

5.3.4 处置介词“担”及其语法化222

5.3.5 拿义动词“驮”的语法化224

第四节 总结225

第六章 被动标记及其语法化227

第一节 等待义动词“等”到被动标记的语法化227

6.1.1 《绣榻野史》中“等”的三种用法228

6.1.1.1 表给予义的“等1”228

6.1.1.2 表使役义的“等2”230

6.1.1.3 表被动义的“等3”231

6.1.2 其他历史文献里的“等”232

6.1.3 《绣榻野史》中“待”的语法功能234

6.1.4 现代南方方言里虚词“等”的用法235

6.1.4.1 表给予义的“等1”236

6.1.4.2 表使役义的“等2”236

6.1.4.3 表被动义的“等3”237

6.1.5 结论238

第二节 拿义动词“拨/把/本/担”到被动标记的语法化240

6.2.1 被动标记“拨”及其语法化241

6.2.2 被动标记“把”及其语法化245

6.2.3 被动标记“本”及其语法化247

6.2.4 “拨、把、本”三者的关系249

6.2.5 “担”与其他被动标记及其语法化250

第三节 协同动词“搭”到被动标记的语法化253

第四节 给义动词“吃/乞/丐/讨”到被动标记的语法化255

第五节 总结260

第七章 虚词的语法化与吴闽比较262

第一节 引言262

第二节 时间表达词后缀“手”262

第三节 指示词“尔”266

第四节 人称代词复数后缀“侬”269

第五节 疑问代词“底”273

第六节 结论277

第八章 全书结语280

第一节 研究内容的回顾280

第二节 今后努力的方向286

索引289

附录1各地吴语指示词一览表295

附录2各地吴语相关虚词对照表300

附录3吴语代表方言语法例句对照309

附录4吴语早期文献选录383

参考文献416

后记436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