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技术创新方法概论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张武城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科学出版社
- ISBN:9787030234209
- 出版时间:2009
- 标注页数:259页
- 文件大小:40MB
- 文件页数:276页
- 主题词:技术革新-研究
PDF下载
下载说明
技术创新方法概论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创造学概述1
第一节 技术创新的相关概念1
一、技术创新的基本术语1
二、创造、创新、科学发现、技术发明及技术创新的共同特点5
第二节 创造力5
一、创造力的生物基础6
二、创造力的构成10
三、个体创造力结构模型12
四、创造力开发21
思考题25
第二章 创新思维和创新技能26
第一节 概述26
一、创新思维的分类26
二、创新思维的基本特性29
三、创新思维阶段32
第二节 逻辑思维33
一、逻辑思维的涵义33
二、逻辑思维的基本形式34
三、归纳思维35
四、演绎思维39
五、分析与综合思维40
六、类比思维42
七、有序思维42
八、收敛思维43
第三节 非逻辑思维43
一、想象思维43
二、联想思维46
三、直觉思维48
四、灵感思维50
五、发散思维52
第四节 观察力52
一、观察的涵义52
二、观察应遵循的基本原则54
三、创造性观察机制55
四、观察能力的培训57
第五节 发现问题能力57
一、提高发现问题能力的途径57
二、发现问题能力的培训58
第六节 操作能力58
一、操作能力与创造创新的关系59
二、操作能力的表现59
三、操作能力的培训60
第七节 系统分析和系统决策能力61
一、系统分析能力的涵义61
二、系统分析能力的培训62
三、系统决策能力的培训64
第八节 信息能力66
一、信息与创新的关系66
二、信息源67
三、信息的检索69
四、专利文献的运用70
五、创新者应具备的信息能力72
思考题73
第三章 传统创新技法74
第一节 传统创新技法的分类74
第二节 逻辑推理型技法76
一、类比法77
二、自然现象和科学效应探索法83
三、等价变换法84
四、KJ法85
五、类推法86
第三节 组合型技法87
一、组合法87
二、分解(分割)法90
三、形态分析法91
四、信息交合法93
五、横向思考法96
第四节 有序思维型技法97
一、奥斯本检核表法97
二、5W1H法100
三、和田十二法101
第五节 联想型技法104
一、智力激励法104
二、联想技法109
三、逆向构思法112
第六节 形象思维型技法113
一、形象思维法113
二、灵感启示法114
三、大胆设想法115
第七节 列举型技法117
一、特性列举法117
二、缺点列举法119
三、希望点列举法122
思考题123
第四章 战略计划阶段技术创新方法和工具124
第一节 概述124
一、当今世界经济的新特点124
二、技术创新方法和工具体系模型126
第二节 战略阶段技术创新方法和工具128
一、技术预见128
二、技术预测131
三、情景分析136
第三节 计划阶段技术创新方法和工具139
一、路径图法139
二、高标准定位法141
思考题146
第五章 TRIZ理论方法147
第一节 概述147
一、TRIZ的发展历程147
二、TRIZ理论体系149
三、发明等级150
四、学习和掌握TRIZ理论的重要意义151
第二节 产品与技术系统的进化153
一、技术系统进化法则153
二、产品进化S曲线158
第三节 创新发明原理160
一、48个通用工程参数160
二、40个创新发明原理162
三、矛盾矩阵表164
四、物理矛盾分离方法167
第四节 物-场模型及发明问题标准解171
一、物-场模型171
二、发明问题标准解法173
三、发明问题标准解法应用流程176
第五节 效应知识库、发明问题解决程序和计算机辅助创新(CAI)177
一、效应知识库177
二、发明问题解决程序(ARIZ)178
三、TRIZ理论工具的综合应用180
四、计算机辅助产品创新(CAI)181
思考题186
第六章 概念设计187
第一节 概述187
一、概念设计的界定187
二、概念设计的重要意义187
三、产品概念设计使用的方法工具189
第二节 领先用户法189
一、领先用户法的产生及其作用189
二、领先用户法的特点、基本要素及其操作流程192
三、应用领先用户法的注意事项194
第三节 模糊前端(FFE)法194
一、模糊前端的重要意义195
二、模糊前端的活动要素196
三、FFE法操作流程197
四、FFE法与突破性创新198
五、应用案例199
第四节 质量功能展开(QFD)和田口法200
一、质量功能展开(QFD)200
二、田口法208
第五节 公理化设计理论(ADT)210
一、概述210
二、公理化设计要素211
三、小结216
第六节 功能结构法216
一、基本理论216
二、功能结构法的操作217
三、小结218
第七节 阶段门法218
一、阶段门法的界定及其特征218
二、阶段门法的基本要素219
三、创意的获取和处理221
四、阶段门流程实施指导原则222
思考题223
第七章 生产制造阶段的技术创新方法225
第一节 六西格玛管理法225
一、六西格玛管理法的起源及涵义225
二、西格玛统计度量228
三、摩托罗拉推行六西格玛方案及其绩效230
四、六西格玛的发展231
五、企业引入六西格玛管理应具备的条件233
六、六西格玛管理质量指数统计单位及其换算234
七、推行六西格玛管理法的步骤238
八、小结240
第二节 并行工程241
一、可制造设计与可制造与装配设计241
二、DFM与DFMA的应用242
第三节 丰田生产方式与精益生产244
一、丰田生产方式与精益生产的提出244
二、TPS与LP的哲学管理思想245
三、TPS与LP的技术体系构架246
四、系统化、知识化、层次化的TPS与LP系统结构247
第四节 创新设计工具的综合运用248
一、TRIZ的应用与发展248
二、CAI技术与产品设计周期250
三、TRIZ理论与公理化设计(ADT)的融合252
四、TRIZ理论与六西格玛管理法的融合253
思考题255
参考文献256
附录1 英文缩写意译总汇258
热门推荐
- 805571.html
- 3816734.html
- 3167446.html
- 2398404.html
- 3472187.html
- 2782317.html
- 3166676.html
- 2769635.html
- 501037.html
- 358701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10174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77016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53149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30279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65001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89454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77006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20607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93568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5862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