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马克思主义文论教程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马克思主义文论教程
  • 董学文主编 著
  • 出版社: 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 ISBN:7563337385
  • 出版时间:2002
  • 标注页数:319页
  • 文件大小:19MB
  • 文件页数:328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马克思主义文论教程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导论1

一、推进马克思主义文艺学的发展2

1.马克思主义文艺学说的当代性2

2.当前马克思主义文论研究的状况及发展思路6

二、马克思、恩格斯文艺思想的形成与发展13

1.转变期(1844年以前)13

2.确立期(1844—1857)17

3.成熟期(1857—1872)19

4.总结期(1872—1895)20

三、马克思、恩格斯之后马克思主义文艺学的演进22

1.保尔·拉法格23

2.弗·梅林25

3.普列汉诺夫26

4.列宁28

5.毛泽东30

四、“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艺观的状况31

1.卢卡契33

2.法兰克福学派文艺观35

3.“存在主义马克思主义”文艺观37

4.“结构主义马克思主义”文艺观39

第一章 体系特点与体系面貌44

一、体系的存在与重构之辨44

1.关于体系存在与否的争论45

2.对体系否定说的否定47

二、体系的性质与特点52

1.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52

2.理论与方法的统一55

3.普遍性与特殊性的统一57

三、科学形态体系的标志60

1.体系的科学性60

2.体系研究的应有方法62

1.社会结构中的艺术64

四、体系的架构与形态64

2.历史发展中的文学艺术68

第二章 艺术研究方法论71

一、“经典形态”艺术研究方法论72

1.唯物史观:使文艺研究成为科学72

2.文学研究的绝对要求:历史主义原则75

3.不要遗忘黑格尔:辩证的方法78

4.批评方法:美学的和历史的观点81

二、“经典形态”与现代趋向85

1.文艺研究方法论的多样化趋势85

2.新方法与马克思主义方法的关系88

第三章 艺术在社会文化中的定位92

一、艺术在社会结构中的位置92

1.艺术是一种“社会意识形式”93

2.艺术同其他社会要素的关系99

1.关于“反映”的问题103

二、艺术与社会生活的关系103

2.关于艺术与社会生活关系中的“主体”要素108

三、艺术的社会作用与价值109

1.具有促成社会变革的力量110

2.具有强烈的精神感染力112

3.艺术作品的价值基础114

第四章 艺术的发展历程118

一、“不自觉”的艺术与艺术发生的条件118

1.“不自觉”艺术的实质119

2.人与现实审美关系的建立121

3.想像与实践能力的作用123

二、艺术的发展及其形态127

1.分工与艺术发展128

2.资本主义时代的艺术状况130

三、物质生产的发展与艺术发展的关系135

1.“不平衡关系”理论的规定135

2.“不平衡关系”理论的意义139

第五章 艺术是人掌握世界的方式142

一、“艺术精神的掌握”概念的提出142

1.对“掌握世界方式”的不同理解144

2.艺术精神掌握世界方式的意义148

二、“艺术精神的掌握”的特征149

1.从思维层面看150

2.从创作层面看152

3.从形态层面看157

三、艺术精神掌握的对象与主体161

1.艺术精神掌握的对象161

2.艺术精神掌握对象的价值163

3.艺术精神掌握的主体与主体性165

第六章 艺术生产与生产的艺术170

一、艺术生产思想的提出170

1.一般劳动过程的特点174

二、艺术生产的一般性与特殊性174

2.关于艺术生产的过程178

三、艺术的生产性与艺术生产力185

四、艺术的生产性与意识形态性191

1.对艺术意识形态属性的理解191

2.艺术生产性与意识形态性的相互渗透194

五、艺术生产理论的方法论意义200

第七章 艺术形式与艺术风格204

一、形式和内容的同一205

1.形式是一定内容的形式206

2.形式的相对独立性及其与内容的融合208

二、关于“艺术性”问题209

1.分析作品艺术性的方法210

2.反对“玩弄美学技巧”211

三、艺术形式的诸要素213

1.语言213

2.表现手法224

3.情节231

四、关于风格236

1.“风格即其人”236

2.艺术风格的特点238

3.风格的形成242

4.经典作家的风格246

第八章 批判精神与批评艺术251

一、批判精神251

1.批判精神的表现253

2.批判精神的成因259

二、批评标准262

1.文学批评“最高的标准”262

2.文学批评的美学观点263

3.文学批评的历史观点268

4.文学批评中美学观点和历史观点的关系273

1.比较方法275

三、文学批评方法275

2.综合方法279

3.分析方法281

四、批评家的素质与批评态度282

1.批评家的素质282

2.批评态度288

第九章 人的解放与艺术理想293

一、艺术与人性、人道主义293

1.对人和人性的理解294

2.人道主义的逻辑基础298

3.文艺表现怎样的人性301

二、艺术的社会理想305

1.艺术理想及其实现条件305

2.未来时代艺术设想307

后记311

重要参考文献313

热门推荐